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套式基因扩增 (nestedPCR)技术在检测HBVP基因区酪氨酸 -蛋氨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YMDD)变异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套式基因扩增技术对 3组共 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YMDD变异检测 ,检测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判断。第 1组 :4 0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 ,HBVDNA >5× 10 5拷贝 /ml;第 2组 :2 4例经拉米夫定治疗 6~ 18个月 ,HBVDNA≤ 5× 10 5拷贝 /ml;第 3组 :2 1例经拉米夫定治疗 6~ 18个月 ,HBVDNA >5× 10 5拷贝 /ml。结果 第 1组检出YVDD 2例、YVDD YIDD 1例 ,检出率为 7.5 % ;第 2组检出YVDD、YIDD各 1例 ,检出率为 8.3% ;第 3组检出YVDD 4例、YIDD 2例、YVDD YIDD 3例 ,检出率为 4 2 .9%。结论 套式基因扩增技术检测YMDD变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适合变异株快速检测 ,尤其适合检测处于弱势的YMDD变异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检测HBV YMDD变异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并与传统实时荧光PCR检测YMDD突变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103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提取血清HBVDNA.用实时荧光PCR检测YMDD突变;用巢式pcR扩增HBV逆转录酶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NTI软件比对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DNA测序法检测的rt204位点突变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的YMDD突变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可有效检测低病毒载量标本(500拷贝/ml)和高病毒载量(1010拷贝/ml)标本,同时可以避免高病毒载量标本的抑制效应.与实时荧光PCR相比较,YIDD突变检测符合率为100%,YVDD突变检测符合率97.1%,YIDD与YVDD共生突变符合率76.2%(Kappa=0.853,P<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并可同时检出YMDD、YIDD和YVDD.  相似文献   

3.
郑建敏  倪培华 《检验医学》2003,18(5):261-264
目的了解套式基因扩增(nested PCR)技术在检测HBV P基因区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套式基因扩增技术对3组共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YMDD变异检测,检测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判断.第1组40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5×105拷贝/ml;第2组24例经拉米夫定治疗6~18个月,HBV DNA≤5×105拷贝/ml;第3组21例经拉米夫定治疗6~18个月,HBV DNA>5×105拷贝/ml.结果第1组检出YVDD 2例、YVDD+YIDD 1例,检出率为7.5%;第2组检出YVDD、YIDD各1例,检出率为8.3%;第3组检出YVDD 4例、YIDD 2例、YVDD+YIDD 3例,检出率为42.9%.结论套式基因扩增技术检测YMDD变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变异株快速检测,尤其适合检测处于弱势的YMDD变异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YMDD变异的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YMDD变异及HBV DNA载量。结果 100例乙肝患者中检出HBV YMDD变异共13例(阳性率13%),其中YIDD变异7例,YVDD变异5例,YIDD/YVDD共生变异1例。13例YMDD变异患者HBV DNA在(1.77×105~1×108)IU/mL,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18.1~273.5U/L。结论未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性别、年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状态、HBV DNA载量及ALT水平与HBV YMDD变异检出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泉州地区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类型,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及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乙肝病毒(HBV)发生YMDD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Taqman荧光技术对泉州地区11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 YMDD检测,一组66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及保肝治疗,另一组48例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治疗1年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定性检测,观察是否有突变.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组在用药1年后有24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VDD变异有15例,YIDD变异有6例,YIDD YVDD变异有3例,其中变异株中有15例,伴有HBV DNA、ALT高于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有17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VDD变异有9例,YIDD变异有4例,YIDD YVDD变异有4例.结论 泉州地区乙肝病毒变异株主要是YVDD型,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存在YMDD变异株,临床上在应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惠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对患者是否存在YMDD变异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采用自行研制的“微量核酸释放剂(micro-nucleicacidreleasingreagent,MNRR)”,建立微量血清直接进行PCR扩增的“一步法”实时荧光PCR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的情况,探讨乙肝病毒YMDD变异与肝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设计包含YIDD和YVDD变异区和无变异参照的三条下游引物,与同一上游引物和探针建立3管荧光PCR扩增体系,变异Ct值与参照Ct值之差在3.3之内判断为阳性变异。建立将血清标本直接加到含有MNRR的扩增管进行核酸处理和PCR扩增的“一步法”检测。将0.2ml的PCR扩增管按3管/份标本排放到核酸提取仪,每管加入3.5μl的MNRR和3.5μl待测血清,用带虑芯吸头的加样器轻轻吹打混匀,加30μl无菌石蜡油覆盖,于80℃静置8min和10℃静置1min,直接加入PCR扩增液,封盖后移至实时荧光PCR仪进行扩增。对154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的乙肝患者YIDD变异发生率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与肝脏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YIDD变异率为15.9%;YVDD变异率为9.6%,YIDD和YVDD共生变异率为4.4%。发生YIDD/YVDD共生变异的患者其血清HBVDNA含量显著高于单一发生YIDD变异的患者(P〈0.05),发生YMDD共生变异的乙肝患者其肝脏功能损伤的程度明显较单一发生YIDD变异者严重。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发生共生变异的患者其血清HBVDNA含量显著高于单一发生YIDD或YVDD变异的患者;发生YMDD共生变异的乙肝患者其肝功能损伤的程度明显重于无变异或单一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荧光PCR法在检测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基因变异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拉米夫定治疗一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YMDD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61例HBsAg(+)HBeAg(+)HBcAb(+)HBVDNA(+)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动力学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BV YMDD基因变异采用荧光PCR法进行检测.结果61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后HBV-DNA阳性率降至34.4%(21/61),YMDD基因变异发生率18.0%(11/61),分析YMDD基因变异类型:4例为混合变异,其中3例为YMDD+YIDD,1例为YMDD+YVDD;7例为完全变异,其中5例为YIDD,2例为YVDD.变异患者组无1例出现HBeAb血清学转换,血清HBVDNA含量1066±0.8(copies/mi),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5),ALT含量123.8±53.8(U/L),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1).结论YMDD基因变异CHB患者HBVDNA均反跳,伴有ALT升高,及时了解CHB患者有无YMDD基因变异对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荧光PCR法用于检测YMDD基因变异,具有经济实用、自动化程度高、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YMDD基序变异的状况及其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荧光PCR法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V YMDD基序变异。结果61例CHB患者经过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40例(65.6%)HBV DNA阴转;在21例HBV DNA阳性患者中,10例为YMDD野生型,11例出现YMDD基序变异,变异率达18.0%(11/61)。在11例基序变异中,完全变异7例(63.6%),部分变异4例(36.4%)。在完全变异型中,YIDD变异型5例,YVDD变异型2例;在部分变异型中,YIDD变异型3例,YVDD变异型1例。结论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出现较高的YMDD基序变异率。利用荧光PCR法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基序变异,经济便捷,可作为CHB患者YMDD基序变异的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PCR法在检测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基因变异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拉米夫定治疗一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YMDD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61例HBsAg(+)HBeAg(+)HBcAb(+)HBVDNA(+)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动力学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BVYMDD基因变异采用荧光PCR法进行检测。结果61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后HBV-DNA阳性率降至34.4%(21/61),YMDD基因变异发生率18.0%(11/61),分析YMDD基因变异类型:4例为混合变异,其中3例为YMDD+YIDD,1例为YMDD+YVDD;7例为完全变异,其中5例为YIDD,2例为YVDD。变异患者组无1例出现HBeAb血清学转换,血清HBVDNA含量106.6±0.8(copies/ml),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5),ALT含量123.8±53.8(U/L),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1)。结论YMDD基因变异CHB患者HBVDNA均反跳,伴有ALT升高,及时了解CHB患者有无YMDD基因变异对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荧光PCR法用于检测YMDD基因变异,具有经济实用、自动化程度高、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前与治疗24个月期间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情况。方法 101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第3、6、12个月以及24个月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HBVDNA,进行HBVDNA测定和实时荧光PCR法分析检测基因序列变异。结果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前,发生YVDD变异1例,发生YIDD变异1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24个月期间发生变异共39例,变异率39.39%。其中,治疗第3个月,发生YVDD变异1例,YIDD变异1例;治疗第6月,发生YVDD变异3例,YIDD变异2例;治疗12个月时,发生YVDD变异6例,YIDD变异5例;在第24个月时发生YVDD变异11例,YIDD变异10例。随治疗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率升高(P<0.05)。用药前HBVDNA定量>107copies/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YMDD变异率明显高于HBVDNA定量<107copies/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MDD变异的发生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血清病毒载量可作为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产生YMDD变异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实时荧光PCR监测HBV感染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病毒YMDD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HBV感染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情况.方法 首先用PCR法筛选HBV DNA阳性血清157例,HBV DNA含量为2.0×103~8.0×108拷贝/ml,HBV DNA阴性血清30例,然后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和选择性引物的实时荧光PCR对其进行YMDD变异检测.通过变异株和对照管的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值)差来计算血清中总HBV中的YMDD变异株含量,并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随机对69例HBV DNA阳性标本RT区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验证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187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患者血清标本中,发生YMDD变异88例,其中YIDD变异39例,YVDD变异38例,YIDD与YVDD混合变异11例.突变株的含量为10%~100%.30例HBV DNA阴性血清的C管循环40次,69例测序结果显示68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相同,符合率为98.55%.结论 采用选择性引物和TaqMan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YMDD变异情况,并能检测患者变异株在HBV总量中的比例,为临床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耐药性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情况,及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是否存在天然变异的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Taqman荧光技术对海南地区11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YMDD检测,一组8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及保肝治疗,另一组30例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治疗1年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定性检测,观察是否有突变。[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在用药1年后有31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15例,YVDD变异有7例,YIDD+YVDD变异有9例,变异株中有19例伴HBVDNA、ALT水平高于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有11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2例,YVDD变异有1例,YIDD+YVDD变异有8例。[结论]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存在YMDD变异株,l临床上在应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对患者是否存在YMDD变异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HBV YMDD变异检测方法,用于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中耐药性突变的监测。方法:采用三种特异性TaqmanMGB探针和一对共同引物,建立了检测HBV YMDD变异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针对总HBV 、YIDD变异、YVDD变异的三管并行检测,可以确定YMDD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病毒群中的比例。对YMDD野生株、YIDD变异株、YVDD变异株的病毒质粒经过梯度稀释进行检测验证。以序列直接测定法作为诊断YMDD 变异的金标准,对该方法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作评价。并对112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血清HBV DNA持续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YMDD变异情况。结果 该方法在105--108Copies/ml 的YMDD野生株、YIDD变异株、YVDD变异株检测中匀未出现非特异性扩增信号;相同浓度的YMDD、YIDD、YVDD在三种不同探针的反应管中的扩增效率基本一致;病毒野生株与YVDD变异株的实际混合比例与计算比例基本一致;该方法检测YIDD、YVDD的最低检测界限为1000 Copies/ml,能在106Copies/ml病毒群中检出0.1%的变异株的存在。以直接测序方法为金标准,该方法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性96%,诊断符合率97.5%。该方法检测112例经拉米夫定1--3年治疗血清HBV-DNA持续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37 例发生YMDD 变异,阳性率27.2%。结论:该方法能够直接检测HBV YMDD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病毒群中的比例,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经济实用等优点,适合临床实验室开展拉米夫定耐药性突变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P区YMDD基序变异情况。探讨变异对临床的影响,为疗效预测及制定进一步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取40例,临床考虑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血清,用基因芯片的方法检测血清样本YMDD基序变异情况。观察变异检测阳性患者反跳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血清转换情况。结果 4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BV DNAP区YMDD变异,YMDD变异阳性标本27例,总变异检出率为67.5%(27/40)。单纯YMDD变异5例。YMDD变异株与野生株混合存在22例。在变异类型中,YIDD变异4例;YVDD变异16例;YIDD与YVDD混合变异7例。血清HBV DNA反跳时YMDD变异组ALT正常者有13例。40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血清转换,在YMDD变异检测阳性者中有1例发生血清转换。结论 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清HBV DNA反跳时,多数患者血清中可以检出YMDD变异。反跳时变异株大多与YMDD野生株以共生形式存在,尤以YVDD变异为多,这可能是耐药变异出现后继续服用拉米夫定仍然有效的原因。用基因芯片技术能较好地检测YMDD变异情况,并能检测到患者体内变异株与野生株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5.
HBV P区聚合酶基因变异株的检测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HBV聚合酶基因变异株DNA检测技术,探讨变异株的变异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引入法设计引物检测YIDD,YVDD,内切酶分析,PAGE电泳法检测DMHD,LMLL,LMAQ基因变异。结果:应用SSP I及ApaL内切酶可准确地检测出YIDD和YVDD。23例HBV DNA阳性病例中,9例YMDD未变异,BstN I切点消失,并伴随有YAAV 4个氨基酸发生变异。1例YMDD未变异,DMHD发生变异;2例YIDD变异株伴随LMAQ变异,BstN I切点变异,另1例YIDD变异株在502位544位伴随YQHG,YKHG和SNLY,SHLY变异,3例YIDD和2例YVDD病例的BstN I切点均有变异。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在YMDD未变异株中50%(9/18)为野生株,50%(9/18)有基因变异,提示LMAQ,YIDD,YVDD变异(W2-W12)可能与拉米呋啶药物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情况,及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是否存在天然变异的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Taqman荧光技术对海南地区11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 YMDD检测,一组8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及保肝治疗,另一组30例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治疗1年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定性检测,观察是否有突变。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在用药1年后有31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15例,YVDD变异有7例,YIDD+YVDD变异有9例,变异株中有19例伴HEV DNA、ALT水平高于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有11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2例.YVDD变异有1例.YIDD+YVDD变异有8例。结论: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存在YMDD变异株,临床上在应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对患者是否存在YMDD变异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发生HBV YMDD变异后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并发生HBV YMDD变异的CHB患者,另选择未发生HBV YMDD变异的CHB患者作对照组.探讨血清HBVDNA载量与HBV YMDD变异类型、变异发生时间的关系.结果 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HBV YMDD变异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HBV YMDD未变异组(P〈0.01).HBV YMDD变异类型(YVDD、YIDD、YVDD/YIDD)的分布与血清HBVDNA载量无相关性.HBVDNA载量与发生HBV YMDD变异的时间有相关性.随着HBVDNA载量的升高,发生HBV YMDD变异的时间越来越早.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和HBV YMDD变异,可动态观察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HBV YMDD变异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和观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多种方法比较分析找到一种高灵敏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方法。方法收集抗病毒治疗1年的慢性乙肝患者样本166例(116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50例采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LDR)、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测序3种方法检测HBV YMDD变异灵敏性。结果 LDR、Real-time PCR、测序的阳性率分别为23.49%、21.68%、19.27%。3种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中有38例变异,其中YIDD12例、YVDD26例;替比夫定只有1例YIDD变异。结论 LDR方法检测YMDD变异是非常适合临床应用的方案。YVDD变异较YIDD变异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19.
90例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用 90例慢性乙肝病人 ,采用口服拉米夫定 10 0mg/d治疗 2 4个月。根据HBV前C区保守序列作为通用包被探针 ,HBV不同基因型的序列作为基因分型显色探针 ;另外拉米夫定YMDD及耐药突变的两种形式 (YIDD/YVDD)分别作为显色探针。采用PCR微板双探针杂交ELISA技术进行HBVDNA定量、HBV基因分型、YMDD及突变耐药株 (YIDD/YVDD)的检测。结果 :90例乙肝病人C基因型占 4 3% ,B基因型 30 % ,D基因型 16 % ,混合基因型为 10 %。其中有 1例出现YIDD耐药株(称为先天性耐药 )。口服拉米夫定 12个月后 ,5 14 6 /90 )的病人HBVDNA转阴 (<0 .1pg/ml血清 ) ;YMDD耐药株发生率为 16 % (14 /90 ) ,其中C基因型 6例 ,D基因型 6例 ,混合基因型 2例 ,先天性耐药株对拉米夫定无反应。口服拉米夫定 2 4个月后 ,HBVDNA转阴率为 5 2 % (47/90 ) ,YMDD耐药株的发生率为 2 7% (2 4 /90 ) ,其中D基因型 10例 ,C基因型 9例 ,B基因型 1例 ,混合基因型 4例。结论 :本研究中乙肝病人HBV基因型主要为C型 ,其次为B型及D型。口服拉米夫定后大多数病人可以明显降低DNA水平 ;其YMDD突变耐药株的发生与HBV基因型有关 ,以D型及C型YMDD突变耐药株发生率较高。PCR微板双探针杂交技术不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可靠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和测序方法检测其YMDD变异,以测序方法为参考方法,评价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的可靠性。结果:246例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TaqmanMGB双探针方法阳性检出率100%,100例正常对照全部为阴性;YMDD无突变106例,YMDD有突变(YIDD变异 YVDD变异)140例,与核酸测序方法比较,符合率100%。该方法经过敏感度实验,最低检出下限为1×103copies/ml。结论: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能便捷、灵敏、特异地检测YMDD基序变异情况,适用于临床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的YMDD基序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