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郴耒煤田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之攸兰断坳中。区内含煤地层主要有下石炭统测水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南型),其沉积环境分别为浅海-潮坪和三角洲-潮坪。通过分析含煤岩系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对区内煤炭资源进行评价:区内含煤地层龙潭组(南型)预测区有25个,预测潜在资源量近20亿t;含煤地层测水组预测区有18个,预测潜在资源量近1.6亿t。从预测资源量来看,本区龙潭煤系还有很好的找煤潜力,对测水煤系的评价,可为湘南地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阿其克库都克盆地下二叠统成煤地质条件、古气候、古环境及含煤性、煤质特征和远景预测,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经孢粉鉴定和煤质分析,该区煤系地层时代为早二叠世,煤的变质程度已达焦煤阶段.下二叠统煤系地层的发现,在天山地区尚属首次,可作为一个新的成煤时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根据石马湾区段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结合岩相古地理及聚煤规律的演化,运用成矿地质理论和方法,对区域内大面积出露的中侏罗统泸阳组地层下隐伏含煤岩系的含煤可能性进行了探讨,预测了区段内江口煤系资源预测量可达5 600万t,对下一步普查找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煤类齐全,但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根据煤炭资源赋存特征可划分为5个赋煤带、9个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其次是下白垩统和下二叠统等,成煤环境中三角洲平原相聚煤最好,形成了区内的厚煤层,煤层赋存受同沉积构造和后期构造活动的综合控制作用。全省预测资源总量约1 656.8亿t(2 000m以浅),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庆阳、平凉两市的预测资源量约占全省总量的96%。  相似文献   

5.
据西藏自治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从整个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分布特点考虑,本文将西藏自治区地层区划结合构造单元和含煤地层一并考虑,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大区: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大区。从区域地层、沉积构造及其古生物化石组合等特点综合分析,得出西藏赋煤区聚煤作用具有时代多、分布广、煤层层数多、厚度薄和稳定性差的总体特点。区内含煤地层包括下石炭统、上二叠统、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最主要煤系是下石炭统马查拉煤系、上二叠统妥坝煤系、上三叠统土门煤系、下白垩统多尼煤系。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府谷海则庙与段寨矿区高岭土矿勘查为例,研究实物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对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陕西府谷海则庙与段寨小区高岭土矿的找矿过程及矿床特征,发现区内赋存于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等含煤地层顶底板及夹矸中的沉积型硬质高岭土达十多层,含矿系数为3%~10%。通过对以前煤炭详查施工的120个钻孔的复查,及上千件样品的测试工作,发现二矿区高岭土矿D级资源量35 105.25万t,E级资源量137 571.01万t,其中D级占总资源量的20.33%。实例证明,开发利用煤系勘查实物地质资料是实现煤系共伴生矿产找矿突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阳谷茌平煤田煤炭资源开发,近年来投入大量地质工作。通过二维地震测量及钻探工作认证,在矿区地层中又揭露出侏罗纪三台组地层;构造格局由4个升降相间的断块组成;煤系地层中局部出现辉长岩等岩浆岩侵入现象。本溪组、山西组、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24层,可采煤层10层;煤质主要为气煤、气肥煤,少量焦煤、无烟煤;开采条件较好。初步预测埋深-1500 m以浅煤炭资源量86.5亿t;埋深-1500m以深煤炭资源量130.5亿t,具有较好的开采前景。  相似文献   

8.
湘中隔档式褶皱与找煤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煤系主要赋存于隔挡式褶皱中。通过几例有代表性的隔挡式褶曲的分析,揭示了发育于隔挡式褶曲背斜部位的逆冲断层下盘,有可能赋存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从而为湘中地区测水煤系的找煤预测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条件分析为基础的二维成矿定量预测方法难以精确表达含矿地层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导致其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差。本文针对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中的真三维地学分析需求,以平面地质图和图切地质剖面图为三维地质建模的数据源,按照线框架建模的技术思路,由剖面轮廓线和地面地质界线联合重构了成矿地质体的三维表面,较好地表达了桂西南地区成锰地质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同时,为了分析三维空间中锰矿资源量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规则体元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空间分割为连续场,并结合区域锰矿二维成矿定量预测的成果,获得了研究区1 000m以浅含锰地层中锰矿资源量的三维空间分布:研究区锰矿资源量主要集中在上泥盆统(以五指山组为主,5 036万t)和下三叠统北泗组(3 447万t);而下石炭统大塘组资源量仅为566万t,以前的二维预测对该地层内赋存的锰矿资源量估计偏高。三维预测较好地反映了含锰地层三维形态对锰矿分布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区锰矿定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刘公明 《湖南地质》1991,10(3):241-248
湖南省煤田主要有地台型和地洼型两类。地台型煤田主要为斗岭煤系,次为测水煤系,煤系地层以海陆交互相细碎屑岩为主,含菱铁矿或黄铁矿结核,煤系厚2—44m,含煤l—3层,煤系地层与下伏岩层为整合或假整合关系。地洼型煤田主要为石门口煤系,煤系地层以陆相杂色粗碎屑岩为主,含泥岩、菱铁矿,煤系厚19—948m,含煤1—11层,煤系地层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全省煤炭尚可供建井的储量仅为保有储量的2l%,要加强煤炭资源的寻找,其方向一是在已知煤矿深部找煤,二是在地洼阶段形成的逆掩断层和飞来峰下找隐伏煤,三是在白垩系或下第三系下找煤。  相似文献   

11.
湘中石炭系测水组是华南早石炭世最有价值的煤系之一。通过对测水组煤系等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本区控煤因素和聚煤规律;结合矿山开发现状,着重对金竹山、渣渡等老矿区进行煤炭资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湘中次级构造单元的隆起和坳陷直接控制了煤系发育和含煤性,富煤区往往位于向斜仰起端和平缓翼部位;古陆前缘坳陷中泻湖及潮坪环境是煤层发育的有利场所;含煤性与煤系厚度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含煤性好的地区砂泥岩比值一般为0.5~1;预测金竹山矿区深部和渣渡矿区南段利民矿深部及两翼煤炭资源储量共372.98 Mt。总之,老矿区中深部及外围煤炭资源前景乐观,可以作为重点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12.
测水组是湘中早石炭世主要的含煤地层。该区早石炭世的海侵主要来自西南侧,物源主要来自东北方向的雪峰古隆起。测水早期沉积物有煤、泥岩、砂质泥岩及细砂岩,沉积环境为潟湖相、泥炭沼泽相、潮坪相及滨海相;晚期主要沉积了细-粗粒石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石灰岩,沉积环境有滨外泥质陆棚、滨外碳酸盐陆棚及滨海相。煤层主要形成于潟湖淤浅而成的泥炭沼泽环境,含煤性与煤系厚度、砂岩含量及砂泥比值等有一定相关性,富煤带只存在于一定厚度的含煤地层分布区。本区于早石炭世时期形成了西部金竹山和东部太平寺二个聚煤中心,其中西部含煤性及煤层稳定程度比东部好,是勘查找煤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3.
渣渡矿区测水煤系滑脱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省渣渡矿区测水煤系断裂构造特征的总结分析,将该区的断裂构造划分为缓倾角滑脱构造、中等角度逆冲断层,高角度张性断层和高角度平移剪切断层四种类型,其中以缓倾角滑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对煤层产生强烈的挤压、剪切、推滑作用,是造成该区测水煤系地层和煤层大面积重复或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研究这些断裂(特别是滑脱构造)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对煤田勘探及煤矿生产均具有熏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沉积层序及幕式聚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石炭统测水组是我国南方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煤系及煤层在湘中地区发育最佳,该区测水组形成于碎屑滨岸障壁-泻湖沉积体系中。文中对测水组沉积层序及其所反映的海平面变化历史进行了分析,提出测水组上段底部砂岩是海侵背景下形成的障壁砂坝或障璧岛,其底部侵蚀面是海侵冲刷面(ravinement surface)。同时提出测水组下段三、五煤层的形成与受海平面变化控制的幕式聚煤作用(episodie coal accumulation)有关,后者系指海平面下降阶段横跨不同相区的区域性聚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测水煤系是湖南分布较广、储量丰富的含煤地层之一。对于结构简单,灰份较低的煤层,可以通过异常明显的自然伽马低异常与伽马伽马高异常加以判别。但在结构复杂、挤压破坏强烈、薄煤分层、夹矸与顶底围岩炭化程度高、煤与围岩及夹矸物性差异小等情况下,仅靠自然伽马与伽马伽马等常规测井方法难以满足测井质量验收标准。以浆江勘探区3909孔、3503孔及金竹山矿区7403孔为例,利用伽马伽马短源距、三侧向、声速及密度等测井方法,结合常规自然伽马与伽马伽马测井,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结构煤层的定性、定厚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涟邵煤田晏家铺向斜滑脱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家铺向斜石炭纪地层内,滑脱构造比较发育,既有挤压推覆构造集云断层和金盘仑断层,又有重力滑覆构造大成坪断层与飞来峰群,并具有多期多层次特点。勘探结果表明,这些推覆构造常造成煤层重复,扩大了煤炭资源量。向斜内测水煤系中,常见层间滑动断层,尤以主采煤层顶板附近的顶板断层最发育。它有时对煤层及顶、底板破坏较大,是井田勘探与开采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7.
The Ceshui Formation coal is mostly anthracite and its metamorphism has been less documented.By analyzing systematically the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 and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of the Ceshui Formation cola in the Lianyuan coal basin,the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anks,coal metamorphic regions,the extension of coal metamorphic belts.coal metamorphic gradients,coal chemical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 on the degree of metamorphism of heat-production and -storge conditions,buried depth of the Indosinian-Yenshanian granites at the margins of the Lianyuan coal basin are discussed.The research results in conjunction of the features of regional hydrothermal alterations,endogenetic deposits with the Ceshui Formation coal measur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esicles indicate that the telemagmatic metamorphism is 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the metamorphism of the Ceshui Formation coal in the region studied.  相似文献   

18.
龙永煤田暴露区找煤基本勘查完毕,隐伏区找煤成为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根据区内地层及构造特征,结合找煤实例分析,认为:①区内地表出露翠屏山组中下部地层的区块以及三叠系下统溪口组与翠屏山组中下部直接接触的区块,由于层间滑脱断层缺失上部地层,使煤系地层埋藏变浅,是找煤的有利范围;②层间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分布在煤田东部,造成童子岩组的地层重复,由于上盘构造复杂,含煤性变差失去勘查价值,下盘煤系地层保存完整,煤炭资源量可观,其下盘可作为找煤的主要方向;③煤田东部红林坪-白沙-茶林盂一带出露白垩系沙县组(即红层).如“红层”与下伏地层为小角度不整合接触,则其“红层”与下伏的童子岩组及翠屏山组接触地带为找煤的有利区块;④区内“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因厚度大,煤系地层埋藏深,找煤难度较大;⑤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在区内发育规模较小.煤田内出露的“老地层”基本上为基底隆起.其下找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刘明良 《湖南地质》1991,10(2):146-152
本区地槽型煤田,主要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由一套浅海相碳质板岩为主组成的含钒石煤岩系,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关系。地台型煤田有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和上二叠统斗岭煤系,它们是以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细碎屑岩为主,夹菱铁矿或黄铁矿结核及煤组成,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关系。其中斗岭煤系的煤层分布广,煤层及煤质较好,是本区找煤的对象。地洼型煤田,为上三叠—下侏罗统煤系,呈零星小块分布,是一套以陆相,杂色粗碎屑岩为主,夹泥岩及煤组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关系。主要发育在资兴市和宜章县一带,找煤条件次于斗岭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