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钾丢失较多,术后易发生低钾血症,短时间内发生低钾血症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氯化钾是心脏手术后主要的控制心律紊乱药物[1]。方力争等[2]报道,体外循环术后充分补钾可使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44%下降到18%,而由低血钾所致的室颤可由16%降至0,故及时纠正低血钾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静脉补钾对补液浓度和速度有严格的限制,需较长时间输入适量的液体才能纠正低钾,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要严格限制每日的补液量及输液速度,常规的补钾方法难以及时纠正低血钾,目前临床大多采用高浓度静脉补钾。高浓度补钾可迅速纠正低血钾…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循环术后电解质改变最大的是钾,为了早期迅速纠正体外循环术后低血钾,避免心律失常发生.方法 将心脏术后低钾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微泵经中心静脉推高浓度氧化钾,持续心电监护,了解心率、心律、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监测尿量.结果 补钾后2小时、4小时、8小时、16小时两组血钾值及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均未因补钾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微泵静推补钾见效快、安全,适用于体外循环术后低钾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高浓度补钾的可行性,分析术后低钾原因。方法对本院2010牟5月~2011年1月开展的6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使用电子注射泵经中心静脉以2%~3%氯化钾补钾,补钾结束后立即查血钾,并均于术后第2天6:OO时复查血钾,监测血钾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钾血症,经高浓度微泵补钾后,大多数患者血钾可于术后2~8h内恢复正常。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应用高浓度微泵补钾,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微量泵高浓度快速补钾治疗EICU危重低钾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将玉溪市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EICU收治的120例存在严重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高浓度补钾组)和对照组(常规浓度补钾组),2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补钾方法进行补钾治疗,并每小时检测患者血钾浓度,比较2组患者血钾恢复至标准钾浓度(4.0 mmol/L)所需时间,以及24 h补钾所需液体量.结果 实验组血钾浓度恢复至4.0 mmol/L的时间为(12.83±3.57)h,24 h补钾所需液体量为(402.56±54.61)m L,对照组血钾浓度恢复至4.0 mmol/L的平均时间为(23.18±4.98)h,24 h补钾所需液体量为(2875.2±206.26)m L,2组补钾时间及24 h补钾所需液体量比较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 对危重患者严重低钾血症应用微量泵中心静脉高浓度氯化钾治疗,其纠正低钾速度快,且不增加输液量,是一种安全、高效、可行的补钾方法,尤其适用于治疗EICU存在心脏容量负荷过重且合并严重低钾血症的危重患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高浓度补钾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术后患者应用微量泵静脉补充高浓度钾.结果:短时间内补充血钾,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深静脉微量泵高浓度补钾纠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低钾血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高浓度快速补钾治疗低钾血症的应用和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高浓度快速补钾治疗低钾血症的应用和评述。方法:分析近年来在国内高浓度快速补钾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总结我院重症监护室高浓度快速补钾治疗低钾血症的经验体会。结果:在特定条件下采用高浓度快速补钾可短时间内安全地纠正低钾血症。结论:在持续心电监护和动态监测血钾的条件下,采用输液泵高浓度大剂量快速补钾治疗重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补钾的护理。方法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中心静脉补钾治疗。结果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深静脉补钾速度及浓度,预防低钾血症发生。结论积极纠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钾血症的发生,早期干预避免由此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在ICU使用微量注射泵经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纠正低钾血症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6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低钾血症患者采用微量泵以1.0g~2.0g/h速度经中心静脉输入10%氯化钾溶液,以纠正低钾血症.对补钾过程严密监测和护理.结果 采用微量注射泵经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使血钾在短期内回升到正常范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采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纠正低钾血症的方法在ICU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严密的监测和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高浓度补钾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重要性及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钾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微量泵以不大于2g/h的速度输注10%氯化钾,以纠正低钾血症,补钾过程中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结果:高浓度补钾能短时间内将血钾提升到正常范围,取得了不菲的效果。结论:高浓度补钾能安全有效地纠正低钾血症,预防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低钾血症的护理.方法 分析182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低钾血症的原因并根据其进行相应护理,从中总结出体外循环术后高浓度补钾的方法及护理要点.结果 对182例低钾血症患者及时处理,顺利康复出院;3例患者因突发心脏骤停而死亡.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护理过程中,加强对血清钾、心电图、尿量的监测及补钾静脉的护理,做到重预防、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电解质紊乱和心律失常发生,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辉  杨晓华  王苏华 《西部医学》2010,22(12):2348-234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病人采用微量泵高浓度泵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病人76例按血钾浓度高低分为A、B两组,经颈内静脉泵入高浓度钾后,监测其低血钾纠正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病人经高浓度泵钾后,均在3~6 h内迅速纠正低血钾症、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采用微量泵高浓度泵钾可迅速纠正低钾血症,而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严重低钾血症的定义为血清钾离子浓度低于2.5 mmol/L,如不及时有效救治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呼吸肌麻痹而危及患者生命[1]。低钾血症常由于患者长期进食不足,应用排钾利尿剂,呕吐、持续胃肠减压,钾离子向组织内转移等原因导致。清醒患者出现低钾血症最早的临床表现是肌无力,一旦出现呼吸肌受累,可致呼吸困难或窒息。全身麻醉的患者可仅表现为心律失常,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和U波[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与乳酸林格液在体外循环中的预充效果。方法体外循环下单瓣置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乳酸钠林格液组(L组)和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组(A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后(T1),转流5 min(T2)和停机后5 min(T3)抽取动脉血或氧合器内氧合血检测血气、血糖、渗透压及电解质。结果转流5min时,L组血乳酸浓度显著高于A组(1.58±0.24)mmol/L vs(1.12±0.2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停机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转流5 min时,A组血糖明显高于L组(8.07±0.91)mmol/L vs(5.55±0.79)mmol/L,差异显著(P0.01),停机后两组血糖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晶体液均可安全用于体外循环预充,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液预充时可引起一过性高血糖;乳酸林格液预充可引起一过性乳酸浓度升高,临床使用中判断组织灌注情况时应考虑外源性乳酸盐对机体乳酸浓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吴帅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108-4109
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置管微量泵高浓度补钾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8例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补钾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血钾浓度恢复至4.0mmol/L的时间为(14.82±4.56)h,恶性窦性心律失常缓解时间为(1.43±0.52)h,24h补钾液体量为(412.63±58.36)mL,均较对照组少(P〈O.05或〈0.01),而24h时血钾浓度平均(4.69±0.35)mmol/L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注入高浓度钾治疗危重患者低钾血症,纠正低血钾速度快,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燕萍  王虎 《宁夏医学杂志》2013,(11):1057-1058
目的 探讨分析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使用常规超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7例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流平稳或复温时行常规超滤,对比分析超滤前后血球压积(Hct)、血浆蛋白和血钾浓度的变化.结果 全组病例超滤出液体量200~2 500 mL,平均(1 338.06±304.31 )mL;经超滤后Hct和血浆蛋白均有明显提高(P<0.05),部分高钾的患者血钾也在短时间下降(P<0.05).结论 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使用常规超滤技术可快速超滤出体内多余水分及电解质,避免血液过度稀释,使Hct、血浆蛋白和血钾等维持在合适的水平.这项技术适用于各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为提高心脏外科手术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清、尿液、骨骼肌以及红细胞中钾离子的变化规律,探讨合理的补钾用量和方法。方法选取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的病人47例。于围术期各时点测血常规、血清钾、红细胞钾浓度,同时测尿量、尿钾浓度。结果围术期红细胞内钾一直低于正常值;血清钾除停机及停机后15 m in时高于4.0mmol/L外,其余时间均低于4.0 mmol/L。结论转流期间每10分钟补钾0.134 mmol/kg的方式易引起肌体缺钾。适当增加转流初期钾的补充量有利于防治转流中、后的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低钾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低钾血症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血钾浓度密切相关,且多数情况下心电图改变与血清钾浓度有一定规律性但并不绝对平行,不同程度的低血钾在心电图中有不同的特征性改变。结论心电图改变对低钾血症的反映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CPB)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脑红蛋白(NGB)和S-100β蛋白浓度的变化。 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40例,术前ASA分级和NYHA分级均为Ⅱ~Ⅲ级,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6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复温至36 ℃(T1)、停CPB后1 h(T2)、6 h(T3)和24 h(T4)采集颈静脉窦血3 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NGB和S-100β蛋白浓度;术前1 d及术后3 d测定MMSE评分。 结果:与T0时比较,T2~T4时患者血浆NGB和S-100β蛋白浓度明显升高( P<0.05),并在T3时点达到高峰;术后3 d MMSE评分低于术前( P<0.05)。 结论: CPB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血浆NGB和S-100β蛋白浓度升高可能成为早期预测心脏术后脑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孙海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794-796
目的探讨青壮年低钾血症心电图(ECG)变化特征及其与血清钾浓度的关系在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青壮年低钾血症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血清钾浓度作对比分析。结果青壮年低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为U波明显(〉1 mm)50例(59.5%),T-U融合53例(63.1%),P-U融合23例(27.4%),Q-T或Q-U间期延长55例(65.5%),ST段下移55例(65.5%),T波改变56例(66.7%)甚或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11例(13.1%),窦性心动过缓6例(7.1%),房室传导阻滞18例(21.4%),房性早搏10例(11.9%),房性心动过速6例(7.1%),室性早搏6例(7.1%),室性心动过速3例(3.6%),心房纤颤8例(9.5%),ECG无改变28例(33.3%),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心电图异常表现的发生率与低钾血症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急诊医生掌握青壮年低钾血症心电图的各种异常表现,有助于及时发现低钾血症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陈坚  周白浪  郭家芬  刘平  伍君 《西部医学》2008,20(5):957-958
目的探讨重度低钾血症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对2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量泵静脉泵入高浓度(4.0%)氯化钾溶液,速度1.5~2.0g/h,观察治疗时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21例中20例复律成功,其中18例病情逐渐好转、治愈,1例糖尿病患者复苏后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死亡,1例扩张型心肌病因心衰无法纠正死亡;另1例因反复阿斯综合征发作无法纠正死亡。无一例因高浓度补钾而出现并发症。结论在早期正规救活的基础上,采用超常规、高浓度补钾是救治重度低钾血症所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提高其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