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态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引言 迅速扩张的城市化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现象。50年来,世界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到2000年,世界上70亿人中的约50%居住在城市地区;约6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0万。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和南亚(图1);而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2.
前任世界银行欧洲部副总裁J.F.里斯查德在他的《2020--20年解决20个全球问题》一书中预计,到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达到60座,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超过50%。由此将引发生物多样性消失、海洋污染、缺水问题加剧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之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全球变暖。2008年11月,曾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表示,他的政府将开始从每年10多  相似文献   

3.
推行绿色建筑 建设生态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是全面体现“四节”要求的建筑和建筑活动。推行绿色建筑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一、推行绿色建筑是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约有10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未来15-20年,我国将有几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由于城乡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张,有限国土空间面临承载规模更大、强度更高的经济社会活动。根据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的预测,到2033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按照70%的城镇化率计算,到时城镇的人口将在10亿人左右,比2010年6.7亿的城镇人口多3.3亿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表明,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2.83万亿元,2030年达到133.69万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和3.3倍。未来10至20年,在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已较大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  相似文献   

5.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大国,1982年全国人口已超过十亿。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人口问题有其独特的严重性,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的战略决策。1982年开展了大规模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已公布1990年将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随着人口普查与统计资料的完善和人口研究的广泛开展与深入,人口制图已经提上日程。目前,有关部门和一些省区已经或正准备编制各种类型的人口地图  相似文献   

6.
正赫尔辛基3D城市模型已经完成并正用于促进商业研究和开发。对Bentley现实建模(Reality Modeling)技术的使用让该计划的实现成为可能。赫尔辛基,作为芬兰的首都和区域中心,正在蓬勃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居民超过60万。这座城市有3D城市建模的悠久传统,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支持城市发展,推广数字城市计划,启动新的商业投资以及与大学合作伙伴实  相似文献   

7.
一、一次性能源的世界需求动态 20世纪,全球人口从17亿增加到63亿,增加2.8倍,人均能源需求量增长近3倍,为每人每年1.5吨标准燃料。2001~2007年间,全球每年的能源需求量超过110亿吨标准燃料。最近35年,全球一次性能源的年需求量就增加了近1倍,例如1975年为60亿吨,2008年则超过110亿吨。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情况 印度人口10.2亿,是仅次于我国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印度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不含中印边界印占部分,以及锡金和克什米尔印占部分)。印自称为328.7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亿公倾,1999/2000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76660亿卢比,约合4051.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2美元。为世界低收入国家。 印度自然资源丰富。重晶石、硅灰石、金红石储量列世界第二位;稀土、铬、铝土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西北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在历史上有周、秦、汉、唐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余年,在盛唐时期它曾为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文选 《地图》2004,(2):7-12
我国内地城镇人口增长过程50年来可分三个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伴随国家工业化发展,前苏联支援156项大工业项目上马等,各省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市、县也要建立地方工业,城镇人口迅速增加,1949年内地城镇人口5.765万人,到1960年增加到13.073人;设市城市从136个增加到199个。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月6日,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总人口达到13亿。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由于我国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各推迟了4年。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已降至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人士表示,现在是人口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时期,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量使用粮食提炼燃油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和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的粮食已收割入库,全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为19.67亿吨,而预计粮食消费量将达20.4亿吨,相差7300万吨,差额几乎占到消费量的4%,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更为严重的是,最近7年中有6年的世界粮食产量都低于消费量。世界粮食库存已经下降到仅能维持57天消费的水平,为34年来的最低值。库存的减少使小麦和水稻的价格增长了1倍。(见图1) 2000年以来,世界粮食消费量在6年间在以每年大约3100万吨的速度增长。这其中将近有2400万吨是作为食品或饲料被消费。但是仅在美国,每年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认为我国能源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引发的结构性变化。中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去年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达69%左右。二是快速城市化进程。目前中国每年有1500万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55%-60%,  相似文献   

14.
在瑞士,有三座城市最为著名,这就是古老的日内瓦、首都伯尔尼和金融之都——苏黎世。实际上苏黎世不仅仅是金融之都,而且是瑞士最大的城市和世界著名的旅游之地。苏黎世拥有人口近35万,如果加上郊区的人口约90万,占全国人口的13%以上,在瑞士的都市中名列第一。苏黎世位于欧洲美丽的湖泊苏黎世湖的西北端,地势起伏,绿草如茵,森林成片,空气清新,非常适于人们居住。早在公元前15年,古罗马帝国时代就开始在这里修筑城池,到今天城市发展的轨迹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据考证,随着11世纪初欧洲工商业的繁盛,苏黎世及其周边地区聚集起大量的商贸集散点…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城市竞争的世纪 “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新观念,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美国、欧盟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推断,到2006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2030年将达到60%,这意味着届时全球2/3的人口将住在城市。21世纪各国的经济将越来越依赖于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16.
《全球定位系统》2008,(1):10-10
中国商业综合信息技术服务,如GPS车辆管理系统,在经过缓慢的初始阶段后,近两年有了快速的发展,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据美国商业情报协会(ABI)最新调查,认为中国车辆管理系统市场总额预计到2007年底超过30亿美元。到2012年底市场总额预计大约78.7亿美元。到2012年底,用户数量将达到2600万,年平均增长率为46%。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科学发展是一个过程。这要求我们在走向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破解遇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从城市发展层面看,到2010年,全世界将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我国城市发展方式存在以下三大"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新沂市地处苏鲁两省交界,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下辖17个镇(街道),1个景区管理处,1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人口110万,其中城区人口35万.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新沂定位为“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  相似文献   

19.
印度现有10亿人口,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经济已从内向型转变为市场型透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境内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波及全国十几个省,汶川、北川、绵竹等39个县市254个乡镇受灾极为严重。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坍塌和人员伤亡.遇难、失踪9万多人.30多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绝大部分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损毁,许多城镇及村庄被夷为平地.极重灾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灾情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