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反义IGF-IR基因片段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材料与方法1 .寡核苷酸的设计、合成 :根据IGF IRcDNA序列 ,设计的正义寡核苷酸为 5 A A GTCTGGCTCCG GAG G A 3 ,反义寡核苷酸为 5 T C CTCCGGAGCCAGAC T T 3 ( 为硫代磷酸修饰的碱基 ) ,由中科院上海细胞所合成和纯化。2 .细胞培养 :大鼠C6胶质瘤细胞培养于 1 0 %CSDMEM中 ,置 37℃、5 %CO2 培养箱中培养。3 .光镜 :细胞悬液接种于含无菌玻片的培养瓶中 ,培养 6h。分组如下 :反义组 ,加入反义寡核苷酸1 0 μmol/L ;正义组 ,加入正义寡核苷酸 1 0 μmol/L ;空白组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反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基因片段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形态学的变化。方法根据IGF-ⅠRcDNA序列设计其正义、反义基因片段,并对部分碱基进行硫代磷酸修饰。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正义寡核苷酸组和反义寡核苷酸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根据DNA直方图分析凋亡细胞发生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经反义寡核苷酸5μmol/L、10μmol/L、15μmol/L、20μmol/L等4种浓度处理的胶质瘤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6.06±3.86)%、(24.52±4.84)%、(36.69±5.53)%和(43.85±5.72)%;而经同样浓度正义寡核苷酸处理的胶质瘤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76±1.22)%、(3.14±1.15)%、(2.51±0.93)%和(3.26±1.15)%;空白对照组(野生型)的自然凋亡率为(1.01±0.89)%。反义寡核苷酸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正义寡核苷酸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凝聚,并聚集于核膜下呈新月状或块状,胞膜内陷形成膜包裹的核碎片或细胞器,最后出泡形成凋亡小体。结论反义IGF-ⅠR基因片段可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3.
IGF-IR反义寡核苷酸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IR)基因序列设计了IGF-IR mRNA起始密码子下游的硫代磷酸型反义寡核苷酸和正义寡核苷酸,研究其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反义核酸组、正义核酸组和空白对照组,经细胞计数、MTT法研究反义核苷酸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瘤细胞IGF-I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 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地降低IGF-IR基因的表达,抑制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24h显效,96h仍有作用,反义寡核苷酸的抑制效果与其作用浓度有关。而正义寡核苷酸对其无抑制作用。同时可见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增殖作用中,能明显下调PCNA蛋白的表达。结论 IGF-IR介导的IGF-I-IGF-IR的自(旁)分泌环对胶质瘤生长极其重要,通过IGF-IR反义寡核苷酸治疗能较有效地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TNF-α反义寡核苷酸对犬颅脑爆炸伤后低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反义寡核苷酸对颅脑爆炸致伤犬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24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人工脑脊液组(ACSF)、正义链组和反义链组。实验组动物用已建成的颅脑爆炸伤模型装置致伤,伤前经小脑-延髓池分别注入ACSF、TNF-α正义寡核苷酸和TNF-α反义寡核苷酸,比较3组动物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 伤后3组动物的MAP均呈双谷曲线。伤后即刻MAP下降到正常对照组的50%以下,伤后90min内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低于伤前水平,3组动物之间无显差异(P>0.05)。伤后2h,3组动物MAP再次呈现下降趋势,伤后3-6h下降更显。伤后3h,ACSF 与正义链组MAP之间仍无显差异(P>0.05),但与ACSF组和正义链组相比,反义链动物的MAP下降幅度明显减小(P<0.01)。结论 TNF-α反义寡核苷酸对颅脑爆炸伤后低血压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阻断IGF-IR基因表达对裸鼠移植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首先建立胶质瘤裸鼠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多聚凝胶组、正义核酸组和反义核酸组,反义核酸组在瘤内注射多聚凝胶包裹的反义寡核苷酸,其他每组均作相应的瘤内注射处理。利用多聚凝胶缓释反义寡核苷酸的作用,观察肿瘤的抑制情况、肿瘤病理和IGF-IR表达结果。结果反义核酸组用反义核苷酸开始治疗后的第1周、第2周和第3周,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抑制率分别为65.2%、76.38%和69.6%;而多聚凝胶组和正义核酸组肿瘤生长速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其抑制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10%。肿瘤的组织病理发现多聚凝胶组、正义核酸组如同空白对照组(野生型),肿瘤细胞密集分布,呈明显的恶性增殖表现,而反义核酸组肿瘤细胞稀疏,可见部分细胞呈凋亡改变,细胞染色质浓聚边缘化。在空白对照组(野生型)、多聚凝胶组和正义核酸组IGF-IR蛋白均呈高表达,而反义核酸组IGF-IR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IGF-IR的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内胶质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部分肿瘤细胞凋亡。因此,IGF-IR可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对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工合成的PCNA反义和正义脱氧寡核苷酸经阳离子脂质体包裹后转染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用MTT比色法检测转染后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3H-TdR法检测细胞DNA合成速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PCNA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NA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BT325细胞的生长;明显减慢其DNA合成速率,阻滞细胞由GO/G1期→S期,PCNA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也同时受到抑制。抑制效应在转染后12h即出现,24h达到高峰,48h后逐渐减弱。抑制作用随反义寡核苷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强,0.8μM PCNA反义寡核苷酸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达84.6%。同样浓度的正义寡核苷酸和脂质体则无明显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论 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体外能明显抑制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生长、DNA合成、mRNA和PCNA蛋白表达。PCNA基因可望成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反义基因片段抑制胶质瘤细胞IGF-IR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反义基因片段对胶质瘤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基因表达抑制作用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并经图象分析以检测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细胞IGF-IR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地降低IGF-IRmRNA表达,并随着反义核苷酸浓度的增加,其mRNA水平逐渐减少。正义核酸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IGF-IR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生物图像分析研究发现;反义核酸组细胞IGF-IR蛋白低表达或不表达,而空白对照组和正义核酸组细胞均呈高表达。结论 针对IGF-IR基因mRNA序列起始密码子及下游序列所设计的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阻止mRNA的翻译功能,使其蛋白产物表达下调,达到封闭或减弱该基因表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NR1反义抑制剂对局灶性脑缺血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R1反义寡核苷酸对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于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2小时、24小时分别经侧脑室注射磷酸缓冲液(PBS)、错义寡核苷酸(MSODN)及反义寡核苷酸(ASODN),然后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第5天进行Nissl染色、TTC染色及梗死体积比测定。结果各组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的梗死体积比显著低于单纯缺血组;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海马各区神经元损伤轻,神经元丢失相对较少。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注入NR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aspase-3反义寡核苷酸对6-OHDA诱导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向四组SD大鼠的中脑黑质部位注入反义、错义、正义寡核苷酸及NS,然后再注入6-OHDA,取中脑做连续切片,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黑质caspase-3的表达及TH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黑质细胞的凋亡.结果 反义组Tunel阳性细胞数为82±8.6,方差分析显示反义组阳性细胞数显著性低于其他各组(P<0.05);反义组手术侧TH阳性细胞数为168.6±11.4,与对侧阳性细胞比值为63%±11.3%,显著性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有效阻断caspase-3的表达可减轻6-OHDA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凋亡,caspase-3可作为保护性治疗帕金森病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肽Y Y5(NP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脑室给药对伴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瘦素、胰岛素与TNF—α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空腹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治疗组经导管向脑室注入50μg(5U/μl)NP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每天3次给药,连续应用3天;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与瘦素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血清瘦素、胰岛素、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PY Y5受体基因反义脱氧核苷酸侧脑室注射干预后,其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TNF—α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神经肽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侧脑室给药可降低伴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清瘦素、TNF—α与胰岛素水平,改善外周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促进脑梗死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R1反义寡核苷酸对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于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2小时、2 4小时分别经侧脑室注射磷酸缓冲液 (PBS)、错义寡核苷酸 (MSODN)及反义寡核苷酸 (ASODN) ,然后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术后第 5天进行Nissl染色、TTC染色及梗死体积比测定。结果 各组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的梗死体积比显著低于单纯缺血组 ;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海马各区神经元损伤轻 ,神经元丢失相对较少。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注入NR1反义寡核苷酸 ,可以减轻缺血脑组织病理学损害 ,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端粒酶反转录酶作为端粒酶蛋白的主要组分,被称为端粒酶活性作用的限速因子,在细胞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观察长骨造釉细胞瘤中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及其反义寡核苷酸对其表达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6-02/2007-04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完成。体外培养长骨造釉细胞瘤细胞,在24,48,72 h 后采用链酶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作端粒酶反转录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将2.5,5.0 μmol/L 和10.0 μmol/L 不同浓度的端粒酶反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和正义寡核苷酸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长骨造釉细胞瘤细胞,无寡核苷酸混合液的DMEM液作空白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在不同浓度的端粒酶反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和正义寡核苷酸作用下,长骨造釉细胞瘤细胞生长活性及其生长抑制率。 结果:①体外培养的长骨造釉细胞瘤细胞可表达端粒酶反转录酶,在5.0,10.0 μmol/L 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下,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明显受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②端粒酶反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能明显抑制长骨造釉细胞瘤细胞增生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一定浓度端粒酶反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能序列特异性地抑制长骨造釉细胞瘤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和增生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修饰型和非修饰型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或直接转染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后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其稳定性,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异硫氰酸荧光素(5’-FTTC)标记的18mer硫代磷酸化修饰型及未修饰型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脂质体介导下或直接转染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应用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荧光在转染细胞内的时相分布。结果 修饰型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细胞30min后,荧光在胞浆内呈现离散型点状分布,6h后胞浆荧光较强但仅有极少数细胞核有荧光积聚。在脂质体介导下,荧光细胞数目明显增加,2h后几乎所有细胞核内均出现荧光,持续24h后核内荧光逐渐减弱。而未修饰型反义寡苷酸在直接转染或脂质体介导下均发现荧光在数小时后消散。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DOSPER不仅能促进PCNA反义寡核苷酸进入BT325细胞核,而且其与反义寡核苷酸形成的脂质体/反义寡核苷酸复合物对反义寡核苷酸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硫代磷酸化修饰能增加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BT325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ar-4反义寡核苷酸拮抗谷氨酸对PC12细胞中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3(STAT3)活性的下调作用及其抗凋亡意义.方法脂质体将Par-4反义寡核苷酸转染PC12细胞.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吖啶橙/溴化乙锭荧光染色观察PC12细胞形态.流式细胞分析评价凋亡百分率.Western blot测定Par-4的蛋白表达量,凝胶迁移改变实验测定STAT3的DNA结合力.结果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中蛋白表达上调,Par-4反义寡核苷酸呈剂量依赖性地拮抗其上调(P<0.01).谷氨酸诱导PCl2细胞中STAT3的DNA结合力下调,Par-4反义寡核苷酸拈抗其下调(P<0.01).Par-4反义寡核苷酸拮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如予Jak/STAT3信号通路阻断剂AG-490预处理,则其拮抗作用被下调.结论Par-4反义寡核苷酸拈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STAT3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的反义基因片段对裸鼠胶质瘤的形成及其病理的影响。方法 体外用反义IGF—IR基因片段孵育胶质瘤细胞,并接种裸鼠体内,了解其肿瘤形成能力及其肿瘤组织学和IGF—IR的表达:结果 野生型C6细胞和正义寡核苷酸孵育的C6细胞在BALB/c裸鼠体内形成肿瘤的潜伏期均为4d,而经反义寡核苷酸孵育的C6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肿瘤的潜伏期为11~12d,肿瘤形成的潜伏期明显延长,肿瘤的生长得到抑制。肿瘤形成7d时,研究发现正义核酸组与野生组肿瘤病理组织学是一致的,且IGF—IR均呈高表达,反义核酸组肿瘤细胞变得稀疏,而且可见部分肿瘤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边缘化,甚至有细胞出现核碎裂等凋亡征象,IGF—IR表达明显减少。而在肿瘤形成的25d时,反义核酸组胶质瘤的病理表现和IGF—IR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和正义核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反义IGF—IR基因片段能抑制裸鼠胶质瘤的形成能力,但逃脱反义IGF—IR基因片段封闭的肿瘤细胞经过体内的增殖可形成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R1反义寡核苷酸对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于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2小时、24小时分别经侧脑室注射磷酸缓冲液(PBS)、错义寡核苷酸(MSODN)及反义寡核苷酸(ASODN),然后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第5天进行Nissl染色、TTC染色及梗死体积比测定。结果 各组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的梗死体积比显著低于单纯缺血组;反义寡核苷酸治疗海马各区神经元损伤轻,神经元丢失相对较少。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注入NR1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减轻缺血脑组织病理学损害,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髓与背根神经节(DGR)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信号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SD大鼠通过坐骨神经结扎(CC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对建模1、3、6 d脊髓与背根神经节p-ERK5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水平变化情况; 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并结合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DGR中ERK5和p-CREB表达水平的变化; 分析鞘内注射反义寡核苷酸对CCI 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的影响。结果 SD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建立后p-ERK5阳性神经节数量显著增加; 鞘内注射ERK5反义寡核苷酸可有效抑制脊髓与背根神经节ERK5的表达,同时可上调p-CREB的表达; 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均明显下降。结论 脊髓与背根神经节ERK5可能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并且ERK5通过CREB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发挥其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8.
反义寡核苷酸逆转大鼠胶质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针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上特异位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胶质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根据MDR-1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合成硫代修饰的寡核苷酸,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胶质瘤耐药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RT-PCR等方法,对转染后的耐药细胞进行P-170、MDR-1mRNA水平的检测;用MTT法对转染后的细胞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价寡核苷酸对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效果。结果流式细胞结果显示转染后胶质瘤耐药细胞P-170表达明显低于转染前(P<0.05);RT-PCR可见转染后细胞的MDR-1mRNA水平减低;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胶质瘤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P<0.05),含有脂质体的转染体系组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不含脂质体的转染体系组(P<0.01)。结论特异序列的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明显抑制大鼠胶质瘤细胞的P-170表达和减低MDR-1mRNA水平,进而对胶质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产生明显的逆转作用;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转染载体可显著提高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反义RNA对体外培养人脑垂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VEGF反义cDNA(反义组 )、正义VECFcDNA质粒 (正义组 )转染垂体瘤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分别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及细胞凋亡。结果 :反义组细胞增殖指数及细胞凋亡数量与正义组、未转染组相似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VEGF反义RNA对体外培养人脑垂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无明显影响 ,为垂体瘤基因治疗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突触蛋白-Ⅰ在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寻求这一过程的可调控点或调控切入点.方法 采用"五步法"体外诱导ESC向神经细胞分化,于不同诱导阶段转染突触蛋白-Ⅰ反义寡核苷酸,观察转染后ESC的形态学、分化效率及其他神经特异性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以突触蛋白-Ⅰ反义寡核苷酸对PC12细胞诱导过程的影响作参照.结果 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第3阶段反义链组的突起伸长速度较正常组和正义链组减慢,分化的神经前体细胞[nestin(+)]比例较正常组和正义链组明显减少(68.5%±4.2% vs 76.2%±5.1%和75.8%±4.9%,P<0.05).第4阶段反义链组所扩增的神经前体细胞[nestin(+)]比例较正常组和正义链组明显减少(75.1%±4.7% vs 90.2%±4.3%和88.7%±4.5%,P<0.01).第5阶段反义链组细胞之间的联系较正常组和正义链组减少,神经元样细胞[MAP2(+)]的比例较正常组和正义链组减少(30.7%±3.2% vs 41.2%±2.7%和40.5%±2.4%,P<0.05).PC12细胞反义链组于诱导第1、4、7、10天细胞突起长度均较正常组和正义链组短,细胞分化率(0.33%±0.46%、9.78%±3.47%、45.3%±7.98%和34.2%±5.89%)显著低于正常组(1.81%±0.40%、45.13%±4.17%、90.26%±4.68%和84.66%±4.81%)和正义链组(P<0.01).结论 抑制突触蛋白-Ⅰ的表达可导致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进程滞后和神经分化效率降低,提示突触蛋白-Ⅰ在胚胎干细胞的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各阶段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了其中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