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帕米尔东北缘晚新生代演化特征,在塔里木盆地西部英吉沙背斜上新世地层中采集了11个采点共111块古地磁样品.对样品进行系统热退磁测定,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获得了采样剖面的上新世古地磁极.特征剩磁方向为:Dg=342.4°,Ig= 59.2°,κg=32.3,α95=8.6°; Ds=352.4°,Is=49.9°,κs=59.1,α95=6.3°,相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79.7°N,295.9°E,dp=5.6°,dm=8.4°,α95=6.9°.这一高温分量通过了倒转检验,代表了研究区上新世时期的原生特征剩磁.通过对英吉沙背斜周缘断裂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结合其地貌特征、GPS数据,认为英吉沙背斜在开始形成至今经历了明显的逆时针构造旋转,该旋转同晚新生代以来帕米尔东北缘喀什凹陷发生刚性构造旋转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天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球动力学问题   总被引:73,自引:6,他引:73  
张培震  冯先岳 《中国地震》1996,12(2):127-140
天山是大陆内部典型的新生代复活造山带,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方式,变形量,速度及过程等对于认识大陆内部造山带的变形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南北天山主要活动构造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天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问题。早更新世以来,特别是早,中更新世之间,天山的构造活动由内部向南北两侧扩展,使得两侧的新生代凹陷逐渐褶皱成山,形成数排新生代褶皱带,整个天山的现代构造活动是一种扇形  相似文献   

3.
帕米尔东北缘及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弧形构造的扩展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归纳了帕米尔东北缘弧形构造的基本特征 ,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EW向逆断裂背斜带与NNW向隐伏走滑断裂之间的关系。通过塔里木盆地与西南天山和帕米尔东北缘变形特征的对比 ,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变形样式与帕米尔东北缘的弧形构造类似 ,弧形构造具有由帕米尔东北缘向塔里木盆地扩展的特征 ,这种构造是帕米尔向北挤入运动所特有的变形样式  相似文献   

4.
归纳了帕米尔东北缘弧形构造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EW向逆断裂背斜带与NNW向隐伏走滑断裂之间的关系.通过塔里木盆地与西南天山和帕米尔东北缘变形特征的对比,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变形样式与帕米尔东北缘的弧形构造类似,弧形构造具有由帕米尔东北缘向塔里木盆地扩展的特征,这种构造是帕米尔向北挤入运动所特有的变形样式.  相似文献   

5.
帕米尔高原是五大山脉汇结之中心,被称为"西构造结".在此山高耸谷陡深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应用稀少的地面重力和人工地震数据和卫星重力资料,以NNW和NEE向两条长达1620 km的十字交叉剖面,对帕米尔高原地区地壳深部结构与区域地质构造进行了研讨.帕米尔高原中心地区地壳厚度(莫霍界面深度)接近70 km,并在总体上呈向四周逐渐延展减薄(变浅)的总趋势,到帕米尔的周边地区减薄为50余km左右.这里是一个壳幔结构变异的构造强烈活动地域.  相似文献   

6.
凉山活动构造带晚新生代变形特征与位移规模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凉山近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侧 ,与鲜水河断裂带左阶雁列 ,与小江断裂带右阶雁列。大体呈南北或北北西方向展布的凉山构造带 ,自北而南主要包括普雄河断裂、布拖断裂和四开 -交际河断裂。晚新生代以来的活动 ,凉山南北向构造带以明显的左旋走滑为特征 ,相应的倾滑位移分量不大。初步统计得到其晚第四纪以来的走滑速率为 2mm/a左右 ,晚新生代以来位移规模 13.5~ 15.5km。凉山活动构造带的活动 ,弥补了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活动存在的位移和速率亏损 ,对于全面评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地壳运动和变形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天山山前的晚新生代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天山是研究现今陆内造山作用及过程、陆内变形、陆内强震及其预测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理想实验场。西南天山和塔里木之间的新生代褶皱-逆断裂带基本上由一南冲弧形推覆构造系统和一向北反冲的构造系统组成,由北而南主要由以下4个运动学单元组成:(1)新生代复活的喀拉铁热克山-天山南脉古生代造山带,其快速变形和抬升可能起始于23-26Ma前,持续至13-16Ma前。(2)向南逆冲的西南天山前陆薄皮主冲断带,包括木兹杜克弧形薄皮推覆体和依柯冲断带,前者代表了向南薄皮逆掩的天山型岩系,地表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飞来峰群,在14Ma前曾有过大规模活动,最小缩短量约为20-35km,最小缩短速率为1.4-2.8mm/a;后者代表了向南叠瓦状薄皮逆冲推覆的前陆古生代基底(塔里木地台型沉积岩系)卷入构造,其西段在距今14Ma时曾有过强烈活动。两者共同组成了一复杂的双重构造;新生代地层也卷入变形。(3)喀什-阿图什弧形反冲褶皱-逆断裂带,由3排向北(天山)反冲的左阶雁列展布的第四纪地表滑脱褶皱组成,仅在大山口以西发育。该构造带形成于距今约1.4Ma以后。依什拉克喀拉乌尔断裂以南,博古孜河剖面的最小缩短速率约为5.8mm/a,翁库尔剖面的最小缩短速率约为8.6mm/a。(4)塔里木克拉通下盘块体,向北西方向缓倾,内部变形较小。里木块体西北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其学问基底高角度逆断裂和走滑断裂控制了盆地新生代沉积的厚度,导致西南天山前陆冲断带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变形样式、变形时间以及变形缩短量沿走向的巨大差异性。迈丹-喀拉铁克断裂和阿图什断裂带均为岩石圈规模断裂,研究区的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这两条断裂带以及它们之间的西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上。  相似文献   

8.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高原的大幅度隆升造就和改变了整个亚欧大陆的构造格局,同时对亚洲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是青藏高原北部高原向北扩展的最前缘,也是对高原变形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发育有大量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9.
帕米尔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东段由强烈活动的艾卡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与卡兹克阿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南、北两条巨型边缘弧形构造带及其间的推覆构造构成。每个弧形带分别由多个不同级别的、相对独立的次级弧形构造组成。每个弧形构造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逆冲推覆席体,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但同时又具有自相似性特征。独立地震破裂区或形变带与独立活动的弧形推覆构造可能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地质探槽开挖、断错地貌测量和样品年代学测试,对南迦巴瓦构造结西侧的里龙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里龙断裂是一条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挤压逆冲的北北西向断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3-4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0-0.15mm/a。研究还表明,南迦巴瓦构造结晚第四纪以来的向北俯冲运动已经停止,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的构造变形主要受阿萨姆构造结的俯冲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e Qilian Mountains, as a major orogenic belt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the forefront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plateau to the northeast, where thrusts and folds dominate tectonic deformation. The Baiyang River starts from the inner Qilian Mountains, flowing northward across various structures, and finally into the Jiuxi Basin. This work focused on exhaustive investigations to the terraces on this river to characterize the Late Quaternary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se river terraces on the Baiyang River are segmented, of which multiple levels developed at steep terrains and anticlines in the basin. Bounded by the Niutou Mountains, mainly 2-3 and 4-5 levels of terraces formed in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respectively. (2)The longitudinal profiles along the river suggest a vertical motion rate of the Changma fault as (0.32±0.09)mm/a and crustal shortening rate (0.12±0.09)mm/a. There was no vertical activity since the formation of T5 surface (13ka)on the Hanxia-Dahuanggou fault. At the terrace T5 (9ka)on the Laojunmiao anticline, fold uplift amounts (6.55±0.5)m and shortening amounts (3.47±0.5)m, yielding uplift and shortening rates (1.23±0.81)mm/a and (0.67±0.44)mm/a, respectively. The Baiyang River anticline began to be active about 300ka with uplift and shortening rates (0.21±0.02)mm/a and (0.14±0.03)mm/a, respectively since 170ka. (3)In the Qilian Mountains, there were two different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response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hear deformation dominates the inner Qilian Mountains, which is manifested as lateral extrusion of block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ilian Mountains and Jiuxi Basin, the deformation is dominated by compression, expressing crustal shortening and uplift, and the shortening within the basin accounts about half of the total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位于帕米尔前缘逆冲推覆体(Pamir Front Thrust,PFT)东端的木什滑脱背斜,是帕米尔弧形推覆构造带最前缘和最新的变形带。对地形横剖面、纵剖面和水系发育特征的分析表明,木什背斜总体上具有由西向东扩展生长的特征。在背斜核部及北翼发育数级开阔平坦的沿轴向展布的河流阶地,阶地可划分为4期。利用阶地堆积细颗粒石英光释光测年获得阶地面T2a、T3和T4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5.8±2.40)ka、(55.1±10.3)ka、(131.4±23.9)ka。伴随背斜的生长扩展,河流阶地面发生了横向和纵向掀斜,并形成断层陡坎和褶皱陡坎。木什背斜晚第四纪的缩短和隆升主要是通过褶皱翼旋转机制进行的,估算其最小缩短速率为(1.6±0.3)mm/a,最小隆升速率为(1.9±0.3)mm/a。与此同时,沿轴向背斜发生了向东的侧向迁移和旋转。根据背斜垂直隆升与侧向扩展之间的关系,估算背斜在131~16ka期间向东的侧向迁移扩展速率较快,为 (14.6±3.6)mm/a; 自16ka至今,侧向迁移扩展速率迅速减小至(1.7±0.3)mm/a,背斜向东的迁移扩展可能已基本停止,而以侧向旋转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构造块体的现今活动和变形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立人  王敏 《地震地质》2003,25(1):23-32
在重新对 1998年和 2 0 0 0年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和基本站的 2期观测资料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 ,得到了ITRF97坐标框架下 ,参考时刻分别为 1998年 9月 5日和 2 0 0 0年 6月 8日 ,分布在全国各主要构造块体上的 79个GPS站的坐标和协方差矩阵。分别以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 (马杏垣 ,1989)中的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单元 (称之为亚板块 )和张培震等 ( 2 0 0 2 )给出的中国主要活动块体为格架 ,用笔者提出的 1种推广了的QUAD方法对中国大陆的 2 0个主要构造块体逐个进行判别检验。那些现今无明显相对运动的相邻块体则被归并起来 ,从而确定了活动块体和它们的边界。采用刚体运动 +块体均匀应变 +局部变形的模型作为描述中国大陆构造块体的现今活动和变形的模型。求出了有明显相对运动块体的欧拉运动矢量和块体的整体均匀变形参数、各块体内部的不均匀局部变形以及活动边界的活动方式和强度。在此基础上 ,除了一般地指出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西强东弱的特征之外 ,还对西部主要活动块体和边界活动强弱给出了定量比较结果 ,从而为强震危险区的判别提供了形变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柯坪推覆构造的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对于认识中国大陆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但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特征与缩短速率是众多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文中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探槽开挖、变形地貌面实测与阶地堆积物的测年,分析了柯坪推覆构造普昌断裂以东部分的晚第四纪变形样式、变形量和缩短速率。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在地表和近地表的变形主要通过2种形式表现出来:低角度逆断层运动和新褶皱的弯曲变形。这些变形主要由最新地貌面的隆升和缩短来实现。研究区存在2个变形强度大的地段,缩短速率西段为1·32mm/a;东段为1·39mm/a  相似文献   

15.
川滇地区现代地壳运动速度场和活动块体模型研究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江宁  沈正康  王敏 《地震地质》2003,25(4):543-554
通过分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数据得到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 ,由此划分活动块体并分析其运动特征。结果表明 :相对欧亚板块 ,滇中、雅江和中甸次级块体的顺时针转动速率分别为 0 37°± 0 16°/Ma ,0 84°± 0 39°/Ma和 0 90°± 0 39°/Ma ,造成块体间跨木里弧形断裂带约 3mm/a的SN向挤压、丽江 -大理断裂带约 4mm/a的EW向拉张和理塘断裂带约 6mm/a的近EW向拉张。鲜水河断裂带左旋走滑速率 8~ 10mm/a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左旋走滑 5~6mm/a。龙门山断裂带没有明显的地壳消减 ,而断裂带西北约 15 0km处有一形变速度阶跃带 ,右旋走滑速率 4~ 5mm/a。阶跃带两侧的岷山块体和阿坝地区逆时针转动速率分别为 0 13°± 0 0 8°/Ma和0 5 3°± 0 19°/Ma。鲜水河 -小江断裂带以南、以西地区 ,青藏高原物质的E向挤出和重力滑塌造成川滇块体东移 ,在东部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的阻挡下 ,川滇块体沿鲜水河 -小江断裂带由东转向南运动 ,从而引起川滇块体内部各次级块体的顺时针转动  相似文献   

16.
鲜水河断裂带的现今水平形变及构造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鲜水河断裂带水平测距的新成果,讨论该带现今构造运动的动态特征。在分析水平形变的基础上,联系表层构造形变和区域背景,探讨地块沿断裂带运动的模式。认为该带的现今运动主要表现为断裂带两侧地块往东南的同向不等速滑动,其地表形变效应则与左旋走滑相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青海地区近几十年的大地测量资料,探讨了该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与现代构造运动及强震活动之间的关系,认为青藏高原北部目前仍处于强烈的构造运动活跃期,判定了两处有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场所,并对青藏高原北部强震成因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多层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建国  周永胜 《地震地质》1997,19(3):57-258
采用塑化松香作为岩石圈延性下层的相似材料,进行了板内塑性流动网络及多层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实验。延性单层模型的实验表明,在边界挤压或“高原”重力势的作用下,依赖于延性层粘度的高低不同,主要形成剪切网络、压性褶皱以及二者过渡型式等一级构造。在延性/脆性双层模型中(脆性上层和延性下层分别相当于岩石圈上、下层),边界驱动力的远程传递,主要借助于延性下层的网络状流动,岩石圈下层(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剪切网络,即塑性流动网络,控制着板内构造变形,导致脆性上层内剪切破裂网络、逆推断裂、纵向张裂以及其它次级断裂和褶皱的发育。实验还表明,上、下层之间非连续分布的软弱夹层(模拟壳内低速、高导层)并不妨碍下层塑性流动网络的扩展,但影响牵引力的向上传递及上层构造变形的强弱分布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中国大陆GPS水平运动与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2009年中国大陆CPS水平运动速度场资料,对近10年来地壳水平运动及主要活动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昆仑山口西8.1级与汶川8.0级地震变形及其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昆仑山口西与汶川地震同震变形显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东昆仑构造带东段及甘川-甘川陕交界,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安宁河断裂带中北段及与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