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立式天然气储罐的泄漏扩散温度变化规律,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定位原理,对立式天然气储罐进行模拟光纤缠绕布置.通过光-电信号的转化将泄漏时期立式天然气储罐表面的温度场变化情况展现出来.然后根据温度曲线变化图,得出当储罐中发生液态天然气泄漏时储罐外壁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光纤监测所得的温度曲线在储罐泄漏时刻出现明显下降.由于只有液化天然气泄漏发生气化吸热,才会导致储罐外壁温度出现明显降低,因此可以判定该时刻立式液化天然气储罐发生泄漏,并且可以准确找出泄漏区域.  相似文献   

2.
10×104m3原油储罐的施工在我国刚刚开始,相关施工经验匮乏.通过介绍兰州国家石油储备库储罐土建部分从地基基础处理到环梁施工,给出了大型石油储罐基本部分施工的相关经验.特别在环梁顶面找平方面,给出了较好的施工技术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液化天然气(LNG)超低温存储罐基础浇筑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体量大、温度控制要求高、施工温差大等特点,质量控制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施工过程中应通过专家论证,确定合适的质量控制目标.实际施工表明:储罐外罐底板下加设适当厚度轻质混凝土隔离层,防止储罐泄漏时超低温液化天然气对混凝土基础的瞬间冻伤;混凝土施工阶段内部温升应不大于50℃,表里温差应小于25℃,降温速率应小于2℃/d;浇筑采用"分段定点,同步进行,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斜面浇筑方法,一次浇筑到位,严格控制坍落度;混凝土的养护以保温保湿为主,初凝前喷雾养护,浇筑完成后12h内覆盖保温层;保温层应分层逐步拆除,当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并及时回填土;浇筑施工前,应根据混凝土热工计算结果和温度控制要求,编制测温方案,监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表里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各项技术措施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液氨储罐泄漏扩散危害范围的问题,以某电厂液氨储罐为例,运用ALOHA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就初始条件(泄漏孔径大小、泄漏位置)、大气条件(风速、温度)、地表粗糙度和昼夜变化等因素对液氨储罐泄漏扩散造成的危害范围进行研究,并根据模拟结果,拟合了初始条件和大气条件以及它们综合作用与液氨储罐泄漏扩散危害范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随着泄漏孔径增大,环境温度升高,警戒范围会扩大;随着泄漏位置升高,风速增大,地表粗糙度增大,警戒范围会缩小;夜间比白天的大气稳定度高,造成的危害更大。根据拟合得到的关系式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拟合度分别为0.96,0.99和0.99,证明拟合得到的关系式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各因素与泄漏扩散伤害距离的关系。根据分析,确定最有利扩散条件,利用卫星云图对危害范围进行实地拟合,为日常监管与应急救援提供合理决策。研究结果可为液氨储罐泄漏事故的有效预防及应急处置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石油储罐的大型化,未经处理的天然地基已经不能保证石油储罐的安全运行。通过对某10000m3罐基础的各种处理方式的经济安全性能对比,来确定江汉油田大型储罐基础处理的最佳方式———CFG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6.
大型全容式LNG储罐基础隔震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大型LNG储罐基础隔震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将混凝土外罐依据的剪切悬臂梁理论,钢制内罐依据的速度势理论,引入隔震层刚度和阻尼,建立了LNG储罐基础隔震体系的等效力学模型;应用Hamilton原理,推导了LNG储罐基础隔震体系运动方程,给出了地震响应的理论表达.针对160 000 m3大型LNG储罐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除晃动波高外,基底剪力和倾覆弯矩减震效果明显;进行LNG储罐基础设计时,要考虑外罐的影响,而钢制内罐设计时,可以忽略外罐的影响;LNG储罐隔震设计时,要考虑隔震对晃动带来的影响,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型石油储备库的建设,储罐的安装要求越来越高。以1.0×105 m3 原油储罐为例,对大型油罐 的底板安装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从定位划线、中幅板铺设、底板铺设的技术要求、T角缝焊接、龟角缝的组对焊接及 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详细叙述了高标准低消耗地安装大型原油储罐底板的方法。对罐底组装顺序进行了创新,可 做到无需重起走廊板,保证走廊板依次铺设的精度,实现走廊板一次定位、一次焊接成型。整个过程采用国内成熟 的施工工艺,确保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8.
液氯储罐不同泄漏量的扩散对环境危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液氯储罐发生泄漏,估算液氯扩散的影响及范围,为事故应急处理及有毒物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不同泄漏量的事故后果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以氯气LC50、MAC和居住区允许浓度为毒性终点,泄漏影响距离小型事故为0m、700m和1500m;中型事故为240m、1800m和2125m;大型事故为1500m、5050m和5850m.  相似文献   

9.
黄土场地近建筑物海绵设施建设时常铺设防渗膜,以避免雨水入渗引起地基变形破坏。施工过程中防渗膜的意外破损时有发生,讨论近建筑物基础防渗膜局部破坏引起的工程风险有助于推进类似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以陕西省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某一典型工程为依托,采用Geo Studio软件对周边建筑物典型海绵设施发生的渗漏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渗漏后土体饱和度、基础沉降和地基土应力分布变化特性,分析了渗漏点雨水入渗对地基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漏会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渗漏点距基础边缘水平距离越近,所产生的附加沉降越大,渗漏导致的最大沉降量约为4 mm,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要求。另外,当渗漏点距基础边缘水平距离大于1 m时,渗漏对地基强度的影响迅速降低; 当距离大于3 m时,渗漏对地基的影响可以忽略。在本文工程背景下,渗漏导致地基破坏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立式储罐基础隔震提供设计理论支撑,基于现有储罐弹性理论的抗震模型,引入基础隔震措施,建立了便于工程设计人员应用的储罐基础隔震力学模型,同时与储罐弹性理论三质点隔震力学模型参数进行对比.针对1.5×105 m3大型立式储罐,隔震层采用等效线性本构关系,选取峰值加速度为0.40g的El-Centro水平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运动方程采用数值积分方法求解,进行储罐弹性理论隔震模型参数及地震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储罐弹性理论隔震模型的质量参数和高度参数差异不大,设计时可以互相对比参照计算,几种模型中对流质量占总质量70%以上,设计时应给予注意;隔震主要降低的是弹性脉冲分量引起的地震响应,隔震后长周期的对流分量起主导作用;从反映的实际情况出发,所提出的储罐弹性理论三质点隔震力学模型是可行的,适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