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于跃  隋淑梅 《黑龙江医药》2014,(6):1356-1357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脾肾两虚型)患者给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血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紫癜出现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92.5%。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及24小时尿白蛋定量好转,紫癜复发情况好转。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可较好控制患者蛋白尿、血尿,以及紫癜复发,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首次住院时尿IgG与1年内复发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8例出院后1年内出现复发的和38例出院后1年内无复发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首次住院时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尿IgG,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出院后1年内出现复发的患儿其首次住院急性期尿IgG的水平为(1.766±0.752)g/L,与出院后1年内无复发者相若,而恢复期尿IgG的水平为(0.245±0.061)g/L,明显高于无复发者的(0.113±0.055)g/L,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大部分过敏性紫癜患儿在急性期均有一定程度的肾损害,1年内复发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其首次发病临床症状虽然基本消失,而肾损害仍存在,小血管炎没有完全消失,其病理改变仍持续存在,致紫癜易于复发.尿IgG在判断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活动方面和复发的预后方面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溶血链球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HSP)、紫癜性肾炎的关系。方法选择HSP患儿96例(HSP组),其中紫癜性肾炎(HSPN)42例(HSPN组),正常体检儿童20例(对照组),进行咽部分泌物A组β型溶血链球菌抗原和血抗溶血素O(ASO)检测,同时对HSPN患儿进行临床相关检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P组、HSPN组溶血链球菌抗原和ASO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HSPN组中,感染链球菌HSPN患儿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C3和IgG的平均水平高于非感染链球菌HSPN患儿(P<0.05)。结论 A组β溶血链球菌感染可能是诱发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导致紫癜性肾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全身性小血管炎性疾病,常侵犯皮肤黏膜、关节、肾脏及胃肠道。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为主症,部分患者呈肾病综合征表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儿童多见。HSPN属于祖国医学"紫斑"、"血证"、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是指因变态反应所致的广泛性无菌性毛细血管炎症,其引起的肾损害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便外,最常见的是血尿和蛋白尿,仅个例为无症状性尿异常[1]。2007年2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明确诊断为紫癜性肾炎的患儿30例,所有患儿均予泼尼松和霉酚酸酯口服,观察患儿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形态,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感染等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时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0例;6个月时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7例;8个月时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4例;治疗3个月时患儿尿蛋白下降已非常明显(P<0.05),6个月和8个月时患儿尿蛋白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3个月时30例中6例肉眼血尿已消失,6个月时18例镜下血尿消失;治疗3个月时30例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恢复正常;30例均未见肝功能异常。结论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也较小,但因其在临床上应用时间并不长,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汪珊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59-360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对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46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给予泼尼松1mg/(kg d)(总量≤60mg/d)晨起顿服,达到大量蛋白尿(50mg/kg)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2mg/kg治疗联合霉酚酸酯治疗(20 mg/(kg.d)(总量≤1.5g/d),治疗3个月、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压。结论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自拟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全身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理基础。常因感染、药物、寄生虫:食物等致敏而发病。当肾脏受累时可发生过敏性紫癜肾炎,其主要表现为尿液改变,如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亦可有浮肿、高血压、肾功衰竭等。可归属于中医学“葡萄疫”、“紫癜风”、“肾风”等范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2016年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4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根据是否并发肾损害分为过敏性紫癜组(76例)和紫癜性肾炎组(73例),分析两组患儿血清IgM、IgG、IgA和尿液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Ig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指标的差异特征。结果 过敏性紫癜组患儿血清IgG阳性率(28.95%)、IgA阳性率(80.26%)高于紫癜性肾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癜性肾炎组患儿尿液NAG、IgG、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水平高于过敏性紫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gA、IgG水平升高是过敏性紫癜发生风险的生物标志物,尿液NAG、IgG、TRF、MA水平差异对判断患儿早期肾损伤具有更明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用激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6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抗血小板、抗过敏等常规疗治疗,对伴有腹痛患儿予以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等对症治疗.同时两组均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2 mg/kg静脉滴注,1次/d,当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后,改晨起顿服泼尼松片1.5 mg/kg·d-1(最大剂量不超过5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400 mg/kg,1次/d,连续使用3 d.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水平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24 h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水平比较改善更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7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用激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肯定,可降低患者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水平,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联合激素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的51例确诊为紫癜性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MMF口服,总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尿红细胞数、血清尿素氮及血肌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h尿蛋白量、尿红细胞数、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等各项指标的变化也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MMF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组疗程均为20周。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检验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2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可显著降低患儿24h尿蛋白定量与尿红细胞计数,提高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黄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3,(28):80-81,8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2mg/kg泼尼松口服,静脉应用抗生素及维生素C、西咪替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尿红细胞、尿蛋白转阴时间、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组尿蛋白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及24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0%(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有效缩短紫癜性肾炎患儿的尿蛋白转阴的时间,减少尿蛋白及尿红细胞,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分别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及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黄葵胶囊口服,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后4周、8周、12周时两组肾损伤疗效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疗效指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时,试验组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12周时,试验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24 h尿蛋白降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医基础治疗加用黄葵胶囊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明确诊断为HSPN的成人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30例,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常规激素治疗。治疗6个月观察疗效,追踪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等指标。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泼尼松治疗HSPN可有效降低尿蛋白,延缓紫癜性肾炎发展,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舒洛地特对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缬沙坦组和舒洛地特组,均n=30,在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同时,用药2组分别服用缬沙坦80 mg.d-1和舒洛地特250 LSU.d-1,观察3 mo。检测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肾功能、血清光抑素C(cystatin C)、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均无明显变化。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缬沙坦组和舒洛地特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无显著变化(P>0.05),而24 h尿蛋白、尿α1-MG、β2-MG和NAG均显著减少(P<0.01);舒洛地特组血cystatin C明显减少(P<0.01),与缬沙坦组比较,舒洛地特组各指标减少更加显著(P<0.05或P<0.01)。结论舒洛地特可降低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尿蛋白,对肾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治疗紫癜性肾炎患儿蛋白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把紫癜性肾炎伴有蛋白尿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肾炎康复片3~7岁者2片,7~12岁者3片,12~14岁者4片,均为3次/d;同时给予抗过敏和其他对症治疗。对照组不用肾炎康复片,仅给予抗过敏和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24h尿蛋白总量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观察时间为肾炎康复片治疗前和后1~3月。结果治疗组患儿蛋白尿3月内减少或者消失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肾炎康复片治疗紫癜性肾炎蛋白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张君教授从瘀论治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其认为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主要病机是“湿、热(毒)、瘀、虚”,并着重指出“瘀”贯穿本病的整个过程,治疗方面提出活血化瘀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应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同时提出早期宜佐以清热解毒,中期宜佐以滋阴,后期宜辅以益气。除此之外,还应遵循中医“既病防变”的治疗原则,以防止疾病迁延、反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35例儿童紫癜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分析其临床表现,给予抗感染,双嘧达莫,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卡托普利改善肾循环及降压,黄芪保肾,同时加用雷公藤多甙及泼尼松口服治疗。结果 35例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4%(33/3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泼尼松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病综合征效果满意,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Urinary 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 (NAG) activities were assayed in every urine void throughout 24 hours in 17 normal people and in four patients with renal disease. The variation in NAG activity due to changing rates of urine flow was almost eliminated by factoring enzyme activity by the urinary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Random samples of urine may thus be used for assay. The results of NAG assay in 36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chronic renal diseases showed that NAG was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renal damage. This simple test may be valuable in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renal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