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解     
《南方电视学刊》2013,(2):122-123
主播就是节目的个性和气质 节目瞬间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极其重要,因此新闻主播好比杂志的封面和报纸的头版,必须具备突出的前置位置。主播组织稿件的编排和串联,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要在记者采制的稿件之间发掘内在的联系,对新闻事实发表观点和立场。主播的情绪倾向甚至细微的语气和手势,均有助于形成节目的个性和气质,直接影响吸引观众并留住观众,这是任何一次单独的采访和优秀的稿件都无法直接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每天一个故事,纵览天下传奇”是《传奇故事》的宣传词,节目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选择什么故事,如何去讲成为节目制作的关键。用主播金飞的话说就是“在雅的平台上讲俗的故事”。我们在这里把雅取高尚、美好之意,俗取平凡、俗气之名。“在雅的平台上讲俗的故事”就可以理解为节目通过讲述平凡的生活、新闻故事潜移默化地对观众进行正面引导,吸引观众眼球又不至于低俗。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主播与观众的交流渠道不断拓展,丰富的互动形式逐渐打破了央视主播较为固化的严肃形象,其中直播技术为央视新闻主播提供了形象展现的“中区”场域,丰富了其符号意义。央视新闻主播的符号意义在不同媒介环境下被构建,从欧文·戈夫曼“拟剧理论”和米歇尔·福柯的“凝视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朱广权的跨界直播行为,新闻主播亲民化形象的展现代表着主流媒体话语权的下放,而话语表达不断祛魅的同时也坚固了主流媒体话语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5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赵普在直播“抗震救灾”节目时动情落泪,一时间,“赵普动情落泪”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几天后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赵普、落泪”,其相关文章数量达到31.7万篇,搜索“主播、落泪”相关文章77.5万篇。地震期间象赵普一样在话筒前或镜头前无法抑制心中的伤情边哽咽、泪流边播新闻的主播和记者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5.
万昆  班健 《电视研究》2011,(7):43-45
(接上期)四.新闻是情感的自然绽放透过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能够达到的一个重要效果就是“让新闻再飞一会儿”。这个“飞”,实际上就是让新闻内在的情感影响观众,让观众的思绪在新闻中多回味一会儿,多思考一下。这是一条新闻所必备的自然力量。而这种力量如何展现,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新闻的情感自然绽放。  相似文献   

6.
广东的观众喜欢看香港两个粤语电视台的节目,不少人对两台的节目主持人总能够略数一二,但是如果要讲出两台的新闻主播,恐怕除了何首信,大多数主播不容易被人记住。何守信之所以例外,也不全因他播报新闻,而是因为这几十年他在演艺圈的知名度。也有人常说,香港这些电视台的新闻播报没有一张漂亮的面孔,不易记忆,主播尚且如此难以进入人们的脑海,记就更加如是。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地方台说新闻的节目越来越多,与传统新闻节目相比,这类节目以其清新、活泼的表现形式和生动、轻松的节目内容而受到观众喜爱.由于说新闻表现的更多是新闻主播的个性色彩,所以一档说新闻节目与新闻主播的专业素质有很大关系.一个富有个性和才情的主播不仅能准确传达节目要表达的思想,更主要是很好与观众进行交流与之形成互动.  相似文献   

8.
新闻行业发展迅速,民生新闻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为回应观众对于新闻解读的期待,增强民生新闻栏目的贴近性与吸引力,作为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声者,演播室的言语表达,需要得到重视。本文从代入感、共情力、思辨性这三个维度,对民生新闻演播室语言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土化:省级电视台新闻竞争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立台”。新闻在电视台节目构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电视传媒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新闻的竞争。作为一家省级电视台,其新闻节目要在国内外强势媒体的夹击下争取一席之地,要统筹考虑的问题固然很多,但坚持走“本土化”的路子乃是应该注意的一项基本策略。所谓“本土化”,指的是省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内容上要以报道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域范围内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在形式上要采用适合本土观众口味的播报方式与语言风格,以强化新闻的地方色彩。新闻“本土化”是省级电视台适应国内外电视产业的竞争形势…  相似文献   

10.
一、主播增强感受力、责任心的好机会在我心中,新闻主播有着双重身份:第一是新闻工作者,第二是语言工作者。新闻主播用有声语言传情达意,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必须扎实。除此之外,一名主播的理解力越强,他播出的消息越有感染力和传播力。因此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采编播能力,养成用"新闻眼"  相似文献   

11.
一些新闻没有“灵气”,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及回味的余地,难以真正冲击观众的心灵,在很大程度上失之于细节的运用。要想让新闻“活”起来,用好细节可谓一剂良方。细节是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层面上一个细小的环节。它既可以是语言、动作,也可以是一幅画面、一个表情或神态。精心刻画并运用细节有助于增强报道的立体感、纵深感和厚重感,增强新闻的鲜活度,使新闻好看、耐看。观众还可以透过细节品味出许多报道以外的东西来。可以说,一个好的细节能抵得上千言的文字描述。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选择并运用好细节也…  相似文献   

12.
王菱 《大舞台》2011,(6):151-151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做为传播媒介的重要手段,在显示自己传播实力的同时,不断提升报道质量,带领受众感知新闻事件的独家性、真实性,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而电视新闻另一大特点即由新闻主播贯穿始终,使整个节目成为统一整体。正因为如此,传媒多元化的时代特征使得信息更为复杂,在对新闻事实的评价和判断上,也对新闻主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播不能再像传统的播音员一样把对事实的判断依赖于记者和编辑,而是自己从变化的纷乱的信息中找寻最接近事实的可能性。时代特性对电视新闻主播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健 《艺术广角》2007,(4):26-28
新闻是关于事实的报道。于是有人说,新闻学是“事学’气费‘实学”。但新闻报道的一切事实都是人创造的,或者是围绕人而展开的,是为了人。因此,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占据相当重要位置并起着重要作用的新闻报道,就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做到“目中有人”。  相似文献   

14.
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多个独立报道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系列报道的题材多是非事件性新闻,又多是重大题材或重要题材,所以,不管是轻松好看的“软新闻”还是严肃题材的“硬新闻”,都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加之系列报道形式多样、气势恢弘、内容深刻,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所以,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所推崇,也为观众所喜爱,逐渐成为一些电视台的当家品牌。这几年笔者…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刊翻译是一种跨国家、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活动。它的对象是目的语国家或地区的读者或观众,其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新闻事件,懂得出发语新闻报道的观点,因此应该对新闻报刊翻译的原则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但凡看过影片《西楚霸王》的观众,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影片是以情与女人作为其支撑点的。通过“情”结构故事.塑造人物,演释历史。通过“女人”发展情节,解决矛盾,解释历史。这使一部本来应该具有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双重品格的历史悲剧陷入了一个爱情悲剧的庸俗爱情戏的池沼中,沾染上了洗刷不掉的商业气味;反映出影片创作思想上人性表现的艺术追求和历史认识上的片面与失重。  相似文献   

17.
去年年初,辽宁卫视频道开办了《今晚直播》。这长度为50分钟的新闻杂志型栏目一经面世,其新颖的形式和独特的内容就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同时引起了新闻同行的关注。每晚8:40分,伴随着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要想了解大众生活,关注百姓新闻,知道天下大事,请您走进《今晚直播》”,观众们又开始了一次“体验”新闻的旅程。在这里,没有记事先写好的稿件及提示器,主持人、记、嘉宾同坐演播室,用读解新闻的方式,把当天发生的大事小情直接告诉观众:  相似文献   

18.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新闻宣传主渠道之一的电视新闻义不容辞的责任。电视新闻要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收到好的传播与宣传效果、值得探讨的一点,是在我们的新闻宣传中要不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挖掘与运用,要不要以情感人。我以为寻找并挖掘情感因素,应该成为电视新闻的一种追求。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情”,新闻讲究用事实说话,电视新闻则是用具有直观可视形象的画面叙述事实,讲清道理。从具象到思想,从一个个直观的画面,到让群众接受你要传达的思想,这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情感。好新闻不只是单纯叙述客观事实,它的魅力还在于记者充满激情地深入到事件中去,深入挖掘客观事实中蕴涵的情感因素,用浓烈的情感来激发观众的情感,从而增强新闻的可视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称为现场报道。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叙述所见所闻,这就打破了电视新闻初创时期的现场画面加音乐解说的电影纪录片式的报道格局,开创了电视新闻自己独特的播报方式,也对电视记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邵英 《当代戏剧》2008,(3):38-39
我从艺20多年了。流过的汗水、泪水有多少,我不知道,但这一路上的风风雨雨、酸辣苦甜却成为一股鞭策、鼓励我的力量,使我不断向前。在这些年的演艺生涯中,我付出最多的是一个“情”字。我说的情有两层意思:一是我钟情秦腔艺术,把她看作我生命的一部分;二是我每排一本戏、扮演一个角色、为观众演出一场,都倾注了全部心血,倾注了全部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