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呋喃类药物呋喃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球菌、杆菌都有抑制作用,20~25微克/毫升能杀菌,5~10微克/毫升能干扰细菌体内氧化还原酶系统,使细菌代谢紊乱,特点是不易产生耐药性。对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抗菌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正>3.联合用药对柱状黄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柱状黄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将盐酸多西环素与烟酸诺氟沙星联合应用时,其MIC分别为3.13微克/毫升和3.13微克/毫升。联合应用时各种药物的MIC明显低于单药的MIC值,将表3的MIC值代入FIC指数公式,求得联合用药的FIC指数,并进行判断:FIC=3.13/50.0+3.13/25.0=0.1878。即证明盐酸多西环素与盐酸诺氟沙星联合应用于由柱状黄杆菌引起的鱼类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1.本文研究了毛蚶维生素B_(12)的含量及其提炼方法。试验证明:鲜毛蚶肉每百克含B_(12)65~85微克,在加工生产中蒸煮的蚶汤合B_(12)0.20~0.30微克/毫升,蚶肉浸出液含B_(12)0.25~0.40微克/毫升。 2. 从毛蚶中提取的B_(12)为暗红色针状结晶,其三个特征吸收峰分别位于278.3毫微米、361.0毫微米和550.0毫微米,峰值光密度之比为: A361/A278=1.72, A361/A550=3.25 表明毛蚶B_(12)结晶特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1963年)。  相似文献   

4.
菌特灵是山西争跃化工药业公司新推出的一种渔用内服杀菌剂,其主要成份是痢菌净。由于呋喃唑酮已被兽药部门禁止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据报道,该药物可替代呋喃唑酮用于治疗养殖鱼类的肠炎病。因此,2003年我们对菌特灵防治对水生动物细菌性肠炎病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鱼》2005,(6):86-86
2005年4月底,北京智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和销售部的负责人走访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养殖地区,对“杀菌绿”、“新型杀菌红”和“肥水王”等产品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跟踪调查。“杀菌绿”和“新型杀菌红”在防治春季淡水鱼、珍珠、甲鱼等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具体使用方法为:1.预防珍珠和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用量为6~7亩/瓶(500毫升),即1米水深使用70~85毫升/亩,每10~15天用一次,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2.治疗淡水鱼的细菌性烂鳃、赤皮、烂尾,用量为4亩/瓶(500毫升),即1米水深使用125毫升/亩,如果病情严重可用3亩/瓶(…  相似文献   

6.
1.宣传预防在先的观点。鱼类一旦发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丧失食欲,也就不能摄食药饵,口服药物对它也就不起作用,已经发病的鱼是不易治好的。鱼类发病后使用药物之所以能控制病情,是因为采用的药物对尚未发病的鱼起了预防性的保护作用。故在水产养殖上更显得防重于治。池鱼发病以后如果治疗太迟,鱼病就会迅速蔓延,给治疗带来困难。2.宣传价廉有效药物。吹响哇酮(痢特灵)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有广谱及较强的抗菌作用,有促进鱼类生长的作用,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价格便宜,无副作用,毒性较低,使用安全。在国外常按0.l…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细菌性疾病频发,抗生素不规范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1]。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替代抗生素是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的一个方向。抗菌肽是具有抗菌作用的小分子多肽,相比于抗生素,不易产生耐药性,可作为抗生素耐药细菌治疗的潜在药物[2-3]。其中鱼类铁调素(Hepcidin)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抗菌效果明显,已成为当前抗菌肽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赵维信  R.S.Wright 《水产学报》1986,10(4):388-394
提要应用大麻哈鱼(Oncovhynchus keta)促性腺激素(GTH)诱发大西洋鲑(Salmosalar)卵黄发生期的离体卵巢滤泡(直径为3.4毫米)产生性类固醇激素的研究表明,不论用0.1或1微克/毫升GTH刺激,经培育10天后,未出现卵母细胞卵核消失的现象,卵核偏位也不明显。对培养液中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P)的积累浓度测定结果,仅1微克/毫升GTH组含少量的17α20βP;0.1微克/毫升GTH组,培养液中雌二醇的积累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微克/毫升GTH组,并为后者的两倍。除雌二醇外,孕酮,17α-羟孕酮,17α20βP,雄烯二酮和睾酮的产生,都呈现对GTH剂量的依赖关系,1微克/毫升GTH组的产生量明显高于0.1微克/毫升GTH组和对照组。离体研究的结果表明,处于卵黄发生期的卵巢滤泡对低剂量(0.1微克/毫升)和高剂量(1微克/毫升)GTH的反应不同。低浓度的GTH,引起性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的途径沿着形成雌二醇的方向进行,雄激素被芳香化成雌激素,雌二醇再而刺激肝脏合成卵黄物质的前体,从而促进卵黄发生。高浓度的GTH,有抑制雌二醇合成的作用,而是促使卵母细胞向着最终成熟的方向发展,使性类固醇生物合成的途径转向形成大量雄激素和孕激素,特别是17α20βP。这与已充分生长和卵黄积累完成的卵巢滤泡离体试验的结果一致,与活体观察以上各种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9.
呋喃唑酮又称痢特灵,为黄色粉末或黄色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对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有效,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最近一、两年,有报道认为呋喃唑酮在福建的有效使用剂量需8mg/L以上,大者甚至用到40~60mg/L,另外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长期使用呋喃唑酮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副作用,已列入限制或禁止使用的药物范围,使一些养殖场纷纷使用抗生素、氯制剂或磺胺类药物来防治鳖病。在当前鳖价持续低迷、细菌的耐药性成倍增长、鳖病发生趋于频繁,呋喃唑酮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何科学使用呋喃唑酮防治鳖病呢?一、选…  相似文献   

10.
<正>2.最小杀菌浓度(MBC)11种抗菌药物在试管内对诺卡氏菌的4个菌株进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结果表明,11种供试药物对诺卡氏菌的4个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在25~50微克/毫升。3.野外药物治疗效果为了验证药物在野外治疗乌鳢诺卡氏菌病的效果,分别选择显示出较好抑菌效果的氨苄青霉素、交  相似文献   

11.
夏森 《科学养鱼》1991,(5):18-19
近年来,我市的养殖水体(包括河沟)先后程度不一地暴发了白鲢出血病,同池混养的除了草鱼以外,白鲫、花鲢、团头鲂、鲤鱼等也不同程变感染此病,给养鱼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白鲢出血病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我们曾使用漂白粉、硫酸铜等全池泼洒,收效不大;也曾使用井岗霉素、优氯净、呋喃唑酮、生石灰等高效抗菌消毒剂全池泼洒治疗,效果也不太稳定,过几天又会复发。这说明上述某些方法用作预防有一定的效果,而用作治疗,则效果不明显。后来我们根据白鲢等养殖鱼类的摄食  相似文献   

12.
噁喹酸对水生生物细菌病的防治效果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喹酸对养殖动物主要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最小抑菌浓度 (MIC) 3.8~ 5 .6μg/ml;对中国对虾、黑鲷、鲈、鲤、罗非鱼、中华鳖等生物毒副作用不明显 ;对浮游植物、大型、中国对虾和真鲷胚胎孵化的毒性也较低。临床试验表明 ,药浴质量浓度 4mg/L治疗细菌病效果显著。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鲈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得到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建议休药期 15~ 2 0d。  相似文献   

13.
“鳗康素”是新一代防治鳗鲡细菌性病害的特效药物,对治疗鳗鲡肝肾病、赤鳍病等疗效较佳。本试验用药浴法和灌胃法做“鳗康素”对鳗鲡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鳗康素药浴鳗鲡LD50为1633微克/毫升,安全浓度为163.3微克/毫升;鳗康素灌胃鳗鲡LD^50大于4000毫克/公斤,安全浓度大小400毫克/公斤;证明鳗康素用于口服和药浴均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药物呋喃唑酮使用普遍,主要是用来防治水生动物的细菌性疾病。呋喃唑酮抗菌效力强,且对水生动物的毒性很小,如果了解药物性能,掌握正确使用浓度和方法,效果则非常显著。如果使用浓度不当,用药方法不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而造成生产上的损失,现将其药物性能、浓度和使用方法,加以介绍,供有关单位参考试用。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钙对淡水鱼类养殖的增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表明过氧化钙(C_aO_2)是淡水养鱼一种较好的增氧荆,它施入水中能增氧13~15%,而且有降低鱼塘水中氨氮的作用。对于抢救鱼类浮头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边远无电地区更有意义。同时进行了 C_aO_2、KM_nO_4、H_2O_2增氧效果对比试验,认为 C_aO_2作为增氧剂,是较理想的药物,值得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光合细菌(简称PSB)是一类光能厌氧性微生物,能利用污水中有机物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净化水质、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此外菌体含蛋白质60%以上,含有鱼类所需全部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被摄食后可以促进个体生长和提高免疫力。由于光合细菌独特的作用,在食用鱼养殖应用较多,而在观赏鱼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试验旨在探讨光合细菌在观赏鱼养殖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为正确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2.用药前后菌株MBC的变化从试验和对照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MBC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烟酸诺氟沙星对从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BC分别为3.13~12.5微克/毫升,从连续投喂5天烟酸诺氟沙星药物饵料后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其MBC上升至6.25~25.0微克/毫升。对属于同一类的恩诺  相似文献   

18.
一、稳定性粉状二氧化氯对鱼类受精卵上附着菌的清除作用 在鱼类的人工孵化过程中,对其受精卵进行消毒处理,清除附着在受精卵表面的细菌、真菌等各种有害微生物,对于提高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是很重要的.此外,对鱼类受精卵进行消毒处理,也是预防由于病原体的垂直传播所致鱼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过去对鱼类受精卵的消毒大多采用甲醛和孔雀石绿等药物,现已证明这两种药物有致畸变作用.二氧化氯(ClO2)已经被公认为是新一代消毒剂,不仅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而且作用后无有害物质生成,对高等动物属于实际无毒物质.本试验采用浸泡的方式检测了ClO2对几种鱼类受精卵上附着菌的清除作用,旨在为将ClO2用作鱼类受精卵消毒剂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患腐皮病的中华鳖病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菌种提纯、药敏试验,该病对呋喃哂林、呋喃唑酮和红霉素较敏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分别为3.15、6.25和12.5 ug/mL.  相似文献   

20.
张泰蒂 《水利渔业》2003,23(1):61-62
对患腐皮病的中华鳖病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菌种提纯、药敏试验,该病对呋喃哂林、呋喃唑酮和红霉素较敏感,抑制细菌生产的最低浓度分别为3.15、6.25和12.5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