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鸟巢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鸟巢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预防下腔深静脉血栓(DVT)引起肺栓塞(PE)的作用。方法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经皮刺下腔静脉鸟巢式滤器置入术。结果滤器全部安全置入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内。9例不伴有肺动脉血栓栓塞者随访2~28个月,滤器无移位.无肺栓塞发生。结论鸟巢式下腔静脉滤器用于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并进行溶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3年6月至2007年4月,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于治疗前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0例患者,安放下腔静脉滤器后肺栓塞的发生情况,12例保留导管溶栓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全部置入成功,溶栓治疗有效。随访1--24个月,滤器无移位,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对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可较好地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3.
下腔静脉滤器经皮肤静脉穿刺置入术,是预防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导致的肺动脉栓塞,已被公认为有效的方法。是九十年代逐渐发展的介入性治疗的新技术。目前,我科成功的为一名下肢深静脉炎合并反复肺栓塞患者实施了鸟巢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术后配合溶栓抗凝治疗。随访五个月滤器无移动,无静脉瘀滞征象合并症,未再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过程中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方法 80例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后行骨折手术治疗,术后采用抗凝治疗,临床观察有无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结果 80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均一次置入成功,置入滤器12天后回收55例,其中40例滤器上有血栓附着。1例因骨科手术治疗尚未结束错过回收时间窗,余24例作为永久滤器长期置入。随访时间3~6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症状、体征缓解,未发生肺栓塞。结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过程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置入腔静脉滤器,随访6~24个月,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36例静脉血栓完全消失,10例静脉血栓部分再通,静脉壁有附壁血栓,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等不良反应.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君  王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8):2208-2209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放置永久型腔静脉滤器预防发生肺栓塞的效果和护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选择其中60例放置永久型腔静脉滤器者,分析其护理、操作及随访资料。结果60例患者滤器置入全部一次成功,血栓急性期无有症状肺栓塞发生。随访1~36个月,未发生滤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部分不能抗凝治疗的神经外科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永久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发生肺栓塞的临床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总结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结果19例下腔静脉置入术加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肢肿胀消退,且未发生肺栓塞.结论早期及时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并发肺栓塞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单爱静  张轶芸 《现代护理》2005,11(22):1951-195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总结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结果19例下腔静脉置入术加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肢肿胀消退,且未发生肺栓塞。结论早期及时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并发肺栓塞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预防肺栓塞(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全部行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采用B/BRAUN VENATECH^TM LP滤器,滤器均位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中。结果18例滤器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手术均获成功,无滤器释放不全、穿孔、脱落、移位、出血和滤器释放通路血栓形成。术后随访18例,随访时间1~26个月,未出现滤器移位、倾斜、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PE)。结论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可以安全和有效预防肺栓塞(PE)的发生,且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于左下肢,栓子脱落可发生肺栓塞,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有效方法,并使尿激酶溶栓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现将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病房对16例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介入性溶栓治疗前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实施腔静脉滤器置入并抗凝、溶栓治疗患者80例,针对主要并发症进行观察、护理,包括出血倾向、肺栓塞、滤器移位、脱落、滤器血栓堵塞、滤器刺破下腔静脉以及患肢皮肤水泡的观察和护理。结果:80例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实施合理有效护理措施,未出现重要并发症。有7例患肢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6例术区伤口出血;5例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4例患者出现血便;3例患者出现皮下瘀斑,经及时处理后痊愈。结论:下肢骨折合并静脉血栓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抗凝、溶栓对潜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良好的护理配合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在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行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滤器植入6~24 h后行骨科手术治疗骨折,术后7~10 d患者复查血管超声或静脉造影,决定滤器是否取出。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3周内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且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可有效的预防围手术期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 是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于左下肢,栓子脱落可发生肺栓塞,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有效方法,并使尿激酶溶栓的安全性大大提高[1], 现将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病房对16例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介入性溶栓治疗前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新方法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 70例已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30例在超声造影引导下完成(CEUS组),40例在DSA引导下完成(DSA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远期滤器新生血栓情况。术后随访2周~12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 CEUS组30例中26例获得成功,成功率86.7%;DSA组40例中37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均无滤器移位及肺栓塞发生。结论超声造影与DSA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均有较高成功率,但超声造影对术中置放引导及术前、术后的血管评估准确,以及对临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远期预防肺栓塞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收治的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深静脉置管溶栓术。随访3~12个月,定期摄腰椎正侧位片,彩色超声检查,复查凝血四项。结果 17例全部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10.2±0.8) d,平均尿激酶用量(23.4±4.8)万U。17例患肢3~5 d内血液回流均显著改善,疼痛及下肢肿胀明显减轻。所有患者12个月后复查腰椎正侧位片,均未见滤器明显移位、变形,彩色超声示下腔静脉通畅,滤器周围未见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保护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置管溶栓术,可在短期内、安全有效地治疗血栓形成,且大大降低了肺栓塞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6.
徐鸣鸿 《当代护士》2006,(12):17-18
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安装下腔静脉滤器后,术后结合溶栓治疗,下肢肿胀均明显好转,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是缓解病情及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及时、安全、有效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置管溶栓术治疗,必要时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对其进行有效的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 38例患者痊愈,显效8例,有效率100%.46例均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出现血尿,1例出现牙龈出血.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置管溶栓术治疗,通过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严密周到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10月完成的23例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患者的资料。结果:所有23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均获得成功。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发生滤器移位或并发症,术前出现肺栓塞者,术后未再发生肺栓塞。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有效预防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的发生,较X线引导下滤器置入术具有:无X线辐射,费用低廉,对于危重不宜搬动患者可行床边引导,对肾功能不全及对造影剂过敏患者可施行手术等优点。该手术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易于在基层医院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明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栓塞。方法: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比较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溶栓与直接溶栓组发生肺栓寒的情况。结果:滤器组未发生肺栓塞,对照组出现1例肺栓寒。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可以有效的预防溶栓过程中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全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15例经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全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全髋关节置换14例,全膝关节置换1例,男4例,女11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8±17)岁。所有患者均在全关节置换术前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以预防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术后2周内给予取出滤器,15例患者均成功取出临时滤器,取出率100%,滤器在患者体内滞留时间778岁,平均年龄(68±17)岁。所有患者均在全关节置换术前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以预防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术后2周内给予取出滤器,15例患者均成功取出临时滤器,取出率100%,滤器在患者体内滞留时间714 d,平均滞留时间11 d,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15例患者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致死性肺栓塞以及滤器相关并发症。结论临时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全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并且安全、有效,能为全关节置换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