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输血的迅速发展,临床急诊及手术中大出血患者对输注血小板(PLT)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院对280例心脏手术患者术中出现大出血急救时,根据出血情况大小,除了给予输注红细胞和冰冻血浆外,还加输冰冻血小板,为解除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术中大出血的止血与抢救,发挥了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冰冻机采血小板临床应用1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过低或纠正出血倾向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有关机采血小板冷冻保存方法的深入研究,冰冻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笔者应用百特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157份,用二甲亚砜作保护剂,于-80℃冰冻保存后,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57份机采冰冻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采冰冻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教治出血及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降低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临床使用机采冰冻血小板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其制备尚无国家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给基层血站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机采冰冻血小板的制备条件要求严格,任何不慎便会导致产品报废。笔者对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生理止血,促进血块收缩和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在血液凝固中起重要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会引起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血小板的榆注非常重要,但多次输注或产生IgA抗原的易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甚至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输注反应。  相似文献   

5.
Thrombosol——一种新型血小板保存保护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输注血小板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和/或功能障碍性出血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但是目前血小板常规22℃振荡保存,由于担心细菌污染和保存损伤而仅为5d,这导致血库血小板库存困难、临床血小板供应不足,提高血小板体外保存时间和质量成为输血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冰冻保存被认为是延长血小板保存的最佳选择之一,冰冻保护剂最初使用非通透性大分子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等,也有应用甘油、甘露醇、羟乙基淀粉等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冰冻机采血小板用于急性严重失血患者的治疗性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在急性严重失血患者中输注的有效性。方法对45例急性严重失血患者采用冰冻机采血小板输注,测出患者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后1h、24h的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值、出血时间及续用红细胞量,与21例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作平行对照。结果急性严重失血患者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后,1h CCI值有效率非常显著低于新鲜机采血小板组,且患者出血时间和输注血小板后24h内人均续用红细胞量也显著小于新鲜机采血小板组,提示冰冻机采血小板被即时消耗起止血作用。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治疗急性严重出血患者即时止血效果优于新鲜血小板,血小板供应紧张地区对急性严重失血患者可推广应用冰冻机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的疗效.方法对预防性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病人,检测血小板输注前和输后1h及24h血小板计数,计算出血小板增值(CCI);治疗性急性出血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病人检测血小板输注前及输后1h出血时间.以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作平行对照.结果预防性输注组中,测定1h CCI>7.5×109/L的百分率,冰冻机采血小板组86.7%(13/15),新鲜机采血小板组90.9%(20/22),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24h CCI>4.5×109/L的百分率,冰冻机采血小板组53.3%(8/15),新鲜机采血小板组86.4%(19/22),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治疗性急性出血组输注血小板前两组出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别(t=0,P>0.05),输注后1h两组出血时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冰冻血小板治疗急性出血患者效果优于新鲜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效果显著差于新鲜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冰冻机采血小板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的疗效。方法对预防性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病人,检测血小板输注前和输后1h及24h血小板计数,计算出血小板增值(CCI);治疗性急性出血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病人检测血小板输注前及输后1h出血时间。以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作平行对照。结果预防性输注组中,测定1hCCI>7.5×109/L的百分率,冰冻机采血小板组86.7%(13/15),新鲜机采血小板组90.9%(20/22),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24hCCI>4.5×109/L的百分率,冰冻机采血小板组53.3%(8/15),新鲜机采血小板组86.4%(19/22),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治疗性急性出血组输注血小板前两组出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别(t=0,P>0.05),输注后1h两组出血时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冰冻血小板治疗急性出血患者效果优于新鲜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效果显著差于新鲜血小板。  相似文献   

9.
单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方法]76例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随机分为两组,48例输注单采新鲜血小板,28例输注冰冻血小板,观察输注前后24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止血情况。[结果]输注新鲜血小板组与输注冰冻血小板组在止血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提高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方面,新鲜血小板组明显优于冰冻血小板组。[结论]提倡新鲜血小板输注,冰冻血小板可以用于急救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在血液病及非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急性出血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5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30例患者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320例患者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比较PLT增加值及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后两组PLT均有显著增加( P <0.01),新鲜机采血小板增加优于冰冻血小板( P <0.01);止血有效率冰冻血小板优于新鲜机采血小板( P <0.01).[结论]输注冰冻血小板可提升血小板数量,止血效果显著,且较安全,临床急需时可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由于实行义务献血后血小板来源紧张,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有时难以保证.而冰冻单采血小板有较好的即刻止血效果,可用于各种低血小板患者的止血.目的:探讨冰冻单采血小板输注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替代疗效.方法:44例血液病或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血小板计数低于40x109L-1,随机分为新鲜血小板组、冰冻血小板组,22例/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0-14d,新鲜血小板组患者直接输注经专用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的新鲜单采血小板:冰冻血小板组患者将同型冰冻单采血小板取出后,放入37℃水浴迅速融化,用白细胞滤器过滤后,于40min内输注.一般每3d输注1次,10U/次,共输入3~16次,输入次数根据患者出血情况酌情增减.结果与结论:与新鲜血小板组比较,冰冻血小板组输注后24h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后48h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1);输注后72h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差异(P>0.05).建议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冰冻单采血小板防止出血输注时间为2d输注1次.  相似文献   

12.
自体血小板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成分血的大力普及、临床输血需求量的增加,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特别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和/或功能性障碍引起的出血方面,血小板输注的治疗价值尤为重要,尚无药物可替代其作用。但输注同种异体血小板可能引起血小板无效输注、传播疾病及非溶血性发热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的联合应用在早产儿出血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14-09—2015-12新生儿科住院且有出血性疾病症状的患儿63例,胎龄(32±4)周,对其在输注全血或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前后进行PT、APTT、Fib的检测,探讨其输注前后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PT、APTT、Fib在输注全血和成分血前后均改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成分血较输注全血后凝血指标改变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和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的联合应用都能有效的改善早产儿出血性疾病的凝血指标,防止早产儿出血性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的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本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新鲜冰冻血浆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血浆使用合理性及有效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4月~2017年3月新鲜冰冻血浆使用情况及相关信息,根据评价标准判断血浆使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并对全院新鲜冰冻血浆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合理率49.2%,输注有效率33.9%。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输注合理率和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理与不合理输注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鲜冰冻血浆不合理使用主要是搭配输血、INR正常1.5倍患者出血以及无出血患者的预防性输注。结论新鲜冰冻血浆不合理输注现象较严重,不合理输注有效率低,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发挥作用,加强全院用血情况的监测与分析,对临床用血进行培训与督导,提高血浆输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机采血小板冰冻保存3个月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 80℃冰冻保存 3个月的机采血小板输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测定输注有效率及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急性大出血与术中出血患者输注后Plt显著高于输注前白血病与肿瘤放、化疗患者输注后Plt有所升高 ,但差异并不显著 ;4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输注有效率与输注次数有关。结论 冰冻机采血小板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正血小板输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血小板减少出血性疾病、预防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是现今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临床上很多患者在输入足量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并未明显增加、出血症状也不能得到控制,输注的同时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这被定义为血小板输注无效(PTR)。PTR发生原因包括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2个方面,解决对策包括掌握输注指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各种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尤其是严重出血,危及生命时,血小板输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在临床上的使用日益普及。但是我国血小板输注无效频繁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在多次输注血小板后可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并且随着血小板输注量及输注次数的增加,患者体内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机会随之增加。对已产生抗体的患者,应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  相似文献   

18.
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新鲜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缓解抢救患者时新鲜血小板供不应求的现象。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进行临床输注,观察输注前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血小板计数。结果机采新鲜血小板组疗效显著优于新鲜冰冻血小板组(P〈0.05)。结论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可用于抢救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冰冻血小板和新制备的血小板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68例新制备的血小板与296例冰冻的血小板输注病例,观察两组输注血小板前后的临床表现并进行血小板的计数。结果在564例病案中,输注新制备血小板后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上升的程度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输注冰冻血小板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输注新鲜血小板或冰冻血小板均能达到控制及预防出血的治疗作用,并且提升机体血小板数值,虽然新鲜血小板的疗效优于冰冻血小板,但冰冻血小板可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代替机采新鲜血小板。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救治出血及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手段。与22℃保存血小板比较,深低温保存血小板具有保存期长,可大量储备,供应及时,操作简便等特点。深低温保存会使血小板发生物理学、生物化学改变,导致血小板超微结构、膜表面成分及代谢功能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我们对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形态学特征、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我院280例输注冰冻血小板患者的临床效果从各方面进行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