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9-12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的雌激素、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根据检测结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标准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13例)、骨量减少组(B组,23例)和骨质疏松组(C组,24例)。分析3组之间的雌激素水平、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分析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的雌二醇(E_2)含量逐渐降低,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组之间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组的股骨颈、Wards三角、L1~L14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组间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E_2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与β-CTX、NMID、PINP呈负相关(P0. 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E_2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其水平的降低,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围绝经期女性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变化规律与其腰椎、髋部、股骨颈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44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绝经前组(220例)和绝经后组(220例)。测定两组血清E2、FSH水平及其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绝经后组妇女血清E2与绝经前组比较明显减少,而血清FSH与绝经前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组妇女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与绝经前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低骨量组和绝经后低骨量组血清E2水平均较正常骨量组明显减少,而血清FSH水平均较正常骨量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2水平与腰椎BMD、髋部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FSH水平与腰椎BMD、髋部BMD、股骨颈BMD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BMD明显减少,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骨代谢,应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骨转换标志物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1 560例患者中选取5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实验组,84例对应年龄段骨质疏松未发生骨折绝经后女性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各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值,同时检测各受试者髋部或脊柱骨密度。通过对2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借助ROC曲线评价β-CTx、P1NP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作用。结果β-CTx、P1NP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2和3.07,P0.01)。β-CTx曲线下面积为0.815,大于P1NP曲线下面积(0.667),当β-CTx判定阈值为472.97 pg/m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最优。结论高浓度的β-CTx是绝经后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更高,当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β-CTx达到472.97 pg/ml以上水平时预示高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性激素变化对不同更年期女性睡眠障碍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60例符合更年期诊断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绝经情况分为围绝经期组与绝经后期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分为睡眠障碍组与正常组;所有患者均空腹抽血检测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孕酮(P)、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睾酮(T)等性激素水平,分析其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160例更年期女性中围绝经期92例占57.5%,其中睡眠障碍58例占63.0%,睡眠正常34例占37.0%;绝经后期68例占42.5%,其中睡眠障碍39例占57.4%,睡眠正常29例占42.6%。绝经后期睡眠障碍患者FSH水平高于睡眠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期FSH及LH水平高于围绝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患者E_2水平均高于睡眠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期E_2及PRL水平均低于围绝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与E_2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绝经后期睡眠障碍与FSH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E_2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更年期女性睡眠障碍与E_2水平降低存在明显相关性,绝经后期女性睡眠障碍同时受FSH水平升高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女在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对骨质疏松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第180医院120例围绝经期妇女,年龄在45~55岁,检测所有患者的雌二醇( E2)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如Ⅰ型羧基末端肽( CTX)、氨基酸中段骨钙素( NMI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PINP),以及患者骨密度值( BMD),比较并分析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和骨代谢及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结果45~50岁组的患者E2水平显著高于51~55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89,P<0.05),同时BMD值也显著高于51~55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7,P<0.05)。 CTX、NMID、PINP值则显著低于51~55岁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37、10.52、8.93,均P<0.05);所有患者E2值与破骨CTX、NMID、PINP浓度具有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321、-0.582、-0.507,均P<0.05),同时与骨密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398,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的降低,可引起破骨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骨组织的吸收,导致最终的骨密度下降及骨质疏松的发生。可通过检测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来预测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也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血脂水平与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215例女性进行一般情况、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绝经指数(KMI)等调查。从中筛选研究对象共90例,分为:①育龄对照组(20例);②围绝经期组(17例);③绝经早期组(21例);④绝经晚期组(22例);⑤激素补充治疗(HRT)组(10例)。分别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比较各组E2、FSH、T、TC及TG测定值、围绝经期症状及KMI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绝经晚期组E2、T水平明显下降,F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女性KMI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健康育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与KMI负相关(r=-0.334,P=0.001),T水平与KMI负相关(r=-0.270,P=0.010),FSH水平与KMI正相关(r=0.504,P=0.000);③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血清TC、T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与KMI正相关(r=0.294,P=0.005),TC水平与KMI正相关(r=0.244,P=0.021)。结论:①女性绝经后血清E2、T水平明显降低,FSH水平显著升高。KMI与血清E2水平负相关,与血清FSH水平正相关。②妇女绝经后血清TG、TC水平显著升高,TG、TC与KMI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绍兴第二医院门诊确诊的围绝经期妇女160例,其中骨质疏松者75例为骨质疏松组,未出现骨质疏松者85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全身数字化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两组妇女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妇女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采用Pearson法分析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妇女血清铁蛋白、OC和PIN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妇女,腰椎(L1~L4)和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P表达与对照组妇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与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r=-0.435、-0.512,P0.05),与OC和PIN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73、0.584,P0.05),与B-ALP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301,P 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密切相关,提示血清铁蛋白可作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新都区人民医院就诊46~55岁的75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A、B两组。A组35例,年龄46~50岁,B组40例,年龄51~55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法)检测雌二醇(E2)以及骨代谢指标[I型羧基末端肽(CTX);I型前胶原氨基前肽(PINP);氨基酸中段骨钙素(NMID)]水平,同时采用螺旋CT机检测骨密度值(BMD)。采用Pearson法分析E2与骨代谢指标及BM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的E2和BMD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而A组的骨代谢指标(CTX,PINP,NMID)则低于B组(P0.05)。所有研究对象的E2水平与CTX,PINP,NMID水平均具有负性相关性(r=-0.312、-0.437、-0.571,均P0.05),与BMD水平具有正性相关性(r=0.412,P=0.034)。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能够引起骨代谢异常,骨密度降低,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BMD)仪分别对160例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进行BMD测定,按BMD结果分为BMD正常组、BMD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检测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P1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三种骨标志物,并分析三种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 BMD正常组92例,BMD减少组38例,骨质疏松组30例.三组β-crosslaps、P1NP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减少组N-MID高于BMD正常组和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高于BM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正常组BMD高于BMD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rosslaps、P1NP、N-MID与BMD呈负相关(r=-0.412,-0.320,-0.3421,P< 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三种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存在密切关系,监测血清骨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BMD)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西宁市、同仁县及德令哈市进行健康体检的218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同区非围绝经期月经正常妇女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BMD、骨量、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血钙(Ca2+)、磷(P)、骨钙素(OC)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骨量正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1~4腰椎、大转子、股骨颈及全身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E_2及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FSH、OC、PT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Enter法相关相性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妇女BMD与年龄、骨量、E_2、P、FSH、OC及PTH有关(P0. 05),而与身高、体质量、脂肪含量、肌肉含量、Ca~(2+)无关(P0. 05)。结论高原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BMD受年龄、骨量、E_2、FSH、OC、P及PTH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N端中分子(N-BGP)、骨碱性磷酸酶(BAP)、雌二醇(E_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E2、孕酮(P)、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IGF-1、IL-6、BAP、β-胶原降解产物、总骨I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N-BGP及骨密度水平。结果观察组E_2、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SH、L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IL-6、B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β-胶原降解产物、总骨I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N-BG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骨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IL-6、N-BGP、BAP、IGF-1水平均受E_2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可通过对血清IL-6、N-BGP、BAP、IGF-1、E_2等指标的检测,为正确诊断骨质疏松症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与血清维生素D及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该院接诊的80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41~50岁组和51~60岁组。两组均行血清维生素D、雌激素水平、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并分析血清维生素D、雌激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BMD的相关性。结果 41~50岁组的维生素D2、维生素D3及总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高于51~60岁组(均P0. 05)。41~50岁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_2)水平显著高于51~60岁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低于51~60岁组(均P0. 05)。41~50岁组患者的Ⅰ型羧基末端肽(CTX)、Ⅰ型前胶原氨基前肽(PINP)、氨基酸中段骨钙素(NMID)水平均显著低于51~60岁组,BMD水平显著高于51~60岁组(均P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维生素D与CTX、PINP、NMID均呈负相关关系,与BMD呈正相关关系(均P0. 05);血清E_2与CTX、PINP、NMID均呈负相关关系,与BMD呈正相关关系(均P0. 05);血清FSH与CTX、PINP、NMID均呈正相关关系,与BMD呈负相关关系(均P0. 05)。结论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维生素D缺乏、雌激素水平下降有着密切联系,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BMD降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促进骨质吸收,降低BMD,从而增加骨质疏松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在骨质疏松疾病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96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及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清雌激素、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检测。分析血清雌激素与骨代谢指标、BMD的关系及血清雌激素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能。结果 41~50岁妇女组血清雌二醇(E_2)、腰椎BMD、股骨近端BMD值均显著高于51~60岁组,N端骨钙素(N-MID)、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羧基末端肽(CTX)水平均显著低于51~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骨质疏松组血清E_2、腰椎BMD、股骨近端BMD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MID、PINP、CTX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血清E_2与N-MID、CTX均呈低度负相关,与PINP呈中度负相关。ROC曲线显示,血清E_2≤20. 45 pg/ml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3. 65%、48. 27%。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雌激素水平不足可引起骨代谢异常、BMD下降,增加骨质疏松疾病发生风险。监测围绝经期血清雌激素水平变化,可为临床预测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性激素以及人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XA)检测腰椎2-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成分,根据测定结果分为正常组(n=83)、骨量减少组(n=59)和骨质疏松组(n=20).比较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患病率,探讨BMD与性激素、人体成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研究对象中骨质疏松20例(12.35%),肌少症15例(9.26%),不同年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9,P<0.05),>60岁年龄组患病率显著高于40~50岁和51~60岁年龄组(χ2值分别为4.993、5.198,均P<0.05),不同年龄组肌少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4,P>0.029).三组不同骨密度患者血清FS H、L H、E2、DHEA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216~4.357,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FSH、LH水平均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t值为3.794~5.218,P<0.05),而骨量减少组患者血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425、2.963,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E2、DHEAS水平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t值为2.890~5.002,P<0.05),而骨量减少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值为2.786、2.976,P<0.05).三组患者人体成分BFM、BFP和BM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657、2.598、3.509,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t值为3.012~4.063,P<0.05),而骨量减少组患者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值为2.379~2.954,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BMD与FSH、LH、BFM、BFP、BMC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值为-0.603~-0.811,P<0.05),而均与DHEAS、SMM、E2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563~0.6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绝经、产次(≥2次)、肌少症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值为2.035~3.014,P<0.05).结论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伴有不同程度的BMD下降,且与性激素、人体成分存在明显相关性,此人群易患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女性如无绝经激素治疗禁忌证,应适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血清雌激素及铁蛋白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9月收集绝经女性167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5~84岁,平均年龄(68.06±2.21)岁。按10岁为1个年龄段组,共分为4组,分别为≤60岁组57例、61~70岁组48例、71~80岁组37例和80岁组2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体格检查并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激素、铁蛋白、Ⅰ型原胶原氨基段延长肽、Ⅰ型原胶原C段肽β降解产物及氨基酸中段骨钙素含量;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含量;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股骨颈和腰椎正位(L1~L4)骨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绝经女性血清雌激素、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Ⅰ型原胶原氨基段延长肽、Ⅰ型原胶原C段肽β降解产物、氨基酸中段骨钙素、股骨颈骨密度及腰椎L1~L4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雌激素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血清铁蛋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股骨颈和腰椎L1~L4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雌激素与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血清铁蛋白与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与腰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绝经女性血清雌激素及铁蛋白含量水平与骨代谢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而血清铁蛋白逐渐升高,骨密度则逐渐下降。血清雌激素降低和铁蛋白逐渐升高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不同生殖衰老状态女性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3~5月对杭州市拱墅区927名40~60岁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其月经史及其他临床资料,根据STRAW+10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生育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3组。检测其FPG、FINS、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_2)水平,研究不同生殖衰老状态女性FPG受损、糖尿病的发生情况,FPG、FINS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差异及与年龄、FSH、E_2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927名参与者平均年龄(51. 02±5. 55)岁,其中生育期291名(31. 4%),围绝经期185名(20. 0%),绝经后期451名(48. 6%)。生育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女性FPG水平分别为(5. 01±0. 58)mmol/L、(4. 91±0. 59) mmol/L、(5. 11±0. 88) 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FPG在围绝经期显著低于生育期,FINS在绝经后期显著高于生育期,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在绝经后期显著高于生育期,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均显著大于生育期(P均0. 05)。根据FPG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糖尿病患者26人,FPG受损38人,血糖正常863人,绝经后期女性中FPG受损及糖尿病的比例较生育期及围绝经期升高(P 0. 05)。其中糖尿病患者年龄及FSH水平较其他两组人群显著偏高,E_2水平偏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与HOMA-IR呈正相关(P0. 05),FSH与HOMA-B呈正相关(P 0. 05),E_2与FPG、HOMA-IR、HOMA-B均呈负相关,BMI与HOMA-IR、HOMA-B呈正相关。结论相比生育期,绝经后期女性FPG水平无明显变化,FINS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上升,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升高,FSH、E_2可能与绝经后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患者,分为围绝经期组(32例)和未绝经组(48例)。比较两组睡眠质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围绝经期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8.8%(22例),显著高于未绝经组的45.8%(22例)(均P 0.05)。围绝经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未绝经组(均P0.05)。两组患者中,睡眠障碍者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高于睡眠正常者(均P0.05)。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中,睡眠障碍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高于睡眠正常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显著低于睡眠正常者(均P0.05)。围绝经期睡眠质量与血清FSH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E2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易出现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可能与血清FSH水平升高和血清E2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雌激素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金天格胶囊联合雌激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雌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降钙素、磷、钙、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骨密度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4±0.05)g/cm~2vs.(0.55±0.06)g/cm~2,P=0.497]。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显著增加[(0.67±0.09)g/cm~2vs.(0.57±0.07)g/cm~2,P=0.000)];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显著增加[(0.70±0.10)g/cm~2vs.(0.62±0.09)g/cm~2,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骨钙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降钙素显著增加[(262.83±72.72)pg/ml vs.(231.81±62.48)pg/ml,P=0.041)];骨钙素显著增加[(11.53±2.69)μg/L vs.(9.35±2.27)μg/L,P=0.000];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显著降低[(3.52±0.92)m IU/ml vs.(4.52±1.04)m IU/ml,P=0.000)]。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磷、钙离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雌激素治疗有助于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女性雌激素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抽样便利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围绝经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女性86例为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32例、稳定期54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检查的围绝经期健康女性9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雌激素[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女性E_2水平高于观察组,FSH、LH、TNF-α及IL-6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E_2水平高于急性期,FSH、LH、TNF-α及IL-6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_2与TNF-α、IL-6水平呈负相关(P0.05),FSH、LH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雌激素是围绝经期女性的保护性因素,其水平与炎症细胞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围绝经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作用,对指导临床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骨代谢特点及骨质疏松风险,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结核病初治患者146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进行Ⅰ型前胶原N端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血钙、血磷、25羟维生素D(25-OHD)及骨密度检测。结果观察组PINP、OC、25-OHD、血钙含量及骨密度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β-CTx含量及骨质疏松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感染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2,P0.05),而年龄≥50岁、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则是导致结核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6.17、3.29、1.63、1.68,P0.05)。观察组骨密度T值与PINP、OC均呈显著正相关,与β-CTx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肺结核血清PINP及OC含量显著降低,β-CTx含量升高,可能与骨质疏松的易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