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即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但过分的重预设与轻生成,必将导致课堂的僵化和缺乏生命活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精心的预设和课堂上的精彩生成,成为构筑精品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新课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课堂,是有活力的课堂。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动态课堂随时调整课堂进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课堂预设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课堂生成是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形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逐渐觉得一向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完全放开手脚,于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而传统课堂中的预设好象被大家淡忘了,甚至有人认为预设太束缚教学。新课程背景下充分运用课堂预设,能及时捕捉课堂契机,营造生成课堂。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课堂上灵活的动态生成,教学活动才能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所谓的辩证统一.,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这并不排斥课前的预设,教学设计对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来说,仍然是个不可缺少的准备环节。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是一个互动的,有生命力的课堂,在"目标——过程——结果"的演变过程中,除了预设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这并不排斥课前的预设,教学设计对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来说,仍然是个不可缺少的准备环节.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毕竟不同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它要求我们把新课程理念预设到课堂教学中去,从着重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四要四不宜.……  相似文献   

10.
徐秋菊 《科学大众》2014,(12):45-46
课堂上学生学习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教师应在继承传统的预设教案的基础上,加大课堂教学改革,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使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让小学语文在新课程改革中健康前行。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一方面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即"预设";一方面是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与变化,即"生成"。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成了我们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讨论中的一个焦点,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准确理解两者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地把握、灵活地处理这种关系,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预设和生成是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化学课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通过课程的预先设计来突出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育人活动的教育学特性。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动态生成,促使教师在预设方案的实施中关注变化着的人的整个生命,使教学充满学生成长的生命气息、生活灵气。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理念在嬗变中对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堂是一个互动的、有生命力的课堂,在目标--过程--结果的演变过程中,除了预设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如何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使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达到有效生成,自然成为我们一线教师急需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过程及其误区提出了一些思考,并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着重研究了如何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目标预设与课堂的动态生成,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生成,把握认知起点,捕捉课堂意外,及时调整预设,放手自主探究,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期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的教学契机。因此,我们要充分预设,鼓励质疑,捕捉精彩细节,让课堂生成有效、即时和灵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构建生成性课堂的角度粗略论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问题,从教学中的预设、生成及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构建生成性课堂的必要性、生成性课堂对于小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成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课堂应当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但针对传教学中对预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度操作,本文以真实的教学案例来说明:唯有拚弃这种过度操作的教学行为,我们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不断迸发出生成性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火花。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呼唤和重视生成性的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本文试图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