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数量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特异性减少,既往研究显示Fp上清液在实验性结肠炎中具有明显抗炎效应。目的:探讨Fp上清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单核-巨噬细胞和结肠炎症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炎症组和Fp治疗组,后两组连续7 d饮用含4.5%DSS的蒸馏水以建立结肠炎模型,Fp治疗组在造模同时予Fp上清液灌胃。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排便情况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结肠固有层不同表型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Fp治疗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结肠缩短、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均轻于炎症组(P0.05),脾脏和结肠固有层总单核细胞和促炎单核细胞百分率、结肠固有层M1型巨噬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低于炎症组(P0.05),结肠固有层M2型巨噬细胞百分率则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0、IL-4水平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CL2水平显著低于炎症组(P0.05)。结论:Fp上清液可通过减少促炎单核细胞数量、诱导肠道炎症部位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以及促进抗炎细胞因子分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等途径在小鼠结肠炎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极光激酶A(Aurora-A)抑制剂(VX-680)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作用以及对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18只体质量相近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正常饮水+10%DMSO溶剂腹腔注射7 d)、DSS模型组(3%DSS饮水造模+10%DMSO溶剂腹腔注射7 d)、治疗组[3%DSS饮水造模+VX-680(40 mg/kg)腹腔注射7 d]。记录小鼠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6、IL-10、TNF-α、IFN-γ的变化,qRT-PCR检测Mucin-1、Mucin-2、NF-κB p65的mRNA表达,检测Aurora-A和NF-κB通路中NF-κB p65、IRF-5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SS模型组DA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更高(P<0.01),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IFN-γ的表达上升(P<0.01),Mucin-1、Mucin-2的mRNA水平下降(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STAT6 )与核因子(NF)-κB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均采用三稍基苯磺酸(TNBS)造模.模型组不设干预.正常饮食;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治疗15d后观察大鼠的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TAT6 rn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STAT6 mRNA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1);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 p65蛋白在模型组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STAT6 mRNA和NF-κB p65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STAT6 rnRNA和NF-κB p65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呈现高表达.美沙拉嗪可能是通过STAT6和NF-κB双信号途径下调炎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元(ATG)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脑内注射Ⅲ型肺炎链球菌建立脑膜炎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ATG低(ATG-L)、中(ATG-M)、高(ATG-H)剂量组以及ATG-H+重组高迁移率组蛋白B1(rHMGB1)组,另取正常大鼠为对照组,10只/组。治疗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系统评分;分离大鼠脑组织,检测其病理变化、含水量、IL-1β、IL-6、TNF-α水平以及神经元细胞凋亡,同时检测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系统评分显著下降(P<0.05),脑组织含水量、IL-1β、IL-6、TNF-α、HMGB1、TLR4、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及TUNEL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ATG-L组、ATG-M组、ATG-H组小鼠神经系统评分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均P<0.05),脑组织含水量、IL-1β、IL-6、TNF-α水平、TUNEL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数量、HMGB1、TLR4、p-NF-κB p65/NF-κB p65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ATG-H+rHMGB1组较ATG-H组神经系统评分显著下降(P<0.05),脑组织含水量、IL-1β、IL-6、TNF-α、HMGB1、TLR4、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及TUNEL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ATG可抑制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大鼠神经元凋亡,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干扰Wnt5a对卡介苗(BCG)感染的小鼠肺上皮细胞(TC-1)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慢病毒干扰Wnt5a处理TC-1细胞系及其阴性对照细胞系后BCG感染24h。设置4个实验组:NC组、NC+BCG组、Si-3组和Si-3+BCG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信号通路TLR2、TLR4、Myd88、p-NF-κB和NF-κB炎症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实验组p-NF-κB表达情况,qRT-PCR检测Toll样信号通路TLR2、TLR4、Myd88、p-NF-κB和NF-κB等基因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CG组炎性相关因子TLR2、TLR4、Myd88、NF-κB、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P<0.01)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0.05),p-NF-κB蛋白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促炎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抑炎因子IL-10表达水平降低。与BCG组相比,Si-3+BCG组上...  相似文献   

6.
背景:TLR4/NF-κBp65信号通路在急性胰腺炎中起促炎作用,可调控炎症因子释放,但其在重度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TLR4/NF-κBp65信号通路在实验性SAP合并AKI中的作用。方法:3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AP 6 h、12 h、18 h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以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SAP。动态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观察肾脏大体和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TLR4、NF-κBp65定位和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肾脏组织损伤随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同时血清Cr、BUN和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肾脏组织TLR4、NF-κBp65表达逐渐增强(P均0.05)。肾脏组织TLR4、NF-κBp65表达与血清Cr、BUN、TNF-α、IL-6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实验性SAP中,肾脏组织TLR4、NF-κBp65的表达变化与肾损伤严重程度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变化相一致,提示TLR4/NF-κBp65信号通路在SAP合并AKI的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对皮质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SD大鼠皮质神经元,设对照组、模型组、藏红花素(50 mg/L)组、藏红花素(50 mg/L)+脂多糖(TLR4激活剂,100μg/L)组。对照组常规培养,模型组建立缺氧4 h复氧24 h模型,藏红花素组和藏红花素+脂多糖组分别给药干预24 h后造模。通过CCK-8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神经元活力和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炎症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p-IκB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质神经元活力明显降低(P<0.05),凋亡率、培养液中TNF-α、IL-1β、IL-6水平、神经元TLR4、HMGB1、cleved Caspase-3表达量及p-NF-κB p65/NF-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M干预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AM干预组给予质量浓度为40 g/L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 d,建立小鼠急性UC模型。评估模型建立成功后,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 5 ml生理盐水灌肠,AM干预组给予0. 5 ml AM灌肠,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精神、毛发、饮食、大便性状等变化,记录小鼠体质量改变,对3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黏膜及组织学损伤进行评分。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的表达; ELISA检测血清NF-κB、TNF-α、IL-6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DAI、肠黏膜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AM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LR4、MyD88、NF-κB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IL-6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 0. 05),给予AM干预后,TLR4、MyD88、NF-κB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IL-6的表达均下调(P 0. 05)。结论 AM干预能减轻UC小鼠结肠损伤情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下调TNF-α、IL-6等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对UC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及结肠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意义,并分析益生菌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 istar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UC组)和益生菌治疗组(PC组);UC和PC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PC组大鼠给予双歧三联活菌悬液(2.2×10^9CFU/只)治疗,1次/d,共4周。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炎性反应并评分;鲎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W 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TLR4和NF-κB p65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其变化及益生菌的作用。结果PC组炎性反应评分较UC组明显降低(P〈0.05),但高于NC组(P〈0.01);PC组血浆内毒素明显低于UC组(P〈0.05),但高于NC组(P〈0.01);UC组TLR4和NF-κB p65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PC组和NC组(P〈0.05、0.01),PC组高于NC组(P〈0.01)。结论内毒素-TLR4-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内毒素的产生、降低大鼠结肠TLR4和NF-κB表达可能是益生菌减轻大鼠结肠炎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临床实践中,雷公藤多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确切机制不明。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低、中、高剂量雷公藤多苷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前四组自由饮用5%DSS溶液1周复制结肠炎模型,同时予蒸馏水或相应浓度雷公藤多苷[9.01、27.03、81.09 mg/(kg·d)]灌胃,持续3周。观察各组动物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 p65表达,ELISA法检测IL-1α、TNF-α、IL-13含量。结果:雷公藤多苷组小鼠结肠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炎症改变,但均轻于模型对照组。各组雷公藤多苷组结肠黏膜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NF-κB p65表达和组织匀浆上清中的IL-1α、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NF-α),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对DSS小鼠结肠炎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分泌而抑制结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F-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对实验性结肠炎BALB/c小鼠肠黏膜NF-κB表达的抑制作用和对黏膜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β)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对肠道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均分为模型对照组(UC组)、NF-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组(ASODN组)、错义寡核苷酸组(MSODN组)和正义寡核苷酸组(SODN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造模.造模后24h后对各组进行相应灌肠治疗,灌肠后第7天处死小鼠,行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炎症并评分,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CTNF-α、IL-1β、IL-10和NF-κB表达.结果:ASODN组小鼠在结肠炎症评分较UC组、MSODN组和SODN组明显改善(均P<0.05).ASODN组小鼠TNF-α、IL-1β、NF-κB表达较UC组、MSODN组和SODN组明显减少(82.68±14.30 VS 168.48±11.89,166.49±11.63,176.49±12.33, P<0.05;42.42±5.77 VS 168.48±11.89,120.43±28.21,131.43±30.601, P<0.01;62.66±11.32 VS 158.38±12.49,161.09±12.73,168.64±11.83, P<0.01),而IL-10表达则显著增多(146.68±6.02 VS 62.50±11.57,58.44±10.92,54.24±10.64, P<0.01).结论:NF-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NF-κB的活化,降低TNF-α、IL-1β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减轻小鼠结肠炎症,可用于治疗实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疗效及对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以及美洲大蠊提取物组(低、中、高剂量组),通过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法干预制造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通过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 88)、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腺体萎缩,腺体腔扩张,数量减少、排列紊乱,间质可见淋巴细胞等炎症浸润,提示造模成功.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黏膜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美洲大蠊提取物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造模后,模型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及胃黏膜组织中TLR4、MyD 88、NF-κB p65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药物干预后,各组TNF-α、IL-6、IL-1β水平及胃黏膜组织中TLR4、My D88、NF-κB p65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其中维酶素组、美洲大蠊提取物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洲大蠊提取物中剂量组、美洲大蠊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能够显著改善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胃黏膜组织形态,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中TLR4、My D88、NF-κB p65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症患者血清对THP-1单核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作用及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在肥胖症患者血清促炎症作用中的贡献。方法分别用15例单纯性肥胖及伴不同代谢紊乱(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糖)患者血清孵育THP-1单核细胞株48 h后以及用TLR4单克隆抗体阻断TLR4/NF-κB信号通路后,测定THP-1细胞表面TLR4和细胞内NF-κB p65磷酸化的表达水平及其分泌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蛋白和细胞内NF-κB p65磷酸化蛋白水平;用RT-Q-PCR检测TLR4 mRNA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性肥胖和肥胖症伴代谢紊乱患者血清干预后,THP-1细胞TLR4、NF-κB p65磷酸化蛋白及TLR4 mRNA表达水平以及分泌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能力显著升高(P0.05);THP-1细胞TLR4、NF-κB p65磷酸化蛋白及TLR4mRNA表达水平以及分泌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能力随肥胖症代谢紊乱组分的增加而增高,且当TLR4/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后,分泌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能力降低。结论单纯性肥胖及肥胖症伴不同代谢紊乱患者的血清可不同程度地诱导THP-1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TLR4/NF-κB信号通路在肥胖症患者血清促THP-1分泌炎症因子的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活化胆碱能抗炎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建立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NASH小鼠模型,在正常小鼠和NASH小鼠给予烟碱活化胆碱能抗炎通路,通过肝脏病理切片和细胞因子水平观察肝脏炎症情况;体外培养肝脏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给予脂多糖处理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烟碱,观察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通过Western blot观察烟碱对信号通路NF-κB和IκB的影响.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通过肝脏病理检查和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确定造模成功.NASH小鼠给予烟碱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后,肝组织炎症程度下降;血清中TNFα水平,烟碱治疗组[(21.95±0.8)pg/ml]较等渗盐水组[(38.07±1.7) pg/ml]显著下降(P<0.05).Raw264.7细胞给予脂多糖处理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烟碱后检测上清液中TNFα水平,发现加入5 mmol/L以上浓度烟碱后能明显降低脂多糖引起的TNFα增高(P<0.05).内毒素刺激后RAw264.7细胞内p-NF-κB水平增加,I-κB水平降低,表明NF-κB通路激活,不同剂量的烟碱能明显下调p-NF-κB水平,升高I-κB水平,并表现出剂量依赖. 结论 活化胆碱能抗炎通路对NASH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与核因子(NF)-κB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模型组不设干预,正常饮食;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治疗15d后观察大鼠的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TAT6m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的表达。结果 STAT6 mRNA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1);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蛋白在模型组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STAT6 mRNA和NF-κBp65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STAT6 mRNA和NF-κB p65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呈现高表达。美沙拉嗪可能是通过STAT6和NF-κB双信号途径下调炎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是人类肠道中数量最占优势的细菌之一,与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的发生密切相关。目的:研究Fp对CAC发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氧化偶氮甲烷(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CAC模型,将5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A组(AOM+DSS)、B组(AOM+DSS+Fp)、C组(AOM+DSS+Fp上清)、D组(空白对照),第92天处死小鼠。评估DAI,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含量;HE染色观察肿瘤分级;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道肿瘤组织中VEGF、COX-2、NF-κB表达。结果:A、B、C组小鼠成瘤率分别为100%、100%和77.8%,主要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A组肿瘤负荷显著高于B组(P0.01),B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1)。A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IL-10显著升高(P0.05)。A、B、C组肠道肿瘤组织中VEGF、COX-2、NF-κB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Fp活菌对实验性小鼠肠道肿瘤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而其上清能减少肿瘤发生率。Fp活菌及其上清均可能通过调节TNF-α、IL-10表达来减轻肠道肿瘤负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是否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控制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方法选取16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饮食;选取48只6~8周龄雄性同系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至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杀死3只,油红O染色,脂质斑块形成,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冠心舒通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5只。冠心舒通组给予冠心舒通胶囊0.41 g/(kg·d)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5 mg/(kg·d)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1),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冠心舒通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1),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对ApoE-/-小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相关炎性因子(IL-6、TNF-α)的表达,发挥抗炎、抗动脉硬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灭幽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TLR4、核转录因子-κB65(nuclear factorkappa B 65,NF-κB65)蛋白及mRNA,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表达的影响,探讨灭幽汤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机制.方法:将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浓度灭幽汤组(高灭组)、低浓度灭幽汤组(低灭组)、胃三联组(替硝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颗粒),每组14只;采用复合因素(肥甘食物+湿热环境+H.pylori)建立BALB/c小鼠H.pylori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14 d后,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LR2、TLR4、NF-κB65蛋白,qPCR检测TLR2 mRNA、TLR4mRNA、NF-κB65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6、IL-8的表达.结果:模型组TLR2、TLR4、NF-κB65的蛋白及mRNA、血清IL-6、IL-8含量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药物治疗后,低灭组、高灭组、胃三联组TLR2、TLR4、NF-κB65的蛋白及mRNA、血清IL-6、IL-8含量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灭组TLR2、TLR4、NF-κB65的蛋白及mRNA、血清IL-6、IL-8含量表达虽低于胃三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灭幽汤可能通过干预TLRs/NF-κB65信号通路抑制TLR2、TLR4、NF-κB65及下游因子的表达以达到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积雪草苷调控Toll样受体9(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对脑动脉瘤(CA)大鼠动脉瘤壁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C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积雪草苷(50 mg/kg)组、CpG-ODN(TLR9激活剂,4 mg/kg)组、积雪草苷(50 mg/kg)+CpG-ODN(4 mg/kg)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分组处理后,检测大鼠脑血管壁厚度和动脉瘤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脑血管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脑血管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血管组织TLR9、MyD88及核内NF-κB p65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管壁明显变厚,脑动脉血管隆起,呈瘤样改变等CA症状,脑血管壁厚度、动脉瘤体积、脑血管组织和血清中IL-1β及TNF-α水平、脑血管组织TLR9、MyD88及核内NF-κB p6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积雪草苷组大鼠CA症状变轻,脑血管壁厚度、动脉瘤体积、脑血管组织和血清中IL-1β及TNF-α水平、脑血管组织TLR9、MyD88及核内NF-κB p65蛋白水平降低(P0.05);而CpG-ODN组大鼠CA症状加重,脑血管壁厚度、动脉瘤体积、脑血管组织和血清中IL-1β及TNF-α水平、脑血管组织TLR9、MyD88及核内NF-κB p65蛋白水平升高(P0.05)。使用积雪草苷和CpG-ODN联合处理,较积雪草苷组大鼠CA症状加重,脑血管壁厚度、动脉瘤体积、脑血管组织和血清中IL-1β及TNF-α水平、脑血管组织TLR9、MyD88及核内NF-κB p65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积雪草苷可通过下调TLR9/MyD88/NF-κB p65通路蛋白表达减轻CA大鼠脑动脉血管组织的炎症,减小瘤体。  相似文献   

20.
背景: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复方甘草酸苷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炎症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三组以TNBS/乙醇诱导结肠炎,并分别予0.9%NaCl(模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和SASP灌肠14 d,正常对照组仅以0.9%NaCl灌肠14 d。实验期间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行结肠黏膜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 p65、iNOS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8、IL-4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DAI、结肠黏膜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以及结肠组织NF-κB p65、iNOS表达和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复方甘草酸苷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与SAS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进而下调iNOS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如IL-8表达,上调抗炎细胞因子如IL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