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海燕 《兰台世界》2013,(11):27-28
唐代的官吏管理制度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对官吏权力的控制,建立了和完善了科举取士制度、官员责任制度和监察制度等等,在规范官吏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夏官吏请假制度反映了西夏官吏管理制度。通过对西夏故地甘肃武威出土的2份汉文请假条和《天盛律令》中有关请假规定的研究,我们知道西夏的官吏请假制度手续严格,程序规范,宽严适度,这有力地激励了官吏的信心,提高了办事效率。这一制度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对官吏的考核,并且都建立过一套比较完整的考课制度。在明王朝统治中后期,考核官吏的制度混乱不堪、大多流于形式,整个官僚机构日趋腐朽瘫痪。被后人誉为"救时宰相"的张居正总结先贤智囊们的政治经验,继承和发展前代的考课制度,提出了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官吏考察制度———考成法。通过对张居正考成法的研究和解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关于完善官员绩效考核的法规及廉政建设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詹瑞明 《新闻世界》2009,(9):177-178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曾为封建政权的巩固和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僚机构及其官吏实行严密的监察,是我国古代官吏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中某些独到之处对当今社会健全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一个以严惩官吏职务犯罪为特点的时代,在明代早期,皇帝十分重视,监察制度在打击官吏犯罪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到了后期,由于统治者的不重视,将这些制度搁置,造成了官吏的贪腐之风。  相似文献   

6.
李炳元 《兰台世界》2012,(30):12-13
荐举连带责任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人事选拔制度,是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荐举选贤是为适应专制主义集权政治需要而建立的官吏选拔制度,连带责任是为统治阶级能够通过荐举选拔出优秀人才而设置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7.
简述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事制度产生很早,而且十分完备。伴随着人事制度的确立而形成的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历史可以上溯几千年。人事档案来源于最初的人事管理活动,它随着官吏选拔制度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官吏选拔制度的健全而逐步发展。随着人事管理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彭惠莉 《兰台世界》2007,(12S):67-68
隋朝统一全国后,鉴于南朝吏治腐败之教训,制定了对官吏的考核制度,以此为准则来强化对官吏的管理,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然而,所创制度未能发展完善,社稷沦亡,继之而起的李唐王朝承袭了这些制度,完善健全了官吏的管理考核,在考核方式、评定标准、奖惩措施等方面进一步严密。贞观年间,唐朝统治者修定了考课法作为《唐令》的第一篇颁布施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一个以重典治吏为特征的朝代,明代的立法、司法和监察制度都体现了对预防官吏职务犯罪卓有成效的法律设置和制度设置。尽管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但是作为一种制度尝试,有很多值得探讨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在治官方面秦代规定了更加严格、细致的法律制度,然而这些制度却很少涉及高官,也体现了对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统治利益的维护,总体上这些关于官吏职务犯罪及其定罪量刑的规定都有跨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机器最初形成的那一天起,执行政治管理职能的官吏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得到了谋取利益的便利。于是统治阶层中的个人品德出现“廉”与“贪”的对比。官吏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政治事业的成败,因而在中国古代,较为清醒、较为开明的统治者大多重视通过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制度以约束和规范国家官吏  相似文献   

12.
秘书工作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早在商就产生了专职秘书史官,商末建立起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此后,秘书机构不断演进成熟,秘书官吏名目纷繁,各项秘书工作制度与法规逐渐完备,秘书官吏秉笔直书等优良传统世代相传,对当今秘书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读《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沈星棣等著,江西教育出版社版),感到它是一本史料翔实并卓有见解的、论述官员退休制沿革的著作。(以下简称《制度史》)它富有创见地论述了我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的始末,堪称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领域的一部有重要价值的论著。  相似文献   

14.
<正>乾隆朝为加强对云南官吏的治理,实施了一系列的考察和监督制度。清高宗通过云南督抚对下级官吏分别进行定期考察和监督,然后再核对云南督抚所呈具的考语,以了解远离京师的云南官吏的才能和品行。为了储备人才,还对重点培养的个别官吏进行专门考核。乾隆朝通过对云南官吏的考察与监督制度,终清之世都保证了云南政治局势的稳定,可谓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龙燕 《兰台世界》2013,(15):16-17
清代一直注重对官吏贪污渎职犯罪的治理,在早期的《大清律例》当中体现了严刑峻法治理官吏的特征,在后期,随着摘要官吏权力的膨胀和国家内忧外患的影响,无法真正预防官吏犯罪,于是在宪政思想的影响下制定了《大清新刑律》。  相似文献   

16.
致仕即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从古籍中记载致仕的史料视角,详细地考察了明代官吏致仕条件、待遇、事例等,指出明朝致仕制度上承以前各代,下启清代,是中国致仕制度的转折期,在制度的规定上日益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郭颖 《兰台世界》2013,(10):133-134
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向来注重对于官吏的任免和控制。为了更为有效地利用和控制官员,并尽最大限度避免君弱臣强的局面,统治者们除了从行政架构设计上花工夫,以求达到官与官之间的制衡之外,还不惜借助外在可利用的正式或非正式制度对官员们加以约束和制约。商代对于官吏档案的重视就是这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从汤灭夏到  相似文献   

18.
唐朝,是我国古代一个昌盛的朝代。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国家政权,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李世民父子深知加强官吏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选拔与考核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官吏方面,实行了一系列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这些制度沿袭1000余年,直到辛亥革命。后世虽然不断有所改革,但是基本框架相沿未改。  相似文献   

19.
宋代初期贪腐之风盛行,宋太祖、宋太宗为了维护期统治政权,实行了严刑峻法治理官吏犯罪,同时从经济、行政和监察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防控和治理,在当时起到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致仕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留下了很大遗憾。文章回顾了致仕制度的沿革历史,总结了它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它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