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聚桂醇联合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间86例单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脱,小腿曲张静脉内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B组行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结果:8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治疗。A组手术时间小于B组(P<0.01)。A组住院时间也小于B组(P<0.01)。术后随访半年,A组3例(6.9%)患肢出现局限的静脉曲张,B组2例(4.7%),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桂醇注射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较传统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型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局部注射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B超诊断为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桂醇组(n=28)和甲氨蝶呤(MTX)组(n=30)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聚桂醇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局部注射联合清宫术治疗,甲氨蝶呤组给予MTX肌肉注射联合清宫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1天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聚桂醇组术后1天血β-HCG水平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术后住院观察时间显著短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剖宫产瘢痕妊娠处局部注射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吕文强  王亮  徐兵  王忠荣  苏义林 《安徽医药》2017,21(12):2270-2273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和聚桂醇分别治疗婴幼儿浅表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浅表皮肤血管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组(32例)和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组(28例).普萘洛尔组观察时间为6个月~1年.聚桂醇组总注射次数不超过3次,治疗结束后采用Achauer标准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记录两组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有效例数分别为26例(81.25%)、21例(75.00%),普萘洛尔组有效率偏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不良反应的发生分别为12例(37.50%)、18例(64.29%),普萘洛尔组不良反应更少,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治疗时间分别为(160.73±43.79)、(54.93±14.96)d,聚桂醇组治疗时间较普萘洛尔组短(P <0.001).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和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能有效治疗小儿浅表皮肤血管瘤,且普萘洛尔口服治疗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微波消融联合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他们分为实验组(A)与对照组(B),实验组(A)进行腹腔镜与微波消融联合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对照组(B)采取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结束治疗后,观测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调查工作。结果实验组(A)一年、两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40%,对照组(B)一年、两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15%;AFP下降中,实验组(A)下降了74%,对照组(B)下降了5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这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水平都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腹腔镜与微波消融联合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可靠性、安全性高,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能够延长患者手术后存活的时间,不会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辉  王震  杨苹  何晏清 《医药导报》2011,30(4):484-485
目的 观察聚桂醇对各类型皮肤血管瘤治疗效果. 方法皮肤血管瘤78例,用聚桂醇注射液0.5~2.0 mL局部注射,观察治疗前后皮损的变化. 结果 治愈60例(76.9%),有效16例(20.5%),无效2例(2.6%),总有效率97.4%. 结论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研究两种不同的栓塞方法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采取明胶海绵颗粒(GSG)疗法,B组采取GSG联合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PLE)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G联合PLE疗法对于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方便,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郭杨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440-441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干扰素在治疗以及预防尖锐湿疣复发中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均使用微波治疗仪行凝固术,三组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胸腺肽、干扰素、以及胸腺肽联合干扰素的治疗。评价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有效率、复发率为84.4%、31.3%,B组患者有效率、复发率为87.5%、28.1%,C组患者有效率、复发率为93.8%、15.6%,有效率、复发率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C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在微波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胸腺肽联合干扰素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丁永英  金汉生 《中国药师》2012,(11):1628-1629
目的:观察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5例海绵状及混合型血管瘤患者,依据血管瘤大小和患者年龄,给予瘤腔内注入相应剂量的聚桂醇,,依据治疗效果决定注射的剂量和次数,最少1次,最多5次,总剂量平均为(14.3±1.1)ml。结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瘤体出现不同程度减小,总有效率为85.7%。治疗中出现轻微不良反应6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采用聚桂醇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超声指引下经皮穿刺使用聚桂醇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单纯性肝囊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为标准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超声指引下经皮穿刺使用聚桂醇(观察组50例)与无水乙醇(对照组50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胆碱酯酶、ALP、ALT等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胆碱酯酶、ALP、ALT等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指引下使用聚桂醇经皮穿刺注射治疗单纯性肝囊肿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平阳霉素治疗,观察组53例采用平阳霉素+聚桂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68,P=0.024<0.05),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3.757,P=0.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采用平阳霉素联合聚桂醇治疗。临床疗效比单纯采用平阳霉素疗效要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瘤局部注射聚桂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02例血管瘤患儿行以聚桂醇为主的注射治疗,随访观察,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2~13个月,102例患儿中治愈53例、显效37例、有效10例,2例未能坚持治疗无法评价.结论 以聚桂醇为主的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较好,可治愈各种类型的血管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无水酒精注射术(PEI)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方案与单纯RFA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进行的68例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中37例行PEI联合RFA术,31例行单纯RFA术。比较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复发率,复发时间,术后1、2、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PEI联合RFA组肿瘤完全消融率91.89%,局部复发率10.81%,局部复发时间(14.22±3.48)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19%、81.08%和72.97%。单纯RFA组肿瘤完全消融率70.97%,局部复发率32.26%,局部复发时间(9.15±2.68)月,1、2、3年的生存率87.10%、77.42%和48.39%。PEI联合RFA组在肿瘤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复发时间、术后3年生存率方面好于单纯RFA组。结论 PEI联合RFA治疗小肝癌疗效优于单纯RFA治疗,在小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雷斌 《海峡药学》2012,(10):197-19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射频消融术(RFA)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术后1个月行CT检查进行初步疗效判定,以后平均每3个月复查1次,记录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23%VS 68.09%,P<0.05);治疗组3年内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74%、91.49%、82.9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年内累积复发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癌效果显著,患者复发率低、生存率高,优于单纯行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几种体表复杂性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2006~2010年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治疗体表复杂性血管瘤41例。其中,21例进行介入栓塞+手术切除治疗(A方案);11例进行介入栓塞+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B方案);9例进行铜针留置+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C方案)。结果术后随访2年,A、B、C组3组的治愈率与复发率分别为:71.43%,4.76%;36.36%,18.18%;22.22%,11.1%。结论体表复杂性血管瘤的治疗当中,应根据CTA结果选择治疗方案。在3组联合治疗方案当中,A方案治愈率高而复发率低,但必须瘤本有明确的供血动脉及未严重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才能采取该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2例予阿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B组30例仅予阿昔洛韦缓释片口服,连服3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治疗3个月后随访发现其复发率(50.0%)明显低于B组(83.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复发间隔时间比较,A组复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阿昔洛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波消融(MWA)联合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与单纯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进行的108例行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8例中45例行PEI联合MWA,63例行单纯MWA术。比较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复发率及术后1、2、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PEI联合MWA组肿瘤完全消融率91.1%(41/45),明显高于单纯MWA组的82.5%(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I联合MWA组及单纯MWA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3.3%、30.8%、70.2%、85.5%、95.8%及9.8%、18.4%、54.7%、74.1%、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I联合MWA组及单纯MWA组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6%、90.5%、79.1%、68.2%及90.3%、81.9%、65.5%、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WA联合PEI与单纯MWA治疗相比,对于肿瘤局部控制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显著提高了肿瘤完全消融率,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联合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3例(49条患肢),应用腔内激光闭合大隐静脉主干,聚桂醇栓塞小腿浅表曲张血管,观察其疗效。结果患肢酸胀感消失或明显减轻,浅静脉曲张消失,无皮肤灼伤,无隐神经损伤,无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512个月4例(8.16%)出现小腿局部静脉曲张复发,予门诊注射少量聚桂醇后消失。结论腔内激光联合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安全、有效,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8.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7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和拒绝手术的早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共39例;B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凝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共33例。结果TACE组的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30.77%、35.90%和58.97%;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90.91%、6.06%和84.85%。两组间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其相应P值分别为0.000、0.003、0.006)。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凝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观察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不能手术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TACE)36例,联合组(TACE+PMCT)32例,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先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联合组1~2周后给予微波消融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1~2年,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联合组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88%和37.50%,对照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4.45%和13.89%,联合组和对照组AFP的下降率分别为75.87%和47.06%,联合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靠,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延长生存期,不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对单纯性肝囊肿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的疗效。方法 71例患者共86个单纯性肝囊肿行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硬化剂,随访治疗后1、3、6、12、24个月囊肿体积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86个囊肿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患者耐受性良好,总有效率达96.5%。治疗后1、3、6、12、24个月囊肿平均体积分别为(138.5±36.6)、(103.1±29.3)、(30.7±20.4)、(28.2±17.4)、(65.9±23.4)mm3,均小于治疗前的(148.6±49.2)mm3(P<0.05)。结论超声介入下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