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同敏  撖动 《煤》2000,9(2):19-21,43
为提高综放工作面单产 ,简化生产系统 ,实现矿井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王庄矿成功试产了 432 6超长壁综放工作面并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对其工序匹配实测分析 ,得出超长壁综放工作面内各作业工序协调合理 ,能保证工作面高产高效 ,是矿井实现高度集约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兴隆庄煤矿4326超长综放工作面矿压实测数据分析,初步得出了超长综放工作面的顶板垮落特征和矿压显现规律,分析了支架的工作特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支架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为支架设计选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兖州矿区兴隆庄煤矿4324超长"孤岛"综放工作面开采条件,通过对矿压实测数据分析,得出了超长"孤岛"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并对支架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为支架设计选型和工作面顶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长综放面矿压规律与支架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兴隆庄煤矿4326超长综放工作面矿压实测数据分析,初步得出了超长综放工作面的顶板垮落特征和矿压显现规律,分析了支架的工作特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支架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为支架设计选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超长综放工作面采场矿山压力控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曹胜根  缪协兴 《煤炭学报》2001,26(6):621-625
以王庄煤矿4326超长综放工作面为例,分析了超长综放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提出了采场顶板的控制措施。超长综放工作面顶板来压在工作面方向出现不同步特征,老顶断裂步距较一般工作面小。提出主关键层来压的新概念,指出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程度主要受主关键层破断的影响。采用双泵双回路供液系统可以显提高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改善工作面端面顶顶维护状况。  相似文献   

6.
4326超长综放面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金刚  牛宏伟 《煤》2000,9(2):16-18
以现场矿压观测资料为基础 ,结合矿山压力理论对国内第一个超长综放面来压规律及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初步掌握了超长综放面的来压规律 ;并从来压步距、强度、支架压力及运行状况等方面与普通综放面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超长综放面有别于普通综放面的来压特征 ,可为今后设计、布置和回采类似工作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炳  王静波  曹潞生  董志宏  付玉刚  撖动 《煤》2001,10(6):46-48
由于 30 9国道改线将王庄矿 43二下山已布置好的工作面截断 ,为减少煤炭资源损失 ,重新修改了采区设计方案 ,布置了 432 6超长壁综放面 ,致使原 432 0放水巷横穿 432 6工作面形成空巷 ,给综采面正常推进带来困难 ,经科学比较 ,采用了ZKD高水速凝材料进行充填 ,从而保证了采煤机的正常推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路天煤矿1604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监测与分析,掌握了该矿首个280m超长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结果表明该超长综放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较原180m综放工作面有明显的缩短,周期来压存在不同步现象,支架工作阻力能够满足工作面支撑顶板的要求.研究结果为该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接续工作面的布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理论计算为基础,通过现场实测对N1203超长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和顶煤流放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了该采面液压支架的适应性。为该超长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理论和现场实测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松软厚煤层超长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对三元煤业松软厚煤层1312超长综放工作面开采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研究、现场数据分析,对三元煤业松软厚煤层362m超长综放工作面开采设备运输、支护强度、矿压显现及煤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装备配套方案能够满足三元煤业松软厚煤层超长综放工作面支护及运输的要求;超长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相对于200m以下长度工作面,顶板活动更加频繁,倾向方向周期来压呈现不同特性,且矿压显现程度较为强烈,顶板管理难度加大;为改善工作面端面顶板及煤壁的稳定性,需保障足够支护强度,采用双回路供液系统保障足够的支架初撑力,同时应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并在煤壁及顶板破碎时采用注浆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断层对回采工作面正常推采影响,确保产量、煤质各项指标、降低安全管理难度,基于厚煤层条带开采情况下工作面过断层群实践,提出以采煤工作面整体“避、让”为中心改造两巷避开岩石的过断层方式,根据断层空间形态,通过调整改造工作面两巷及采煤工作面位置,实现少割或不割岩石的目的。并通过理论计算论证了条带煤柱稳定性。该技术成功在古城煤矿2201工作面进行了应用,改造区回采期间推进速度正常、未引起自燃发火;多数区域均按常规进行放顶煤开采、多采出38.7万t煤;工作面未进行爆破作业、安全及生产管理难度小。有效解决了回采工作面过断层群时过断层周期长、放炮对设备影响大、煤炭回收率低不能兼顾等问题,成功实现了安全、经济、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2.
分析确定了临涣煤矿村庄压煤条带开采方案,经过两个条带工作面的成功试采,安全采出煤炭约11万t.地表沉陷实测结果表明:地面移动变形最大值均小于建筑物I级损坏临界值,建筑物未采取任何加固措施保护完好,留设煤柱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江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尚庄煤矿(简称尚庄煤矿)根据井下的实际条件,在缓倾斜薄煤层条件下,长工作面综采采煤技术处理措施,解决了长工作面综采液压支架不下滑、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上窜下滑、采煤机防跑车以及工作面防突和采煤难的问题,对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和煤炭回收率等方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彬长矿区巨厚砂岩含水层下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矿区内17组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数据,得到了彬长矿区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的回归公式,并基于彬长矿区雅店矿ZF1403工作面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回归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经验公式与实测数据的结果相差较大,已不能作为彬长矿区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的参考公式,而回归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结果基本吻合,回归公式应用效果良好。在矿区内矿井未实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情况下,回归公式计算结果可作为矿区内矿井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对错层位首采和接续工作面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借鉴已成熟的关键层理论公式,在计算中将上覆岩层简化为薄板模型并结合梁的力学特性,得出了工作面上方关键层的极限跨距。首采工作面开采后上覆岩层垮落形态为拱形,错层位接续工作面进风巷布置在上一工作面采空区下方,处于应力降低区,在开采接续工作面时,首采和接续工作面的顶板连成一个整体,上覆岩层垮落后最终形成一个大的拱形,两工作面关键层呈单一超长工作面关键层特点,错层位开采完之后地表下沉是缓慢均匀的。  相似文献   

16.
 倾斜煤层综放开采,采煤工作面的矿山压力显现受到煤(岩)层倾角的影响。较长工作面的顶板往往呈纵向O-X型破断,顶板来压在工作面方向出现不同步特征,两端头的顶板先破坏。通过对3301工作面两端头位置的矿压现场在线监测,结合工作面矿压显现进行顶板来压特征分析,得出了该工作面顶板运动变化规律、周期来压步距及两端头矿压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液压支架的工作状态,检验了工作面的支护质量,为提高顶板管理水平及后续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徐诚军 《江西煤炭科技》2020,(1):163-164,171
基于群力煤矿首采面瓦斯治理时间长,巷道工程量大,矿井达产搬家次数多等问题,通过对首采工作面保护层开采区域防突措施、井巷工程量和工作面推进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优化首采工作面设计,有效减少井巷工程量,缩短工期,减少初期投资,更有利于矿井尽快投产和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闫卫玺 《煤矿开采》2003,8(1):29-31
介绍了张庄煤矿在柴汶河铁路大桥下开采二层煤方案的论评和实践。对二层煤坚硬厚砂岩顶板条件下进行锚固控制,实现无人工作面开采新技术,使二层煤安全采出,回收率提高,保证了铁路桥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宁桂峰 《煤炭工程》2014,46(7):49-51
急倾斜煤层开采条件恶劣,国内外没有长壁综采成功的先例,通过采用俯伪斜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减小了工作面实际倾角,克服了传统采煤方式落煤飞矸窜入液压支架伤人的现象,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配套中,建立稳定一致的梁端距以及通畅的行人通道是基本的要求,为此创新研发了菱形液压支架,导向输送机为采煤机提供割煤过程依托,论述了菱形液压支架及其与特型采煤机、输送机的配套关键问题,液压支架的调整能力是保证采煤推进过程中设备不下滑的基础。通过工程实际应用,急倾斜俯伪斜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效果显著,是急倾斜煤层开采方式的重大突破,设备之间协调运转,顶底板维护良好,对复杂难采煤层综采技术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超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末采阶段的矿压调控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通过研究小保当煤矿112201工作面末采贯通阶段的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以及矿压显现特征,确定相应的矿压调节技术方案,有效调控末采阶段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维护了顶板岩层稳定性,实现了工作面柔性塑料网(宽15m×长360m)的顺利铺设。研究表明:工作面末采期间回撤通道的围岩应力将由回采帮向煤柱帮转移,加强回撤通道围岩支护强度,可保证回撤通道稳定性|通过调整工作面回采速度,改变周期来压位置和减小来压持续长度,可实现工作面的顺利挂网与贯通,对类似工作面设备的顺利回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