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了解医护人员鼻前庭带菌状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天津市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鼻前庭带菌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共抽检180名医护人员,鼻前庭带菌数超标率为70%,其中市区医疗机构超标率为60%,郊县医疗机构超标率为8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居前3位的是产气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结论 天津市医护人员鼻前庭带菌率较高,居前3位的细菌均为严重医院感染病原菌,应采取适当防控措施以降低鼻前庭带菌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鼻前庭部带菌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天津市医疗机构部分医护人员鼻前庭带菌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 1 085名医护人员鼻前庭带菌率为72.53%,其中女性组带菌率显著低于男性组,低学历组带菌率低于其他两组,春夏季带菌率明显低于秋季。检出的908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269株,革兰阳性菌639株,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最高的是氨苄西林(82.90%),其次是头孢唑林(50.93%)、四环素(21.56%)和头孢噻肟(15.61%),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总体耐药率为78.40%,89株金黄色球葡萄菌中,12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天津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鼻前庭带菌情况严重,且对主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医护人员鼻前庭卫生清洁,减少由鼻前庭带菌所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临床医护人员鼻前庭带菌情况及其耐药性,为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天津市部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重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现场采集鼻前庭标本945份,共分离到革兰阴性菌332株,分离率为35.13%。鼻前庭检出的革兰阴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高,总平均耐药率为39.46%;其中多重耐药菌株占25.30%,敏感菌株占46.99%。结论天津市医疗机构临床医务人员鼻前庭革兰阴性菌携带率较高,且普遍耐药,应当加强医务人员自身带菌情况监测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津市部分二级以上医院医护人员鼻前庭携带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通过直接采集医护人员鼻前庭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作药敏试验,观察重点科室医护人员的鼻前庭带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在2007-2009年调查期间,共检测587人份标本,107人份标本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医务人员鼻前庭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为18.23%,共检出革兰阴杆菌135株。在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优势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产气肠杆菌,占64.44%。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多数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对庆大霉素较敏感。结论天津市医护人员鼻前庭携带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耐药较严重,应加强医护人员自身感染因素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b>研究医务人员鼻前庭标本分离的革兰阳性菌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b>通过对医务人员鼻前庭标本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天津市部分医院医务人员鼻前庭带菌状况及其耐药性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b>共采集天津市医院的医务人员鼻前庭标本1 030人份,共检出革兰阳性菌553株,平均检出率为53.69%。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中,多重耐药菌占42.50%;检出数居首位的表皮葡萄球菌中,多重耐药菌比例更高。医务人员鼻前庭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不同程度产生耐药,发现部分菌株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b>天津市医院的医务人员鼻前庭携带革兰阳性菌比例较高,多重耐药菌占40%以上,耐药情况普遍,建议加强对医务人员鼻前庭带菌及其耐药性监测并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天津市医院医护人员鼻腔带菌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天津市医院感染预警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标本采集与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技术,对天津市医疗机构重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从天津市部分医疗机构采集915份医务人员鼻腔标本,检出革兰阴性杆菌33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产气肠杆菌分居前2位。经PFGE方法分析证明,所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不具备同源性。医务人员鼻腔携带的革兰阴性菌总体耐药率为39.46%。结论天津市医院重点部位医务人员鼻腔革兰阴性菌携带率及其耐药率均比较高,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医务人员自身细菌携带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医院医护人员携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抗药基因携带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和基因扩增技术,对医院医护人员鼻前庭和手上采集的标本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抗药基因检测。结果上海市医院4种岗位医护人员鼻前庭MRSA平均携带率为1.81%,手上MRSA平均携带率为0.83%,以医生和工勤人员携带率较高。鼻前庭分离的MRSA菌株qacA基因阳性率为33.33%,手分离到的MRSA菌株qacA基因的阳性率为54.55%。结论上海市医院医护人员鼻前庭和手上MRSA携带率不高,但此类菌株抗消毒剂基因阳性率较高,提示应加强适时监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院超声探头及其耦合剂带菌状况和消毒方法。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医院使用中的超声探头及耦合剂染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检测天津市医院使用中超声探头100份样品,细菌总数超标率为22%,未检出致病菌;医院所有超声探头均不进行消毒处理。检测使用中超声耦合剂50份样品,细菌总数超标率为50%,未检出致病菌;抽检5种市售耦合剂产品,细菌总数超标率为40%,其中1种耦合剂检出绿脓杆菌。结论医院使用中超声探头均不作消毒处理,细菌污染超标率较高,卫生状况堪忧,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隐患。超声探头消毒和耦合剂卫生质量控制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麻醉科医务人员鼻、咽部带菌情况,以加强对麻醉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在麻醉科工作的28名医务人员分别进行鼻前庭或咽拭子培养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敏感度检测。结果从14份咽拭子中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1株,对氨苄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耐药。14份鼻前庭拭子中分离到表皮葡萄球菌8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对红霉素耐药。结论麻醉科医务人员鼻前庭机会致病菌携带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高,应建立麻醉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监测和预警制度,提高麻醉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劳动保护意识和从源头上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鼻、咽部带菌情况,以加强对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在手术室工作的30名护士分别进行鼻前庭或咽拭子培养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敏感度检测.结果 从15份咽拭子中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1株,对氨苄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索耐药.15份鼻前庭拭子中分离到表皮葡萄球菌9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对红霉素耐药.结论 手术室护士鼻前庭机会致病菌携带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高,应建立手术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监测和预警制度.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观察一种湿巾对医院超声探头的消毒效果及耦合剂带菌状况,为控制B超诊疗中的感染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现场消毒试验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观察某市售湿纸巾对使用中超声探头的消毒效果和超声用耦合剂带菌情况。结果 共检测普通超声探头、阴超探头和介入探头共计102件,消毒前细菌总数超标率67.65%,最高带菌数为4 100 cfu/件。超声探头上检出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等分居前3位。采用浓度为4 500 mg/L季铵盐消毒液浸湿纸巾擦拭消毒后的普通探头细菌超标仍超过20%|湿巾擦拭后的阴超探头带菌数均不超标|介入探头细菌阳性率为15%。采集使用中耦合剂19份,细菌总数超标率为26.31%|检出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头状葡萄球菌分居前3位。结论 医用超声探头和使用中的耦合剂均存在严重污染,使用含消毒剂的湿巾对超声探头具有一定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鼻前庭病原菌携带情况,为进一步增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与细菌检验方法,对某中医院ICU 医务人员鼻前庭病原菌携带情况进行采样检测,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从该医院ICU 46名医务人员鼻前庭采集的标本中检出病原菌7株,病原菌携带率为15.22%。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产气肠杆菌和产酸克雷伯菌;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名医务人员分别在鼻前庭采样后第10 d和第13 d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菌与其鼻前庭携带病原菌一致。结论 ICU医务人员鼻前庭存在病原菌定植,并可引起自身医院感染,应定期监测并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医护人员手部带菌率现状及其对手卫生的认知,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196名医护人员进行采样,检查医护人员手部带菌率,采用自编问卷对医护人员手卫生认知、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医生手部带菌合格为56.5%,护士手部带菌合格为67.5%;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手部带菌合格率为84.5%,内科为60.9%、外科为56.8%、妇科为57.1%、儿科为62.2%;部分医护人员对洗手认知较差、对消毒剂了解不清楚、洗手意识淡薄。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对医护人员手卫生加强监督,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ICU的定植、分布及其防控效果。方法新进入ICU病房患者即刻采鼻前庭拭子和72h后符合呼吸道感染指针患者的吸痰导管标本。采用荧光PCR快速检测mecA、nuc基因。并定期对医护人员鼻腔、手等相关环境标本跟踪监测防控。结果 MRSA阳性率检出率:患者鼻前庭拭子为9.9%,吸痰导管为2.7%;医护人员鼻前庭拭子为7.1%、手为4.0%、袖口为4.4%;MRSA阳性医护人员与患者鼻腔采用莫匹罗星擦拭,手加强消毒后MRSA检出率均为0.0%,但每季度医护人员鼻腔MRSA仍有检出。结论 PCR方法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培养方法。鼻腔前庭是MRSA的主要定植部位,是主要感染源,手是重要传播途径,监测重症监护室患者鼻腔前庭及医护人员的鼻腔前庭、手是控制MRSA院内感染的重要防控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环境MRSA检测在院内感染控制的意义。方法: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期间,对我院各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陪护人员的手和鼻前庭、住院患者的床头柜、床沿、床头和门把手进行采样,其中床头柜4株,床头和门把手各2株,住院患者床沿、医护人员手和陪护人员鼻前庭各1株。取标本358份标本,细菌鉴定利用VITEK-32和ATB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结果:共分离出65株葡萄球菌,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11株,占葡萄球菌的16.92%。结论:我院环境标本中MRSA分离率较高,为达到预防、减少和控制MRSA感染的目的,需要提高医院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了解天津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自身携带革兰阴性菌状况,为防控医务人员病原菌携带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对天津市部分医院ICU医务人员连续11年鼻前庭和手部采样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11年共对1 541名人员(含134名非医疗岗位人员)鼻前庭或手采样标本3 082份。从284人的标本中检出革兰阴性菌342株,其中多耐药菌为144株,占42.11%。共发现有134名医务人员存在革兰阴性菌定植,定植率为9.52%。结论 天津市医院ICU医务人员中革兰阴性菌携带率和定植率均比较高,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细菌携带和定植监测,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鼻前庭定植细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棉拭涂抹采样和细菌检测分离鉴定方法,对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的鼻前庭定植菌进行了检测。结果在2010年5月的某日共采集433例住院患者鼻前庭标本,检出阳性标本385份,总带菌率为88.9%。共分离出456株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12株,革兰阴性杆菌39株,真菌5株。主要致病菌种类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69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肠杆菌科细菌22株,铜绿单胞杆菌10株,鲍曼不动杆菌7株,白色念珠菌5株。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鼻前庭细菌携带率较高,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重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烧伤科工作人员鼻咽部病原菌带菌状况,并探讨对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培养、菌株分离及菌种鉴定.结果 长期在烧伤科工作的工作人员鼻前庭机会致病菌的携带率在54.18 %,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24.67 %;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0.70 %,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出2 株,占总株数的0.88 %,肺炎克雷伯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分别为4.85 %和3.96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气肠杆菌的检出在前后3 次调查中,大多数是在相同的人员身上发现的.结论 长期在烧伤科工作的工作人员鼻前庭机会致病菌的携带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气肠杆菌在一些工作人员的鼻前庭已经长期定植,在医疗活动中,工作人员可能会将鼻前庭定植的细菌传播给住院患者,成为烧伤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医院外源性感染与输液反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静脉输液发生输液反应与药物本身存在的热源、微粒和细菌污染有关 ,由于药政部门加强了管理 ,上述因素均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输液反应还与医院外源性感染有关 ,需引起医学界足够重视 ,以加强医院管理和卫生监测 ,切实有效地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1 来自医护人员的感染及预防医院感染不仅是患者间互相传播疾病 ,而且包括医护人员感染患者 ,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文献报道[1] ,经测定医护人员鼻腔表皮葡萄球菌β -内酰胺酶的携带率为 6 1 95 % ,国外学者报道[2 ] ,用棉棒擦拭医护人员鼻前庭粘膜 ,医师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 6 …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掌握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消毒灭菌工作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采用现场随机抽样方法,对2009-2011年市管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等进行监测。结果 3年共采样3 196份,合格3 126份,消毒质量平均总合格率为97.8%;使用中消毒剂、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合格率分别为99.2%9、9.6%、93.0%和98.7%;一、二、三级医院合格率分别为99.6%、97.2%和98.9%。结论洛阳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主要是医护人员手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监测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