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在膀胱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6月本院确诊治疗的83例膀胱癌患者的术前分期情况,所有患者分别应用二维超声扫描检测和多层螺旋CT成像扫描(简称螺旋CT)检测,通过2名经验丰富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并进行术前膀胱癌T分期,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膀胱癌患者癌灶检出情况、分期情况。结果:83例患者中,螺旋CT检测对患者膀胱各部位癌灶检出个数均高于二维超声检测,前者总癌灶检测个数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检测对膀胱癌术前T分期的特异度为96.38%、敏感度为85.27%,准确率为93.34%;二维超声检测对膀胱癌术前T分期的特异度为88.54%、敏感度为79.62%,准确率为85.8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检测可作为膀胱癌诊断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提高对膀胱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度,有助于医师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炜  胡岗 《当代医学》2009,15(27):59-6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膀胱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膀胱癌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分别选择采用VE、MP,VR、MPP,等三维图像后处理。结果发生于膀胱三角区12例,其中累及输尿管开口区7例(右侧5例、左侧2例)。右侧壁3例,左侧壁2例。多层螺旋CTN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肿瘤的形态特征、侵犯程度、转移部位等方面价值各有不同。结合使用可以相互弥补,以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及显示病灶具体部位及比邻关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刘阳  程涛 《安徽医学》2013,34(4):465-46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评价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价值。方法对120例房颤患者在同一次住院期间术前分别行多层螺旋CT及经食管超声检查,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对多层螺旋CT检出左心房血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20例中有107例诊断符合,多层螺旋CT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89.2%,多层螺旋CT检测左心房血栓的敏感度为54.5%,特异度为92.7%,阳性预测值为42.9%,阴性预测值为95.3%,阳性似然比7.48,阴性似然比0.49。两种检测方法的χ2值为0.31,两种方法检测左心房血栓无明显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检出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且可以一次成像,同时显示肺静脉及左心房形态,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付兵  王亚莉  宋莉  覃由宣 《四川医学》2011,32(9):1475-1476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膀胱癌术前癌灶检出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8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并于60s扫描膀胱、120s延时扫描。回顾性对比分析CT图像及手术病理结果。评价指标包括癌肿检出率、阳性预测值及对膀胱癌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总的准确性。结果膀胱癌增强扫描癌肿检出率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3%9、5%。术前膀胱癌分期敏感性/特异性及总的准确性分别为89%、95%8、9%。结论多排螺旋CT对膀胱癌术前癌灶检出及分期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与DR片诊断肋骨骨折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DR片对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胸部CT片及DR片表现,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肋骨骨折共315处,DR平片检出骨折201处,检出率为63.8%;多层螺旋CT检出309处,检出率为98.1%.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二维、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刘东胜  刘慧云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94-339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早期患者7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先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对病变部位的检出率、病因分析判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对出血病灶的检出率为91.4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病因总判断率为85.7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出血早期诊断及病因判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69例,患者均于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对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对CT扫描中肿瘤的大小、数目以及病灶的强化程度进行分析,通过与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判断CT对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膀胱癌患者的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CT对膀胱癌患者病变检出的准确性高达94.20%;且对肿瘤的大小、形态、数目以及强化程度显示良好,能清楚区分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临床医生实施外科干预,可作为为膀胱癌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中联合检测尿纤维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膀胱癌患者于术后随访中联合检测尿纤维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水平,并行膀胱镜检查,以膀胱镜检查及活检为金标准,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74例患者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或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确诊肿瘤复发38例。尿纤维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的灵敏度分别为92.11%、97.37%,两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即检出率)为97.37%,与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的检出率(97.37%)比较,χ2=0.5135,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膀胱癌患者的术后随访中,尿纤维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联合检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非侵入性随访方法和组合,可以部分替代膀胱镜检查用于膀胱癌患者的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表面成像与多普勒能量成像技术在膀胱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6例拟诊为膀胱癌的患者以Siemens G60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运用表面成像与多普勒能量成像技术构建三维图像进行检查,以膀胱镜及活组织检查为金标准计算其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并与膀胱镜及活组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运用表面成像与多普勒能量成像技术构建的三维超声图像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6.97%、97.14%、2.86%、3.03%、94.12%、98.55%、97.09%;与膀胱镜及活组织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表面成像与多普勒能量成像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能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可用于膀胱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赵晓冬 《中外医疗》2007,26(19):54-54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膀胱癌的诊断的应用.使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 Sensation 16 CT机,对36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仰卧或兼俯卧位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使用Wizard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重建.结果 结合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提供了膀胱癌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三维重建成像可以从二维及三维立体成像上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MPR、MIP更直观的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和密度、范围、毗邻,可从不同的方位显示病灶的基底部及蒂的情况,能够清楚显示病变与膀胱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椎骨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脊椎X线平片、磁共振成像及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三维表面重建、容积重建检查。记录并分析各种检查方式对脊椎骨折检出率与骨折位置、骨折类型及合并椎管狭窄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60例受试者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检出全部骨折椎节(100.0%),且骨折位置及合并椎管狭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稳定性骨折、爆裂骨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和95.8%;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结果(P0.05),略高于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有效提高脊椎骨折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于患者针对性治疗措施的顺利开展有利。  相似文献   

12.
王杰文 《中外医疗》2013,32(14):38-3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之间在该院治疗的拟诊肺癌的120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常规与增强成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C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是100.0%和50.0%,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和100.0%。同时CT征象多表现为不规则形态或蝎足形,内部结构多为灶性坏死与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征象清晰,诊断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150例疑似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经金标准确诊为膀胱癌共72例,并在金标准确诊前予以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与DCE-MRI扫描,对比两种检查方法 与金标准符合情况,计算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与DCE-MRI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AUC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150例疑似膀胱癌患者经MSCTU检查后,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58%、80.72%;经DCE-MRI检查后,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7%、93.67%。其中,DCE-MRI准确率高于MSCTU(χ2=6.080,P=0.032)。经金标准确诊为膀胱癌患者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4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7例;经MSCTU检查后确诊为肌层湯润性膀胱癌共35例,其中T2a占6例、T2b占10例、T3占12例、T4占7例;经DCE-MRI检查后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共41例,其中T2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DR检查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54例(76处)肋骨骨折患者,依次采用DR检查和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对比其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97.37%,显著高于DR检查法诊断符合率76.32% (P <0.05);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的误诊率为1.32%,显著低于DR检查法的14.47%.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法优于DR检查法,但要发挥其各自优点,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Muh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在胆管阻塞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结合MPR技术对60例临床疑似胆管阻塞的患者进行诊断.其中24例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16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v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ERCP)检查,28例行病理活检或外科手术.将16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MRCP成像、ERCP、病理活检及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对比.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结果:检查结果如下:胆总管结石34例.恶性狭窄14例,良性狭窄2例.胆石症12例.16层螺旋CT诊断且日管结石的准确率为91.1%.16层螺旋CT诊断胆管狭窄的准确率为88.9%.其中1例小胆总管结石未能检出,2例初诊为胆管结石的病人后经诊断为恶性胆管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是一种快速、无创技术,在诊断胆管阻塞原因方面具有极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王俊峰 《吉林医学》2014,(35):7914-7914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28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肿瘤CT征象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对膀胱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0%、92.86%;CT检查判断膀胱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和邻近器官侵犯与病理结果的准确率分别为89.29%、78.57%以及92.86%。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进行诊断和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膀胱癌术前常规的辅助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7.
王安果  向敬池  伍季  范俊 《西部医学》2004,16(2):160-16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膀胱造影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7例拟诊为膀胱肿瘤的患者作前瞻性增强研究 ,分平扫期、增强动脉期和排泄延迟期扫描 ,注射对比剂 80 10 0ml后 60秒和 3 0分钟分别行盆腔CT扫描 ,回顾性重建间隔 3mm ,采用多轴向多方位重建 (MPV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重建。结果 膀胱充盈显示佳 ,肿瘤软组织影更为凸出 ,病灶与膀胱壁关系表现更全面。结论 螺旋CT三维膀胱造影有助于膀胱肿瘤的术前诊断及分期 ,对不能耐受膀胱镜检查或尿道狭窄的病人尤为适用 ,无盲区。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局限性。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27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检查,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行平扫,扫描完毕后将原始数据传输至螺旋CT工作站,经分别选择采用VE、MIP,VR、MPR等三维图象后处理。结果发生于膀胱三角区21例,其中累及输尿管开口区17例(右侧12例、左侧5例),右侧壁4例,左侧壁2例。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肿瘤的形态特征侵犯程度转移部位等方面价值各有不同。结合使用可以相互弥补,极大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及显示癌灶的具体部位及比邻关系更加直观,逼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沉渣RUNX3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B超检查在膀胱癌随访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对50例初发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术后2年内,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复查1次,行膀胱B超检查、尿沉渣RUNX3基因甲基化检测、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结果50例患者膀胱镜检查并活检发现肿瘤复发28人次,联合膀胱B超检查、尿沉渣RUNX3基因甲基化检测的联合检测法诊断膀胱癌复发的灵敏度92.86%,特异度91.62%,Youden指数0.8448,阴性预测值高达99.35%。结论膀胱B超检查联合尿沉渣RUNX3基因甲基化检测膀胱癌复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阴性预测值高。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于复杂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颌面部复杂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于显示复杂颌面部骨折的空间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