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中IgG红细胞血型抗体定量检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同种免疫患者血清中IgG红细胞血型抗体定量的吸收放散-ELISA技术。方法采用阴性红细胞平行操作,作为空白对照,通过吸收、放散纯化血清中IgG抗体,用ELISA方法测定放散液中IgG抗体浓度,换算成血清中抗体浓度。采用该方法对8名孕妇血清中的同种抗体(抗-D、抗-E各4例)进行定量检测。结果ELISA法测定4名孕妇血清中IgG抗-D浓度范围为(1.086—54.712)μg/ml,IgG抗-E浓度范围为(0.080—7.646)μg/m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的简便、实用的血清IgG红细胞血型抗体定量方法,可用于准确测定孕妇血清中IgG特异性抗体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脐血分析O型血清的抗-A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O血清抗AB的抗体性质和效价。方法:分别用脐血红细胞和成人红细胞作为吸收细胞完成吸收放散试验。利用A(B)细胞吸收O血清,然后采用适当的放散方法对放散液的抗B(A)的效价进行测定。结果:利用脐血作为吸收细胞,4℃吸收放散试验抗AB效价为4-32,37℃吸收放散试验抗AB效价为4-16;利用成人细胞作吸收放散试验,4℃抗AB效价为4-16,37℃吸收放散试验抗AB效价为0-4。两种温度下利用脐血细胞与利用成人细胞作为吸收细胞吸收放散试验的结果的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O血清抗AB有IgM性质,也有IgG性质,IgM性质抗AB效价为4-32,IgG性质抗AB效价为4-1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放散和酸放散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断意义,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该院住院的487例母婴血型不合且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487例患儿的血标本均进行新生儿ABO溶血病3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其中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同时采用热放散试验和酸放散试验检测。比较单一放散试验与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结果。结果 487例疑似母婴血型不合且伴有高胆红素血症表现的新生儿中,确诊新生儿ABO溶血病有135例,阳性检出率为27.7%(135/487);其中热放散试验和酸放散试验均为阳性100例,阳性检出率为20.5%(100/487);热放散试验阳性而酸放散试验阴性6例,阳性检出率为1.2%(6/487);热放散试验阴性而酸放散试验阳性27例,阳性检出率为5.6%(27/487);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2例,阳性检出率为0.4%(2/487)。单一放散试验与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显著提高。结论热放散试验和酸放散试验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提高新生儿ABO溶血病阳性检出率,降低单一放散试验漏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疑诊为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BMMNC-Coombs)和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结果BMMNC-Coombs检出的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50.0%,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检出的阳性率为85.7%,后者显著高于前者,(r=8.187P〈0.005)。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阳性的24例患者中含IgG型20例占83.3%,含IgM型21例占87.5%,含IgA型16例占66.7%,含C3型10例占41.7%。结论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敏感性高于BMMNC-Cooms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在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8例疑似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采集血标本后行新生儿ABO溶血病3项试验检测,包括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采用酸放散试验和热放散试验两种放散试验检测方法进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检验,并比较单一放散试验与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128例患儿经新生儿ABO溶血病抗体检测确诊103例,阳性检出率为80.47%。酸放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为78.12%(100/128),高于热放散试验的59.38%(76/128)(P<0.05)。热放散试验联合酸放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为79.69%(102/128),高于单一热放散试验的59.38%(76/128)(P<0.05)。热放散试验检测的凝集强度集中在+~++,比例为71.05%(54/76);酸放散试验检测的凝集强度集中在++~+++,比例为69.00%(69/100)。结论在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中应用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确定用盐水抗D检测为D阴性的红细胞标本中是否存在Del型红细胞标本。方法 将待检红细胞样本与人血清抗D抗体混合吸收。采用酸放散方法将致敏在红细胞上的抗D抗体放散下来,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剂卡及试管法检测放散液中是否存在抗体。结果 51份由盐水抗D确定为D阴性的红细胞样本中有3人用传统试管法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测为弱凝集;经酸放散实验后,检测放散液,此3人放散液中均存在较强的抗D抗体,以此确定此3人红细胞抗原为Del型。结论 酸放散实验在临床输血中可做为确定红细胞上是否存在弱D抗原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简便、快速、敏感的用于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的试验方法。方法收集6例临床疑难病例样本和1份IgG型试剂,采用盐水法、木瓜酶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平行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效价,比较5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盐水法仅检出IgM类不规则抗体;木瓜酶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在检测IgG类抗体效价时差异不大,木瓜酶法的敏感性略低,微柱凝胶法对弱阳性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最高,但4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较好(r〉0.99)。结论盐水法不能检出IgG抗体;木瓜酶法检测IgG抗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凝聚胺法简便、快速,但为手工操作,不易标准化;抗人球蛋白法需要反复洗涤红细胞,费时,不便于开展大规模筛查;微柱凝胶法操作简便迅速、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易于标准化,适于临床输血前和孕妇产前大批量抗体筛选,是检测IgG抗体最为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简便、快速、敏感的用于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的试验方法。方法收集6例临床疑难病例样本和1份IgG型试剂,采用盐水法、木瓜酶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平行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效价,比较5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盐水法仅检出IgM类不规则抗体;木瓜酶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在检测IgG类抗体效价时差异不大,木瓜酶法的敏感性略低,微柱凝胶法对弱阳性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最高,但4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较好(r>0.99)。结论盐水法不能检出IgG抗体;木瓜酶法检测IgG抗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凝聚胺法简便、快速,但为手工操作,不易标准化;抗人球蛋白法需要反复洗涤红细胞,费时,不便于开展大规模筛查;微柱凝胶法操作简便迅速、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易于标准化,适于临床输血前和孕妇产前大批量抗体筛选,是检测IgG抗体最为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乙醚放散、冻融放散、热放散及枸橼酸放散4种技术对RhD免疫球蛋白(Ig)G抗体的放散效果。方法采用乙醚放散、冻融放散、热放散及枸橼酸放散4种放散技术分别进行RhD IgG抗体的放散,放散液进行抗体效价测定及统计学分析;将2014年1~5月临床确诊为Rh新生儿溶血病的16例标本分别用4种方法进行放散,比较抗体检出率及临床诊断吻合度。结果不论放散细胞上抗体的致敏性强弱,乙醚放散与枸橼酸放散解离抗体效果最好,其次是冻融放散,最弱的是热放散;4种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敏感性方面,乙醚放散与冻融放散和热放散比较,t值分别为4.11和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醚放散与枸橼酸放散比较,t值为0.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临床16例Rh新生儿溶血病标本,乙醚放散与枸橼酸放散检出全部抗体,而冻融放散漏检2例,热放散漏检3例。结论对于RhD IgG抗体的放散,乙醚放散与枸橼酸放散在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方面相似且均优于冻融放散和热放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放散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中的应用,为临床、科研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采用最佳参数超声波解离DAT阳性红细胞上的抗体做放散试验。结果该试验获得的最佳条件为采用试管外超声(针式超声),超声功率600 W,超声脉冲时长1s,超声脉冲间隔1s,5个超声脉冲,0℃。结论超声放散在DAT中操作简便,仅微量溶血,结果易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