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井下上向中深孔粉粒状炸药装药车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井下上向中深孔机械化装填炸药的需要,成功研制了JFZ600型井下上向中深孔粉粒状炸药装药车,介绍了装药车的主要参数和结构特点。试验表明,该装药车整车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各项主要指标均能满足矿山要求,能有效解决矿山所急需的装药设备配套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英杰  马平 《矿冶》2020,29(4):19-22
国内地下矿山传统的装药、爆破作业方式落后,装药效率、装药质量及爆破安全性难以满足矿山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结合炸药现场混装技术在杏山铁矿的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BCJ-4(I)型混装车与配套基质地面站组成的地下矿用乳化炸药现场混装技术。现场应用证明,该项技术安全、高效,实现了地下矿用乳化基质的长距离输送,可满足垂直上向40m深孔的自动装填与耦合装药,作业效率明显优于传统地下矿装药方式,并且劳动强度显著降低,爆破效果明显提高,该技术为地下矿山的深部高效开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地下矿山爆破装药本质安全、改善作业环境,研制开发了中小直径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车,北洺河铁矿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设备技术安全可靠,满足上向中深孔连续耦合装填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的要求,炮孔孔径80 mm时垂直装药深度可达22 m,显著提高了装药效率和爆破效果,返药率低于2%,炸药单耗相比人工装药降低15%,有助于推动采矿技术进步和矿山向无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矿山广泛采用风动装药法装填粒状炸药。在装药管中的压气压力很大,炸药颗粒很小和运动速度很高的情况下,进行装药时,常有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尘从炮孔中逸出。中央地质勘探科学研究所研制的在炮孔口收集炸药粉尘的ФН-1型除尘装置(见图),可作为喷射式和压入式风动装药器的  相似文献   

5.
经冶金部矿山司1986年12月26~28日组织鉴定的BC-2型井下装药车,是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长冶矿山机械厂和邯邢冶金矿山局符山铁矿共同研制的。该车主要用于斜坡道开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中深孔装药。直接向炮孔中装填T-1号粒状粘性炸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作业安全,提高装药效率和密度,改善爆破效果等。  相似文献   

6.
一种适合井下巷道和小硐室掘进时浅炮孔装填粒状炸药使用的BQ-20型装药器,经符山铁矿工业试验后已通过鉴定。这种由南昌矿山机械研究院和长治矿山机械厂共同研制的装药  相似文献   

7.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地下开采使用凿岩台车钻孔进行巷道掘进和进路式采矿爆破。为降低爆破成本、提高装药效率、增加爆破进尺,试验使用价格低廉的粒状铵油炸药部分替代传统使用的价格昂贵的卷装乳化炸药。通过采用便携式装药器向炮孔中装填粒状铵油炸药,实现了耦合装药,提高了装药效率。针对新的装药方式,对布孔装药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并进行了井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爆破进尺增加了0.3~0.5m,装药效率提高了约15%,掘进爆破循环节省炸药成本30%左右。介绍了粒状铵油炸药在谦比希铜矿井下巷道掘进和进路式采矿的推广应用情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 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和冶金部金厂峪金矿合作研究的两项课题:BJ—1型粒状炸药及地下矿山机械化装药的研究、BJ—2型高密度炸药的研制,于1989年5月在金厂峪金矿通过了由中国黄金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 BJ—1型粒状炸药是一种基于油包水型乳胶体和粒状铵油乳化炸药,具有良好的压气输送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复合型粒状乳化炸药及其压气机械化装药在地下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以多孔粒状铵油为粒核、以固态乳胶为外覆抗水层的复合型粒状抗水炸药。地表试验及在金川矿区井下小孔径(40mm)爆破应用结果表明,此种炸药不仅爆炸性能良好、抗水能力强,而且具有便于压气输送的良好的流散性,适用于炮孔爆破时的压气设备机械化装药。与手工装填方式相比,压气装填新型炸药质量明显改善,爆破效率由原来的60%~70%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大型露天矿山爆破工程中,已经广泛使用现场多孔粒状铵油炸药混装车进行机械化装药,但由于我国引进的炸药车设备工艺落后,现场多孔粒状铵油炸药车螺杆输送中的油相装置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出的现场混装炸药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新型矿山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多孔粒状铵油炸药混装车油量配制装置进行改造,保证硝酸铵和柴油能够充分接触混合,提高了炸药性能和质量水平,使其能够满足我国目前露天矿山开采的安全环保等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孔径110mm的上向深孔的装药不同于中深孔装药,其孔径大,深度也大。通过对炸药射流的理论分析,提出通过改装装药器、加粗装药管管径、提高装药罐内风压、选用合适的炸药,来解决垂直上向深大孔装药的问题。通过现场生产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西矿体采用进路充填采矿法开采,采场内矿体局部破碎并有泥质夹层,部分炮孔破碎易坍塌,装药困难,导致装药爆破效率低、爆破进尺小、炸药单耗高,采场出矿能力低。经过对采场岩性、钻孔爆破调研分析,提出对破碎炮孔护孔并相应优化布孔装药参数的试验方案。介绍了判定需要护孔的破碎炮孔的判据、破碎炮孔护孔材料和规格及针对破碎炮孔护孔的布孔装药参数优化设计。选定有代表性的采场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破碎炮孔护孔并优化布孔装药技术,提高了装药效率,增加了爆破进尺,炮孔利用率达97%,炸药和雷管单耗降低,改善了爆破效果,提高了采场出矿能力。介绍了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在谦比希铜矿的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庞博 《矿业工程》2009,7(4):50-51
以无底柱为代表的崩落采矿法中所使用的YQZ-90型导轨式凿岩机和simbah254凿岩台车掘凿上向垂直中深孔为实例,阐述井下掘凿不同孔径的上向中深孔实施装药爆破过程中返粉率偏高原因的研究,以达到降低采矿爆破炸药单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光面爆破成型质量,提出了一种低能量密度炸药连续装药光面爆破技术,利用LS DYNA进行数值模拟,对比2#岩石乳化炸药间隔装药和低能量密度炸药连续装药的应力场,然后将此技术用于长九(神山)灰岩矿四号隧洞控制爆破和露天边坡光面爆破。结果表明:2#岩石乳化炸药间隔装药模型中,装药段与非装药段测点应力峰值相差很大;而在低能量密度炸药连续装药模型中,沿炮孔轴向相同爆心距的测点应力峰值保持一致;使用低能量密度炸药进行连续装药,能够避免装药段的过度破坏和非装药段的欠挖,提高残孔率,且省去了导爆索捆绑时间,提高周边孔装药效率,节省了爆破成本。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地下矿山多采用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车将炸药上向装填进入炮孔,当炮孔内含水时,容易造成药柱快速整体坠落,由此产生炸药与起爆具摩擦导致的安全隐患、炸药浪费及现场脏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研制出一种由楔形膨胀销和膨胀销套组合的防坠药堵孔器材,经过现场试验,使用这种具有炮孔内快速、高强度自锁效果的堵孔器材,有效阻止了含水炮孔内药柱的下坠现象,进而保障了上向炮孔的装药质量与爆破效果,降低了安全隐患和爆破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爆破漏斗试验的大直径深孔爆破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利文斯顿爆破能量平衡准则, 在安庆铜矿生产现场, 进行了系列单孔爆破漏斗试验以及变孔距多孔同段爆破漏斗试验。对现场应用的两种炸药爆破漏斗特性曲线、爆破漏斗体积与炸药埋深及其与漏斗半径关系、爆破漏斗的最佳埋深与临界埋深、爆破漏斗的炸药单耗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据此, 确定了与矿岩条件相匹配的炸药类型, 计算选择了安庆铜矿采矿生产所需的大直径深孔爆破参数, 推荐安庆铜矿1#矿体深部矿房采场大直径深孔爆破采用MRB乳化岩石炸药, 钻爆设计参数为: 单层药包重量: 中间排孔29~34 kg; 边排孔24 kg。单层药包最佳埋深: 中间排孔1.78~1.89 m; 边排孔2 m。分层装药高度: 中间排孔1.23~1.44 m; 边排孔1 m。分层爆高: 2.5 m。最佳漏斗半径: 1.69 m。炮孔间距: 3.2 m。 单孔控矿面积: 10.24 m2。平均炸药单耗: 0.33 kg ~0.365 kg/t 。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直径深孔采矿法爆破施工工艺现行的某些技术难题,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采用新工艺,明显地提高了炮孔装药质量与效率,改善了爆破效果,对矿山生产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系统阐述了孔间微差爆破的原理,介绍了在露天深孔爆破中实施孔间微差爆破时的装药结构、起爆网路、孔间、排间合理微差时间的确定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溶洞等不良地质条件对于台阶爆破作业的负面影响,基于既有溶洞露天爆破作业工况,运用 AUTODYN 数值仿真软件,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针对孔身、孔底、孔间溶洞模型进行装药结构优化及仿真分析,重点对比 分析了不同模型岩体损伤、孔壁压力和飞石速度差异。 结果表明:对于孔身溶洞,相较于普通 PVC 管装药结构,采用 尼龙编织袋装药爆破可有效提高爆炸冲击波对孔壁的压力,降低大块率,改善岩体松动效果;孔底溶洞采用底部填塞 +上部装药外加台阶底部钻水平孔装药方式,可有效破除残留根底;对于贯通型孔间溶洞,采用底部装药+中间填塞+ 上部装药+顶部填塞的分段装药结构,并在前排钻辅助孔进行孔底装药,可有效改善岩体损伤破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