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DP)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ODP )临床疗效,探讨LDP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30例LDP及同期所行42例ODPU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LDP组手术时间长于ODP 组[(186.33±58.98 min) vs (149.29±29.00min),P=0.001],术中出血与ODP组相当[(223.33±143.68 ml) vs (251.19±103.29ml),P=0.341],良性病变保脾率两组无差异(42.3% vs 61.8%,P=O.192),LDP组术后排气[(2.37±0.85 d) vs (2.81±0.67d),P=0.016]、进食[(2.67±0.61 d) vs (3.33±0.79d),P=0.000]、住院时间[(7.43±1.57d) vs (9.67±1.41d),P=0.000]均短于ODP 组.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率相同(16.67% vs 21.43%,P=0.619),但ODP组术后切口感染3例,肺部并发症2例,LDP组无切口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结论 LDP是安全、可行的,外科疗效与ODP相当,短期预后明显优于ODP.手术技术及器械要求高限制了LDP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2.
徐支农 《河北医学》2016,(5):799-801
目的::观察临床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94例胰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对照组同时切除脾脏,观察组患者则保留脾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胰漏、胸腔积液、局部脾梗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OPSI及血小板升高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临床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成熟,腹腔镜技术逐步应用到胰腺外科手术。文中对比分析腹腔镜胰体尾切除(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与开腹胰体尾切除(open distal pancreatectomy,ODP)临床疗效,探讨LDP的优缺点。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共行LDP13例,同期所行ODP15例,比较2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排气、进食、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保脾率、术后发生胰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P组术后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LDP组未出现切口感染。结论 LDP安全、可行,短期临床疗效优于OD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规则胰腺切除术对胰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价值,分析各种术式与术后胰瘘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年间应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的54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病人中21例行规则性切除术.33例行不规则切除术.摘除术23例有14例术后发生胰瘘,17例胰体尾脾切除术中有10例发生胰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和保留脾的胰体尾切除术3例均未发生胰瘘,6例中段胰腺切除术仅有1例发生胰瘘,胰瘘的发生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P=0.025).26例术后应用生长抑素,其中10例发生胰瘘,28例未应用生长抑素,其中15例发生胰瘘,两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66).25例胰瘘患者中有15例应用生长抑素,胰瘘闭合时间平均为10 d.10例未应用患者平均达21.5 d,应用生长抑素可以明显缩短胰瘘愈合时间(P=0.03).结论 对于胰腺良性肿瘤应该首选不规则胰腺切除术.生长抑素不能预防胰瘘的发生,但是可以缩短胰瘘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胰腺局部精准切除术(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胰腺组织)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2007年1月以来本科开展的17例次胰腺局部精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1例,中段胰腺切除术5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例,术后均康复出院.平均手术时间(3.0±0.78) h,术中平均出血量(258.8±86.65) ml,全组病例术中均未输血.保脾组中2例快速病理示恶性肿瘤后即刻加行脾切除术,1例术后胰尾小囊肿;中段胰组中1例术后脾静脉迟发性破裂出血再手术切除脾脏;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病例术后短期小流量胰瘘.全组术后血小板计数为(273.1±43.76)×109 L-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5.8±7.07) d,术后随访4~48个月,病理提示良性肿瘤者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胰腺局部精确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肿瘤疗效确切,并可达到最小创伤、最大脏器保有和最佳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何松 《大家健康》2013,(13):21-22
目的探讨胰体尾肿瘤采用保留脾脏和脾动静脉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胰体尾肿瘤26例,其中采用保留脾脏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SPLDP)治疗16例,采用联合脾脏切除的远端胰腺切除术(LDPS)10例,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方式均成功完成,SPLDP组与LDPS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SPLDP组低于LD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脾脏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对术者技术要求极高且手术难度大,但其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手术方式,可作为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及胰腺体尾部外伤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远端胰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接受远端胰腺切除术的连续2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远端胰腺切除的手术安全性.结果 本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9% (60/223),死亡率为1.35% (3/223).胰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43/223).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原发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胰管封闭方式、脾切除以及联合多脏器切除.影响术后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多元统计分析发现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长短;未发现术后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过长是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相关指标对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昌松  周文浩  龚光 《吉林医学》2010,31(20):3196-319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30例患者,经过常规的Whipple术式治疗,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胰漏4例,胆漏3例,发生率为26.7%,住院时间为(14.9±5.3)d;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组30例患者,胰腺空肠吻合口狭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住院时间为(8.4±3.0)d;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吻合术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组(22例)、捆绑式胰肠端端吻合组(21例)及捆绑式胰胃吻合组(24例),比较3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及术后胰瘘发生率。结果套入式胰腺端侧吻合组、捆绑式胰肠端端吻合组及捆绑式胰胃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68±0.42)h、(4.02±0.56)h、(4.56±0.72)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1.67±20.21)ml、(465.84±23.56)ml、(485.56±27.46)ml,住院天数分别为(22.36±2.36)d、(21.46±3.21)d、(20.35±2.27)d,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分别为(50.32±0.87)IU/L、(45.65±0.79)IU/L、(42.75±0.65)IU/L,术后第7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分别为(8.21±0.32)IU/L、(7.01±0.25)IU/L、(6.89±0.21)IU/L,胰瘘发生率分别为9.1%(2/22),9.5%(2/21)和12.5%(3/24),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不同胰腺残端吻合方式临床效果及术后胰瘘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中段胰腺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行中段胰腺切除术患者资料,并对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46.0±34.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2.0±26.6)mL,切除胰腺平均长度为(53.0±12.2)mm。术后病理结果 16例良性或低度恶性,2例恶性。术后出现腹腔出血1例,胰瘘6例。结论对于胰腺颈体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中段胰腺切除术是安全、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与传统网眼油纱封闭网状植皮创面法进行比较,分析银离子生物敷料封闭网状植皮创面方法应用于烧伤、创伤等各种开放创面植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8例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6例)为银离子生物敷料覆盖网状植皮创面,对照组(12例)为传统网眼油纱封闭网状植皮创面.记录入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创面情况、植皮后创面感染情况、术后第一次更换最内层敷料时间、术后第一次换药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计算植皮成活率、术后植皮创面感染率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试验组术后植皮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0 vs 50.0%,P<0.05);试验组术后第一次更换内层敷料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2.50±1.05 vs 5.42±2.02,P<0.01);试验组第一次更换内层敷料时间晚于对照组[(7.50±1.05)d vs (4.08±1.31)d,P<0.01];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4.33±1.50)d vs(16.42±1.93)d,P<0.05];试验组术后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97.50±1.87)%vs(91.42±4.48)%,P<0.01].结论 银离子生物敷料封闭网状植皮创面的方法可以提高植皮存活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RPV1基因敲除后外周痛觉的改变。方法采用甩尾热痛仪和弗莱毛测痛法测量TRPV1基因敲除型及野生型雌性小鼠的热和机械痛阈,并进行比较。结果热刺激后,TRPV1基因敲除型雌性小鼠较野生型雌性小鼠的甩尾潜伏期延长[(3.59±0.65)s vs(2.19±0.24)s,P<0.05],两组间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0.57)g vs(2.13±0.81)g,P>0.05]。结论在生理条件下,TRPV1受体介导热刺激痛,与机械刺激痛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在恐惧情绪刺激下采用减弱情绪调节策略时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 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从驻渝部队官兵中整群抽取841人为被试,根据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评价标准,筛选出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官兵共90名,其中高、中、低心理素质军人各30名。采用2份情绪视频材料,诱导被试的恐惧情绪,并利用八通道多参数生物反馈仪,记录在情绪减弱调节下自主神经反应及其相应的平均恢复时间。结果 (1)在恐惧情绪诱发条件下,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认知忽视调节策略时,其指端血容振幅(BVP)变化值 [(5.47± 6.33) mmHg, 1 mmHg=0.133 kPa ]大于中、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 [(1.26±2.54;0.94±3.10) mmHg, P<0.05 ];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认知忽视调节策略时,其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变化值 [(52.23±47.30) ms ]大于采用此策略的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 [(3.31±17.69) ms, P<0.05 ]。(2)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简单观看策略时,BVP的恢复时间26.00±43.84) s ]长于采用表情抑制策略组 [(23.50 ±34.96) s ]和采用认知忽视策略组 [(22.00±36.15) s, P<0.05 ],同时,其皮电(SC)恢复时间 [(106.50±20.28) s ]也长于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 [(103.00±37.73) s, P<0.05 ]。(3)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认知忽视情绪调节策略时,SC恢复时间(68.50±49.39) s ]短于中、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 [(106.50±24.95;118.00±4.22) s, P<0.01 ]。(4)采用表情抑制情绪调节策略来减弱恐惧情绪,高中低心理素质军人无明显自主神经反应差异。结论 认知忽视情绪调节策略更有利于高心理素质军人降低其恐惧情绪,表现为高心理素质军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能力强于中低心理素质军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剂量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326例M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常规治疗剂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以维持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在110~120 g/L,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在33%~35%为靶目标,对照组予以单纯rhEPO治疗,治疗组在予以rhEPO治疗基础上加予左卡尼汀治疗.8个月后,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每周rhEPO的用量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ERI),比较两组患者维持HB和HCT在靶目标水平所需每周rhEPO的用量及两组ERI的差异,同期监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水平,观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维持HB和HCT在靶目标水平所需每周rhEPO的平均用量低于对照组[(106±20) IU/kg vs (141±23)IU/kg],治疗组ERI低于对照组[(0.93±0.11) IU·L·kg 1·g-1 vs (1.35±0.29) IU·L·kg-1·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5.21±3.20) mg/L vs (10.33±2.54) mg/L,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9.93±2.12) mg/L,P<0.05];对照组患者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卡尼汀可以减少MHD患者维持HB和HCT在靶目标水平所需rhEPO的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降低患者促红素抵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MiR-203抑制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增殖及侵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icroRNA分子miR-203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人源miR-203序列,设计并合成其双链模拟物。通过脂质体转染将miR-203模拟物分子导入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转染无关microRNA模拟物作为对照。测定2组细胞的细胞倍增时间、细胞凋亡率以及侵袭细胞率,观察miR-203对Eca109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Eca109细胞转染miR-203后其细胞倍增时间为(26.1±0.5) h,较对照组(24.2±0.6) h明显延长(P<0.01);其凋亡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加\[(4.5±0.4)% vs (3.7±0.4)%,P<0.05\];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显示转染miR-203模拟物后,该组的侵袭细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9.2±5.8)% vs (49.5±6.8)%,P<0.05\]。结论miR-203能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提示miR-203可能是食管鳞癌生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被动免疫治疗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救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09年10月间51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被动免疫组)采用以胸腺肽和丙种球蛋白为主的被动免疫治疗,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间52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停用基础免疫抑制剂同时给予广谱、降阶梯抗感染治疗,被动免疫组根据病情加用胸腺肽和丙种球蛋白,监测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CT变化。结果被动免疫组存活47例,4例死亡,存活率为92.2%(47/51),感染控制时间(12.8±2.7)d,存活患者住院时间为(27.3±7.0)d;对照组存活39例,13例死亡,存活率为75.0%(39/52),感染控制时间(17.7±4.2)d,存活患者住院时间为(36.3±9.1)d。被动免疫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存活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免疫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出现4例。被动免疫组和对照组存活患者CD4+细胞计数呈上升趋势,两组死亡患者CD4+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结论胸腺肽联合丙种球蛋白的被动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期间监测CD4+细胞计数变化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a期肾癌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同一术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a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55例,开放手术6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肾脏缺血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肾功能恢复的差别。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65~255min,平均(212.0±45.3)min;开放组为95~138min,平均(140.7±2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组肾缺血时间为25~45min,平均(41.3±5.4)min;开放组为15~26min,平均(24.4±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组失血量为100~250ml,平均(168.8±51.7)ml;开放组为200~550ml,平均(285.3±77.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为6~10d,平均(6.2±0.5)d;开放组为7~15d,平均(7.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开放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4/55)、18.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8(6~32)个月,除失访和其他原因死亡外,无一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组间双肾总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较开放手术具有失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且手术时间和肾缺血时间的延长并未明显影响术后肾功能恢复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麝香保心丸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临床症状稳定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n=48)及安慰剂组(n=48),分别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或安慰剂治疗(2粒/次,3次/d,口服)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麝香保心丸组LVEF平均提高5.6%[治疗前(34.2±3.5)%,治疗后(36.1±4.0)%,P<0.05],血清BNP水平降低[治疗前(680.2±203.9) pg/mL,治疗后(621.8±200.7) pg/mL,P<0.05],6MWT距离增加[治疗前(385.3士69.2)m,治疗后(401.7±75.0)m,P<0.05],而LVEDV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是否能逆转左室重塑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不同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亚系,并探讨皮质肌动蛋白(cortactin)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经过连续人工基质膜侵袭实验后获得高、低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亚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两系细胞的超微结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两系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系细胞周期,Transwell侵袭小室模型比较两系的迁移能力。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cortactin蛋白在两系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利用人工基质膜侵袭实验筛选出高、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亚系,并且两系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异。MTT实验显示高转移潜能细胞体外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低转移潜能细胞(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高转移潜能细胞亚系与低转移潜能细胞亚系相比,G0/G1期细胞前者比后者少[(52.67±3.69)%vs(64.46±2.79)%],而S期细胞前者比后者多[(30.53±6.19)%vs(24.63±2.04)%]。高转移潜能细胞亚系增殖指数(PI)高于低转移细胞亚系[(47.32±3.69)%vs(35.53±2.80)%,P0.05],侵袭能力显著强于低转移潜能细胞亚系[(61.46±7.08)vs(25.32±4.87)个/视野,P0.05]。免疫组化、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均显示在高转移潜能细胞亚系中cortactin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亚系(P0.05)。结论 Cortactin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增殖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