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木质素作为改性剂,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n(甲醛)∶n(尿素)、木质素加入量和木质素加入时间对UF(脲醛树脂)胶粘剂的游离甲醛含量和胶接强度的影响,并优选出制备改性UF胶粘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n(F)∶n(U)=1.6∶1、w(木质素)=40%(相对于尿素质量而言)和前期加入木质素时,UF胶粘剂的游离甲醛含量(0.052 8%)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用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要求(GB 18583—2001)、胶接强度为6.65 MPa且耐水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木质素在脲醛树脂胶粘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解决脲醛树脂(UF)胶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偏高等问题,首先确定了n[甲醛(F)]∶n[尿素(U)]的合适比例,然后以羟甲基化木质素作为UF的改性剂,制备木质素改性UF胶粘剂。研究了木质素的种类及用量对UF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F中游离甲醛含量随n(F)∶n(U)比例增加而增大;在UF改性过程中,硝酸木质素对游离甲醛的捕捉能力优于硫酸木质素,当w(硝酸木质素)=30%(相对于尿素总质量而言)时,游离甲醛含量(0.126%)相对最低;木质素加入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改性UF胶粘剂的胶接强度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烯醇(PVA)和三聚氰胺(M)作为改性剂,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最终n[甲醛(F)]∶n[尿素(U)]、M掺量、M的加入方式和PVA掺量对脲醛树脂(UF)胶粘剂游离F含量和胶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最终n(F)∶n(U)=1.2∶1.0、在第2批U加入后添加M、w(M)=1%和w(PVA)=1%(均相对于U总质量而言)时,改性UF胶粘剂的游离F含量、胶接强度均满足GB/T 14732—2006标准要求;由上述UF胶粘剂压制而成的Ⅱ类胶合板,其F释放量(为2.89 mg/L)远小于GB/T 9846—2015标准中E2级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纳米SiO2(二氧化硅)作为改性剂,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最终n(甲醛或F)∶n(尿素或U)、纳米SiO2含量和反应温度对脲醛树脂(UF)的游离甲醛含量和胶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最终n(F)∶n(U)=1.3∶1.0、w(纳米SiO2)=1.5%(相对于总物料质量而言)和反应温度为90℃时,UF胶粘剂的游离甲醛含量(0.15%)和胶接强度(1.39 MPa)均满足GB/T 14732—2006标准要求,耐水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间苯二酚为改性剂,采用弱酸起始合成工艺制备了UF(脲醛树脂)胶粘剂,并着重探讨了合成工艺条件对UF胶粘剂游离F(甲醛)含量和胶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F)∶n[尿素(U)]=1.1∶1.0、初始p H=5.5、w(间苯二酚)=4%(相对于U质量而言)和反应温度为85℃时,UF胶粘剂中的游离F含量降至0.05%,胶合板的F释放量达到了E_0级水平(≤0.50 mg/L)、胶接强度(0.81 MPa)达到Ⅱ类胶合板的指标要求,并且耐水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硫代硫酸钠和M(三聚氰胺)作为复合改性剂,F(甲醛)和U(尿素)作为主要原料,采用弱酸-弱碱-弱酸-弱碱法合成了改性UF(脲醛树脂),并着重探讨了不同因素对UF中的游离F含量、胶合板的胶接强度及F释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改性UF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85℃,n(F)∶n(U)=1.10∶1,起始pH为5.0,M第2批加入,硫代硫酸钠第4批加入且加入量为U总质量的2%,U分批加入比例为55%、20%、15%和10%;此时UF中的游离F含量(降至0.11%)符合GB/T 14732—2006标准中的指标要求,胶合板的胶接强度(为1.05 MPa)满足国家标准中II类胶合板的指标要求、F释放量(为1.26 mg/L)达到普通胶合板通用技术条件中的E1级指标且耐水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选用弱酸-弱碱-弱酸-弱碱工艺制备脲醛树脂(UF)胶粘剂,研究了n[甲醛(F)]∶n[尿素(U)]、初始p H、反应温度和三聚氰胺(M)掺量对游离F含量和胶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F)∶n(U)=1.2∶1.0、起始p H为6.5、反应温度为85℃和w(M)=6%(相对于U总质量而言)时,UF胶粘剂的游离F含量(0.17%)符合国家标准要求(≤0.3%),胶合板的F释放量(1.17 mg/L)达到GB/T 9846.3—2004标准中E1级指标要求(≤1.5 mg/L),胶接强度(从0.46 MPa提高到0.97 MPa)达到了国家标准中II类胶合板的指标要求,耐水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苯酚和聚乙烯醇(PVA)作为改性剂,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最终n(甲醛)∶n(尿素)、苯酚含量以及PVA含量对脲醛树脂(UF)的游离甲醛含量和胶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最终n(甲醛)∶n(尿素)=1.2∶1、w(苯酚)=20%和w(PVA)=1.0%(均相对于尿素总质量而言)时,苯酚/PVA改性UF的游离甲醛含量、胶接强度等均能满足GB/T 14732—2006标准中Ⅱ类胶合板的要求,并且相应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为1.70 mg/L)远低于GB/T 9846.3—2004标准中E2级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玉米淀粉的氧化工艺对改性低毒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进一步降低胶合板中的游离甲醛释放量和提高其胶接强度,采用湿法自制的氧化玉米淀粉对胶合板用低毒脲醛树脂(UF)胶粘剂进行改性。通过改变氧化体系的酸碱性、氧化时间以及氧化淀粉用量,优选出制备改性UF胶粘剂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将玉米淀粉氧化40 min,然后将其作为UF胶粘剂的改性剂,当w(氧化淀粉)=15%(相对于尿素质量而言)时,改性UF胶粘剂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温度和pH值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甲醛(F)和尿素(U)配比对合成的脲醛树脂(UF)胶黏剂性能的影响,以及通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三聚氰胺(M)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以达到合成低游离甲醛胶黏剂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F与U物质的量比增加,甲醛含量明显提高;随着F与U物质的量比以及三聚氰胺质量分数的增加,甲醛释放量明显降低。当n(F)∶n(U)=1.5、三聚氰胺的加入量为5%时,甲醛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