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发布)(接上期)深部真菌病根据病原菌的致病力可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致病性真菌本身具有致病性,包括组织浆胞菌、粗球孢子菌、巴西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和孢子丝菌等  相似文献   

2.
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抗真菌药物共有6种。 伊曲康唑 [适应证]临床主要应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如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类球孢子菌病、着色真菌病、孢子丝菌病、球孢子菌病等,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  相似文献   

3.
医院真菌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菌感染,尤其是有生命危险的深部真菌感染随着易感染患者的增加,而越来越多,其发病预防,诊治作为越来越多的重要医疗课题。被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真菌感染分局部性和周身性感染。常见的感染菌类,有白色假丝酵母和皮肤丝状菌类所致的局部感染。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及芽生菌等能够引起周身性感染。有些真菌具有多糖体荚膜,如隐球酵母属和  相似文献   

4.
真菌性角膜溃疡致病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致病菌的种类的变迁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拟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412例患者培养出的215株致病性真菌进行调查分析,并将所分离的菌株分别做眼科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412例标本中,涂片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者有201例,阳性率为48.8%;培养出致病性真菌215株,阳性率为52.2%,主要致病性真菌依次为镰刀菌属(48.3%),曲霉属(32.1%)和弯孢霉属(14.9%)。对抗真菌药物克霉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59.5%、43.7%、21.4%和11.2%。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主要致病性真菌为镰刀菌属,215株真菌对克霉唑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阿萨希毛孢子菌系毛孢子菌属中的一种,为酵母样真菌。随着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等的应用,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的数量日益增多,近来发现阿萨希毛孢子菌是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的免疫受损患者和新生儿的条件致病菌。本例导致肝胆系统损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真菌有三种类型:(1)播散感染:有球孢子菌、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念珠菌;(2)脑部感染:藻霉菌、着色霉菌;(3)其他条件致病菌。这些感染的治疗困难主要在于:这些感染常因隐匿存在而被误诊;患者常有诱发的基础疾病;播散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深部真菌感染的先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机会真菌所致侵袭性感染显著增高,同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随之增高,主要的机会真菌感染为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所致;但近年来,其他机会真菌亦日益重要,如非白假丝酵母菌、除烟曲霉外的其他曲霉、毛孢子菌属、红酵母属、接合菌属(根霉、毛霉等)、镰刀霉属、赛多孢菌属以及各种暗色真菌等[1]。  相似文献   

8.
伊曲康唑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曲康唑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为三氮唑衍生物,对皮肤癣菌、酵母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属、枝孢霉属、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它的酵母菌和真菌感染有效。该药对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有良好疗效,但国内外医药期刊关于伊曲康唑的不良反应常有病例报道。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综述,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9.
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大多与植物性小外伤有密切关系,其中以稻谷伤为最多;其次为植物枝叶擦伤及尘土等异物入眼;也可见于患其他性质角膜炎时继发真菌感染者。致伤物如稻谷、植物枝叶等常携带真菌,当角膜上皮破损时,真菌即可接种于角膜,引起发病,其潜伏期通常为3-7d。多种致病性真菌可引起人类角膜病变,常见的有镰刀菌属(Fusarium)、念珠菌属及曲霉菌属等。镰刀菌属的真菌是世界性的土壤腐生菌和兼性植物病原菌,相对于人类属于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及中毒,已报道的感染包括角膜炎、甲癣、鼻窦炎、眼内炎、腹膜炎及骨髓炎等。本文报道的2例病例属于植物性外伤异物落入眼中引起的镰刀菌感染,与细菌性感染相比,该病例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毛孢子菌病是由酵母样真菌—毛孢子菌 (trichosporonspp )所致的侵入性真菌感染性疾病。毛孢子菌共分为卵形毛孢子菌 (T .ovoides )、皮瘤毛孢子菌 (T .inkin)、阿萨希毛孢子菌(T .asahii)、星形毛孢子菌 (T .Asteroids )、皮肤毛孢子菌(T .cutaneum)及粘质毛孢子菌 (T .mucoides) 6种。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不仅可导致浅部感染 ,更重要的是可导致免疫低下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的深部感染 ,主要表现为真菌血症及皮肤、脏器的播散性感染。近年来 ,随着免疫缺陷宿主的增多 ,毛孢子菌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并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 ,有…  相似文献   

11.
侯艳杰  王继学  孙雪 《中国保健》2009,(18):759-759
曲霉菌属丝状真菌,常寄生在上呼吸道,是人体深部组织的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肺是曲霉菌感染的好发器官。引起人类疾病常见的有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曲霉菌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空气中到处有其孢子,在秋冬及阴雨季节,储藏的谷草发热霉变时更多。吸入曲霉孢子不一定致病,如大量吸入可能引起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肺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1例输入性球孢子菌肺部感染及皮肤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输入性球孢子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阅读分析相关文献,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征。结果患者于外院及入院后反复予以多种抗细菌药物治疗,肺内病灶持续进展;每次随访炎症标志物及IgE无明显下降,进一步完善支气管镜检查,非组织真菌涂片见少量细长样菌丝,血培养及巧克力平板常温培养见丝状菌落生长;结合患者美国西部旅游史,考虑球孢子菌感染,应用大剂量氟康唑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起病前有美国西部地区驻留史的患者,临床应当考虑球孢子菌感染的可能性,治疗首选大剂量氟康唑。  相似文献   

13.
球孢子菌病是流行于美国西南部和中、南美洲部分地区的全身性真菌病。大多数人感染粗球孢子菌后并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病变,偶而也可引起各种部位的疾病,主要见于肺、骨和皮肤。将近16%的播散性球孢子菌可发生脑膜炎。假如未予治疗,患者通常死亡。全身和CSF内应用二性霉素B是常规治疗方法,死亡率可降至30%左右。但除了已认识的静脉治疗毒性作用外,CSF内二性霉素B还可引起明显的神经毒性反应。伊康唑(Itraconazole)是一种新的口服三唑类药物,在试管和临床上可对抗包括粗球孢子菌在内的各种真菌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何亭 《健康博览》2004,(12):30-30
皮肤瘙痒发生在头皮,可选购硫黄乳膏、希尔生洗液、采乐洗液,用来洗头,每3天洗一次即可.因为头皮是皮脂腺分布最多的部位,大量皮脂腺分泌物,可招致一种真菌感染--糠米比孢子菌感染,此类药物有去脂、拮抗真菌作用.如果同时想增强头发的光泽,还是选用采乐洗液为好,因为该洗液内还含有护发素类物质.……  相似文献   

15.
致病性真菌主要有新生隐球菌、白念珠菌和烟曲霉菌等,它们都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主要感染免疫受损、免疫力低下人群以及艾滋病患者。丝氨酸蛋白酶目前除了被认为是致病性真菌潜在的毒力因子外,还被作为开启血脑屏障的钥匙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致病性真菌丝氨酸蛋白酶的检测、其属性和可能的致病机制,尤其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形成过程中对血脑屏障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新近有效药物的回顾本文重点复习常见霉菌病治疗的近况,包括原发性感染(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和偶发感染  相似文献   

17.
致病性真菌主要有新生隐球菌、白念珠菌和烟曲霉菌等,它们都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主要感染免疫受损、免疫力低下人群以及艾滋病患者。丝氨酸蛋白酶目前除了被认为是致病性真菌潜在的毒力因子外,还被作为开启血脑屏障的钥匙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致病性真菌丝氨酸蛋白酶的检测、其属性和可能的致病机制,尤其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形成过程中对血脑屏障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临床真菌检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致病的真菌约有一百余种,它们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甚至为双形态。临床医师和化验人员必须充分认识真菌的以下特点。 1.临床过程真菌病的临床过程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例如球孢子菌病为急性过程,而孢子丝菌病即为慢性过程。 2.地理分布有的见于世界各国,有的只见于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筛选具有抗稻瘟病菌活性的植物内生真菌菌株.方法 以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菌株GUY11为靶标菌,对分离自南方红豆杉的56株内生真菌菌株进行抗稻瘟病菌活性筛选.结果 共有16株菌株发酵液对GUY11孢子萌发的ID如在10以上,且对其附着胞形成的ID50在50以上,占总菌株数的28.6%;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和木霉属(Trichoderma sp.),分别是9株和2株;不同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是不同的.结论 红豆杉内生真菌对稻瘟病菌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正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属于皮肤丝状菌感染,易发于手足、毛发、指甲等部位;此类菌种种类繁多,部分菌种仅感染动物,约有20种菌种可侵袭人体~([1])。可感染人体的菌种主要孕育于皮肤表层,这类真菌中含有角质溶解酶,通过侵犯人体角蛋白组织而发病,发病过程多与周遭环境相关,具有较强的接触性和感染性。目前常见的真菌感染包括毛癣菌、表皮癣菌及小孢子癣菌3种~([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