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粘膜内脱垂合并直肠前突的认识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粘膜内脱垂与直肠前突二者均属出口梗阻性疾病,直肠粘膜内脱垂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全层或粘膜层折入远侧肠腔或肛管内,未脱出肛门外。直肠前突指用力排便时直肠前壁向前突出,脱出的粘膜呈漏斗影像或局部充盈缺损。这类患者自觉肛门下坠感明显。有便意但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几年来是我院结肠炎门诊较常见的病证之一。1 临床资料 本组95例患者中,年龄20-75岁,女性55例,男性40例,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25年。全部病历均以排粪造影为主要依据,部分病历参照  相似文献   

2.
直肠粘膜内脱垂的诊断与治疗南京市中医院(210001)吴岚关键词直肠粘膜内脱垂诊断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又称不完全性直肠脱垂、隐性直肠脱垂、直肠粘膜内套叠、粘膜脱垂等。是指排便时近心侧直肠粘膜全周或部分折入远心侧直肠腔或肛管内而不出肛门。很多学者将其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环切术加直肠前壁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环切术加直肠前壁修补术治疗的直肠前突患者47例进行研究,均为女性患者,其中年龄分布为38.75±13.58岁,存在痔疮的患者为41例,占87.23%,10例患者有痔疮手术史。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便秘、排便苦难和不净感、肛门存在下坠感且排便时间明显延长。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环切术加直肠前壁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对本研究47例患者手术后治疗效果分析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手术后立即进行直肠指诊,指诊发现所有患者直肠原前突部位呈现明显的紧张状态。手术后治愈患者为38例,显效患者为9例,在手术后4~8周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自述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直肠指诊显示直肠袋装凹陷消失且每日排便正常。其中34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8周内进行复查均显示直肠前突明显改善且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环切术加直肠前壁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直肠黏膜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是指直肠黏膜层或全层套叠入远端直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是排便障碍性便秘的原因之一~([1])。以大便排出困难、肛门下坠感、肛门阻塞坠胀感、排便不尽感、大便次数增多为主要症状,指诊时觉黏膜松弛有绕指感,肛门镜检查时可见直肠黏膜脱垂甚至套叠,排便努挣时可见直肠黏膜脱垂套叠堵塞于肛管,但并未脱出肛门外,  相似文献   

5.
直肠内脱垂,堵塞于直肠的中上部,导致排便障碍,是功能性出口处便秘疾病〔1〕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肛内坠胀,便意多,粪块质软而排便费力费时,有排不净感和梗阻感,越用力努挣排便梗阻感越严重,偶有粘液血便,骶部或会阴部胀痛。按脾约、便秘辨证采用口服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紫芨液保留灌肠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湿热下注型直肠内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中药紫芨液保留灌肠治疗2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观察,并比较其症状积分。结果:2组患者在排便时间积分、肛门坠胀感积分、直肠排便不尽感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紫芨液合消痔灵注射用于湿热下注型直肠内脱垂,能有效改善直肠粘膜脱垂与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延长、肛门坠胀感等临床表现,优于单纯注射消痔灵病列。  相似文献   

7.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便秘在《伤寒论》中,有“脾约”、“阳结”、“阴结”之称,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而言。随着便秘研究的深入,及各种检查项目的完善,现代医学将便秘分为结肠性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混合性便秘三类。其中,出口梗阻性便秘是指在排便时,由于肛门及直肠形态改变,而产生排便困难的一种病症,常见有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盆底肌失迟缓综合征等疾病。现就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辨证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 5 a来 ,笔者采用消痔灵对直肠粘膜下散点注射的方法 ,治疗因直肠粘膜内套叠而致的顽固性便秘患者 2 6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19例 ;年龄 4 9~ 78岁 ,平均 6 3.3岁 ;病程2~ 2 3a。患者大便 5~ 10 d1次 ,排出困难 ,排便不净 ,肛门直肠下坠阻塞感。肛门镜检查见直肠粘膜松脱地堆积在直肠的下端 ,使肠腔堵塞。多伴神疲纳差 ,少气乏力 ,其中病程最长者还伴有子宫脱垂症状 2 0 a。以往医生多以通便药处理 ,服药时有效 ,但数日后又便秘依然。2 治疗方法接诊之初 ,需详细检查排除患者有否合并其它肠道疾病 ,并…  相似文献   

9.
直肠粘膜内脱是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目前国内对此病尚无一种较好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总结和筛选,采用以中药明矾为主药制成8%复方明矾注射液(由明矾、黄连、枸椽酸钠等组成),进行直肠粘膜下注射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临床资料病人来源均为本院患者,总数为8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令18~72岁。患者在临床上均有明显的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净感,便下后便条不干,并  相似文献   

10.
例1.王××,女,23岁。1985年11月29日诊。肛门有异物脱出感已一年。患者于一年前生产后1个月开始,出现肛门有异物脱出,便后可自然回缩。此后逐渐发展为便后不易回纳,且脱出部容易发生糜烂、溃疡、渗液、出血,常感排便不畅。经当地医院诊为“直肠脱垂,Ⅱ度”。治疗未效,而来我科就诊。检查:直肠脱出约7厘米,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肛门轻度松弛。诊断:直肠脱垂,Ⅱ度。投以自拟枳倍提肛合剂内服、  相似文献   

11.
贺平  李俊 《中医杂志》2003,44(Z1):185
直肠前突是指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直肠阴道隔)松弛,排便时直肠前壁粘膜向阴道方向突出,大便潴留于向前突出的囊袋内,排便困难,或排便不畅.我们采用治疗脱垂性内痔的吻合器(PPH)治疗直肠前突15例,经临床观察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位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低位直肠黏膜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高位直肠黏膜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每日排便频次、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肛门下坠、大便形状等症状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减少患者排便次数,缩短每次排便时间,缓解排便不尽感、排便困难、肛门下坠等症状;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有效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位直肠黏膜套扎联合硬化注射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疗效良好,可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肛门胀垂疾患临证一得310009浙江中医学院杜江南,陈培丰临床上引起肛门胀垂的原因很多,因此症状虽同而治法迥异。今据本人经验,举例介绍于下。直肠粘膜脱垂俗称“脱肛”,实际上是直肠粘膜脱出于肛外。由于粘膜外脱,病员肛门有重垂感,便意,肠粘膜水肿,分泌物...  相似文献   

14.
<正>直肠前突又称直肠前膨出,实际是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的疝,指直肠前壁向阴道突出,排便时粪块积存于前突的隐窝内,从而出现排便困难,肛门部阻塞感,排便不尽感,会阴部下坠感,甚至需要手助排便。直肠前突多发于中老年经产女性,且常常伴有其他肛门直肠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一种,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绝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必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1],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pled  相似文献   

15.
韩宝  贾海翔  周振东 《中医杂志》2003,44(Z1):175-176
直肠前突综合征是女性排便障碍的主要疾病.经病史、指诊、排粪造影即可作出诊断.据我们多年临床观察直肠前突患者86%以上伴有直肠粘膜松弛或粘膜内脱垂,我们将此现象称为直肠前突综合征.1996~2002年4月我们采用中药消痔灵注射固定法治疗直肠前突综合征88例,1年后进行随访,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某女,23岁,患者晨起排便后,肛门坠胀刺痛难忍,走路疼痛加剧,扶入诊室;胸膝位肛门检查:肛门外观无异常。直肠指诊:食指插入3cm即感有物阻挡,患者肛门收缩有力,疼痛加剧,不能配合,退出食指,指套末端染有血性分泌物。肛门镜检查:有一枣核样物横卡在肛肠环上,一端插入肛窦内,不能活动,直肠壁粘膜有血性渗出。追问病史:患者于昨日晨起吃大红枣,不慎吞下1枚枣核。  治疗:局麻,两叶肛门镜下,用止血钳缓慢夹出异物为大枣核。诊断为:直肠“大枣核”嵌顿。用双氧水清洗肛窦内及渗血粘膜。用碘复消毒后,未见新鲜血性渗…  相似文献   

17.
王文文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94-895
直肠粘膜内脱垂是指直肠粘膜脱垂折向直肠下端或肛管,不脱出肛外,便时或增加腹压时加重,平卧或胸膝位时好转。本病不仅具有便秘对身体的危害,而且余便不尽、肛门下坠感大大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辩证论治──附90例临床观察南京市中医院(210001)王业皇,钱世华,张苏闽,王晓宏[关键词]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在排便时,由于直肠及肛管的异常改变而引起的排便困难,通常称为出口梗阻性便秘。如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9.
王嘉麟治疗直肠前突临床取得很好的效果 ,笔者师从王老 ,收益良多 ,因水平有限 ,谨记数案 ,虽难反映王老医术之全貌 ,亦可见王老医思之精巧。1 临床症状排便困难是直肠前突的主要症状 ,用力排便时腹压增高 ,粪块在压力作用下冲向前突内 ,停止用力后粪块又被挤回直肠 ,造成排便困难 ,由于粪块积存在直肠内 ,患者即感下坠 ,排便不尽而用力努挣 ,结果腹压进而增加 ,使已松弛的直肠阴道膈承受更大的压力 ,从而加深前突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排便困难越来越严重 ,少数患者需在肛周、阴道内加压协助排便 ,甚至将手指伸入直肠内挖出粪块 ,部分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致排便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40例直肠内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消痔灵均匀注射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消痔灵注射术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肛门坠胀感、直肠排空不尽感积分和肛门镜积分及排粪造影检查结果,评判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8周排粪造影检查与3D肛门直肠测压情况。结果治疗后第2周、第4周2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肛门坠胀及直肠排不尽感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第8周,2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肛门坠胀及直肠排不尽感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第8周排便时间和直肠排空不尽感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8周2组肛门镜积分明显降低,直肠脱垂程度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前后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未见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第8周直肠顺应性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均匀注射,改良消痔灵注射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脱垂的直肠黏膜,更好地恢复患者直肠力学形态,提高直肠顺应性,从而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