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壮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壮医药防治肿瘤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就壮医药防治肿瘤在理论、临床、实验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广西医学》2010,(1):17-17
中医药和壮医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流行感冒和瘟疫瘴病的经验。在广泛深入开展文献研究、总结我区中医药、壮医药既往防治瘟疫瘴病的临床实践及当前防治甲型H1N1流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遵循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制订本方案。  相似文献   

3.
论我院开办壮医药专业的意义与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医与中医同属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为壮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进入21世纪以来,壮医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2005年4月,我院在原有的壮医药研究所、壮医药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壮医药系;同年10月,壮医药系更名为壮医药学院。壮医药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壮医药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壮医药研究与发展概况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壮医药发掘研究起步很晚,但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壮医药发展很快,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①壮医药文…  相似文献   

4.
正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包括壮医药在内的壮族文明。壮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为壮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壮医药在壮语中称为"依托",意思是"土医、土药"。然而,由于直到解放前壮族都没有形成本民族规范统一的通行文字,因此壮医药在历史上长期没能产生自己的医药典籍,也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壮医药学界对壮医药语言文字的保存有明确意识。壮医专家庞声航  相似文献   

5.
现代壮医药学校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壮医药知识、诊疗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培训为主.1985年,广西中医学院将壮医药正式纳入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在全国率先招收中国医学史壮医药方向硕士研究生.2002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广西中医学院又开始招收中医学专业壮医方向本科生,壮医药被纳入了国家正规的本科教育体系.目前,壮医药已被列为我院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壮医药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壮医药教育开展时间不长,还没有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壮医药教育、科研的实践,就壮医本科教学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师承教学对壮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领域的一个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民族医药学分支。由于壮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字,长期以来,壮医药一直主要以师徒授受、口耳相传等师承形式流传于民间。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对壮医药挖掘、整理和研究的全面开展,特别是我院在壮医药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使壮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从师承教学在传统医药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作用出发,谈谈师承教学对壮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广西中医学院于2002秋季开始招收首批壮医药专业本科生,把壮医药教育纳入了正规本科教育的轨道.该专业方向根据壮医药特色建立课程体系,开设壮医药基本理论和诊疗技能等课程,并制定了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壮医药特色教材、临床培训与考核体系在内的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壮医药专业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本科毕业论文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依托大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展非遗特色示范校建设,将壮瑶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中医药职业教育.开发了品牌课程《壮医药线点灸》;挖掘非遗体育项目;致力传统文化传承;打造民族医药技能实训室,营造民族医药文化氛围;加强非遗技艺(壮医药)师资队伍建设,有效促进了壮医药传统民族...  相似文献   

9.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4):F0002-F0002
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学院原名为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系。壮医药系是2005年4月在原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研究所、壮医药教研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的二级教学单位。壮医药学院是广西中医学院发掘、整理、研究和继承壮医药优秀遗产及培养壮医药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10.
壮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利用本地区医药资源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随着壮医药理论体系的确立,壮医诊疗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壮药范畴与质量标准初步确定和形成,壮医药高等教育正式纳入了广西高等教育的轨道。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作为壮医  相似文献   

11.
慢性应激是指激活经典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内分泌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而引发的机体持续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现已证实,慢性应激可诱发肿瘤发生并促进肿瘤演进,特别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肿瘤微环境的重塑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慢性应激自身机制复杂,个体耐受差异较大,导致其在肿瘤发生与演进中的研究证据尚不确切。因此,本文就慢性应激与肿瘤发生、演进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重点解析慢性应激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抑制机体免疫反应、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及机制,探讨健康人群与肿瘤患者的应激管理方案,以期为靶向慢性应激逆转肿瘤的新策略研究提供新的线索与方向。我们认为,靶向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逆转肿瘤发生的治疗策略,应激、炎症与免疫以及肿瘤之间的关系,β受体拮抗剂的“抑癌”活性及其机制以及与不同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进一步探索。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专业的应激管理指导对肿瘤的防治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四君子汤为补脾益气的经典方,亦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中药复方,目前有许多关于四君子汤及加味方在临床抗肿瘤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和发现。临床研究方面,主要报道了对恶性肿瘤的防治作用及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对化疗耐药的作用;基础研究方面,多从预防肿瘤发生、抑制肿瘤生长,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提高荷瘤动物免疫功能、缓解肿瘤恶病质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全球约有1000万人罹患恶性肿瘤,其中约620万死于各种恶性肿瘤。预计到2020年每年新发的病人将达1500万,这表明恶性肿瘤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后的重要致死性疾病。因此,恶性肿瘤的防治策略已经成为今下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而中医药,特别是"有毒"中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如197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等报道应用以As2O3为主的癌灵一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获得成功,使得"有毒"中药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日渐受到关注。该文主要就"有毒"中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作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辛明明  王振 《医学综述》2012,18(7):1010-1013
膀胱肿瘤的发病率近几年呈增长趋势,其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关于膀胱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有很多,包括趋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生长因子及血管紧张素等,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到目前为止尚不明确,各种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仍在探索研究中。了解膀胱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对膀胱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六君祛痰解毒汤对术后化疗后消化道肿瘤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 3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化疗结束后口服六君祛痰解毒汤,2~3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卡氏评分、外周血象及相关肿瘤抗原变化情况,并对六君祛痰解毒汤进行加减,长期口服,观察 30个月内肿瘤转移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多数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卡氏评分和外周血象明显提升,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或略有下降,30个月内未增加转移病例数。结论:六君祛痰解毒汤可减轻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防止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后复发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是消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各国均有发现且呈区域性高发,目前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通过查阅近10年来有关食管癌的文献报道,发现中医药防治食管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对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回顾,综述了近代各位医家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防治食道癌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对食道癌的中医基础理论认识及中医药治疗进展有进一步认识,为临床医生诊治食道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佳  崔珍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893-1897
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RILT)是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副反应,包括早期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由于肺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当其接受一定的放疗剂量时就可能发生放射性损伤。目前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和治疗措施,不仅限制了肿瘤的放疗剂量,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生活质量,成为提高胸部肿瘤放疗疗效的瓶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放射性肺损伤不仅与肺的受照剂量和体积密切相关,也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信号传导有关,如炎症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因子失衡、氧化损伤等均参与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此外,患者的体能状况也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有关。因此,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应用来对症处理肺的放射性炎症,总体效果欠佳,更缺少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确切有效的防治办法,因此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人们对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在临床防治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如应用细胞因子抑制剂、基因治疗、中西医药物、干细胞移植等。本文就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临床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防治研究进展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是一种激素相关性疾病,暴露于雌激素是患乳腺癌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而相关研究表明,干预雌激素的代谢过程,能够达到有效防治乳腺癌的目的。在雌激素代谢过程中,2-羟基雌激素(2-OH E)、2-甲氧基雌激素(2-OMe E)、4-甲氧基雌激素(4-OMe E)为有利代谢产物,16-羟基雌激素(16-OH E)、4-羟基雌激素(4-OH E)为有害代谢产物。若提高2-OH E与16-OH E含量比,可有效防治乳腺癌。此外,提高儿茶酚邻位甲基转移酶活性用以防治乳腺癌也具有广阔的前景。就近年来对于雌激素代谢过程和基于雌激素代谢防治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心理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心理社会因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中西医角度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切入点,及时发现并重视肿瘤患者的异常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应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综合有效地治疗癌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