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究青蒿汤加减方对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搜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CA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外用甘草油,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青蒿汤加减方,连续治疗4周。以瘙痒症状、皮损面积以及形态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3+T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CD8+T细胞)、CD3+CD4+/CD3+CD8+T细胞比例,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及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oluble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sFas...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CD4+IL-17+细胞的百分比和Foxp3、白介素-17(IL-17)、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取23例哮喘缓解期患者、2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采用Foxp3、IL-17胞内染色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以及CD4+IL-17+细胞的百分比,应用RT-PCR检测Foxp3、IL-17、RORγt mRNA水平。结果: 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纯度达90%以上。急性发作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细胞百分比以及Foxp3 mRNA水平较对照组和缓解组明显降低(P<0.01),而缓解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CD4+IL-17+细胞比例以及IL-17、RORγt mRNA表达较对照组和缓解组明显增高(P<0.01),而缓解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reg/Th17失衡可能和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外周血中IL-17、IL-35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探讨其在AL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41例ALL患儿,其中初诊76例(初诊组)、治疗后完全缓解65例(缓解组),另选4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儿CD 3+T淋巴细胞、CD 4+T淋巴细胞、CD 8+T淋巴细胞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7、IL-35的水平.结果 IL-17的水平:初诊组(8.66±0.95)pg/mL和缓解组(14.86±1.77)pg/mL均低于对照组(22.85±1.84)pg/mL(P<0.05);IL-35的水平:初诊组(164.72±8.99)pg/mL和缓解组(125.63±8.41)pg/mL均高于对照组(69.07±3.23)pg/mL(P<0.05);CD 3+T淋巴细胞、CD 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初诊组[(60.75±3.16)%、(30.00±2.30)%]和缓解组[(67.31±2.94)%、(34.51±2.44)%]均低于对照组[(69.53±4.12)%、(38.18±2.39)%](P<0.05);CD 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初诊租(33.32±3.01)%和缓解组(29.54±2.70)%高于对照组(25.87±2.01%)(P<0.05);初诊组与缓解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 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与IL-17的水平呈正相关(r=0.678,P<0.01),与IL-35的水平呈负相关(r=-0.688,P<0.01).结论 ALL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异常,外周血中IL-17的低表达、IL-35的高表达,可能在ALL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肾降浊冲剂对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CD4+T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53例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2实验组,对照组22例,治疗组31例;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CD4+CD25+CD127loTreg,ELISA测定白介素-17(IL-17).结果 ①2实验组Treg治疗前后变化无意义,但与正常组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治疗组IL-17治疗前后变化无意义,对照组IL-17变化有意义(P<0.05).③2实验组血肌酐(Scr)、血肌酐清除率(Ccr)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①CKD 3-4期患者外周血CD4+、Treg水平减少,IL-17水平增高,表明CKD 3-4期患者CD4+T细胞可能直接或间接向Th17方向转分化;②益肾降浊冲剂能够改善肾功能,减少CD4+T细胞朝Th17细胞方向转分化;③CKD 3-4期患者免疫功能处于一种免疫低能和免疫系统不断被激活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CC)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Th)22和Th17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22细胞和Th17细胞在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慢性宫颈炎(CCS)患者外周血中占CD4+T细胞的比率,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22、IL-17和TNF-α的表达。结果:Th22和Th17细胞及IL-22、IL-17和TNF-α在CC组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较CIN组和CCS组明显增高(P<0.05);在宫颈癌患者中,Th22和Th17细胞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Th22细胞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量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Th22、Th17细胞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升高,该免疫失衡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康小平  龙飞  薛芹  张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134-136,139
目的:研究斑秃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外周血免疫指标及其与脱发面积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斑秃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7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1)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含量:观察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4v7基因的含量高于对照组,CD4+ CD25+T淋巴细胞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h1和Th2细胞功能:观察组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含量高于对照组,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因子含量:观察组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含量低于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4v7基因含量以及血清中IFN-γ、IL-12、TGF-β1含量与脱发面积呈正相关,外周血中CD4+ CD25+T淋巴细胞含量以及血清中IL-4、IL-10、IGF-Ⅰ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斑秃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增强,Th1细胞功能亢进、Th2细胞功能抑制,IGF-Ⅰ、TGF-β1含量异常;且以上指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及三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33例RA患者,其中RA活动期患者22例,RA非活动期患者11例.另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RA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血清IL-17、TGF-β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结果 RA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1.46±0.72)%]显著低于对照组[(2.72±2.07)%],血清IL-17[(384±106)pg/ml]、TGF-β[(23.8±10.0)pg/ml]水平显著高于RA非活动期患者[(245±110)pg/ml与(14.7±7.5)pg/ml]和对照组[(174±50)pg/ml与(9.8±4.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水平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375,P<0.05),与血清TGF-β水平呈正相关(r=0.650,P<0.01).结论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IL-17、TGF-β表达水平与RA疾病活动有关,且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参与R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新安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41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静脉血全血中CD4+、CD8+、Treg和Th17水平,计算Treg/Th17、CD4+/CD8+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外周静脉血中IL-10、TGF-β和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CD4+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小儿CD8+细胞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外周血Treg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h17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IL-10、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外周血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尤其是Treg/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可能是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积颗粒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消积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治疗,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局部体征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IL-6、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侯、VAS评分、局部体征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积颗粒可调节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及局部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性肝损伤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 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IL 17及IL 35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肝损伤患儿为肝损伤组,1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无肝损伤患儿为非肝损组,同期20例体检健康婴儿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PCR(FQ-PCR)法检测尿HCMV-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IL 17、IL 35浓度,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含量,分析细胞比例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联。结果: ① 与对照组比较,肝损伤组婴儿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IL 17浓度明显升高,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P均<0.05); ② 肝损伤组Treg 比例及 IL-35 浓度显著低于非肝损组和正常对照组,且Treg与IL 35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肝损伤组 Th17/Treg 比值明显高于非肝损组和对照组(P均<0.05)。③肝损伤组外周血ALT显著高于非肝损组和对照组(P均<0.05),非肝损组和对照组间AL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L-17、IL-35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损伤密切相关,Th17/Treg的平衡在维持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机体免疫内环境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抗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与IL4、IL10、IL12、IL13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对33例重伤患者的血浆IL4,IL10,IL12,IL13进行同时测定。结果 所有患者不论是否有SIRS、器官衰竭均未测出IL4;血浆IL10随器官衰竭的数目的增加,水平升高(P<0.05);SIRS组、死亡组、IL10的水平较非SIRS组、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血浆IL12水平SIRS组较正常和无SIRS组升高(P<0.05)。存活组IL12较死亡组升高;血浆IL13水平在SIRS组、死亡组与非SIRS组、存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较正常组升高(P<0.05)。结论 创伤后MODS患者的血浆中IL10升高,IL12降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IL-12、IL-4 和IL-13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分别检测60 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哮喘组)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血清中IL-12、IL-4 和IL-13水平,并与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患儿治疗前IL-12 值明显下降,IL- 4、IL-13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IL-12水平明显升高、IL-4和IL-13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吸入糖皮质激素能影响哮喘患儿血中IL-12、IL-4和IL-13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时血IL-1、IL-6、IL-8、TNF-α水平及B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25)开腹后仅轻揉胰腺及十二指肠.SAP组(n=25)开腹后向大鼠胰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动物模型.于实验前和实验后2、4、6、12 h 经颈静脉取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单克隆抗体致敏花环法测定淋巴细胞悬液中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造模术后SAP组IL-1、IL-6、IL-8、TNF-α水平均升高 (P<0.01); 术后SAP组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并随SAP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P<0.01).结论 SAP时血IL-1、IL-6、IL-8、TNF-α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加重SAP病情的损伤性因子;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提示SAP时大鼠体液免疫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tube pulmonary alveolus syringe fluid,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住ICU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36例,其CPIS评分>6分为CPIS高分组共15例,CPIS评分<6分为CPIS低分组共21例;正常对照组24例.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TNF-α、IL-6、IL-8、IL-10水平.结果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无论CPIS高分组和CPIS低分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IL-8、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IS高分组TNF-α、IL-6、IL-8水平高于CPIS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IS高分组IL-10水平稍高于CPIS低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恢复期TNF-α、IL-6、IL-8、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TNF-α、IL-6、IL-8、IL-10在重症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TNF-α、IL-6、IL-8、IL-10水平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rachomatis,CT)对孕妇生殖道感染患者局部及全身免疫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被诊断为生殖道CT感染的早孕患者20例(实验组)及无生殖道感染的早孕女性20例(对照组).留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宫颈管内分泌物及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比较IL-2、IL-6、IL-8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宫颈管内分泌物中IL-2、IL-8均升高(均P<0.05),而IL-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中IL-2、IL-6、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影响早孕患者生殖道的局部免疫状态,其中IL-2、IL-8可能参与上述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 GTT)、美沙拉嗪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IL-23、IL-17、IL-1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雷公藤多苷组,后3组应用TNBS建立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不作其他处理,雷公藤多苷组和美沙拉嗪组于造模前4 d开始每天给予雷公藤多苷灌胃或美沙拉嗪灌肠液灌肠直到实验结束,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特殊处理.各组小鼠均于TNBS灌肠后48 h处死,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大体、组织学损伤评分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IL-23 p19、IL-17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肠组织IL-23 p19、IL-17、IL-12 p35的mRNA表达.结果:美沙拉嗪组和雷公藤多苷组小鼠结肠大体及组织学损伤记分、MPO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结肠组织IL-23 p19、IL-17、IL-12 p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美沙拉嗪组、雷公藤多苷组(P<0.05);模型组结肠组织IL-23 p19、IL-17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美沙拉嗪组、雷公藤多苷组(P<0.05),后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雷公藤多苷可能通过非选择性抑制IL-23 p19、IL-17、IL-12 p35的表达来抑制结肠炎小鼠的炎症反应,效果与美沙拉嗪类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IL-4、IL-1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致病意义。方法:27例HFRS患者按病情划分为2组,轻症组18例,重症组9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EILSA方法检测IL-12、IFN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4、IL-10,并同步检测血象和肾功能。结果:从发热期到多尿期血清IL-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恢复期则趋于正常;各病期IFNγ含量均见升高,但以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为最著,轻、重两组间记显著差异,重症组IFNγ水平高于轻症组。各期IL-4均在正常范围,IL-10则高于正常水平,但升高幅度不及IFNγ。IFNγ的变化曲线与BUN相平行,而与血小板的变化曲线相反。结论:IL-12、INFγ等细胞因子的过多释放参与了HFRS的发病机制,是造成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IL-8、TNF-α、IL-6、IL-21及骨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的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及龈沟液IL-8、TNF-α、IL-6、IL-21及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总钙及磷的水平.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IL-8、TNF-α、IL-6、IL-21、总钙及磷均高于对照组,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TNF-α、IL-8、TNF-α、IL-6、IL-21及骨代谢的变化较大,可从一定程度上反应疾病的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VM(VM组)患儿及38例择期行疝气、包皮手术(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IL-6和IL-8的含量。结果VM组治疗前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VM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VM组血清IL-17水平与IL-6和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1)。结论前炎性因子IL-17及其诱导的炎性因子IL-6和IL-8可能在VM发病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上腹部手术麻醉围手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桂霞  温健  赵小龙 《医学争鸣》2005,26(5):438-44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手术期IL-6,IL-8和IL-10的影响. 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GA组为单纯全麻组,GEA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2 h(T3),4 h(T4),术毕(T5),手术结束后1 d(T6),3 d(T7) 7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L-6,IL-8和IL-10的含量. 结果:在麻醉前及手术开始时,血清中的IL-10未被检测出,随后各时间点所有32例患者血清中IL-10的水平有显著的升高且在手术开始后4 h达到高峰,术后第3日下降至麻醉前水平. GEA组的血清IL-10水平在手术开始后4 h和术后1 d明显低于GA组. 两组血清IL-6,IL-8的水平在围术期也有明显升高且GEA组的峰值浓度明显低于GA组. 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少由IL-10介导的抗炎症免疫抑制反应,减少上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