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特别注重联系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试卷中出现许多结合时事热点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应多关注社会热点,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典型现象和问题,如: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产业转移、宇宙探测、地理信息技术、重大工...  相似文献   

2.
随着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卫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卫星问题贴近科技前沿,且与物理知识(如万有引力定律、匀速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及地理知识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以此为背景的高考命题立意高、情景新、综合性强,对考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信息提炼处理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是新高考突出学科内及跨学科间综合创新能力考查的命题热点,也是考生备考应试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的焦点问题有CO2增多、全球变暖、构建绿色气候等,是值得思考、分析的地理知识热点。现结合高考实际,对坎昆会议的热点问题作如下设计。【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4.
卫星运行问题与物理知识(如万有引力定律、匀速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及地理知识有着十分密切的相关性,是学科内及跨学科间综合创新能力考查的命题热点,也是学生备考应试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常考考点】近年来,高考命题十分注重通过热点、焦点问题来考查学生的能力,即对地理信息的整理、归纳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地理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通过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地理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隐性和显性介入,对社会重大  相似文献   

6.
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点 1.突出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表现在:政治与历史知识的综合,政治与地理知识的综合,政治、历史和地理知识的综合。 2.突出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在: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和评价能力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组织能力的综合。 3.突出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高考文综试卷所考查的往往不是某一种单向思维方法,而是多种思维方法的有机组合。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求异思维、超前思维、反向思维、跳跃思维等的综合。 4.突出时政综合。文综测试同样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紧扣热点,联系实际。时政涉及到政史地三科,时政内容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覆盖到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环保、卫生、体育等方面,并且它们之间相互交叉,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不难发现高考政治试题并不回避热点,而是与时俱进,充满了时代气息.那么,高考学子们在进入冲刺复习时如何把握时事热点呢?现结合高考时政热点的命题情况,谈谈高考冲刺阶段如何把握时事热点. 一、关注热点要突出人文、宏观把握,学会筛选,注重分析、微观切入 1.关注热点:突出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体现价值引导的热点,比如说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的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的新价值观,既是社会热点又与历史、地理知识密切联系的时政热点.  相似文献   

8.
<正>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综合的最好结合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示世界和我国热点事项的最好平台;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简述,评价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一、地理知识素养的涵义 地理知识素养就是人们能够以地理的观点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在涵养。一些学者则提出了地理知识素养应该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基本技能、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地理问题、关爱乡土、关爱祖国、关爱全球、培养可持续发展、学会生存及学会学习与合作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从地理视角出发,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地图法在培养中学生地理空间分析思维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初中地理知识的联系 高三地理开篇第一节"我国三大自然区",所讲内容与初中地理的联系非常密切,涉及的许多知识点都是以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是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提炼和综合.如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特征在初中地理中都有介绍,但初中地理这部分内容是分要素讲述,在本单元则是分区域讲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通过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相似文献   

11.
李小宝 《新高考》2006,(5):91-95
热点思考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高考地理试题有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用地理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是学以致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现代地理课程的考察评价越来越趋向于"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现代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中心,合理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社会热点,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有用的、对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的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3.
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总体上难度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地理学科仍然是文综的"瓶颈",成为拉开文综总分的"分水岭"。纵观地理试题,题目设计精巧,较好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试题仍然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对地理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与发展进程中重大问题的同时,注重考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土地沙漠化、热带雨林减少、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海洋污染、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等全球规模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的共同课题。从近年地理高考试题来看,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已成为命制地理试题的一个重要思想,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有关的地理知识成为了地理高考试题中  相似文献   

15.
一、让地图"活"起来 1.图文结合 地理教材的鲜明特点是地理知识图像化,图像系统是地理教材重要的有机组成,地图及各种地理图像形象生动且比较准确地传输大量的地理信息.有些地理知识,如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等,必须借助地图来表示;有些地理知识,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地理过程等通过设计合理的示意图一目了然.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课本的文字系统与图像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地图构建空间概念、理解地理概念、把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学生习惯于利用地图进行综合分析,做到图文互动,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为促进地理教学与课程改革而命题,不仅仅是为知识而命题;为学生发展而命题,不仅仅是为考试甄别而命题。因此,地理热点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始终应遵循地理新课程理念。命题应始于目的,终于目的。地理热点试题的命制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试题的命制立足于高考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对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时具有的心理特点.如怎样形成正确的表象、进行大量有效的记忆和提高学习兴趣等影响着他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如使用直观教具、言语直观和两者相结合的方式都能给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地图这三大难点的学习更需要充分利用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 :从身边的地理知识入手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图表 ,引导学生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合作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全球观念。二、学习目标 :通过读图表从面积、人口多少、政治体制等方面了解不同类型的国家 ;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和分布特点 ;通过读图分析、讨论合作、角色扮演、记者访谈等活动初步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图能力的培养以及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9.
挥去2003年高考的硝烟,掩卷沉思,我们首当聚焦的是文综试卷的特点。一、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考文综试卷强调关注现实生活,把社会生活中有重大影响的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新情境,考查考生对所学政史地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知识整理、重组、运用的能力等,如地理学科试题引入了中国城市化、湿地保护、城市规划、清洁生产等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政治学科试题中引入的气象经济、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问题,都是大家关注的社会热点。十六大…  相似文献   

20.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它实现了知识传授与内化教学流程的颠倒,转变了课堂与师生的角色.通过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教师队伍、学情及硬件设施的现状分析,探讨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并对实际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估和分析,为“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