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波长路由光网络中路由与波长分配(RWA)问题的研究,介绍了求解路由子问题和波长分配子问题的常用方法,总结了3种类型的RWA问题的优化解决方法,最后对目前RWA算法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WDM网络分布式物理损伤感知RWA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传输速率的不断升级,在透明传送过程中,各种损伤的积累会对光信号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而不能保证高QoS(服务质量)地传输信号.文章提出一种物理损伤感知的分布式RWA(波长路由分配)算法,将物理层传输质量评估分布在中继段路由和波长信道中,分别由损伤感知路由、波长通道传输质量排序和按优先级分配3部分构成.仿真实例证明了...  相似文献   

3.
电力骨干通信网资源优化配置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IP业务的新一代电力专网骨干传送网网络架构,总体趋势将从IP over SDH向IP overWDM演进,波长路由分配(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RWA)问题成为电力骨干光传送网络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以某典型省电力公司2015年骨干传送网网目标网络架构为例,通过RWA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4.
在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光路径的建立过程中,通常将寻找路由与分配波长结合起来考虑,称为路由和波长分配(RWA)问题。RWA对ASON的性能和流量工程(TE)影响很大。文章首先介绍ASON的基本架构和光技术的进展,对RWA问题中的路由子问题和波长分配子问题进行解析和探讨,提出RWA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着重分析不精确网络状态信息下的路由,最后展望光网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 WDM全光网中的路由波长分配 (RWA )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详细阐述了面向各类业务的路由波长分配策略以及各种动态路由波长算法的设计思想 ,并对各种算法的性能以及时间复杂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 ,并在典型拓扑上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6.
孔英会  杨佳治  高会生  胡正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11):20220084-1-20220084-9
针对光传送网中动态业务的路由和波长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深度路由波长分配算法DeepRWA。算法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架构,通过强化学习灵活地调整控制光传送网,实现光网络路由波长分配策略优化。针对路由选择问题,结合链路上的波长使用情况,使用A3C算法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得阻塞率最小;针对波长分配问题,使用首次命中算法选择波长。考虑阻塞率、资源利用率、策略熵、价值损失、运行时间及收敛速度等多个指标,利用14节点NSFNET网络拓扑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信道中包含18个波长时,与传统KSP-FF算法相比,所提出的路由波长分配算法的阻塞率降低了0.06,资源利用率提高了0.02,但运行时间有增加;在波长数超过45以后,与传统KSP-FF算法相比,所提算法保持阻塞率和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运行时间开始降低;当信道中包含波长数为58时,与传统KSP-FF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运行时间减少了0.07 ms。由此可见,提出的算法使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7.
WDM光传送网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文章综述了波分复用(WDM)光传送网的选路和波长分配(RWA)算法;考虑了两种需求情况一种是从建立光路的需求出发,另一种是从运送分组业务的需求出发;还概述了RWA设计中要考虑的附加问题,包括波长变换、抗毁和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WDM全光网中的路由波长分配(RWA)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详细阐述了面向各类业务的路由波长分配策略以及各种动态路由波长算法的设计思想,并对各种算法的性能以及时间复杂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在典型拓扑上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传统算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服务质量(QoS)约束的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MPLS)恢复算法(MQCTR);为提高恢复路径建立的成功率,结合约束路由思想,提出了基于多QoS门限约束的路由机制;以网状网为例,对算法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该算法不仅支持多种恢复模式,而且具备多业务区分功能,对提高运营级T-MPLS网络的生存性和健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的动态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WDM光网中,在动态业务流量和有限范围波长变换情况下的动态路由和波长分配(RWA)问题,基于Moone-Dijkstra算法,考虑到动态波长变换的可能和限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实现动态最小代价路由和最佳虚波长通道的综合启发式算法(DMC-OVMP)。该算法对路由子问题和波长分配子问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结合,优化了RWA,保证了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基于本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现了低的网络阻塞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面向连接的电信级业务传送,电信级操作、管理、维护(OAM)和保护,业务感知需求等,需要采用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分组传送网(PEN)技术包括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MPLS)和运营商骨干传送(PBT)。T—MPLS对MPLS技术进行了简化和改造,去掉了与传送无关的转发处理和无连接特性,并增加了传送层的网络模型、保护倒换和OAM功能;PBT技术着重加强了OAM和保护方面的特性,增加了TDM业务仿真和时钟功能,增强了多业务支持能力,关闭了传统以太网的地址学习、地址厂播以及生成树协议(STP)的功能。T—MPLS和PBT均很好地满足了分组传送的需求,T—MPLS相比PBT,OAM功能更完善。  相似文献   

12.
传送MPLS(T-MPLS)体系的接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T-MPLS)体系(TMH)是目前传送网技术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随着IP 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服务质量(QoS)提高方面的需求,MPLS是重要解决方案.当前的传送网依然是以基于时分复用(TDM)技术为主(例如SDH)的光传送网络.如何在现有传送网上传送MPLS客户信号,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网络互连互通的需要,对于网络互连的接口必须要有统一的规范.文章重点介绍TMH的接口规范,包括TMH接口位置、网络节点接口(NNI)的基本信号结构、T-MPLS NNI接口的信息结构、T-MPLS的标签、复用和映射原则以及T-MPLS接口的物理层规范等.  相似文献   

13.
分组传送网(PTN)是具备传送功能的分组化网络,主要用于解决无线接入网(RAN)的IP化承载。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常见的PBT/T-MPLS分组传送网络技术,然后探讨了PTN组网方式的特点,最后结合深圳移动目前PTN实验网在TD-SCDMA网络建设中的情况,分析了PTN组网在当前及今后网络建设中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面向IP的分组传送网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务IP化触发了新一代光传送网——分组传送网的兴起,业务IP化对光传送网提出了更大带宽传送、更加灵活组网等新挑战。实现IP与传送融合的分组传送网定位于满足IP业务的高效传送、灵活组网、高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等方面。分组传送概念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网络层次所表现的形式不尽相同,在骨干网主要表现为IP over波分复用(WDM)/光传送网(OTN)/可重构光分插复用(ROADM)的大带宽传送,而在城域网范围主要表现为以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MPLS)和电信级以太网(CE)为代表的分组交换和传送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发展趋势表明,T-MPLS(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传送机制.文章介绍了端到端PW(伪线)模型,分析了T-MPLS网络的信号封装机制,提出了基于PW的T-MPLS层网络与以太网互通模型.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T-MPLS信号封装机制,详细讨论了基于PW的以太网互通模型.  相似文献   

16.
支持CE的T—MPLS关键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T—MPLS)作为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是支持电信级以太网(CE)的主要承载技术。从T—MPLS技术特性入手,文章介绍了T—MPLS标准化的最新进展及其面临的挑战,给出T—MPLS作为CE承载技术的组网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与T—MPLS有关的数据转发平面,控制平面,网络生存性,操作、维护和管理(OAM)等关键技术,分析了基于T—MPLS的CE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T-MPLS技术的演进过程,介绍了T-MPLS的功能体系结构,并详细分析了T-MPLS网络和MPLS网络的互通模型,根据对等模式和层叠模式,在不同的网络配置场景的基础上讨论了在互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了这些问题出现的背景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T—MPLS网络生存性的基础上,从路径保护和子网连接保护2个方面着重阐述了T—MPLS线性保护倒换机制,最后介绍了T—MPLS共享保护环和恢复及快速重路由技术。  相似文献   

19.
T-MPLS分组传送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MPLS是一种基于MPLS的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它为下一代传送网提供了一种统一的全业务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对T-MPLS的国际标准化进程进行了介绍,然后根据ITU-T和IETF相关建议和国内外的研究趋势,对这种新兴的分组传送技术——T-MPLS的体系结构、信号适配与传输、OAM和生存性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祁云磊  曲桦 《电信科学》2007,23(3):73-77
随着电信业务的迅猛发展,融合正在成为通信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传送平面融合的新技术--T-MPLS满足了下一代传送网高速率、多业务、高性能的需求,是下一代传送分组网的发展趋势.本文在T-MPLS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传送技术面临的问题,归纳并总结了T-MPLS的各项关键技术,包括其转发行为、生存性机制、OAM机制等,提出了目前研究的缺陷与不足并指明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