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黑龙江金厂J-1号金矿体地质特征及深部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龙江东宁金厂金矿床是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大型金矿床,矿化类型主要有隐爆角砾岩型,多金属硫化物细脉充填型及破碎蚀变岩型,矿体主要受隐爆角砾岩筒,环状,放射状构造控制,筒状角砾岩型金矿的资源量占全区的80%以上。矿区内最主要的J-1号金矿体矿化类型为隐爆角砾岩型。品位高且稳定,在系统总结该矿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深部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甘肃大水金矿深部成矿潜力,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大水金矿Au2主矿体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研究。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表明,大水金矿矿床元素组合为Au、Ag、Hg、As、Sb、W,矿区Au、Sb、Ag、As、Hg、U等元素背景含量较高。矿体轴向特征研究显示,大水金矿床Au2主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具有"前、尾晕共存"或"反分带"特征,表明大水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征。在矿体上部(标高3800m),前、尾晕形成叠加或共存,指示上部矿体已剥蚀;而在矿体尾部(标高3500m),Hg、Te、As、Sb等前缘晕元素又发育内、中带强异常,形成了前、尾晕叠加或共存,指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3.
库布苏金矿位于野马泉地块南缘火山岩浆弧区,准噶尔褶皱系内东准噶尔褶皱带中部.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金异常发育,已发现3条含金矿脉,矿床规模达中型.重点介绍了3号金矿脉的地质特征,该矿脉地表品位虽偏低,但深部金品位明显增高,厚度变大.通过对3号金矿(脉)体原生晕地球化学分带的研究,确定了库布苏矿区主成矿元素为Au,Ag,Pb,As,Sb组合,发现在矿体头晕和尾晕中重叠出现As,Sb元素异常组合,可能指示深部存在盲矿体.初步查明金矿化体规模,预测在已知矿体深部300m下,存在一个隐伏矿体,可利用钻探对深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五号矿体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双王金矿是产于西秦岭泥盆系地层中的一个大型低品位角砾岩型金矿。对其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的标型特征研究表明,五号矿体(KT5)中黄铁矿以含金较好的{111}和{hk0}习性为主,占75%,{100}习性占25%。晶体形态分值图反映出KT5 黄铁矿含金性为西高东低,有向79 线以西延伸的趋势。黄铁矿热电系数变化主要集中在﹣250~250μV/ ℃范围内,整个矿区主要以N-P 混合型黄铁矿为主,P 型率在矿体西部向下有增大的趋势。头晕元素Sb、Ba 从上到下为先降后增,在75 线和71线间出现明显头晕反转现象,并且总体有向79 线以西富集的趋势。近矿晕元素Cu、Pb、Zn 由上到下有向75 线以下、79 线以西富集的趋势。尾晕元素Bi 由上到下呈现降低的趋势,且在57 ~ 65 线之间与近 矿晕元素Pb 有明显的叠加,指示KT5 在此区间接近矿化底端。而Mo、Co 元素在73 ~ 77 线之间富集,且与前缘晕共存,指示深部可能有盲矿体。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金厂金矿区火山构造及其控矿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厂矿区化类型主要有隐爆角砾岩型、构造蚀变岩型和黄铁矿及多金属硫化物细脉充填型,与其相对应的容矿构造分别为隐爆角砾岩筒,断裂和环状、放射状断裂。其中隐爆角砾岩筒和环状、放射状断裂是印支期花岗岩和燕山中-晚期闪长玢岩岩浆活动时伴生的火山-次火山构造,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充填其中并发生蚀变交代,形成了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及由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充填的环状、放射状矿体。  相似文献   

6.
周友清 《贵州地质》2015,32(2):119-125
紫金山铜金矿属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共生矿床。金矿体赋存于氧化带中,为原生含金金属硫化物矿床经表生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富集金矿床。金矿体容矿岩石和赋矿围岩基本一致,主要是中细粒花岗岩,其次是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然而金矿床仅在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呈脉状似"蟹脚"出露地表区域富集成工业矿体。带着这一疑惑,作者借助在紫金山矿区工作的优势,通过对紫金山铜金矿区金矿床空间形态分布特征、隐爆相、次火山岩相、断裂构造、金属硫化物氧化特征等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紫金山铜金矿金矿床次生富集规律与紫金山火山机构隐爆相隐爆角砾岩和次火山岩相英安玢岩是否侵入地表以及出露地表的形态特征极为密切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0多个典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研究,总结出了石英脉型金矿、蚀变岩型金矿、复脉带型金矿床、断裂破碎带型金矿、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矽卡岩型铜金矿等六种类型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总结了不同类型金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型的共性、特性及应用准则。  相似文献   

8.
塔乌尔别克金矿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一套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熔岩建造中,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倾角50°~70°。矿石以蚀变破碎安山岩型、斑岩型、含金隐爆角砾岩型和含金石英(方解石)脉型为主。成因与古火山机构、次火山岩有密切关系。一定的层位、断裂交会处、隐爆角砾岩及典型的蚀变为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烟筒桥子金矿床是以隐爆角砾岩筒型矿化为主体的金矿床,以矿区3号矿体为主要对象,通过对该矿体岩、矿石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该类矿体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12种元素中,Au与Ag、Bi、Pb和Zn元素具有相似的富集趋势。这些元素的的富集规律可用于隐爆角砾岩体中金矿体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江西洋鸡山金矿矿相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洋鸡山金矿矿相学研究楼亚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关键词洋鸡山金矿,矿相学,矿物标型特征,隐爆角砾岩江西瑞昌洋鸡山金矿为长江中下游钢-金矿田中一个典型的独立金矿床。矿体赋存在燕山早期石英闪长玢岩与五通组地层接触带附近的隐爆角砾岩筒中,矿...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国外前陆盆地研究的新进展。对前陆盆地类型划分、沉积、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四川前陆盆地的形成时间。在与国外前陆盆地对比的基础上,得出四川盆地是一个受多方向挤压应力综合作用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宕昌县代家庄铅锌矿的发现 及物探化探找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宕昌县代家庄铅锌矿床以氧化矿石为主,矿体赋存在浅海台地相、生物礁滩相形成的生物碎屑灰岩、硅质岩中,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的控制;区內岩(矿)石电性差异较显著,圈定的激电异常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与以Pb、Zn、Ag、As、Sb、Au、Hg等为组合特征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矿化构造带吻合,通过分析物、化探异常发现了矿体;提出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青海软玉产出的地质特征及物质成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软玉自20世纪90年代初被开采利用以来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喜爱,尤其被选定用来制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银、铜奖牌(金镶玉)后,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它的极大兴趣,现已成为我国软玉玉料的主要来源之一。首先介绍了青海软玉产出的地质特征,并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各个颜色品种及不同成因品种的青海软玉样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青海软玉的物质成分特征为:青海软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MgO,CaO,其质量分数较为稳定,变化范围不大;主要矿物组成是透闪石,其质量分数多数大于99%。  相似文献   

14.
王志华  张林 《地质与资源》1995,4(2):131-137
金矿在成矿作用与成晕作用中元素行为是有差异的,而矿化强度、矿化类型是影响元素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元素行为差异的成因分析,便于正确选择指示元素,合理确定指标参数以及原生晕信息可信度的确立,以便合理地利用原生晕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5.
王伏泉 《黄金地质》1995,1(3):47-53
将我国的沉积建造划分为前地槽型、地槽型、地台型和地洼型4类,并均从(1)赋存金故体,(2)在沉积-成岩期成矿和(3)为沉积-成岩期后成矿提供矿质3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叶霖  刘铁庚  王兴理 《矿物学报》1999,19(1):103-107
本文对铜矿铜矿中石英包裹体特征、黄铁矿热电性和卤素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区F的高度富集区是铜成矿的有利地段,且越靠近矿体,其中黄铁的热电系数负值越大,石英中包裹体数量越多、含盐度越高,矿化越好,因此,该矿区可以加强包裹体、黄铁生和卤素分布特征研究并指导找矿对矿化评价。  相似文献   

17.
周汉初 《安徽地质》2014,(4):263-267
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桂凌家矿区位于该成矿带内,本文以该区的区域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重点解剖了区内组合异常特征,对矿区找矿方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和田玉的勘查工作程度很低。多年来,地质研究与勘查工作一直没有认真进行,矿产资源情况不太清楚。虽说上世纪后期进行过一些研究工作,查明了部分资源量,但仍不能满足需要。为了保持新疆和田玉经济的持续发展,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现就新疆和田玉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对其远景资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卸荷条件下岩石变形特征及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岩石试件的卸荷试验,研究了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和破裂特征,研究表明:卸荷过程中岩石向卸荷方向回弹变形强烈、扩容显著、脆性破坏特征明显;卸荷条件下岩石破坏具有较强的张性破裂特征,各种级别的张裂隙发育,其剪性破裂面追随张拉裂隙发展。基于试验认识,将卸荷条件下岩石的本构模型分为4段:弹性段、卸荷屈服段、峰后脆性段及残余理想塑性段;通过体积应变εv将Griffith和Mohr Coulomb屈服准则结合起来,建立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屈服准则,并在应变空间建立相应的卸荷非线性屈服段本构方程;运用应变软化理论,建立卸荷岩石峰后脆性段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不同的地质构造因素对坑透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形态坑透综合曲线所反映的构造特征,并就资料解释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