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广州地铁广佛线盾构隧道穿越桥梁桩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幸发 《隧道建设》2013,33(9):791-800
如何在地铁盾构法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桩基时,既能确保工程自身结构安全,又能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及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一个必须要认真面对的课题。结合广州地铁广佛线沙涌站至沙园站盾构区间隧道下穿沙涌桥桩基的具体情况,重点介绍通过采取在洞内对桩底预留基岩的处理、桥桩与二次衬砌的连接及截桩等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成功地将隧道二次衬砌转化为桥桩的环形托换梁,完成洞内桩基处理以及盾构空推通过的技术要点。对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为盾构下穿既有桥梁桩基的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立  徐骞  伍建 《隧道建设》2013,33(12):1015-1021
北京地铁8号线区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2号线地铁车站,且净距<2.3 m,在北京尚属首创。针对盾构穿越中遇到的下穿运营车站、隧道与既有车站竖向间距小及围护资料不详等困难,通过对矿山法、盾构法、盾构法和暗挖法相结合等方案比选,最终选择了盾构法下穿既有线的设计方案。为了预测穿越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对特级风险源进行了现状检测和安全评估,并针对施工中遇到的难点通过对探测导洞、盾构管片与钢环复合结构设计及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最终实现了成功穿越,保障了既有地铁线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在不影响既有桩基建筑物安全条件下保证盾构法隧道正常施工问题,以深圳地铁9号线大鹿区间盾构长距离连续切削群桩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及实测分析,研究盾构切削穿越桩基对地表沉降和桩基的影响,分析推力、扭矩等施工参数以及沉降监测数据,总结盾构切削穿越桩基时施工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建筑物沉降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切桩时刻产生的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比例较大;2)桩基的数量、直径或位置不同时的地层响应各有不同的特点;3)合理选取施工参数需要综合考虑桩基情况和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盾构隧道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越来越常见,但盾构法施工下穿既有构建筑物的风险大,难度高,稍不慎可能出现灾难性后果。以盾构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框架结构为例,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框架结构和地层应力场的影响,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盾构法修建城市地铁时,盾构掘进参数对于控制地表沉降、保证施工安全等具有重要影响。以深圳地铁7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2号线为工程背景,针对在软硬不均地层情况下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及过街通道,运用ABAQUS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对盾构施工进行全过程模拟及掘进参数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土仓压力及注浆压力对过街通道沉降相对于地表影响较大,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过街通道底部进行监测;②对于软硬不均地层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及过街通道采用0.30~0.40 MPa土仓压力以及采用0.25~0.30 MPa注浆压力施工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侵入盾构隧道桩基人工挖孔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闯东 《隧道建设》2009,29(2):222-226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猎-潭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其间要下穿猎德涌桥和马场路口18号人行通道等构筑物,18号人行通道共有19根桩基侵入隧道,通过多种方案比选,采用人工挖孔的方式对侵入隧道的桩基进行了破除处理,保证了人行通道的结构安全和盾构掘进施工的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7.
井景凤  王综勇 《隧道建设》2011,31(2):208-214,227
为控制地面建筑物的倾斜及沉降,结合北京地铁某盾构区间隧道与桥桩的相互关系、砂卵石地层的特点等,提出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下穿立交桥桩基的设计方案,并经理论分析,对该区间下穿桥桩的方案进行了优化,鉴于达—广区间尚未施工,优化方案及措施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8.
盾构法是城市地铁区间隧道施工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要从地上既有建筑物附近或底下穿越。文章以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广州火车站为例,采用RFPA^20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火车站铁路路基的应力及变形变化规律,定量分析隧洞对火车站沿线铁路的扰动影响程度,为施工方案的制定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深圳地铁10号线福田口岸站—福民站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深圳某住宅小区老旧砖混民居建筑为依托,根据实际施工方案对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设计袖阀管注浆预加固方案下隧道下穿施工对砖混建筑结构受力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表明:盾构隧道正穿对建筑物的影响明显大于侧穿方式;下穿施工对脆性材料结构影响大于对延性材料的影响;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方案,可有效控制建筑物拉应力发展,保证受力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宁启铁路的变形影响规律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超  高志刚 《隧道建设》2015,35(10):1015-1021
地铁隧道在下穿既有铁路时,保证其安全运营是施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保证南京地铁S8线某段盾构隧道下穿宁启铁路桥涵的安全,通过建立FLAC三维数值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将监测结果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盾构下穿期间,在对地层进行水泥注浆、加固土体的同时,还应加强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设定施工控制区域,并将盾构施工参数精确到每一环。2)地层加固前后的地表变形规律,采取加固措施可以将地铁下穿带来的铁路沉降影响降至0.7 mm。3)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了地表变形监测方案。结果显示,路基地表沉降较之桥涵沉降值显著一些,但仍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李立 《隧道建设》2013,33(12):983-988
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南段工程位于中心城区,周边环境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大。结合地铁南段工程整体概况,分析工程特点和难点,分别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关键工程(盾构近距下穿既有站、盾构长距离下穿民房区、叠落盾构始发接收及施工、暗挖横通道内盾构调头吊出等)以及工程所采取的设计方案、技术创新及相关技术措施。通过对南段工程特点、技术创新、建设经验等进行总结,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姜华龙 《隧道建设》2013,33(6):499-509
为解决盾构工法近距离下穿运营既有地铁车站中盾构总沉降控制问题,通过采取盾构施工前对障碍物进行探测、区间与车站之间土体的加固、盾构推进和注浆参数的合理确定及盾构机注浆系统的改进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盾构在整个下穿过程中的顺利推进,并使整个施工过程的总沉降量控制在-1.7 mm以内,达到了施工前评估报告要求的-3~+2 mm的控制标准,为盾构下穿既有站施工的沉降控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张文正 《隧道建设》2014,34(3):226-236
随着盾构下穿既有构筑物的情形越来越多,盾构施工难免会对既有工程的安全使用和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以北京地铁15号线关庄站—望京西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13号线望京西站站房基础施工工程为实例,通过ANSYS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对土体注浆和未注浆工况下盾构下穿13号线望京西站站房基础的过程进行模拟,得出土体在注浆情况下既有结构的变形明显减小。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相差不大,验证了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正确性,从而为今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车站结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曹振  杨锋  张宁 《隧道建设》2015,35(12):1264-1270
黄土地区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防控技术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位于黄土地区的西安地铁盾构工程具有地表条件复杂、穿越文物和建(构)筑物多等特点。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安远门-北大街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下穿护城河拱桥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盾构下穿护城河拱桥施工引起的拱桥变形,计算结果表明,在施工前必须对拱桥及下方地层进行加固,才能确保施工过程拱桥安全稳定。提出在拱桥区域内堆载沙袋、在拱桥基础背后进行袖阀管注浆的加固措施,现场实测表明,拱桥变形在允许范围之内,提出的施工安全防控技术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5.
地铁盾构正交下穿隧道施工风险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金春 《隧道建设》2017,37(Z1):111-115
为减小新建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运营市政隧道的影响,采取土体加固、加强底板配筋等前期预留措施,并在下穿过程中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变化规律,进一步提出适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注浆参数、进行土体改良等措施,达到保障既有运营隧道安全、确保地铁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李建设  陈慧超  李政 《隧道建设》2014,34(4):374-379
新建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结构施工已成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常见情况,如何有效地控制既有线的变形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深圳地铁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盾构区间小净距(1.5 m)上穿既有运营1号线竹子林站—侨城东站区间为例,采用既有线上方地层加固技术、上穿段盾构掘进控制技术和既有结构监测施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既有结构的变形,确保盾构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7.
马运康 《隧道建设》2011,31(3):391-395
为控制盾构线路穿越建筑造成的环境风险,以天津地铁3号线水上北路-吴家窑区间盾构穿越特级风险建筑群的工程实践为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盾构施工的风险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施工穿越的关键阶段控制了土压和注浆2个关键技术环节,从而很好地控制了建筑的不利沉降,值得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朱红霞 《隧道建设》2016,36(6):748-755
以武汉地铁3号线王家墩北站-范湖站盾构区间为背景,研究在未进行加固承压水粉细砂层中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和量测技术,提出对既有线路隧道进行补充加固体系及相应的参数,同时提出土压平衡盾构在下穿位于软弱地层中的既有地铁线隧道的掘进参数体系和控制难点,采用既有线内沉降监测及隧道结构收敛监测技术对既有隧道进行变形和沉降监测,确保既有隧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陈卓 《路基工程》2018,(6):182-185
以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站1号盾构井工程为依托,分析土压平衡盾构模式掘进对软岩地层地表影响,减小城市环境下土压平衡盾构模式掘进对下穿建筑物影响,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为此,运用FLAC显式有限差分软件进行建模,通过对土仓压力、同步注浆效果和出碴量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了土压平衡盾构模式掘进对软岩地层地表沉降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掘进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