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常熟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和流行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早期识别和溯源能力。方法对2012—2015年常熟市5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符合病例定义的就诊患者进行病例信息收集,并采集病例肛拭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2012—2015年共对2 462份肛拭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检测,检出肠道致病菌256株,检出率为10.40%,其中副溶血性弧菌192株、沙门氏菌39株、志贺氏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对2 234份肛拭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检出肠道病毒265株,检出率为11.86%,其中诺如病毒232株、星状病毒20株、札如病毒13株。在年龄分布上20~2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26.56%;在时间分布上第3季度发病率最高,占40.50%;在明确的可疑原因食品中,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为8.33%;可疑进食场所主要是在家庭,占38.22%。结论常熟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加强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由食品污染造成的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品污染的首要原因,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1].2000年我国建立了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以及食源性疾病监测网.为了解临海市居民主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来源,寻找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性研究,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于2011年对市区内覆盖较多人口的农贸市场、超市和餐饮店进行了4类食品8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2年-2015年南宁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2015年19家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12年-2015年通过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共报告4 432例疑似病例,主要集中在7月-11月,1岁~5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在明确的可疑食品中以果蔬类为主,其次为米面制品;致病微生物总检出率为10.21%,诺如病毒居首。2012年-2015年报告的40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微生物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有毒植物。结论夏秋季为南宁市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1岁~5岁儿童是监测的主要人群,沙门菌、诺如病毒是目前南宁市食源性疾病致病的主要微生物因素。需加强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积极开展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测技术要求,2010-2012年在邵阳市5个监测点共采集食品样品827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等10种菌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827份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46株,总检出率为17.65%。2010-2012年不同年份致病菌样品检出率分别为22.81%(65/285)、16.44%(37/225)、13.88%(44/317)。不同种类食品中动物性水产品致病菌的检出率为53.13%,生禽肉为44.00%。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3种不同消费场所样品检测,其中餐饮店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29.87%。结论邵阳市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广泛,水产品、生禽肉类是主要污染品种,3种不同消费场所以餐饮店检出率较高,在食源性疾病中存在较高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讨潍坊市奎文区食源性疾病发生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2021年,选取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的潍坊市奎文区食源性疾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软件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1 年,潍坊市奎文区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主动监测报告 14 042 例食源性疾病病 例,18~40岁为主要发病人群,可疑进食场所、可疑暴露食品、食品加工或包装方式分别以家庭、水果类及其制品和散装为 主;从925份食源性疾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140份,检出率为15.14%,以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阳性标本年龄 分布以 0~6 岁人群为主,病原检出主要集中在家庭、水果类及其制品、散装食品,急性胃肠炎病例检出最多。结论: 2015—2021年,潍坊市奎文区食源性疾病以急性胃肠炎为主,主要发生在家庭场所,水果类及其制品、散装食品较易引起致 病菌污染,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5年兰溪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方法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5年哨点医院监测数据,建立Excel数据库,对食源性疾病时间分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兰溪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423例,6—7月发病相对较多(23.64%),0岁~(24.11%)和≥60岁组(32.39%)比例较大,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100.00%),病原体阳性检出13例(3.07%),均为沙门菌。报告的可疑食品以禽肉类比例最大(30.77%);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53.85%)。结论沙门菌是兰溪市食源性疾病致病的主要微生物,应加强主动监测,针对儿童和老年人开展食品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4—2018年上海市某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了解该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4—2018年上海市该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4—2018年上海市该区共监测食源性疾病7 767例,7—8月病例最多(30.56%)。60~69岁年龄组病例占比最大(24.30%),职业分布以离退人员(45.68%)和干部职员(30.48%)为主。可疑食物进食场所主要是家庭(58.84%),可疑食品占比最大的是水产动物及其制品(39.09%),其次是多种食品(20.92%)、肉与肉制品(11.82%)。食源性疾病病原监测1 904例,其中473例检出病原体(阳性率24.84%),检出诺如病毒133株(19.91%)、致泻大肠埃希菌211株(11.08%)、副溶血性弧菌83株(4.36%)、沙门菌59株(3.10%)、弯曲菌4株(0.60%)、志贺菌2株(0.11%)。【结论】夏季是上海市某区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60~69岁离退人员发病最多,进食场所以家庭、饭店为主,可疑食品主要是水产及其制品、多种食品、肉与肉制品,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5-2016年沈阳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数据,为食源性疾病暴发及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6年沈阳市62家哨点医院的所有食源性疾病病例的监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共监测14 584例病例,男性7 124例、女性7 460例;病例主要集中在6-9月;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71. 49%)及全身症状与体征(24. 09%)为主;共检测病例的生物样本1 007份,诺如病毒阳性率9. 73%,致病菌检出总阳性率为5. 06%。病例的进食场所主要分布在家庭(66. 01%)、饭店(酒店)(9. 82%)、街头(5. 42%),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为肉与肉制品(16. 26%)、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3. 72%)。结论夏秋季是沈阳市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段,本地区的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微生物是诺如病毒。应根据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诊疗、开展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及监管,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烟台市2013 - 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掌握该市食源性疾病主要致病菌类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3 - 2017年烟台市哨点医院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均纳入分析,采集部分病例粪便或肛拭子进行病原学分析。 结果 2013 - 2017年间,烟台市30所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疾病18 269例,病例主要发生在6 - 9月份(56.54%),以14~34岁(40.59%)为主,农村居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职业以农民为主(23.96%),可疑暴露食品以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比例最大(21.97%),家庭是主要可疑进食场所。共采集病例生物标本1 079份,检出阳性标本152份 (11.98%),以沙门菌阳性(83例,占54.61%)和副溶血性弧菌阳性(32例,占21.05%)为主,其次为诺如病毒(22例,占14.47%)、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0例,占6.58%)和志贺菌(5例,占3.29%)。结论 加强烟台市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力,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中毒事件不断发生,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1—2010年全国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 021起,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死亡占40.93%[1]。发达国家每年因不安全食品导致的患病人数比例高达30.00%,仅美国每年有7 600万人患食源性疾病,约有5 200人死亡[2]。因此,快速检测和鉴别食源性致病菌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关键环节。目前食源性致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宜兴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宜兴市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3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1 474例,女性占53.46%,20~29岁年龄组病例数较多,占20.76%;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8—9月,占37.58%;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63.70%,可疑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占26.53%。采集肛拭样本431份,88份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18.56%,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占81.25%,沙门菌占18.75%;261份肛拭样进行病毒检测,46份检出病毒,病毒检出率为17.62%,其中单诺如病毒占73.91%,单轮状病毒占10.87%,诺如病毒合并轮状病毒感染占15.22%。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是宜兴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应加强监测覆盖面和检测技术,提高食品安全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长沙市即食餐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对即食餐饮食品中的沙门菌、志贺菌等6种致病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95批次即食餐饮食品共开展致病菌监测475项,检出阳性致病菌17株,总体检出率3.58%。检出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为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2.73%、6.32%和4.21%。不同采样环节、不同季节样品致病菌检出情况显示,超市采集的餐饮食品致病菌阳性率明显高于餐饮环节和农贸市场(χ2=6.654,P0.05),夏秋季节采集的样品致病菌检出率稍高于冬春季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7,P0.05)。结论长沙市市售即食餐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及预警,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宁波市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收集2014—2021年在宁波市所有监测医院就诊的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分析。  结果  共报告3 602例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病例,其中男生占54.58%,女生占45.42%,18岁及以上年龄组为高发人群,发病时间主要呈现5—6和9—10月2个高峰。可疑食品以肉与肉制品占比最大(21.11%),病原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诺如病毒11.20%、副溶血性弧菌3.30%、沙门菌1.77%、致泻大肠埃希菌1.30%和志贺菌0.18%。  结论  宁波市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主要可疑食品以肉与肉制品为主,主要致病病原体为诺如病毒,需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揭示分布规律,探寻高风险区域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2015年食源性疾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食源性疾病三间分布、可疑暴露食品、致病微生物种类等指标进行分析。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食源性疾病的空间聚集规律,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食源性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湖南省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3. 25/万人,不同市州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不同(χ~2=2441. 46,P<0. 05),以株洲市发病率最高(5. 77/万人);主要可疑暴露食品种类为粮食类及其制品;发病的主要进食场所是家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菌。不同地区病致病菌阳性检出率不同(χ~2=155. 30,P<0. 05),以长沙市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最高(30. 35%)。食源性疾病高发区域主要聚集在湖南东南部、西部山区和北部平原地区。高风险聚类区有石鼓区、蒸湘区、雁峰区、天元区、芦淞区。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与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地区GDP、人均GDP呈负相关,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2015年湖南省食源性疾病散发病例存在空间聚集性,受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气温、地区GDP、人均GDP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大连市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和专卖店等随机采集11类食品,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2008,对采集样品分别进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致病菌进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共监测肉制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海产品、焙烤食品等11类样品840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48株,总检出率为5.71%。结论:大连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严重的问题,应加强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绵阳市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种类,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4年、2015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8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2014-2015年绵阳共采集447份样品,其中27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6.04% (27/447).检出致病菌28株,包括11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4株蜡样芽孢杆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副溶血性弧菌.肉与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冷冻肉糜制品、生食肉类制品)、饮用水(直饮水、经饮水机冷水出口的桶装饮用水)、地方食品(街头小吃-凉粉凉面)是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最为严重的样品,检出率分别为30.00%、21.15%和13.33%.结论 绵阳市市售食品不同程度的受到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有必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宝山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体感染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宝山区11 家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宝山区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4 246例,采集样本2 557例,阳性检出343例,检出率13.41%,食源性致病菌中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4.50%),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3.95%),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6.91%。7-9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32.29%),60岁及以上病例占比最高(33.70 %),其次为20-29岁和30-39岁年龄组(17.95 %、17.66 %),离退休人员(41.36 %)和干部职员(21.27 %)病例构成比较高,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25.21%)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9.33%),可疑食物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72.25%)和饭店/酒店(13.98%)。结论 食源性致病菌以肠致泻性大肠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为主,夏季为食源性疾病高发期,感染患者集中在60岁及以上和20~39岁年龄组人群,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  相似文献   

18.
孙华闽    黄建萍  安娜  谭维维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766-1769
目的 分析南通市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0年南通市哨点医院就诊的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运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学段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分布。结果 共监测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1 432例。不同可疑暴露食品的分类和进食场所的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χ2= 73.421;χ2 = 66.857,P均<0.001),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28.21%)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7.86%),可疑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57.60%)和学校食堂(12.69%)。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食堂。共采集标本214份,检出病原体22份,总体检出率为10.28%,阳性病原体以诺如病毒(3.74%)和副溶血性弧菌(3.27%)为主。结论 需面向家庭、学校和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加强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和场所的食品安全监测和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内蒙古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0年,由哨点医院采集食源性疾病病例及标本信息,汇总分析阳性数据。结果:共收集到食源性疾病阳性病例913例,检出病原体943株。阳性病例集中分布于6—10月,以9月、10月最高。进食场所以家庭占比最高。诺如病毒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为主要致病菌,水果及其制品、粮食及其制品和混合食品为主要可疑暴露食品。结论:内蒙古自治区食源性疾病阳性病例分布较为常规,应根据分布特征进行针对性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遂宁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全市随机抽取各类食品,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项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2013-2014年共抽检食品样品370份,74份样品中检出78株致病菌,总检出率21.08%,其中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8.92%、4.59%。检出食源性致病菌的食品包括桶装饮用水(43.75%)、乳与乳制品(43.33%)、婴幼儿食品(28.00%)、肉与肉制品(27.27%)、餐饮食品(26.09%)、水产品(7.41%)。结论 2013-2014年遂宁市部分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有针对性的控制各类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是防止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