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的效果予以评价。方法:2021年7月25日—2022年8月25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在院时间先后顺序,纳入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分别实施西医手术内固定、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比较组间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应用价值高,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及症状表现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住院时间缩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手法研究的方法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宏 《中医正骨》1991,3(3):36-37
本文以当今多学科研究中医药学的进展为背景,着重从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及数学科学等现代学说,探索了伤筋手法、正骨手法研究的方法论和指导思想问题;并对中医手法的治疗机理作了一定的推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正骨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手工检索重要期刊及电话咨询目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等方式,全面收集中医正骨类手法治疗LD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个RCT(143例患者),均为中文文献,2组试验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正骨类手法能提高LDP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to-OR=10.73,95%CI(1.94,59.21)]。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医正骨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但因研究质量及研究样本的局限性,尚需进行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宫廷正骨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丰 《四川中医》2010,(8):101-102
目的:观察宫廷正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1例,宫廷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84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痛点行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封闭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60例,有效29例,无效2例,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5.9%,97.8%;对照组痊愈37例,有效31例,无效16例,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4.0%,80.9%。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廷正骨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锦添  周晓平 《新中医》2006,38(12):53-54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龙氏手法结合针刺,对照组采用单纯龙氏手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3%,对照组为88.5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及疼痛强度(PPI)评分上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减轻临床症状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正骨手法多媒体课件(骨折、脱位、伤筋手法)的开发实践过程及应用体会,结果显示开发的课件很好地解决了手法教学这一难点,实现了手法教学的新突破,弥补了以往手法教学缺乏直观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浏阳市中医医院门诊治疗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按摩手法治疗,2 d一次,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分析2组的总有效率、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55/60),优于对照组的7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PQ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平面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推拿手法相比,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及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立东 《新中医》2012,(10):64-65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联合正骨手法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及1年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就治的梅核气患者,共20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3例,采用复方中药治疗;研究组98例,采用复方中药联合正骨手法治疗一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对照组为74.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年后随访,复发率研究组为3.9%,对照组为12.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复方中药联合正骨手法治疗梅核气疗效显著,特别远期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马光明  张斌 《中医正骨》1995,7(1):18-19
小儿特殊型肘关节脱位6例报告山东省文登市整骨医院(264400)马光明,张斌,王培森,王积全主题词肘关节脱位,小儿/治疗,中医正骨术,手法自1987年3月~1992年5月,笔者收治6例小儿特殊类型肘关节脱位,其损伤机制、解剖改变、临床表现等都与教科书...  相似文献   

10.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的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心用颈椎活动仪观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缺失5例),对照组104例(缺失7例)。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8个时间点测量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两组间颈椎前心、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治疗胁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P〈0.01,P〈0.05),而且手法改善颈椎活动优于牵引(P〈0.01,P〈0.05)。结论:头盔式颈椎活动仪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对于评价颈椎功能和手法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向下中医手法整复配合微创、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及操作注意事项。方法:对16例(共19个椎体)高龄重症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DSA导向下行中医手法复位,整复后分别施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式(5例,6个椎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式(11例,13个椎体)微创治疗。结果:13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4~27月,平均随访16.3月。术后1~24h患者腰背部疼痛均缓解,2组术后2周及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随访时VAS评分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O.05);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中医手法整复配合DSA导向精准定位PVP及PKP对于高龄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是可行的。术前采用中医手法整复,可较好恢复椎体的高度,为PKP或PVP术中骨水泥的注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运用DSA导向可在术中协助判断椎体复住情况,快速精准定位,即时观察骨水泥分布,有效预防骨水泥渗漏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缩短了疗程,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和减少并发症。因此,中医手法整复配合DSA导向微创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化指标。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1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2组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进行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测定。结果:3组治疗后TXB2、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6-K-PGF1α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腰腹联合手法治疗后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说明腰腹联合手法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神经根水肿的消退。这可能是其效果优良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周辉  陈兴恺 《新中医》2011,(6):108-110
目的:观察自制针刀结合伤科手法治疗膝关节伸直型纤维性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硬外麻醉下自制针刀结合伤科手法松解,配合局部TDP照射、持续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伤科手法治疗、局部TDP照射、CPM、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4%,对照组为79.1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26例,占68.42%,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所需时间为(6.19±3.23)天;对照组优11例,占45.83%,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所需时间为(17.19±2.98)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0,对照组为1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制针刀结合伤科手法等治疗膝关节伸直型纤维性强直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0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就诊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每次治疗后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对2组患者1个月内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第1次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3.79±0.82)分低于对照组的(4.25±0.62)分;第1次及第2次治疗后试验组ODI评分(38.25±10.61)分、(25.59±6.81)分低于对照组的(62.29±16.62)分、(35.56±9.50)分;1月内试验组复发率为10%(5/50),低于对照组的38%(1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快速缓解症状,恢复正常功能,还可以预防短期内复发。  相似文献   

15.
(三)中西医结合骨折治疗成就 1.闭合整复骨折手法的运用 中医正骨手法丰富多彩,有很多的实践经验,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的正骨八法,但都缺乏很详尽的科学理论解释。通过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析研究,整理出现在的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回绕、屈伸收展、成角折顶、端挤提按、夹挤分骨、摇摆触碰、对扣捏合、推拿按摩10法,指导临床运用,使其应用的目标更加明确,操作过程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中医》2008,27(2):90-90
发病基础有: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③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④肝穿检查支持慢性肝炎;⑤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05例符合条件的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龙氏正骨手法联合针刺治疗组(A组35例)、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组(B组35例)、针刺治疗组(c组35例)。3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评定,并分析其远期的临床效果。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100%,B组为85%,c组为82%。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c2组(P均〈0.05),而B、c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及疼痛强度(PPI)评分上,A组与B、c2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6个月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C2组(P均〈0.05),而B、C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龙氏正骨手法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纯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和单纯针刺治疗,且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龙氏正骨手法和复方青藤碱注射液穴位注射组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用电针治疗,B组采用电针及龙氏正骨手法,C组应用电针、龙氏正骨手法及复方青藤碱注射液穴位注射,2周后观察三组患者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C组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P〈0.05);A组重度疼痛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及C组(P〈0.01)。结论:电针、龙氏正骨手法及复方青藤碱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为应对临床送检标本溶血状况.方法:抽取150 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6ml,将其等分二份,分置于二支肝素钠抗凝管中.其中1 支在未发生溶血情况时进行检验,另一支则在溶血后进行检验.检验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 )、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 ALP)、谷氨酰转肽酶( GGT )、尿素氮( BUN )、肌酐(Cr)、血尿酸(U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共12项临床生化指标,并将溶血前后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溶血前后ALT、BUN、Cr、TG及TC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LDH、ALP、GGT、UA、TBIL、DBIL溶血前后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一些生化指标会发生变化,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标本溶血,如发现溶血标本,应该重新进行检测,如不能重新检测,应进行空白对照以减少溶血对生化指标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手法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宏  郑清波 《中医正骨》1994,6(2):40-42
颈椎病手法治疗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姜宏,郑清波,施杞治疗颈椎病的手法大致可归纳为二大类,一是传统的正骨与推拿按摩手法;二是以上述手法为基础衍变而成的各式手法。不同类型手法的空间有机组合,形成了特色不一的众多流派。本文兹依据有关文献对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