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认知行为干预,干预4周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指数显著降低(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显著缩短(P<0.05),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5),PSQI评分和觉醒次数显著减少(P<0.05);(3)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及精神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和睡眠障碍,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认知行为干预,干预4周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指数显著降低(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显著缩短(P0.05),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5),PSQI评分和觉醒次数显著减少(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及精神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和睡眠障碍,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脑卒中后焦虑(PSA)、脑卒中后抑郁(PSD)共病状态患者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高频rTMS假刺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高频rTMS真刺激治疗。观察4周后2组患者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改良Barthel指数(MBI)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HAMD评分、HAMA评分、PSQI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MBI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数提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1.2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3.45,P<0.001)。 结论高频rTMS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均能有效改善PSA+PSD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但高频rTMS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睡眠行为干预对恢复期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存在睡眠障碍的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常规护理及安眠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采用睡眠行为干预治疗,两组均干预4周。记录并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得分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院4周末,观察组PSQI得分为(10.29±2.17)分,低于对照组的(13.11±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周末,观察组FMA、BI分别为(74.76±17.45)分、(68.91±13.35),均高于对照组的(61.08±15.57)分、(52.41±16.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睡眠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老年睡眠障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6例老年原发性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劳拉西泮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对比两组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2.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SQI总分为(3.38±0.13)分,低于对照组的(7.09±0.14)分(P﹤0.05)。结论药物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提高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马来酸咪达唑仑片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痴呆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喹硫平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马来酸咪达唑仑片口服。两组均治疗4周。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价患者的病理变化,用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SQI共7分项,观察组睡眠障碍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分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EHAVE-AD各分项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MMSE与ADL评分均上升,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马来酸咪达唑仑片联合富马酸喹硫平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静陈芳 《智慧健康》2022,(13):125-12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采取耳穴埋籽联合正念减压行为干预对应对方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耳穴埋籽联合正念减压行为干预,对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指数(ISI)、睡眠时间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面对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回避、屈服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面对评分明显更高(P<0.05),回避、屈服评分明显更低(P<0.05);两组PSQI、ISI评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睡眠时间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SQI、ISI评分明显更低(P<0.05),睡眠时间明显更长(P<0.05);两组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表(SS-QOL)评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S-QOL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采用耳穴埋籽联合正念减压行为干预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可使应对方式及睡眠质量得到积极改善,有利于患者睡眠时间的延长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病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脑电生物反馈仪在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2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244例,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联合心理治疗,观察组此组基础上加入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6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HAMD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PSQI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使用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即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巩义市某医院就诊的100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氮平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时,比较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2,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帕罗西汀,其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临床干预手段.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有睡眠障碍精神病患者按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联合有效心理疏导.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被试者的睡眠质量,以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实验组调整服药时间90天后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催眠药物因子外);对照组PSQI分值稍有下降,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在有效的临床治疗护理干预后疗效明显,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可预防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赵佳  王从政 《现代养生》2023,(21):1613-1615
目的 观察艾司唑仑片联合甜梦口服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甜梦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唑仑片联合甜梦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治疗有效率,睡眠潜伏期、睡眠周期、睡眠效率及N3期睡眠比例,以及血清5-羟色胺(5-H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各项睡眠监测指标、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hs-CRP、IL-6、TNF-a均降低,而两组患者睡眠效率、N3期睡眠比例、睡眠周期、5-HT均升高;但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hs-CRP、IL-6、TNF-a均低于对照组,睡眠效率、N3期睡眠比例、睡眠周期、5-HT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现状,探讨基于社交网络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对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影响以及疗效。方法:2019年8月,选取60名符合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即常规通过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放松训练、改变睡眠环境等常规方法改善睡眠。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社交网络和微信公共平台的CBT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个成分因子、总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学生在干预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活动方面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学生干预后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干预后的PSQI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学生干预后的PSQ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心理干预对中风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PSSD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营养神经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根据病情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穴位针刺治疗,俯卧位及仰卧位各留针30 min,每日1次。1个疗程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予以心理干预,3 d 1次。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评价睡眠质量。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9.14±2.26)、(17.33±1.79)分]均较治疗前[(27.26±1.92)、(26.42±2.32)分]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单纯针刺治疗比较,针刺联合心理干预治疗PSSD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运耳术对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重庆市某医院收治的92例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艾灸联合运耳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失眠严重指数(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运耳术能够明显提高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选择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ZD)的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结合组(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PSQI评分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结合组PSQI各因子分显著降低,且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结合组催眠药物用量明显小于药物组.结论:认知行为治疗(CBT)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其睡眠质量,显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选择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ZD)的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结合组(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PSQI评分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结合组PSQI各因子分显著降低,且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结合组催眠药物用量明显小于药物组.结论:认知行为治疗(CBT)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其睡眠质量,显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睡眠和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试验组接受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训练,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5天,持续8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分别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抑郁焦虑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对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抑郁焦虑状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及对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46例给予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4、IL-6、IL-10水平,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DAS评分中脆弱性评分、完美化评分、强制性评分、依赖性评分、自主性态度评分以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WM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1、IL-6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IL-4、IL-10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22%与1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产后抑郁症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睡眠质量、记忆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帕罗西汀组,n=36)和对照组(艾司唑仑组,n=32),分别口服帕罗西汀20 mg/d和艾司唑仑2 mg/d,疗程均为14d.治疗结束后分别对患者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分、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81.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时,两组SD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多为嗜睡、口苦、头晕,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33%和3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蔡旭华  郝操  金曼 《健康研究》2016,(5):483-486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的患病率,探讨认知疗法对伴情绪、睡眠障碍FGDIs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抽样调查方式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调查9733名高校学生FGIDs患病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匹兹堡睡眠治疗评估量表(PSQI)比较分析FGIDs患者与非FGIDs之间差异;随机抽取360例伴情绪、睡眠障碍的FGID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80例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干预组给予认知疗法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PSQI变化情况以及消化道疾病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733份,回收有效问卷9616份,其中符合FGDIs诊断标准患者1632例(16.97%);FGDIs患者SAS、SDS、PSQI评分均显著高于非FGDIs者(P<0.05).干预前,所有FG-DIs患者SAS、SDS、PSQI以及PAGI-SYM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各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各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高校在校学生功能性胃肠病检出率为16.97%,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睡眠障碍;认知疗法能够有效改善伴情绪、睡眠障碍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睡眠障碍,并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机体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