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巴扎尔哲绕在哈萨克文化的诞生和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俗歌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和阐述民俗歌在巴扎尔哲绕作品中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白族“绕三灵”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特征,即白族的农耕文化、本主崇拜、古代“社”的遗子、歌舞艺术及羌文化的色彩进行分析,从而对白族“绕三灵”所包含的文化进行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是没有正确的历史观的,但这并不否认以往哲学家们的真知灼见,他们在各自所涉及的范围内同样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中国古代哲学向来以“究天人之际”而著称、重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使得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对于社会历史问题有较多的阐发。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就完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一整套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但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研究中,同样也包含了许多朴素的  相似文献   

4.
义利观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核心问题之一,历代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研究。王夫之在总结、继承前哲义利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义利观,并对义利进行了层次性及相对性的分析,既继承了传统道义论的精华,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古代哲人和古希腊哲人隐喻使用差异的比较研究发现 ,古希腊哲人的隐喻更富于创造性 ,中国古代哲人的隐喻约定性更强 ,这种差异的产生与二者对待隐喻的态度有关。这对现代中国人创造力的培养的启示是 :我们可以从隐喻思维训练入手培养创造力 ,同时更要注重创造性态度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深度翻译源于阐释人类学中深度描写的概念,对中医典籍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在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医瑰宝《黄帝内经》中体现出的整体观、辩证法、阴阳论和五行说等古代医哲思想。通过对《黄帝内经》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文章认为李照国教授的译本很好地运用了深度翻译策略,有效地传达了《黄帝内经》中体现的古代中国独特的医哲思想。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中国古代刻石立碑保护环境这一优良传统作了系统的考察,展示了具有高度古代文明的中华民族历来所具有的高度环境意识,昭示炎黄子孙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生态和谐,切实搞好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依经论文”、“依道论文”在中国古代小说评论中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和原则,这些论述都在强调小说的思想性即哲性因子。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古代文化人对小说就不采取“依史论文”的视角和原则呢?当然不是。余虹先生以及持相同见解的先生的观点是有大量史料为基础的,我们之所以特别突出地强调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与批评中的哲性因子,是意在与余虹先生的见解构成互补,以防止偏误和片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 对近代太谷学派文学作品的几点原则性看法/王子淳//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6.11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5.6 2. 略论严薇青先生对刘鄂和《老残游记》的研究的贡献/查正春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3.4~10  相似文献   

10.
就其总体和基本趋势而言,法治是古代希腊城邦时期的一种社会状态。它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也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古希腊哲人们持恒的理论研究和著述,创造了古代法治的思想。法治作为外化于古希腊社会的客观形式──一种制度实体,其建构模式又为法治思想做了系统、详实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处于蒙昧时期的古代,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发生及其规律性虽然知之甚少,但古人对自然界的各种气象现象早就有所关注。仅从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来看,对诸如天气或气候演变等种种自然现象和经验性规律的描述,在不少典籍中几乎都有所反映。这些经验性记载或文学性描述,尽管并未揭示出具有普遍规律的自然奥秘,也不能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但充分反映出古代先哲们对大自然充满无限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2.
《管子》的精气说与气功学乐爱国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基本框架,最早是由《管子》中的《内业》篇提出的“精气说”构筑起来的。《内业》篇在精气说的基础上还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气功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最早的气功学体系。因此,《管子·内业》不仅是中国古代哲...  相似文献   

13.
取精用宏古典新义——评《主术——中国古代政治艺术之研究》刘金海《主术——中国古代政治艺术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研究我国汉代典籍《淮南子》的学术专著。作者安乐哲(RogerT.Ames)是美国汉学家,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专攻中国古代哲...  相似文献   

14.
诗歌 是哈萨克 族传统哲 学的主 要表现形 式,这 是 因为: 一、游牧 经济 决 定了 游牧 文 化发 展 的方向;以 诗歌为主 要表现 形式的文 化环境 影响了哲 学家的人 文素质 、支配了哲 学家的 理性思维 方式。另 一方面 ,是因 为哈萨克 族长期的 心理积 淀和文化 积淀所 形成  相似文献   

15.
知识和智慧问题一直是人类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不管是西方哲学界还是中国哲学界从古至今对于这个问题都给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回答。"知识是什么,智慧又是什么,知识和智慧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两者是永远无法沟通还是可以进行转化?"围绕着这一系列的问题,中西方哲学家们各抒己见,展开了持久的争论。本文试图从历史上中西方哲学家对于此问题的探讨、近代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家对于此问题的阐释以及冯契"转识成智"思想的提出等三个方面,在梳理中西方哲人对于此问题的见解的基础之上,以康德和冯契这两位中西方哲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为例来窥视中西方在探讨此问题上的差异,并进而窥视冯契"转识成智"思想提出的伟大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6.
1. 中国古小说中的“入世”和“出世”/陈辽//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521~26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5.6 2. 情感与形式——略论《长恨歌》的创作心理/江忠欣//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6.12~15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5.6 (如有遗漏,请告知。——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7.
平等与效率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平等与效率问题不仅是当代学者所关注的事情,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在特定的领域对这些问题作过比较素朴地探讨,因此,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平等与效率思想进行分析和梳理,有利于丰富平等与效率思想的研究,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刘亮 《社区》2011,(14):40-40
近一段时间,物价涨幅较快,百姓们的生活压力陡然增加。因此,有效地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经济秩序,是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其实,物价自古就被各朝代的政府所重视,也是百姓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不妨来看看古代先贤是如何平抑和监管物价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文字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颇多。无论是人物形象本身所具备的社会意义还是审美价值,也无论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是读者对书中人物的观感,评点者们都进行了耐心的探讨和深刻的研究。而其中,评点家们对小说作品中人物身上的集体意识———传统伦理道德和作家本人的个体意识———作者心灵展示这样两个问题的评论尤有一定的深度。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及其批评者,理应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注意一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早期巴人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调查和发掘出的大量与古代巴人有关的历史文物,加之对我国古代早期巴人的历史作考证,考古学家们由此作了多方对比和综合研究后,提出“香炉石文化即为早期巴文化”的论断。这揭开了我国古代巴人的起源之谜,也开创了我国早期巴文化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