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剂量静脉化疗对晚期广泛转移的癌症可控制其发展。临床上化疗常采用静脉、动脉、腔内、肌内注射及口服等途径给药。对术后化疗病人进行临床护理同时,要注意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肿瘤病人PICC管常见并发症预防对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许多化疗药物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采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常因反复穿刺的机械刺激及药物的局部外渗导致外周静脉及局部组织的坏死,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影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病人提供了无痛的治疗途径,保证了化疗计划的顺利实施。我科自2004年采用PICC导管进行化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大都通过静脉进行,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保护静脉的关键是避免药液渗出血管外。我科经常收治肿瘤病人行静脉化疗,无一例外渗,现将我科在临床中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恶性肿瘤病人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体系,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供科学的静脉化疗护理质量评价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相关书籍及专家会议讨论建立恶性肿瘤病人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池,应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筛选及权重赋值。[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后,最终确定恶性肿瘤病人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39项。[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恶性肿瘤病人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科学、可信、合理,可应用于临床静脉化疗护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指背静脉穿刺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6例计划化疗4~6个疗程的肿瘤病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化疗及化疗间歇期均选择手背静脉穿刺。观察组化疗期间选用手背静脉,化疗间歇期静脉用药时选用指背静脉给药的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穿刺时病人的疼痛程度、对病人的负性心理影响、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及因静脉穿刺困难行中心静脉置管例数。结果两组病人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因静脉穿刺困难行中心静脉置管例数、对病人产生的负性心理影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穿刺时病人的中、重度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选用指背静脉进行输液能保护手背静脉,使病人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6.
向川江 《全科护理》2010,8(29):2687-2688
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化疗方案是大剂量的静脉化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会引起静脉炎或渗漏性损伤,而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可以保证病人按疗程化疗,同时可以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出现,既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中心静脉置管术用于乳腺癌化疗病人化疗,安全、方便,保留时间长,更有利于保护血管,解决了乳腺癌化疗病人多疗程的化疗。现就近年来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中应用的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欣  管乐静  刘泉姣 《全科护理》2008,6(34):3110-3110
目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在临床广泛应用。PICC的临床应用对于需长期化疗的肿瘤痛人,有效避免了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降低了化疗药物的外渗几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肿瘤病人一般需4个~6个疗程的化疗,带管时间较长,有时会出现导管脱出、置管处污染等现象。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我科自行研制了一种简易外固定袋,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玲  陈燕 《护理研究》2013,(27):3017
化疗是临床肺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多数化疗使用途径为静脉通路。因此,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对减少静脉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肺癌病人常选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作为静脉通路。有文献报道,使用PICC存在静脉并发症,加重病人的心身负担,降低其生存质量[1]。为探讨肺癌病人化疗过程中PICC及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对其发生静脉并发症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化疗药物因其化学性、酸碱度及高浓度等对血管损伤破坏,造成局部疼痛及浅静脉发黑变硬的发生率为100%,化疗药物外渗,可造成组织坏死和局部功能障碍。长期大量高浓度及强刺激的药物的输注,常使患难以承受,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恩度腹腔灌注联合TC方案静脉化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收集本科室收治的25例卵巢癌术后恩度腹腔灌注联合TC方案静脉化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经有效护理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做好病人治疗前的准备及心理护理、腹腔灌注的护理、化疗药物主要副作用的预防护理及静脉通路的安全管理有利于病人顺利完成治疗周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化疗药物静脉输注与静脉注射对病人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静脉输注与静脉注射对病人的影响,寻求较理想的临床用药方式。[方法]选择对血管具有强烈刺激性的化疗药物丝裂霉素为代表药物,分别采用静脉榆注(实验组)和手工静脉注射(对照组)给药,用药时间均为15min。48h后分别观察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改变程度,有无静脉炎表现及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能保证恒速衡压,可有效保护血管,减少静脉是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1例应用PICC导管行长期静脉化疗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秀云 《现代护理》2004,10(6):583-584
静脉化疗是白血病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常用的化疗方案是大剂量的静脉化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坏,往往影响病人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r) ,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病人…  相似文献   

13.
沈玉  曹云 《全科护理》2012,(34):3259-3260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置入,使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穿刺技术,用于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临床观察,少数经化疗导致过敏性体质的病人留置PICC后,  相似文献   

14.
80例携带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出院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病人手术后仍须较长时间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用于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它能为病人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根据医嘱,病人一般在手术前做好PICC置管,术后病情稳定及化疗间歇期带管出院。为了充分利用PICC管,经主管医生同意,再与病人及家属签写协议书,病人带管回家前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我科80例带管出院病人,取得了满意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晓鸿 《护理研究》2007,21(10):2686-2686
肿瘤病人化疗期间,部分化疗药物采用静脉持续泵入的给药方法,临床一般采用一次性简易泵,持续给药3d~5d,此泵多为球形,不便于携带,若护理不当,易使静脉穿刺针脱出,影响治疗,也给病人活动带来不便。笔者设计了一种化疗泵便携口袋,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术后腹腔药泵化疗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胃肠道癌手术病人术中在关腹前埋置药泵于皮下,导管置于腹腔,术后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予DF方案化疗,且对药泵化疗前、化疗过程中、化疗后等3个时期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 腹腔药泵给药,可明显提高腹腔内药物的浓度,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程度比静脉给药轻得多,但腹痛前、腹胀的程度比静脉给药更重些。结论:口服、静脉及肌肉注射等方法进行化疗的病人常常因为耐受不了严重的毒副反应而放弃治疗,腹腔药泵给药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不仅提高疗效,且并发症少而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静脉化疗期间及不同天数化疗方案对病人跌倒的影响,以减少跌倒评估时间及干预措施的盲目性,为肿瘤病人安全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肿瘤住院病人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2014年12月15日—2015年1月30日我院肿瘤内科病区收治的343例肿瘤静脉化疗病人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和分析。[结果]化疗前58.0%的病人无跌倒风险,而化疗中仅有0.6%的病人无跌倒风险;化疗前跌倒中危病人40例,有33例病人化疗中进入了高危,占82.5%;出院时有7.3%的病人的跌倒风险仍为高危;化疗中、化疗后与化疗前及化疗后与化疗中比较,跌倒高危人数及跌倒高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不同天数的不同化疗方案病人的跌倒高危评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化疗增加病人跌倒风险,化疗病人直接进入跌倒高危病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法(简称PICC)是国外较新的,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心静脉输液技术。它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主要为化疗,静脉给药是化疗的主要给药途径。建立一条畅通的静脉通路可以减少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避免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阿霉素及长春新硷等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及对周围组织的刺激,防止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组织坏死,确保长期化疗的进行。由于反复的浅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痛苦和心理压力,所以,选择PICC置管为化疗病人开辟了一条新的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我们还对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放置PICC导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患血液病的病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静脉化疗给药,造成外周血管硬化,脆性增加,导致药液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1%~6.0%,影响了治疗效果又增加了机体的创伤。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通常在进行大剂量化疗及持续静脉高营养给药时,采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根据病情,留置时间为1周~4周.最长可达1年。  相似文献   

20.
吴海棠 《家庭护士》2007,5(12):35-36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外渗性皮肤损伤是静脉输注化疗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局部血管损伤较大,漏至皮下会导致组织溃烂坏死。由于种种原因,经中心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尚不能在所有的化疗病人中应用。因此就需要护士为病人建立一条安全、通畅、可靠的静脉通道,从而降低化疗药物局部反应的发生率。这一问题引起我科护士极为深刻的关注,为此,自2005年1月-20017年11月采取静脉化疗指派专人观察记录的办法,对化疗病人进行观察与护理,经过3年临床应用,收到满意的效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