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橘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橘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应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橘叶挥发油中分离出50种化学组分,鉴定了其中34种,占总油量的83%。结论:橘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β-榄香烯(19.96%)、石竹烯(10.27%)、石竹烯氧化物(8.78%)、[1R-(1a,3aβ,4a,7β)]-1,2,3,3a,4,5,6,7-八氢-1,4-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薁(6.97%)、邻伞花烃(6.27%)等。  相似文献   

2.
沙田柚幼果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沙田柚幼果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沙田柚幼果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用(C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3个组分,经NIST谱库检索,鉴定了其中24个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其相对含量.结论:沙田柚幼果挥发油主要成分有:香芹酚(29.79%)、D-柠檬烯(29.02%)、β-石竹烯(19.27%)、α-佛手柑烯(7.69%)、β-月桂烯(4.61%)、α-石竹烯(2.31%)、奴卡酮(1.91%)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9,(5):677-680
目的:分析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的挥发油。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样分析获得总离子流图,采用HPMSD化学工作站对总离子流图中各色谱峰进行质谱扫描后,通过检索比对图谱库NIST Version 1.7鉴定两种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黄皮叶、假黄皮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43、31个成分,相对质量分数总和分别为97.59%、98.57%。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超过1%的成分分别有19、18个,均主要为倍半萜类;相对质量分数超过5%的挥发油成分分别有7、5个,在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以(-)-斯巴醇(12.35%)和(E)-5-{(1R,3R,6S)-2,3-二甲基三环[2.2.1.02,6]庚烷-3-基}-2-甲基戊-2-烯醛(14.70%)为主,在假黄皮叶中主要以(E)-倍半水合桧烯(24.94%)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16.15%)为主。两者中共有挥发油成分4个,分别为α-蛇麻烯、(E)-5-{(1R,3R,6S)-2,3-二甲基三环[2.2.1.02,6]庚烷-3-基}-2-甲基戊-2-烯醛、石竹烯氧化物和(-)-斯巴醇,两者中共有成分含量差异均不大。结论:黄皮叶和假黄皮叶挥发油中成分类型基本相似,但具体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不可相互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4.
程松  潘英妮  孙琦  刘晓秋 《中国药房》2014,(27):2556-2558
目的:研究琥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琥珀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数据库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出琥珀挥发油中49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1.38%,主要成分有(-)-斯巴醇(16.635%)、氧化石竹烯(12.927%)、α-咕巴烯(7.858%)、马兜铃烯环氧化物(5.819%)、β-榄香烯(5.710%)、l-石柱烯(4.203%)、氧化蛇麻烯Ⅱ(3.792%)等。结论:该试验首次分析了琥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可为琥珀的进一步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超临界CO(2SFE-CO2)萃取的细叶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FE-CO2法从细叶桉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细叶桉叶挥发油中共提取、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8.13%。其挥发性组分主要是桉油精(33.99%)、冰片(8.88%)、α-蒎烯(5.39%)、石竹烯(4.51%)、(+)-4-蒈烯(4.19%)等。结论:本研究可为细叶桉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郑相勇  赵江林  曾晞  牟兰 《中国药房》2010,(35):3322-3323
目的:对中华羽苔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华羽苔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各成分并鉴定其结构,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经工作站数据处理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中华羽苔挥发油中分离检测出73个组分,鉴定出其中4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0.92%。其主要成分为分药花醇(27.20%),其次是β-桉油醇(6.02%)、(+)-匙叶桉油烯醇(5.54%)和9,10-脱二氢异构长叶烯(5.08%)。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羽苔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浙产山胡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山胡椒叶的挥发油中,分析并鉴定出21个化合物。结论主要含α-杜松醇,氧化石竹烯,.tau-.Muurolol,橙化叔醇,A-毕橙茄醇,氧化别香橙烯,n-棕榈酸,檀香醇,金合欢醇等,它们占挥发油总量的50.07%。  相似文献   

8.
鼠曲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鉴定鼠曲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常规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鼠曲草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共分离出15种成分,鉴定出11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3.33%。结论 鼠曲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浙江产山胡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杜松醇、石竹素、别香橙烯氧化物、T-萘醇和榄香醇。结论浙江产山胡椒叶挥发油中香料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陈青  张前军  杨占南  赵超  叶冲 《中国药房》2010,(11):1013-1016
目的:对大唇香科科、二齿香科科、长毛香科科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从大唇香科科、二齿香科科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3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大栊牛儿烯-D(26.66%、27.88%)、1-辛烯-3-醇(13.19%、13.79%)、α-蒎烯(12.53%、13.07%)、β-芹子烯(5.93%、6.08%)、大栊牛儿烯-B(5.89%、6.20%)等。从长毛香科科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石竹烯氧化物(21.52%)、α-甜没药萜醇(20.35%)、α-蒎烯氧化物(18.25%)、1-辛烯-3-醇(7.26%)、α-甜没药萜醇氧化物B(5.92%)等。结论:本试验可为香科科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洁  李创军  杨敬芝  马洁  张东明 《药学研究》2016,35(3):125-128,184
目的:研究黄皮属植物黄皮茎枝 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 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MCI 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皮茎枝的95%乙醇提取物的水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腺苷(1)、伞形花内酯-7-O -α-L -鼠李糖基-(1″-6′)-β-D -葡萄糖苷(2)、Haploperoside A (3)、伞形花内酯-7-O -β-D -芹糖基-(1″-6′)-β-D -葡萄糖苷(4)、Marmesinin(5)、苯甲基-O -β-D -芹糖基-(1″-6′)-β-D -葡萄糖苷(6)、苯甲基-O -β-D -吡喃葡萄糖苷(7)、对羟基苯丙酸(8)、β-hydroxypropiovanillone (9),反式对羟基桂皮酸(10)。结论化合物1~6、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脂多糖诱导的 BV2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 IC50为4.39μmoL·L -1。  相似文献   

12.
A new megastigmane glucoside (6S,7E,9S)-6,9,10-tr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 9-O-β-d-glucopyranoside (1) and a new amide alkaloid (E)-N-(4-methoxyphenethyl)-2-methylbut-2-enamide (2), together with three known amide alkaloids (3-5),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nalysis of their spectral data.  相似文献   

13.
黄皮香豆精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南方民间常用黄皮[Clausena Lansjum(Lour.)Skeels]叶治疗肝炎、糖尿病等。黄皮香豆精是从黄皮叶分离出的一种呋喃香豆精类化合物,结构见图1,其药理作用未见报道。本文用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观察了黄皮香豆精的降血糖作用和对血乳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左旋黄皮酰胺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转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姚庆强  王慕邹 《药学学报》1998,33(4):296-299
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进行了左旋黄皮酰胺[(-)-clausenamide]代谢转化研究,优化了温孵体系,建立了反相HPLC-DAD同时分离检测左旋黄皮酰胺及其体外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用硅胶低压柱色谱、制备TLC及制备HPLC分离纯化了两个代谢产物并进行了光谱鉴定。结果表明,两个代谢物分别确定为6-和5-位羟基取代的黄皮酰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橄榄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橄榄根挥发油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40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大于5%的组分有4个,分别为n-十六烷酸、6-十八碳烯酸、十二烷酸和3,7,11-三甲基-(E)-1,6,10-葵三烯-3-醇,相对含量大于1%的组分有9个。结论这9个成分占总挥发油成分的80.981%。  相似文献   

16.
采用HPD100大孔树脂、PRP-512A大孔树脂、硅胶、ODS制备色谱柱等方法,从黄皮茎枝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咔唑生物碱化合物,通过UV、IR、HR-ESI-MS、1D/2DNMR、ECD等光谱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确定其结构,并命名为Claulamine F (1)。通过抗菌实验筛选,未发现其对金葡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具有显著活性。此外,通过MTT法,化合物1未显示其对5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GC-MS法分析肿节风茎和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荣平  王宾豪  励娜  张小梅 《中国药房》2008,19(30):2368-2370
目的:分析肿节风茎和叶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肿节风的茎和叶进行提取,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离鉴定;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从肿节风茎挥发油中鉴定出29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5.88%;从肿节风叶挥发油中鉴定出6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的87.98%。结论:肿节风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的最大区别在于低分子量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同,茎挥发油中几乎不含此类成分。本研究所获数据可为肿节风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蟛蜞菊茎叶和花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开发利用蟛蜞菊药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蟛蜞菊茎叶和花的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鉴定。结果:从蟛蜞菊茎叶和花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20和21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68%和98.54%,其中有5种化学成分为蟛蜞菊茎叶和花挥发油共有,分别占总量的22.43%和28.65%。结论:蟛蜞菊茎叶和花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迎春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迎春花叶的化学成分,为迎春花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部分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迎春花叶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了56个成份,占挥发油的89%以上。结论迎春花叶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和酯类的衍生物,占挥发油的61.59%,其中9,12,15-十八碳三烯甘油酯的含量最高达36.18%。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罗伞鲜品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摘12 h内的大罗伞,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NIST标准谱库结合保留指数解谱法对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大罗伞根、茎、叶的挥发油中确定出7、12、5个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1.7%、83.6%、85.4%;其中,棕榈酸为大罗伞根、茎、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66.0%、60.4%、71.8%。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别大罗伞鲜品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为大罗伞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