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大型耙吸挖泥船在挖掘硬质黏土时,遇到耙齿难以入土、堵耙和闷耙等问题,通过对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原始耙头模型进行研究,采用为耙头配置特殊高压(最大压力为38 MPa)冲水系统的方法,增加了三道高压冲水辅助装置及设计合适喷嘴,成功开发了高效黏土型耙头,有效解决了耙头堵耙、闷耙等问题,提高了船舶施工效率,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范强  谢驹华 《水运工程》1994,(8):41-45,30
通过分析耙吸挖泥船耙头定位方式各异的两类耙头定位系统,介绍“汕头轮”耙头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泥浆输送效率、避免泥沙淤积,采用CFD手段对耙吸挖泥船耙头的内流场进行分析优化。通过对耙头内泥浆流动特点的分析,确定了CFD分析所用多相流模型、进出口边界等条件。根据内流场分析结果提出按流线对耙头修型的优化方案。与原方案计算对比,优化后的耙头内流场实现降低流动阻力、减少涡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元战  路宽 《船舶工程》2010,32(1):11-14
耙吸式挖泥船是航道与水下沟槽开挖、航道疏浚与水下挖泥等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施工设备,深水及复杂作业环境下耙吸式挖泥船的挖掘精度控制是挖泥船施工作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考虑风、浪、流、船舶操作力、海床反力、波浪补偿器及其滞后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了耙吸式挖泥船与耙头耦合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实船测试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实例计算,研究不同水深和不同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对耙头运动的影响,为挖泥船—耙头运动的预测及超深、超宽开挖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型主动耙头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勇  王忠贤 《船舶》2005,(1):52-55
文章介绍耙吸挖泥船主要疏浚设备之一--耙头新技术的研制,通过对工作原理及国际上新型耙头的研究和分析,进行优化设计,开发了新型主动耙头.  相似文献   

6.
针对耙吸式挖泥船进行航道疏浚作业时,吸入的黏土容易在耙头内部堆积造成堵塞,导致疏浚效率下降的问题。通过研究耙头的结构发现,防止杂物进入泥泵的格栅为黏土堵塞的主要位置,对其进行基于双欧拉模型的流体动力学仿真研究,得出不同的工作参数和格栅角度对耙头压力、速度、泥沙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耙头内部低速区容易发生泥沙沉积,高压水射流能提高局部流速,促进泥水混合,有利于泥浆的输送,施工过程如遇黏土将格栅前移能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堵耙现象,提高耙吸式挖泥船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从耙头,耙臂,泥泵三个方面论述耙吸挖泥船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并对一些可行的改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耙吸式挖泥船是一种装备有耙头挖掘机具和水力吸泥装置的大型自航、装舱式挖泥船。文中阐述了挖泥船耙头主要施工功能与工作原理,并提出了初步设想,根据耙头的型号进行研究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挖掘粘土效率的母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自航耙吸控泥船耙头位置监控系统设计思想,监测、控制原理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耙吸挖泥船的耙头在挖掘黏土时,其内部流场情况不明晰的问题,本文对耙腔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及优化。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值模拟计算技术,分析新老耙头的总压差、静压差及截面流速的变化情况。得出设置反弧形导流板后,腔体内部漩涡区域减少,能量损失降低,清水流动性能提高。结果表明:新耙头内部设置流线型腔体,可使流动平顺,输送阻力降低,截面流速趋于合理。其各项性能均优于老耙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