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俊杰 《中医杂志》2014,(2):174-176
虞山现名常熟,历代众多医学大家汇聚于此,皆善研习张仲景之说,临证灵活变通,逐渐形成了虞山医派独特的学术风格,对张仲景理论的传承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简单介绍了虞山医派与张仲景学术思想的承继关系,并对虞山医派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
虞山医派秉承“术德合一”思想,将此思想融入临床实际带教过程中,开设虞山医派术德合一思想课程。此文围绕课程建设,梳理虞山医派学术及医德思想,按照相关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并以传统试卷及标准化病人(SP)考核等方式,兼顾医术医德双重考核,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以此为中医流派的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南自古多疫情,各地方医派具有丰富的防疫经验,其以虞山医派、吴门医派及钱塘医派为代表,历代医家从传承《伤寒论》到发展温病学说,闻名于世。江南医家秉承寒温一体思想,结合江南地域、气候及患者体质等因素,灵活变通仲景之说,以温病补充、羽翼伤寒,而非将两者割裂,对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正因如此,我国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疗效确切,然具有强传染性、强致病力和免疫逃逸等特性的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仍不断出现,给全球疫情防治带来了持续的困难与挑战。为此,本课题组系统梳理江南医派对疫病的防治思路及回顾COVID-19中医治疗方案的演变过程,结合我国防治新型冠状病毒及近期针对德尔塔、奥密克绒等变异毒株的预防、治疗、康复指导等相关经验,并综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下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内在的可能机制,以江南医派防治疫病思路为指导,探索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的干预措施:未病先防,既病施治,瘥后防复,以寒温并用的“防-治-养”结合全程防治模式,为未来可能持续出现新的变异毒株防治提供指导思路,也使得中医疫病学在新的挑战中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4.
丹溪学说极大地影响了元代之后的中国医学,文章简要介绍了朱丹溪医派形成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探讨其传承特点。通过对丹溪学派形成与传承特点的研究,促进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陈萌  张冬梅  李翠 《中医教育》2013,32(2):65-67
燕京医派是形成于北京地区的中医学术流派.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与时代背景影响下,燕京医派形成了宫廷医学、四大名医、医教研名家三大门户.他们传承有序,既代表了燕京医派的3个发展阶段,也是中医学从古到今的一个历史缩影.搭载在新中国成立后新兴的医教研平台之上,燕京医派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厘清他们的学术传承脉络,将会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文华  张景明 《中医杂志》2014,(17):1522-1524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以"大长安医派"为经线,以各时代的大长安代表医家为纬线,系统梳理"大长安医派"的学术思想,从中凝练"大长安医派"的学术特征,树立大长安医派旗帜,弘扬大长安医派"重视理论研究,理论服务实践;注重理论继承,丰富发展理论"的学术思想,确立大长安医派在中医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与贡献,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应用,进一步研究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在漫长的中医发展历史中,涌现了众多的地域性医学流派,其中较为著名并流传至今的有孟河医派、新安医派、岭南医派以及吴门医派等,其中吴门医派便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性中医流派[1]。吴门医派起源于元末明初,发展于明代,在清代达到鼎盛,以苏州地区为核心,历史上涌现了包括吴有性、叶天士、薛生白、尤在泾在内大量的著名医家,不但对经典学术进行了传承和发扬,也提出了很多至今仍为临床受用的学术思想体系,除  相似文献   

8.
中医教育伴随着中医发展而发展,在中医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概述清代医学教育的形式——师承教育、学校教育、自学通医和书院式教育,分析其时代特点和传承规律,从而为现今中医学教育培养出高水平的中医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医教育伴随着中医发展而发展,在中医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概述清代医学教育的形式一师承教育、学校教育、自学通医和书院式教育,分析其时代特点和传承规律,从而为现今中医学教育培养出高水平的中医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运用升阳泻火法治疗痛风经验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藤良  何绪屏 《新中医》1989,21(2):52-53,55
日本汉方医有三大派,即古方派、后世方派与折衷派,三派都以张仲景为宗,以方证相对应为指导思想选用成方,不太重视《内经》之理论,不采取辨证论治之精神。但近十多二十年来,神户中医学研究会则倡导重视中医之系统理论,进行中医学之研究。他们这一学派的崛起,将对日本之中医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重视。日本的汉方医,都是“西学中”,了解他们如何钻研中医及他们的成就,对我们“西学中”同志及青中年中医应该是有益的,故发表神户中医学研究会伊藤良先生近作之译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孙光荣教授是新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创立的中和医派以"中和"思想为核心,尚中贵和,持中守一而医百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精髓是中和。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和思想亦贯穿了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始终而指导临床用药和诊治。中和医派针对临床治疗理念就是致中和,调阴阳,和气血,调气机升降出入。中和医派强调"气血中和而百病消"。"调畅中和"是每个中和医派临床的最高追求。中和医派善用"对药""角药",亦是与"中和"之思想密不可分。本文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中和圆通思想,讲述尚中之道,贵和之理,三圆之法与通补之方并对中和圆通思想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齐鲁医派发端于齐鲁大地,承续扁鹊学派,为中医学理论与诊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阐述齐鲁医派概念的基础上,概括了齐鲁医派具有注重脉诊、经典与临床并重、继承与创新并举、中医学科与齐鲁文化相互交融的学术特色,并从深入挖掘整理名医学术思想、完善传承队伍、注重学术创新并推广应用临床诊疗经验方面探讨其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江南中医名家荟萃,在发掘江南妇科流派传承研究基础上,重点收集各流派治疗崩漏之经验以及名方组方特色,归纳其共性。江南妇科流派治疗崩漏之法可分为以清法论治、以温法论治、从虚论治、从瘀论治以及从奇经论治。并且对于不同流派的名方和经验加以整理和论述,从而促进了中医妇科诊治崩漏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孟河医派属于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其医家众多,名医辈出,著述繁多。细究其传承至今愈来愈繁荣的原因,乃孟河医派始终不忘其根,坚持醇正和缓的学术思想,坚持传统文化的熏陶,坚持学习中医经典文化;师古不泥古,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学术上不断探索,并擅于借助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在传承与发展方面,不守一宗,不囿于一家之见,不吝于传授知识,有家国情怀。故能薪火相传,兴盛至今。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源远流长,流派纷呈,历代名医辈出,名家荟萃,孕育出吴门医派、孟河医派、龙砂医派、澄江针灸学派等众多著名的中医学术流派。吴门医派、孟河医派等中医学术流派鼎盛于明清,名震海内外,并不断开枝散叶,培育出海派中医、金陵医派等近现代著名学术流派,学术传人中名医荟萃。江苏地区中医流派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其丰厚的学术资源值得我们去继承、发扬、推广。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的成立,必将有力推动江苏地区中医流派的传承创新发展。我就其建设方案略提几点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孟河医派的核心学术思想为“和缓学说”,临床往往于平淡轻灵醇正之中见神奇之效。邹氏肾科于1954年创建,其创始人邹云翔教授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其承前启后发展者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是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69年来,邹氏肾科始终努力传承守正孟河医派核心“和缓学说”的学术思想,持续深入学习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先生的医理、医旨、辨证、医论、治法、方药等理论与临证经验,秉承“和缓学说”的精髓,在邹氏肾科的临床、教学、研究中开创了35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开发国家准字号治肾新药2个,创立了治疗内科杂病的多种和缓大法,以及多法合用、配伍反佐等实用方法,为孟河医派的发展和护卫群众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中医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对当代岭南中医传承模式进行分析。当代岭南中医传承主要由师徒相授传承、院校教育传承、多学科交叉传承以及民间经验传承模式构成。岭南地区以其独特的中医发展基础及历史人文环境,对以往的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继承与发展。通过对当代岭南中医四种传承模式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从而提出适合当代岭南中医传承和发展的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古籍文献研究、文化历史考证等方法,疏理分析浙派中医永嘉医派的代表人物陈无择,总结归纳其学术思想特色。陈氏在继承《黄帝内经》"情志致病"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七情致病"的理论,其认为七情为病应重视调畅气机,诊治时首重脉象,调摄养生以七情为要。永嘉医派七情致病理论的创立对中医病因学具有突破性贡献,对现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岗卫娟 《中医教育》2012,31(4):22-24,27
李经纬是当代著名医史学家,长期致力于医史学研究及医史文献学科建设,促进了医史文献学科的大发展.为更好传承其医史学术,探究了其学术思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西医学习对疾病史研究的影响;外科工作经历启动专科史研究;亲历中医疗效,立志挖掘中国医学之辉煌;拜师陈邦贤,启发全面医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术流派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中医学术流派的几个基本概念,提出判断中医学术流派的标准是:第一要有代表性人物,第二要有代表性观点,第三要有传承其学说的代表性著作.认为中医学术流派的命名是后人给予和约定俗成的,不必强求一致,不一致则反映了多样性.比较规范的应是《中医各家学说》教材的提法.文章还介绍了浙江历代的中医学术流派,即南宋时期以温州人氏陈无择为师祖,以陈氏子弟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等为学术骨干的"永嘉医派";金元时期以义乌朱震亨为鼻祖,以戴元礼、赵氏兄弟、王履、徐用试等为传承弟子的"养阴派";明末清初以钱塘人氏张卿子为开山祖,以张志聪、张锡驹为中坚人物,并由高世栻与仲学辂为传承代表的"钱塘医派";以及明万历年间以宁波人氏赵献可为代表的"温补派"和清末绍兴人氏俞根初为代表的"绍派伤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