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安徽省Y城市排水防涝项目为背景,根据该城市雨水汇流和排水管网情况,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通过MIKE水力模型构建城市内涝仿真计算模型,对不同降雨条件下内涝灾害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易涝点缓解措施及治理方案,为该城市做出更为科学的内涝风险分析,为防涝减灾抢险预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应对暴雨侵袭,应首先对城市内涝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各地的内涝主要成因区别较大,风险评估的手段及侧重点各不相同。文章以常州为例,阐述了平原水网城市的内涝风险评估体系构建思路、评估方法、技术手段,为判断内涝风险程度、识别系统瓶颈、确定规划应对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同类城市的相关实践有着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及工程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缓解城市供水压力.通过对城市降雨和城市雨水去向分析,提出结合城市规划,改造原有城市排水系统或新建雨水专用排水系统,并配以雨水储蓄设施等,对城市雨水进行有效收集、贮存和利用,是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区(开发区)的蓬勃发展需有坚实的市政基础工程设施的支持,排水规划是新区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一般城市排水规划有着相同的步骤和内容,但也有某些特别之处需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引起关注。本文试从某些重要规划指标和与相关专业工程协调的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乡村城市化过程中排水系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设施的水平已成为促进或制约城市活动的关键因素,而排水系统规划的合理与否是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从乡村发展起来的"新型小城市(小城镇)"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系统不完善,所以在选择排水模式与排水体制、污水处理系统、雨水处置系统等方面均与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成熟城市存在差异. 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与城市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新型小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新型排水体制的思路和雨污水治理的战略对策,为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市区洪涝灾害产生的负效应,针对城市化背景下重庆市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条件,探讨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对策。工程措施包括:完善城市防灾体系、提高防洪标准;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植树造林、增加绿地建设;建设蓄水池等。非工程措施包括:加强并完善城市防洪规划;对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制订风险应对计划;提高洪灾预警水平;普及洪涝灾害防控意识;提高居民防灾自救意识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市区洪涝灾害产生的负效应,针对城市化背景下重庆市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条件,探讨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对策。工程措施包括:完善城市防灾体系、提高防洪标准;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植树造林、增加绿地建设;建设蓄水池等。非工程措施包括:加强并完善城市防洪规划;对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制订风险应对计划;提高洪灾预警水平;普及洪涝灾害防控意识;提高居民防灾自救意识等。  相似文献   

8.
结合北方中小城市的城建特点,为充分发挥城市排水的最大潜能,探讨了暗渠排水系统方案设计时,雨水设计流量、生活污水流量、工业废水流量及水力的计算方法.针对施工现场的技术难点给出相应解决方案,并对城市排水暗渠与大管径管线进行经济对比分析.总结出修建排水暗渠比外购大管径管线施工具有降低工程造价、就地取材、便于施工维护等优点.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说明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规划、设计、建设城市防洪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涉及到城市建设、城市交通、通信、城市排污、流域等重要防洪工程。因此,必须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旅游、城市排水、排污等方面的建设,对防洪标准、防洪预案和工程总体布置,进行充分论证、规划。  相似文献   

10.
以郑州市某居民小区为例,研究了生活杂用雨水利用规划的方法,建立了生活杂用雨水利用的规划模式.即确定雨水收集的范围,计算和分析规划区域雨水可收集量和杂用水需水量.据此,确定雨水储水池容积,选择合理的雨水净化处理方法,合理布置集雨设施,并对规划区域的生活杂用水雨水利用工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雨水利用规划提供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积水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分析超标降雨下的城市积水风险,以指导近期应急排水预案以及远景城市雨水系统改造方案的制定.由于北京市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汛期暴雨又多表现为局地短历时的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造成城市道路(特别是立交桥区)积水问题频发,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在此背景下,从保障奥运安全召开的角度出发,以奥运中心区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各组成部分相关资料,建立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数据库,建立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模型,对超标降雨条件下奥运中心区的可能积水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对策研究和实施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2.
长历时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极端暴雨事件的出现,导致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发生,原有降雨历时仅为2h的市政排水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已无法满足城市暴雨设计的需求,因此就要延长暴雨采样历时,推求出长历时(24h)暴雨强度公式。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北京市提供的52a(1961-2012)原始降雨资料并进行数字化处理,结合水利的长历时特点,采用兼顾市政排水,水利排涝,内涝防治的采样方法,应用P-Ⅲ分布曲线进行频率分析后采用6种经典方法推求暴雨强度公式的参数值,优选出误差最小且满足规范要求的暴雨强度公式参数值,进而推求长历时暴雨强度公式,在此基础上与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为城市雨水排除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杭州市城市防洪的现状和水系特点,认为要彻底解决主城区(建成区)的防洪排涝问题,必须采用提高杭州市城市防洪能力的有关工程措施:主城区各区块的涝水应就近向钱塘江外排,地势较低的运河两岸地区,应要取“北控,中疏,南排”的排涝原则。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城区增雨系数变大,很多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迫切需要开展城市除涝研究。以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相对严重的沧州市为例,通过建立暴雨内涝模型、设计暴雨研究对城市内涝进行了模拟,并提供了提高模型精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组成.排水体系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同时,加强城市水系污染的控制并强化管网体系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陕西省咸阳市主城区的排水系统能力和内涝风险,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建立了咸阳市主城区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对排水系统现状进行评估,并使用英国洪涝灾害指数评价体系对内涝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咸阳市主城区采用平篦雨水口,覆盖程度满足设计要求,但是雨水口存在破损、移位及淤堵等问题,且部分排雨管道被严重堵塞,整体管道达标率较低; 现状排水管网管径较小,在4种降雨强度(设计重现期为0.5、1、3、5年)的模拟中,排水能力小于0.5年一遇、0.5~1年一遇、1~3年一遇、3~5年一遇和大于5年一遇的管网所占比例分别为68.9%、5.8%、3.9%、5.3%和16.1%; 人民路—东风路—渭河—咸通路围成的地块和东风路—河堤路—福银高速公路—金旭路围成的地块为内涝高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城市洪涝灾害频发而城市水资源又相对缺乏的现状,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逐渐融合了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要求。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齐山大道南段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为例,研究在道路建设领域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方案,通过实施雨水源头、客水、末端和大排水综合控制方案,选择适宜的海绵城市工程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保护、城市内涝、水污染控制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8.
雨污分流是按可持续发展要求,减轻城市污水对受纳水体污染,完善城市污水排放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设计到实施,从决策层到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该树立统一的认识,特别在旧城区的改造之中,要自始至终地认真落实.  相似文献   

19.
结合孝感市的城区规划,分析老城区排水管道、渍水现象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新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制的设计方案,并对其泵站排渍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潜力评估方法及地下排水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城市洪涝背景下的地区海绵城市潜力评估方法,从海绵城市最具相关的降雨量、水污染、洪涝灾害和生态绿地4个方面展开,构建海绵城市潜力指标体系,以国家级天府新区为例,运用数理统计、模糊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价、卫星图像识别等方法对地区指标体系进行综合研究,采用灰度关联分析法对天府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潜力定量评价,并给出各区县海绵城市潜力指数排名,最后针对洪涝灾害研发新型排水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对比可发现从降雨量、水污染、洪涝灾害和生态绿地等4个方面评价地区海绵城市潜力结果较为客观;双流片区指标向量与理想指标向量关联度最小,是天府新区中最具有海绵城市建设潜力的地区;研发的地下排水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内涝、水质和管网压力等问题,所提出的海绵城市潜力方法和地下排水系统可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