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大剂量与普通剂量潘生丁心电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94例分为2组(各47例),分别采用大剂量(0.85mg/kg)和普通剂量(0.75mg/k曲潘生丁进行了潘生丁心电图负荷试验。结果:(1)大剂量组:阳性38例(80.9%),副反应29例(61.7%);(2)普通剂量组:总阳性43例(91.5%),其中症状阳性39例(83.0%),ECG阳性37例(78.7%),副反应21例(55.3%)。两组阳性符合率和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潘生丁心电图负荷试验中潘生丁的剂量超过O.75mg/kg无益。  相似文献   

2.
罗志刚  赖苇  虞弘  张虹雨  赵斌 《中国医药》2009,4(9):674-675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治疗中合理饮食对于腹水消退和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3)q至2006年7月的肝硬化腹水患者78例,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保肝、利尿剂、补充人体白蛋白等治疗。治疗组为正常饮食,低钠血症(血钠〈125mmol/L)时给予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溶液,对照组为限钠饮食,不补充高渗氯化钠溶液。比较2组治疗前后腹水消退、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腹水消退28例(68.2%),对照组13例(3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P〈0.01);治疗组腹水消退时间平均为(9.4±2.7)d,对照组为(11.8±2.2)d;治疗组肾功能损害0例,对照组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钠血症0例,对照组1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正常饮食、必要时补充高渗氯化钠以及合理使用利尿剂,可减少低钠血症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有利于腹水的消退,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方法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健康分娩产妇脐带血分离脐带血干细胞,经股动脉入肝固有动脉注射治疗20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移植1周、2周、4周和8周后分别观察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移植后1周,80%以上患者乏力、食欲不振情况有所缓解,各指标虽有所改变但是不显著( t=0.88、0.80、0.20、0.23、0.56,均P>0.05);2周后60%患者腹胀有所缓解,血清白蛋白( ALB)显著上升( t=2.03,P<0.05);4周后70%患者腹胀缓解,50%患者腹水消退,血清白蛋白(ALB)、ALT、PT均有显著改善(t=3.84,P<0.01;t=1.75、3.02,均P<0.05);8周后75%患者腹水消退,除AST不明显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t=2.20、2.22、5.93,均P<0.05)。除1例出现低热外其他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达到一定的短期治疗效果,特别是在增加ALB水平和减少PT方面效果较为显著,可以对肝脏损伤起到一定的恢复作用,同时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刘涛  尚景亮 《河北医药》2009,31(6):677-678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潘生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门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32例,应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潘生丁片剂50mg,3次/d。B组32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A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潘生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宝祥  龚和禾 《江苏医药》1994,20(10):541-542
对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40例(对照组),加用尿激酶、阿斯匹林及潘生丁治疗56例(治疗组)。临床对照观察结果:住院期间胸痛平均缓解和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效对照组短(P<0.01);ECG改善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2例、治疗组发生轻度出血4例。随访结果:近期、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及近期AMI发生率对照组均高于治疗组(P<0.01);远期AMI发生率和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和潘生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和潘生丁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18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α-干扰素和潘生丁,对照组用利巴韦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Х^2=15.74,P〈0.01)。结论:用α-干扰素和潘生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经验。方法对6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腹胀减轻、尿量明显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P〈0.01)、血浆中钾、钠、氯、总胆红素无明显改变(P〉0.05)、腹水IgG、IgM、IgA水平提高(P〈0.01),总有效率77.3%。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能有效减少腹水、缓解临床症状、增加抗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阿维A联合西咪替丁、潘生丁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萍 《江西医药》2009,44(1):56-57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西咪替丁、潘生丁口服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2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2例,口服阿维A胶囊、西咪替丁片和潘生丁片,外用0.1%维甲酸软膏。对照组70例,口服阿昔洛韦片和西咪替丁片,外用阿昔洛韦乳膏。两组疗程均2个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74.36%,对照组有效率33.3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维A联合西咪替丁、潘生丁口服治疗扁平疣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免法测定了37例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探讨内皮素在肝硬化患者肾功能障碍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血浆内皮素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较正常人及肝硬化伴腹水和肝肾综合征患者明显增高,且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0.66,P<0.05),揭示血浆内皮素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腹水的不同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中西医结合治疗(A组)和单纯西医治疗(B组);A组40例除常规对症治疗,另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滋养肝肾中药方剂;B组4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A组总有效率85.0%高于B组75.0%(χ^2=3.86,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312,t=2.247,t=2.801,t=2.847,P〈0.05~0.01);A、B组治疗后TBA、ALT、PTA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812,t=2.247,t=2.301,P〈0.05~0.01);A组腹水消退后稳定时间(45.26±6.38)d明显优于B组(31.76±6.58)d(t=2.314,P〈0.05);A组1个月、2个月、6个月内复发低于B组(χ^2=3.89,χ^2=3.96,χ^2=4.01,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改善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降低门脉高压,使腹水消退。  相似文献   

11.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和前列腺素E1联合用于治疗乙肝炎肝硬化腹水效果。方法: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A组33例常规综合治疗,B组31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和前列腺素E1。观察肝功能(ALT、TB、A、PTA)和腹水消退效果,两组结果对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伊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1组肝功能改善后果好于A组(P<0.05),腹水消退情况也好于A组(x^2=8.21,P<0.01)。结论:伊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1用于肝炎肝硬化腹水,可改善肝功能,促进腹水消退,有一定预防肝肾综合征发生的作用,且副反应小,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清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津娜  张韵琴  马明华 《河北医药》2002,24(12):936-937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磷酸肌激酶(CPK)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催化L-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法测定ALT;采用酶催化天冬氨酶与α-酮戊二酸法测定AST;采用酶催化α-丁酸与NADH的反应法测定HBDH;采用酶催化磷酸肌酸与ADP反应法测定CPK;采用Bayer550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结果: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氧分压显著低于肺心病缓解期患者(P=0.0001)。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清ALT、AST、LDH、HBDH均显著高于肺心病缓解期患者(P=0.026,P=0.040,P=0.003,P=0.0001),而CPK差异无显著性(P=0.107)。结论:肺心病的急性发作可能造成机体ALT、AST、LDH、HBDH的升高。血氧分压的降低可能是这些指标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芒硝敷脐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硬化腹水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硝外敷脐周腹部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为1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内毒素水平变化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10%和6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内毒素水平在治疗3周、治疗4周以及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蛋白(ALB)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硝敷脐对肝硬化腹水有明显的治疗疗效,并可降低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周建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260-1261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时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规进行腹水检查,以区别渗出性腹水或漏出性腹水,同时进行血清及腹水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LPS)水平检测。结果肝硬化伴渗出性腹水患者外周血及腹水中NO、TNF-α、LPS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伴漏出性腹水患者;肝硬化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的自发性腹膜炎时.腹水中NO、TNF-α、LPS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腹水。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细胞因子测定,有助于鉴别腹水和细菌感染的类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80例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观察80例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并与同时间段的6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与6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脾大、腹水及黄疸体征表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在蜘蛛痣、肝大、肝掌及男性乳房发育体征表现上和GGT、AST/ALT及ALP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性肝硬化在体征表现上和GGT、AST/ALT及ALP上的差异性,为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提供了良好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降钙素原(PCT)水平,探讨血清、腹水 PCT 检测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肝硬化患者分为肝硬化 SBP 组(19例)、肝硬化腹水非 SBP 组(36例)及健康对照组3组(3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肝硬化 SBP 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 内、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抗生素有效治疗7 d 后血清、腹水 PCT 水平,同时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肝硬化腹水非 SBP 组一次性采血及抽腹水测定以上指标。结果SBP 组腹水与 SBP 组血清 PCT 水平比较(同一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BP 组血清和腹水中 PCT 水平与非 SBP 组及对照组血清和腹水中 PCT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SBP 组治疗前后血清、腹水 PCT 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及腹水中 PCT 水平检测可作为肝硬化SBP 早期诊断、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且腹水检测敏感度优于血清检测。  相似文献   

17.
精神病是帕金森氏病(PD)患者的晚期并发症,作者采用氯扎平(clozapine)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9例,PD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2岁。患病时间平均12.6年。8例伴有频发或充满幻觉。11例合并妄想狂,8例伴惊厥或定向力障碍。大多数患者伴有识别缺陷。19例患者,17例完成了6~24月的治疗。氯扎平的用法为:每晚12.5mg~25mg,同时继续服用抗PD药物。对17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发现,用药3月时,平均精神病等级评分较治疗前低49%(p=0.0001)。在6个月时,其改善仍达42%(p=0.0001),9个月时为35%(p=0.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分期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5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分期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中3例无效,12例有效,13例显效,干预组中1例无效,6例有效,20例显效,两组患者疗效秩和检验显示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z=-3.012,P=O.0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Х^2=4.610,P=0.032);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z=3.108,P=0.025)。结论分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或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初诊或复发、难治MM患者,其中22例使用标准剂量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第1~2、4~5、8~9、11~12天使用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18例使用1.75 mg硼替佐米(平均0.8~1.0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第1~2、4~5、8~9、11~12天使用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两组均为每4周重复给药。所有患者均化疗1~6个疗程。结果比较两组完成4个疗程的MM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1.2%与86.7%(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中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比较,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 vs 33.3%,P=0.747;54.3% vs 50.0%,P=1.000)、Ⅲ~Ⅳ级周围神经病(36.4%vs 5.6%,P=0.027)、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50.0%vs 16.7%,P=0.046)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低剂量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性MM疗效反应与标准剂量组相似,但不良反应较标准剂量组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金双歧对肝硬化腹水伴腹泻患者症状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98例肝硬化腹水伴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性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双歧。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高于对照组的6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1.51±0.32)高于对照组(1.29±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比值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双歧对肝硬化腹水伴腹泻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