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闲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概念界定的困难和缺乏休闲价值研究,是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的可疑理论前提和论证逻辑缺陷。休闲价值是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证基础,释放休闲的功能,实现休闲的价值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休闲价值思想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斗斗 《学术研究》2006,1(5):55-61
面对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休闲新现象,本文以哲学为基点,并结合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虽然休闲概念的界定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个难题,但从马克思的思想中可以肯定,休闲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自由时间是休闲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它不是休闲本身,休闲的本质应该体现在对待和处理自由时间上;休闲是一种需要价值建构和培养的活动,反映着人类的生存价值观,所以在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表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自我价值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人的自我价值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应尊重人的自我价值,为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必要的条件.评价自我价值的标准应坚持主体性效应原则和个人潜能实现原则.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是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至善与个人至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十分关注人的命运,与以往的思想家们有所不同的是,马克思不再把人看作“感性的、自我意识的人”,而“不仅把人看作自然的人,而且看作社会的人”,马克思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正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有三种不同的命运,人的发展存在三个不同的阶段,人的价值是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体。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既是人的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人的存在的第三种命运,在这一阶段,人的三重价值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价值的世界是人的世界,从人的本质的开放性和未完成性出发可以追溯到价值的源头--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创造的人本身.透过波普尔三个世界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价值世界:人是价值目标本身,而世界1和世界3则是人使自己趋于完善赖以实现的手段.而世界1和世界3的价值之所以能够实现,依赖于人的活动.正是人的趋向于自我完善的本性,使人的活动穿梭于世界1和世界3之间、赋予整个世界以意义,并使人成为价值之源.对以人为核心的价值世界的自觉、提出人为本,是对被遮蔽的价值世界本源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通过对上世纪中后期至新世纪温州人休闲观的考察研究,来梳理温州人休闲观的沿革与脉动,并对温州人的休闲观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以及对温州人如何形成科学的休闲观提出若干建议与看法。  相似文献   

7.
从比较视角看艺术本质审美价值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本质的审美价值理性在于其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的审美反映和艺术符号性创造,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宗教伦理道德相比较,艺术具有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艺术对象包括整个宇宙、人生,自然科学在科幻艺术创作中经常以审美的方式得到某个侧面的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亦普遍地为艺术家所注目;伦理道德的表征也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伴而行的;艺术产品作为物质构成物,表现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艺术语言符号体系。审美价值理性是艺术对象的本质属性,人及其社会生活的其他价值属性,须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审美价值理性,或者以审美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论休闲的价值功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休闲的价值是指休闲这一客体属性在满足主体需要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功能和作用。休闲既有个体价值又有社会价值。个体价值包括休息放松、休闲娱乐、个人发展,社会价值包括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然向人生成”——关于休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建设使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其标志之一就是人们物质需求的相对满足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就是享受自由,而向往自由是人的本质特性,是人生的终极追求。现代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是一种进步。社会越发展,人的闲暇时间越多,人就越自由。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自由的历史,是由“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以往价值哲学研究,由于受自然科学认识"物"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时常在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的话语下、在追求价值客观性的过程中失落了人.然而,现实生活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恰好是价值哲学最无法回避的基本事实;"人的价值"是价值哲学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人的生活世界是价值哲学最应当占领的阵地.  相似文献   

11.
从人学视角看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哲学开辟了一条真正经验式的、以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为鲜明旨趣的全新存在论致思路径,拒斥了任何脱离存在物的具体特性、存在方式和抽象谈论"存在"问题的形而上学企图,从而既超越了传统哲学家的形而上学实体论,也超越了海德格尔等现代欧陆哲学家的形而上学存在论.他的这一存在论革命,反映在人学现上就是:以关于人的三个规定性(自然存在物、对象性存在物、群体存在物)的人类学具体分析为逻辑起点,深入到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经验分析,发现了人的两种基本的存在方式--人既是活动中的存在物,也是关系中的存在物,进而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实现了人学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12.
人的价值主要由功用价值和伦理价值所构成。这两类人的价值 ,因标准不同、基础不同、每个人所能达到的最终程度不同、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不同、人们追求它们的目的不同、所标志的价值取向不同而相互独立 ,不能互相替代。脱离人的功用价值与伦理价值而笼统地论述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必然导致一个很荒谬的结论 :社会大众的人的价值永远低于社会精英的人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人的功用价值和伦理价值及其所标志着的两种价值取向都很重要。同时 ,在我们社会所应倡导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中 ,必须以人的伦理价值为核心 ,在肯定人的伦理价值的前提下肯定人的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淑 《理论界》2009,(12):149-150
当今,休闲失范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因此,社会的休闲伦理和人们的休闲道德状况,成为理论界非常重视的问题。体闲应体现人的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体现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本质,有利于实现人的创造性发展;应当消解人和自然的紧张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健康休闲的道德要求,也是我们评价休闲价值合理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学习雷锋精神首先要回答的就是为什么要学习雷锋精神和雷锋精神有无当代价值,本文从人的社会属性层面来回答这个问题。雷锋精神实质上是共产主义新型社会关系在思想方面的体现,学习雷锋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内在要求,是抵制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休闲消费已经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休闲消费具有重要的人性价值,主要表现为休闲消费确证人的本质力量,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体现人的自由个性和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在当今的消费社会中,倡导科学的休闲消费价值观,摈弃消费主义价值观,是实现休闲消费人性价值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何由以寻求绝对价值为归趣:一方面,人由于先天不足,需要寻求先验的结构作为自己生命本体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类有一种克服自身有限性的强烈祈求,并明察到只有通过绝对价值才能观照自己的完满性.这样,绝对价值获得了人的存在根据之命意,从而澄明和明启人靠何和在何之中,建立其居所的价值的绝对性问题,由此认为,绝对价值担当拯救人类之本命.  相似文献   

17.
审美价值与存在的自我--莫里茨·盖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里茨·盖格尔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建立了价值论美学。盖格尔对审美价值的研究,首先是把审美价值从正在进行体验的主体之中孤立出来,对其构成成分及其价值模式进行阐述,以便寻找审美价值的客观性依据,以此去反对美学中的心理主义。然后再关联到主体的深度层次去论述审美价值的主观性,审美价值主观性的含义是:艺术作品只是为了人们才存在,美只存在于它与体验它的人类的关系之中,只是对于主体、对于自我的体验,艺术才具有意味。  相似文献   

18.
人的价值:地位、本质、尺度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辉勇 《云梦学刊》2002,23(1):25-27
人的价值是人类在实践中进行自我评价的尺度 ,它一方面要解决人类在整个宇宙中处于何等地位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解决人类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在解决人类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的层面上 ,人的价值又可以区分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成为人"是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学所追寻的终极目标。休闲的人学内蕴主要体现在休闲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及人的发展三个维度。休闲的人学价值主要彰显在:休闲是人类生存过程中身心健康的需要,休闲体现了人的情感的需要,休闲是塑造和发挥人的主体性的需要,休闲是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和生命价值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注的自然是“人化自然”,价值的实质是客观事物对人们的需要的满足。自然价值就是人化自然的属性对于人类需要的满足,自然价值具有多重性:生态价值、资源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