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规合一"是上海市在城市规划管理和编制上的一个创新。分析了"两规合一"对新市镇总体规划编制在宏观调控、发展空间、规划思路、城乡统筹、近远期协调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对今后新市镇总体规划编制思路的调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多规合一"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总体规划发展的要求。结合上海市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对"多规合一"的探索实践与经验,提出"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对措施。与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相比,多规合一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期重点是统一标准、搭建平台,形成各个部门均可判识的统一数据平台,实现城乡空间全覆盖;规划思路上要坚持战略引领,底线控制,明确各类规划的"底线"和"红线",统一各类规划价值观,促进空间管制共同目标的形成;同时需要更关注部门间的衔接、规划实施以及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协调问题,讨论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关注和现实问题的凸显,"三规合一"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沈阳市于洪区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基于"三规合一",提出了具有特色的"一组技术成果"和"一套实现路径"的规划成果形式。在规划编制层面,重点在规划目标、规模总量、空间布局和空间管制四个方面提出编制策略。在操作实施层面,提出"成立跨部门的规划组织、出台实施办法和明确法律地位、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机制、建立数据库信息平台"四个方面的建议,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正>在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三规合一"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及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国推广开来。沈阳市于洪区在"国家统筹城乡示范区"的政策背景下,面临着土地资源浪费,生态安全、项目落地困难,信息不共享造成的行政效率低等现实问题。借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契机,于洪区于2012年组织编制基于"三规合一"的城乡总体规划。规划以"面向实施,落地规划"为主要指导思想,立足宏观区域,统一发展目标,腾挪土地指标,盘活存量土地,完善空间管控,促进空间协调  相似文献   

5.
肖昌东  方勇  喻建华  李海军 《规划师》2012,28(11):85-90
研究从武汉市镇域总体规划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一编制的实践出发,提出了"两规"在基础数据、用地分类、城镇边界和空间管制分区等核心问题上的对接思路,并从试点选取、标准制定和规划衔接等方面对武汉市乡镇总体规划实践进行了总结。武汉市探索编制的"两规合一"的乡镇总体规划,实现了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在实施层面的充分融合,为后续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合一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促进各部门、各规划之间的协同是国家和地方一直在探索、思考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两规合一""三规协调""四规叠合""多规整合"等创新型规划的研究工作,但实际效果有限。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直在探索促进"多规协同"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改革,近年来的主要实践经验包括:以城乡总体规划作为统筹各类规划的平台,以规划全覆盖推动"多规协同"的实施,以规划委员会作为组织协调平台,以各部门适用的大数据系统作为技术支撑平台,重点推进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之间技术标准的协同等。重庆"多规协同"的经验将对我国其他城市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4年广东增城被确立为全国“多规合一”的28个试点之一,基于增城多年持续的总体规划实践、近期“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国家对于“十三五”市县规划改革创新的要求,提出应用全域规划的研究思路,即立足市县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以及社区网络化的发展背景和多规合一的发展要求,以市县空间发展总体规划为抓手,在规划编制中构建“发展”与“空间”、“时间”与“目标”、“功能”与“结构”的协同关系,并从责任、法治、效率角度出发,探索与地方分权化趋势相适应、强调边界管理、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等空间管治策略促进规划实施,以期为新时期其他市县规划实践提供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8.
“三规”的转型、冲突与用地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的问题、困境与矛盾形成的倒逼机制对现有规划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三规合一"面临着由"协调"向"整合"的转型。"三规"的差异与矛盾主要体现为编制体系的独立、用地分类的差异和用地控制边界的冲突等方面,提出"三规合一"必须加强规划编制、用地类型与用地控制边界的整合,从短期、近期和远期3个层次整合"三规"编制体系,构建统一的用地分类标准,实现"三规"用地类型的整合,以"四线"整合"三规"的用地边界,实现城乡用地的刚性与弹性控制。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及"多规合一"试点兴起之际,辨析当前的"多规合一"工作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关系,进而对总体规划本身的定位、内容设定,以及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程序等加以审视"。多规合一"的题中之义应是将"多规整合在一个框架内",从而协调运作。在统一框架内,城市总体规划必须走向战略性——在"城市—区域"层面处理好与其他规划的全域空间发展关系,在城市和镇区层面与其他规划处理好空间界定和横向的管控分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多规合一”的本质及其编制要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规合一"是新时期规划编制与管理的重要工作途径。研究在分析多规间的差异与共性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多规合一"的本质,并从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角度出发,以空间要素、事权管理和技术标准为导向,探索"多规合一"的普适方法,总结出"一张图"、数据库和协同机制等核心成果内容,探索一条区域协调发展、生态包容共生、城乡互促共进、资源高效利用的规划编制与管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类型和当前的规划热点。本文总结了山东省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探索与实践,对该类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空间尺度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方法、内容和深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市县域范围内最大的规划,在"三规合一"中应代替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胡飞  徐昊 《规划师》2012,28(11):91-95
武汉市在国土资源与城乡规划合一的背景下,基本形成了"两规"沟通的良好机制,进一步推进"两规融合"的时机已经成熟。研究在分析武汉市乡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城乡体系构建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两规合一"编制的城乡体系新模式,并结合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内外乡镇发展特点,提出差异化的城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一体化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类型和当前的规划热点。本文总结了山东省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探索与实践,对该类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空间尺度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方法、内容和深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市县域范围内最大的规划,在"三规合一"中应代替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地方信息     
正厦门市出台全国首部"多规合一"法规全国首部保障"多规合一"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于5月1日市实施。《规定》首次完整界定厦门版"多规合一"的概念内涵,是指建立以空间战略规划为统领,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涉及空间的规划,构建业务协同和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管理的平台,完善建设项目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余军  易峥 《规划师》2009,25(10):90-93
除城乡规划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也具有全面指导空间开发方向、规模、强度、性质的作用,但由于这些规划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编制,因而存在诸多的不协调,使得规划效力减弱,地方政府执行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为目标的综合性空间规划正在成为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的规划改革重点。重庆市的改革从区(县)城乡总体规划入手,先后进行了以“三规合一”为目标和以“四规叠合”为实施方案的规划编制试点。试点规划体现了综合、空间和全域的特点,在实现规划的综合性、各种规划的协调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规划编制仍然受到技术、法律、政策等现实的制约,在实施方面也还有诸多细节值得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6,(2)
"多规合一"是我国新时期探索规划转型和规划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与目标。实现"多规合一"的重要前提是城乡空间管理事权的调整、优化以及体系的建立,而核心是制定围绕事权管理体系的"多规合一"部门协作流程。研究以大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县(市)域城乡空间管理事权存在的问题,尝试构建层级清晰、权责明确的县(市)域城乡空间事权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围绕空间管理事权体系的"多规合一"协作流程,对"多规合一"的本质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发展目标指标体系是规划战略、目标定位的具化形式,建立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对"三规合一"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各规划之间数据关联、衔接的直接体现。研究在现有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各规划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进行了特征分析和内容比较,提出基于顶层设计的"三规"发展目标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并以张家港市"三规合一"规划为例,希望通过"三规"基础数据平台、决策分析平台和实施监督平台的共建,将传统数据与创新数据相结合,构建多部门协同规划的创新理念,从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规合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尹明 《工业建筑》2014,(8):167-17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推动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提出了"三规合一"的概念,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了推进"三规合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空间规划管理权的整合,将推进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从原来的"多规争一"走向"多规并一".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变革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提出应放弃门户之见,在"多规"的编制力量、管理部门"合一"的背景下重新考虑城市总体规划(或者是城乡总体层面的规划)的转型.在对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变革思路进行了思考,提出改革建议:在空间的资源观与理论范式方面,应围绕资源的发展权重构规划事权,应从技术理性走向多元协调;在规划的政策性与成果表达方面,应加强规划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使之真正发挥引领性,在成果的表达方面应体现政策性与逻辑性;在编制的组织与控制方法方面应加强各方面力量的协同性,在控制方法上应注重结构性与层次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存在重纵向控制、轻横向衔接的问题,导致同一空间不同规划"打架"现象严重,给城市空间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三种规划,这三种规划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问题的集中体现。"三规合一"工作的重点是解决这三种规划之间的差异和矛盾,破解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难题。现阶段,受法律、管理体制的影响,"三规合一"工作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基于城乡空间的规划协调工作。随着"三规合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三规合一"及在此基础上扩展的"多规合一"将融入我国空间规划秩序的构建和探索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