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咳嗽是小儿疾患中最常见的证候之一,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肺为咳”。笔者以为发病原因主要有二,其一责之于外感六淫,其二责之于脾困生湿。盖小儿脏腑柔弱、形气未充,骨肉脆嫩、腠理疏松、抗病力差,极易被六淫邪气所侵袭。尤肺为人体之娇...  相似文献   

2.
小儿厌食证治法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厌食证治法一得孙华士上海医科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0540)小儿厌食症,病因较多,治法各异,据个人临床实践,以辛开苦降和益胃生津两法较为常用,且有一定疗效,今介绍如下:1辛开苦降法小儿之所以厌食,一般责之于脾胃功能的失调,而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由于该病对儿童健康危害很大,故积极开展有关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的不断研究,是广大儿科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提高治愈率、加快病程转归过程、防止并发症、有效降低病死率有积极意义。中医认为发病原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  相似文献   

4.
肺炎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如炎症从一个支气管扩散到其他的支气管,则称为支气管肺炎,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性罗音为主要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该病症属中医的“喘嗽”,致病因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2大类,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体未充,脏腑娇嫩,卫外不固。  相似文献   

5.
小儿神经性尿频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与患儿的学习压力增加和家属过于关注导致患儿精神过度紧张相关。该文基于“通因通用”法探讨小儿神经性尿频的治疗,认为小儿神经性尿频责之于脾肾不足,在治疗时多以温补脾肾为主,同时注意宣通膀胱腑气,膀胱开阖有度则尿频症状自除。  相似文献   

6.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责之于情志、环境及儿童所处气滞血瘀和肝旺积滞状态。西医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则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一些基础疾病、慢性病灶、心理、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中医主要责之于情志、环境及儿童所处气滞血瘀和肝旺积滞状态。而在西医角度,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则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一些基础疾病、慢性病灶、心理、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雪玲  梁宝仪 《新中医》2023,55(18):225-228
基于中医肺-脾-肠轴理论,梁宝仪认为小儿便秘的发生责之于三焦气机失调,即肺气郁闭、脾气 失运、肠腑气结,治疗需注重调理三焦气机,旨在开肺降气、培土健运、散结通腑,自拟调气疏秘方加减内 服,配合日常调护综合治疗小儿便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朱珊教授长期从事儿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多年,朱教授认为小儿发病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主要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开窍于鼻,肺主皮毛,且肺为华盖,易受邪侵,侵犯肺卫,致肺失宣肃,从而发为肺炎喘嗽。朱教授认为小儿肺炎喘嗽的致病原因主要为外受风邪、痰热闭肺、内外合邪,继而导致小儿发病。朱教授在中医治疗本病上把握整体,注重脏腑联系,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朱丹溪肝病相关病症医论验案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朱丹溪有关胁痛、鼓胀、黄疸等病症的临床验案及其相关医论文献,认为朱氏辨证论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临床上最强调气血。在气者主要责之于虚和郁两个方面,气虚者主要责之于后天脾胃不足;气郁者主要责之于痰、湿、食、热、寒等五端。在血者主要责之于血虚和血瘀两个方面,血虚者多责之于气不生血,或失血过多;血瘀者多责之于气郁、血燥所成。  相似文献   

11.
<正>肺炎喘嗽是小儿常见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多为感受外邪、郁闭肺络而致,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其发病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之令不行,致肺被邪束,闭郁不宣,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从而出现咳嗽、气喘、  相似文献   

12.
庞宇舟 《广西中医药》1998,21(5):40-40,35
五更泄又名晨泻。本病历代医家多责之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治多温肾固涩为法;然施之于临床,奏效者有之,无效者也不少。对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实践,认识到五更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责之于肾阳虚衰一端。现根据个人的认识体会,谈谈五更泄的治法,以求证...  相似文献   

13.
苏建华 《陕西中医》2013,(11):1550-1550
<正>中医古有"怪病多责之于胆"、"怪病多责之于痰""怪病多责之于瘀"之说,而今天,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再加一条:怪病亦当责之于"郁"笔者临床三十余载,和所有同样经历过的同道们一样遇见"怪病"无数。笔者所理解的怪病、就是那些症状与病机(医理)不符、用现有的中西医理论无法解释或  相似文献   

14.
韩君  张秀忠 《北京中医》2006,25(4):220-220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是脾胃的基本生理功能,本意是指胃主受盛、消磨水谷,脾输布运化胃化水谷后所得精微于周身。但后世逐渐理解为谷之不纳,责之于胃;谷之不运,责之于脾。与原意相去甚远,本文将就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5.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喘咳”、“哮喘”及“痰饮”范畴,临床以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要表现,本病在春秋二季的发病率较高,易反复发作,中医多认为其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脾、肾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其病机多属风寒束肺,痰涎壅盛,肺失宣降.在治疗方面,急性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以治其标,并辨其寒热而施治;病久兼虚的,应适当兼顾;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当扶正以固其本.而近年来,内病外治这一古老而义新型的治疗方法,正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小儿喘支)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明玉 《陕西中医》2009,30(6):766-767
临床上经常把异乎寻常的病证称之为“怪病”。在分析时又多“责之于痰”,在治疗上也多从“痰着手”。故有““怪病责之于痰”或“怪病多从痰着手”这两句话,也就逐渐成为临床习惯用语了。结合实际谈谈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7.
谈解颅证治     
解颅是以小儿头颅增大,颅缝解开为特征。远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对本病的特征已有认识。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主要责之于肾。因肾为先天之本,脑髓属肾,与先天亏损有关。笔者参考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病因较为复  相似文献   

18.
金元四大家自成流派,各有建树,其中对眩晕的论治各具特点。刘完素责之于肝,注重外风、内火合而为病;张从正责之于肝、肺,注重肝风、五行乘侮,肝阳亢奋,阳亢生风而致眩;朱丹溪责之于脾胃,注重痰、虚,痰瘀内阻,脑窍失养,脑髓不充而致眩;李东垣也责之于脾胃,脾气虚损其升清之力不足,脾气虚陷则运化失职,清浊升降失调,清浊不干,发为眩晕。这些观点对于理论和临床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阳痿之虚重在肝阳不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新愿 《陕西中医》1993,14(3):119-120
虚证阳痿是以诸因引起的肝经阳气虚弱,筋瘘不用为病。肝阳与肾阳相互为用、互相影响,但不能互相代替,阴器勃举无力当责之于肝经阳气不足,气血不充,筋脉不用;而精液的生成,藏泄失职当责之于肾阳、肾气之不足,生化无力、开阖失常。提示了以虚证对阳痿的治疗,须结合病因,以温补肝阳,振奋筋脉为主导。  相似文献   

20.
介绍崔文成主任中医师治疗小儿寒咳的经验。从小儿寒咳的常见表现加以论述并介绍了相对应的西医病名。认为该病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变脏腑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临床上从形寒,天寒,寒饮,素体阳虚辨治,且论述了寒咳的中医治疗及预防。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