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食用菌》2021,(2)
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对海鲜菇菌包pH、含水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包pH先升高后下降,峰值出现在菌包培养60 d时,为7.42;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包含水量逐渐上升;海鲜菇产量与菌包培养时间有关,110 d(后熟期75 d)时产量最高,平均单包产量为539.04 g,并显著高于对照(培养120 d,后熟期85 d)。菌包pH逐渐趋于稳定或含水量比初始期上升13.32%,可作为海鲜菇工厂化生产中判断菌包后熟完成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黄毅 《食药用菌》2012,(3):157-159,168
7栽培瓶(包)排放培养库无论新旧,在使用前都须使用高压水枪进行彻底冲洗,而后晾干或采用制冷机组抽湿,将空气湿度降至65%以下。瓶式栽培一般采用塑料瓶堆叠法,使用电瓶叉车分两段重叠堆放(图17);袋式栽培一般使用叉车将矮型栽培筐架重叠堆放2~3层(图18)。堆叠培养比传统层架式、  相似文献   

3.
以闽真2号为供试菌株,选择3个不同制冷量培养库,采用不同放置方法,按常规模式培养、出菇,考察不同培养库菌包失重率,研究工厂化条件下海鲜菇菌包培养过程失重对产量的影响。结果为:不同制冷条件培养库的菌包失重率和海鲜菇产量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黄毅 《浙江食用菌》2012,(4):204-209
培养温度24~21℃,栽培包接种后25天满包,再经过8~10天即生理成熟,表现在:培养基内的木屑颜色变成淡黄色,敲击栽培包有低沉的回音,栽培包菌丝密集,有足够的生物量。此时可将栽培包移入已经清洗、消毒、干燥的出菇房,从上至下插入网格出菇架(图1)。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种培养北虫草菌种的简单方法。方法:利用细胞悬浮培养瓶直接放大发酵法。结果:在18—22℃,搅拌速度110r/min,湿度45%~60%的暗室中培养96h可获得清澈透明,菌球小均匀,约占70%的液体菌种。结论:工艺方法具有简单方便、成本低、不易污染、环境可以控制,能达到栽培农户生产高质量菌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松口蘑(松茸)菌种的分离培养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松茸的子实体、菌根作为分离材料 ,采用多种分离方法 ,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反复培养试验 ,获得松茸试管母种 ,分离成功率达 5 0 %以上。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为液体菌种、固体菌种 ,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松茸菌丝体。为合成松茸菌根化苗木造林 ,实现松茸半人工模拟栽培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12.5培养阶段管理的同步性和其他工厂化食用菌栽培品种一样,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的核心也是灭菌彻底和菌丝培养同步。培养同步指当天接种的每一栽培单元(栽培包、瓶)内的菌丝都同步发育。发育同步使企业能够在生产计划时间内,有序完成各阶段的培养,提高企业库房使用的周转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蛇莲不同的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对其组培苗作细胞渗透性分析.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优于、WV基本培养基;6-BA(0.5mg·L-1)利于顶端茎段外植体增殖,而抑制底端茎段外植体增殖,各类外植体以顶端茎段为最佳培养材料;添加6-BA的MS培养基上的组培苗表现出低的细胞膜渗透率,更能适应出苗后大田环境生长.  相似文献   

9.
杨球普  徐明  魏珊  张健 《北方园艺》2024,(1):121-129
以工厂化栽培海鲜菇菌包为试材,采用韦恩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等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的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的代谢产物,以期为阐明海鲜菇代谢调控机制和优化海鲜菇菌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共鉴定出3 205种代谢产物,其中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中均共有代谢产物1 844种(87.4%),主要包含羧酸及其衍生物、脂肪酰基、有机氧化合物、异戊醇脂质等物质。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氨基酸类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等途径占据主导地位。通过与对照(未接种菌包)相比,筛选出121种差异代谢物,隶属于15条代谢途径,其中赖氨酸生物合成,辅因子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硫胺素代谢等6条代谢途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它们主要属于氨基酸类和B族维生素类代谢产物,而且这些代谢途径对海鲜菇子实体、营养物质和鲜味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代谢产物表现出明显差异,表现出培养早期(Hm2)和出...  相似文献   

10.
<正>4实现香菇工厂化栽培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香菇工厂化栽培首先需要寻找或培育栽培周期短、品质优良、子实体组织紧实(口感有嚼劲)、菇体大小适中的菌株。其次,新的栽培模式须简化工序,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减少用工量,是核心。4.1菌丝培养阶段必须简化"放小、大气"工序目前国内各地香菇栽培者仿照其他工厂化栽培菌类,在培养库内培养香菇菌棒,基本解决了传统菌棒室外大棚培养,因夏季气温过高而导致菌棒"烧棒"的这一老大难问题。在可控环境下进行培养是实现香  相似文献   

11.
荔枝龙眼细胞悬浮培养和转基因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正交设计研究了IBA、6-BA、GA3和CM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与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细胞悬浮培养中的作用,并就悬浮培养细胞对Km的敏感性以及用金刚沙对胚性愈伤组织在 液体状态下进行创伤和用分别带有AP1和APBD基因的农杆菌对创伤的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进行了探讨。结果 表明:IBA、6-BA、GA3和CM均可显著地提高悬浮培养系的产量,但GA3导致细胞的快速生长和褐变。悬浮培养系 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比在固体培养基中对Km较敏感。用金刚沙对胚性愈伤组织在液体状态下进行创伤后进行农 杆菌介导转化可以得到更多的Km抗性胚状体。PCR检测结果显示,AP1及AP-D基因均已转入龙眼的胚状体中。  相似文献   

12.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菌丝需在温度23~28℃、CO2浓度不超过2 000×10-6的环境中培养及后熟120 d才具备出菇能力,需要制冷设备,设备投入成本和培养成本高。节能型海鲜菇培养房利用水帘进行降温,在1个相对封闭的菇房里对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含量进行调节,创造比较适合菌丝生长的环境。该节能型培养房投资少、运行成本低,能有效缩短菌丝培养与后熟周期,实现自动化运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温度是影响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ous)菌包后熟阶段生理成熟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了不同温度对斑玉蕈菌包后熟阶段生物学参数与出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菌包颜色逐渐由白色变为浅黄色,硬度逐渐变软。23℃~29℃范围内,不同温度培养菌包各生物学参数指标变化趋势一致,且后熟培养温度越高,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力越高,菌包内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越高,p H越低。出菇试验结果表明,29℃产量最高,为527.76 g,较23℃与26℃产量分别提高7.3%和5.1%;32℃出菇产量仅为406.90 g,35℃培养菌袋,菌丝大量死亡裂解,无法出菇。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科学可靠的判断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菌包成熟度的生物学参数评价指标,为工厂化生产菌包成熟度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法、碘试液比色法、福林酚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愈创木酚法分析斑玉蕈菌包不同培养时间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以及培养时间与出菇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菌包培养温度在21℃~25℃,培养时间120 d左右,菌包上、中、下各部木聚糖酶活力趋于13.7 U·mL~(-1);在70 d菌包上部漆酶活力达到最高值,在100 d中部与下部漆酶活力达到最大值;在120 d各部分漆酶活力趋于173.5U·L~(-1),纤维素酶活力达6 U·mL~(-1)~8 U·mL~(-1),淀粉酶活力保持在20 U·mL~(-1)左右,中性蛋白酶活力4 U·mL~(-1)左右,下部锰过氧化物酶活力达40 U·mL~(-1)时,此阶段出菇的产量最高达461.7 g·袋~(-1)。  相似文献   

15.
鸡(土人人)菌的液体深层培养和菌丝体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枞菌 Termitomyees albuminosrs(Berk)Heim.是一种野生美味食用菌,本研究用不同培养基进行液体深层培养并绘出菌丝体生长曲线图。结果表明:用恒温摇瓶培养,24小时长满瓶,36小时后蛋白胨培养基生产菌丝体干重8.5克/升,酵母膏培养基11.5克/升,多胨培养基10克/升。培养基中糖的利用率为93%,蛋白质利用率为38%。对菌丝体中蛋白质含量49.2%,脂肪8.5%,碳水化合物10.8%,友份3.9%,钙36.8毫克/100克,磷15.0毫克/100克。菌丝体18种氨基酸总量为31.76%,其中八种必需氯基酸含量占15.15%。鸡(?)菌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Berk)Heim.,是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食用菌。本研究主要将野生鸡(?)引入实验室进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斜面培养和液体深层培养,并对菌丝体化学成分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深层培养诸因素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在500ml摇瓶振荡培养条件下,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和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值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深层培养7d,菌丝体生长量最高,培养液的pH值用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第7天最低;培养基最适pH为5.5~7.4;金针菇的适用碳源是葡萄糖、蔗糖和纤维素;适用氮源是蛋白胨和酵母膏。菌丝体与子实体的营养成分种类相似,而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17.
雚菌 雚菌之雚,当作萑,乃芦苇之属,读如桓;若音观,乃鸟名。或以为鹳屎所化,非也。今渤海芦苇泽中咸卤地,往往有之。其菌色白轻虛,表里相似,与众菌不同,疗疣虫有效。出沧洲,秋雨以时乃有之;若天旱、久霖即稀。日干者良。 [注释] ①雚菌:雚guàn。即荻,禾本科植物,学名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生于路旁或水边。据文中形态记述,似为灰包目灰色科中的某些菌类。《(?)就章》:“雷矢雚菌荩兔卢。”注:“雚菌,一名雚芦,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此雚芦之地所生菌也。旧云是鹳屎所化,故其为药毒烈而去腹中痼病焉。”宋王应麟补注:“《本草》出  相似文献   

18.
有食用价值的菌丝体,目前多数是采用深层培养获得的。为简化工艺,我们设计了用碎石培养菌丝体工艺,经多次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碎石采集碎石一般是经过机器加工而成的,经过筛选,颗粒直径以1.5~2.5厘米为好。筛选出的碎石需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数次,使其附在表面的粉末冲洗干净,再晒干备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粉托鬼笔(Phallus hadriani)在不同固体培养上的生长特性,采用固体培养基皿培法培养粉托鬼笔,研究不同固体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粉托鬼笔的生长、菌丝形态、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托鬼笔菌丝体在不同固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尤其是在麦麸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粉托鬼笔菌丝体对所试的不同碳源均能利用,而在以甘露糖、山梨醇、蔗糖、麦芽糖、木聚糖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培养时生长速度较快。在所试的不同氮源中,对有机氮源均能利用,而无机氮源中只对硫酸铵利用较好,在以亚硝酸钠和尿素为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未见肉眼可辨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百合不定芽培养脱毒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品三  苏乔  安利佳 《园艺学报》2003,30(5):597-597
1 材料与方法以日本的百合原种和园艺品种为材料 ,取球茎的鳞片进行病毒检测 ,检测出病毒的鳞片作为不定芽培养材料接种在含有NAA 0 1mg/L+BA 0 0 1mg/L的MS培养基中培养。将形成的不定芽 (约 1mm)移植到添加NAA 0 1mg/L的MS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当子球形成后 ,切取鳞片叶 ,用抗血清法 (ELISA法 )进行病毒检测。通过检测确定无病毒子球 ,经低温处理后移栽到户外 ,以防虫网保护。连续栽培 2年后 ,取植株的叶片检测病毒再感染情况。2 结果与分析不定芽培养再生子球的脱毒效果因百合种或品种以及病毒种类不同而不同。香华丽百合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