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大城市地铁建设的加快发展 ,使我们更加重视地铁站域地下空间的开发。通过对上海地铁沿线车站和周边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提高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水平需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沈德耀  陆良 《地下空间》2004,24(1):114-118
我国大城市地铁建设的加快发展,使我们更加重视地铁站城地下空间的开发。通过对上海地铁沿线车站和周边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地铁站城地下空间开发水平需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站及周边地上、地下空间城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国内城市地铁建设方兴未艾.以地铁站为中心的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将揭开新一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序幕.文章以上海静安寺地区地铁站及其周边的开发为例,分析当前地下空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地铁站及周边地区地上、地下空间整合的方法.最后概括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法论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城市地铁建设方兴未艾,以地铁站为依托,开发地下及其上部空间成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铁站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地铁站与周边地下空间结合开发的五种类型,在分析上海地铁站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基础上,提出整合式开发模式将会成为地铁站周边地下空间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5.
浅议地铁站与地下空间物业开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龙 《山西建筑》2007,33(23):41-42
介绍了地铁发展的趋势,分析了地下空间物业开发的新时机,阐述了地铁站与地下空间物业的结合方式,论述了地铁沿线地下物业开发的现状,指出了地铁与地下物业开发相结合的方向,以缓解地面日益增长的商业用地需求。张龙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逐渐受到重视,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越来越依托于轨道交通体系发展模式,即TOD模式.文章以TOD模式为视角,分析了TOD与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耦合关系,从人性化设计要素出发,在整体规划、交通流线、功能空间和衔接空间方面指出现阶段地铁站域地下空间中存在的设计规划问题,并根据整体性原则、步行可达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四个原则,提出对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具体人性化设计的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地铁站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在发达城市商业中心区的站点多与周边商业建筑地下空间相互连通,为城市核心商业区输送大量的步行人流,从而带来更多商业机遇。选取我国典型中心商业区地铁开发模式的广州北京路商圈及其附近的公园前地铁站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测量统计步行人流量、轨迹等数据,运用行为模拟、空间分析等方法,讨论公园前地铁站域的地下空间建设对北京路商圈地面人流的再分配作用,进而分析地铁站各地面出入口的商业表现、服务范围与功能,对该站点建设之于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做出初步评估。通过对公园前地铁站域以及其主要服务的北京路商业区的案例深入解读,希望为其他城市传统中心商业区的站点交通发展或新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吴昊 《华中建筑》2009,27(9):59-61
当前武汉城市地铁建设逐步展开,以地铁站为中心的周边城市区域开发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将引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该文首先对地铁站综合开发的一些理论进行了研究,然后以中南路地铁站及其周边的开发为例.通过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区域现状,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地铁站及周边地区地上、地下空间开发以及整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任洁  于洛 《江苏建筑》2024,(1):19-23
地铁作为一种便捷的出行方式,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度和便捷度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质量。当下由于前期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商业空间前期规划不合理、政策依据薄弱、功能定位不明确、交通流线组织紊乱、缺乏特色等影响其基本运行和发展的工程案例层出不穷。文章针对这类情况,梳理此类空间开发的原则及意义,从政策层面、功能定位及交通组织3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南京新街口地铁站德基广场地下商业空间成功案例,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地铁站域地下土地资源,打造出一个吸睛宜人、可良性持续发展的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10.
摘要 地铁站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在发达城市商业中心区的站点多与周边商业建筑地下空间相互连通,为城市 核心商业区输送大量的步行人流,从而带来更多商业机遇。选取我国典型中心商业区地铁开发模式的广州北京路商圈 及其附近的公园前地铁站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测量统计步行人流量、轨迹等数据,运用行为模拟、空间分析等方法, 讨论公园前地铁站域的地下空间建设对北京路商圈地面人流的再分配作用,进而分析地铁站各地面出入口的商业表现、 服务范围与功能,对该站点建设之于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做出初步评估。通过对公园前地铁站域以及其主要服务的北 京路商业区的案例深入解读,希望为其他城市传统中心商业区的站点交通发展或新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