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型钢混凝土桩基承台抗冲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1块型钢混凝土六桩承台、2块不同布筋形式的钢筋混凝土六桩承台受冲切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桩基厚承台的受力机理和分析模式,证明了在桩基厚承台内按空间桁架形式配置型钢可有效地提高承台的抗冲切承载力,从而降低板厚。并提出了桩基承台和筏板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个六桩承台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发现用现行规范承台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长宽比较大的承台时存在矛盾,进一步探讨了该类承台的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钢纤维增强混凝土(SFRC)二桩厚承台的传力机理和破坏模型,以及钢纤维在混凝土二桩厚承台中的作用,对30个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二桩承台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探讨了钢纤维混凝土二桩厚承台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裂缝开展、承台内部应变分布、钢筋应力分布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钢纤维的掺入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承台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阻碍裂缝的发展,降低承台的厚度;钢纤维混凝土二桩厚承台破坏形态为冲切破坏,其传力模型符合拉杆拱模型或桁架模型。提出了基于桁架模型的钢纤维混凝土二桩厚承台承载力设计计算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该研究成果可为有关规程的编制及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钢纤维混凝土二桩厚承台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 30个缩尺比例为 1∶5的钢纤维混凝土二桩厚承台模型试验研究 ,系统地分析了影响钢纤维混凝土二桩厚承台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并应用最小二乘法给出了钢纤维混凝土二桩承台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承台相比 ,其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高丹盈  雷杰  樊华 《建筑结构学报》2012,33(12):106-111
为研究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四桩承台的受力性能,基于17个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承台试件的受弯试验,分析了不同钢纤维体积率、承台有效厚度、钢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承台的裂缝开展和破坏形态、荷载 挠度曲线、钢筋和混凝土应变特征以及承台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底部配筋率为0.16%~0.52%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四桩承台呈现受弯破坏形态,弯曲拉应力由钢筋和钢纤维混凝土共同承担;随着承台有效厚度和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承台受弯承载力显著提高。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四桩承台受弯破坏计算模型,建立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四桩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式,为完善CECS 38:2004《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承台中各桩的荷载分担率能大致相同,在柱下独立桩基承台设计中,常常采用正多边形承台,这类承台除三桩承台厚度是由角桩冲切控制,承台做成等厚度外,、其余五角形、六角形和八角形承台厚度、中间厚度由柱冲切控制,边缘厚度由角桩冲切控制,故均采用中间厚、边缘薄的锥形承台。本文着重对正多边形桩基承台的抗冲切计算作简要介绍,并列举三桩承台、正五边形五桩承台、正六边形六桩承台和正八边形八桩承台计算实例。从笔者编制低桩承台通用图集积累的资料看,除正五边形五桩承台较方形五桩承台节省材料外,其它几种形式的正多边承台较之矩形承台耗用材料较多,故不宜提倡采用。  相似文献   

7.
以空间桁架传力机理为基础 ,根据三桩承台冲切破坏桁架模式 ,在桁架节点区与混凝土斜压杆尺寸确定后 ,结合试验资料分析 ,确定了混凝土斜压杆强度 ,导出了钢筋混凝土等边三桩承台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并提出了桩基承台空间桁架模型设计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房屋建筑、设备基础等的板式桩承台的厚度主要由其抗冲切强度控制,由于冲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因此,设计时板的厚度取值较大。盐城工学院建工系荀勇等提出了钢纤维混凝土桩承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掺入混凝土后,不仅提高了材料的抗拉强度,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当混凝土内部微裂缝扩展时,钢纤维能阻碍微裂缝的发展,纤维从基体中拔出时所做的功,吸收了许多能量,使得钢纤维混凝土具有很高的韧性。所以,钢纤维混凝土桩承台可以提高承台的抗冲切承载力,减少承台板厚度,改善承台冲切破坏的脆性。钢纤维混凝土桩承台  相似文献   

9.
共制作了30个缩尺模型为1:5的二桩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承台试件并进行了静载试验。系统地分析了影响钢纤维混凝土二桩承台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并应用最小二乘法给出了钢纤维混凝土二桩厚承台抗冲、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厚承台相比,其承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承台的厚度明显降低。本文建议的公式在工程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该研究成果为有关规定的修订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对比承台受圆形角桩冲切的两种破坏模式和承载力计算方法——按圆形及换算为方形后,肯定按圆形模式较合理。就此,给出承台受圆形角桩冲切的承载力的普遍公式。  相似文献   

11.
对13块无腹筋简支整浇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双向板进行试验,分析混凝土强度、钢纤维体积率和钢纤维掺加范围对板冲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的掺入对钢筋高强混凝土板的冲切性能的改善比较显著。随着钢纤维掺加范围的增加,局部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冲切极限承载力和韧性呈线性提高,但掺加范围增大到2倍板厚时,再继续增加掺加范围冲切性能基本不再变化,可以通过该措施来减少钢纤维用量。  相似文献   

12.
牛光蓉  叶宏  赵明 《重庆建筑》2012,11(6):34-36
该文介绍了新近高回填区塔吊亮杆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塔吊桩基础设计主要从岩土分析、桩的竖向、水平承载力、桩身承载力、承台受冲切、受剪切承载力、抗拔桩基承载力和抗倾覆等方面进行验算,并对此提供了相应的计算简图、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施工方面着重强调施工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3.
承台冲切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对厚承台破坏模式和承台冲切破坏传力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承台冲切承载力进行研究;通过对大量实验资料的分析验证以及同我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对比分析后,认为所得公式有着较好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6块尺寸为1 800 mm×1 800 mm×150 mm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的冲切试验,研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纤维体积率对板冲切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冲切破坏之前的变形主要是弯曲变形,钢纤维的掺入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板的冲切承载力。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统一强度理论和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建立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冲切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考虑土反力的桩基承台受冲切承载力塑性极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承台底实测土反力分布和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假定钢筋和混凝土均为理想的刚塑性材料 ,导出桩基承台受冲切承载力的上限解 ,计算公式与规范公式相似 ,与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比规范公式好。  相似文献   

16.
双柱联合桩基承台的实用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介绍了在工程中广为应用的双柱联合桩基承台设置暗梁和不设置暗梁的2种设计方案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对承台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模型、不设置暗梁时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以及设置暗梁时的暗梁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充实了构造措施,附以算例;并结合算例对2种设计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可供工程设计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冲切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的抗冲切性能,对18个不同混凝土强度、钢纤维体积率、板面纵筋配置以及不同冲跨比的配筋混凝土板柱连接体进行了冲切试验,得到板在柱上荷载作用下,挠度、倾角、板面混凝土应变及板内混凝土应变、沿板面纵向钢筋应变等与荷载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强混凝土板柱体系中掺入钢纤维不仅可减小冲切板在各个受力阶段的变形,增大板的能量吸收能力和冲切时强度,更使板冲切破坏的脆性明显降低,板的抗冲切受力性能得到全面改善。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板抗冲切力和抗弯能力的新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在七层框架结构办公楼的整体平移设计中,大轴力框架柱托换体系设计、大承载能力滚轴设计和行走基础设计是三项关键内容。通过试验研究得到框架柱托换体系的破坏形态,并以界面初始滑移前的抗冲切承载力作为托换承载力设计值,使托换体系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利用钢管聚合物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移动的滚轴,不仅有高承载力和滚动能力,还具有很好的弹性变形性能,使滚轴受力均匀;在框架柱的行走轨迹下增设过渡桩和行走基础梁,使结构移动中不均匀沉降减小,同时将原一柱一桩设计改为桩-条形基础设计。通过以上设计保证了移楼工程的顺利进行,也为小高层平移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