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的亚种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卡那霉素、潮霉素、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4种抗生素对菜心子叶和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以及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对农杆菌LBA4404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卡那霉素、潮霉素对菜心子叶和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卡那霉素作为抗性筛选剂,子叶的筛选浓度为10 mg/L,下胚轴的筛选浓度为15 mg/L,潮霉素作为筛选剂,子叶的筛选浓度为8 mg/L,下胚轴的筛选浓度为6 mg/L;羧苄青霉素、头孢霉素对菜心子叶和下胚轴的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较小,对农杆菌LBA4404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作为抑菌剂羧苄青霉素、头孢霉素的浓度以200~40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测试了卡拉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霉素对于3个不同基因型苎麻子叶再生的影响,还测试了卡拉霉素对于苎麻种子发芽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苎麻子叶对于卡拉霉素有着较高的敏感性,20-25mg/L的卡拉霉素就能完全抑制苎麻子叶再生;羧苄青霉素能显著抑制苎麻子叶再生;浓度在500mg/L以下的头孢霉素对苎麻子叶再生没有明显影响。此外,苎麻种子对于卡拉霉素也较敏感,100mg/L卡拉霉素处理30d能使苎麻种子实生苗全部黄化(白化)死亡。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黄樱桃-2号’的子叶切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产生以及再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诱导形成的‘黄樱桃-2号’愈伤组织和再生芽数目存在差异,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2.5 mg/L+ IAA 0.2 mg/L,出愈率可达到95.08%,每个外植体再生芽数约为5。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IAA 0.2 mg/L。通过观察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2种抗生素对子叶愈伤组织和再生芽诱导情况的影响,确定‘黄樱桃-2号’子叶的除菌培养基为:MS+ 6-BA 2.5 mg/L+ IAA 0.2 mg/L+ 头孢霉素 200 mg/L+ 羧苄青霉素 200 mg/L。同时还对作为筛选剂的卡那霉素进行了浓度筛选,确定了卡那霉素对‘黄樱桃-2号’子叶的筛选浓度为50 mg/L。  相似文献   

4.
不同抗生素对罗汉果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抗生素潮霉素(Hyg)、头孢霉素(Cef)、氨苄青霉素(Ap)和羧苄青霉素(Carb)对罗汉果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影响,确立了其在罗汉果转基因过程中的剂量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对罗汉果子叶离体培养的毒性比头孢霉素大;以头孢霉素抑菌效果最佳,250mg/L已经能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用潮霉素(Hyg)罗汉果转基因植株进行抗性筛选,结果表明选择剂Hyg在不定芽和不定根抗性筛选中的临界浓度分别为25mg/L和10mg/L。  相似文献   

5.
几种抗生素对大白菜种子发芽及离体子叶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观察抗生素对大白菜基因型GP-11种子发芽以及离体子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GP-11种子在含有200mg/L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发芽生长时,幼苗子叶完全黄化,侧根数为0;随卡那霉素浓度的增加,芽、主根和侧根生长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发芽率和发芽势不受影响。4日苗龄的离体子叶在含有10mg/L卡那霉素并附加一定激素的改良MS培养基生长时,基本无绿芽诱出,在含7.5mg/L和5mg/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诱出的绿芽率只有32.5%和40.2%;在仅含3mg/L卡那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中,小苗完全丧失生根能力。在添加浓度高至400mg/L的头孢霉素或羧苄青霉素的诱芽培养基中,GP-11诱芽率为0,且它们之间差异不明显,但在添加头孢霉素或羧苄青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中,小苗生根依然正常。试验结果表明,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中,对大有转化苗筛选的卡那霉素浓度在10mg/L左右是适宜的,添加的抑菌剂浓度在能控制农杆菌生长的同时,同时降低浓度,最好不超过400mg/L;在诱导生根培养基中,卡那霉素浓度不宜超过3mg/L。另外,对T0代转基因种子进行遗传分析时在发芽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浓度应该达到200mg/L。  相似文献   

6.
影响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先群  蒋敏华  毛堂芬  李丽  董颖苹  徐涵 《种子》2006,25(10):37-43
游离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遗传育种和生物工程的重要内容。由于影响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的因素较多,尤其是生长在大田环境下的植株,小孢子发育不一致,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产生频率低,因此形态发生诱导率低仍然是限制该技术广泛应用的一个问题。为此,深入和全面了解影响小孢子形态发生能力及再生体系的各种因素,掌握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有助于优化油菜小孢子的再生体系、促进油菜育种。本文总结了油菜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的研究进展,并认为应用分子技术克服小孢子离体形态发生障碍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化效率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的方法,探讨了包括基因型和抗生素在内的对大豆转基因效率有重要影响的多个因素.研究发现通过侵染4周后丛生芽报告基因表达的检测可以早期评估农杆菌的侵染效率,而侵染4周后丛生芽的出芽率刚能准确地反映大豆的再生能力.通过比较9个大豆品种的再生能力和对农杆菌EHA101的敏感性,得出对该法侵染效果最好的受体品种为黑农37;通过对转基因组培系统中广泛运用的4种抗生素组合的抑菌效果及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的比较,得出最优的抗生素组合为头孢噻肟(cefotaxime)100 mg/L加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500 mg/L.实验还发现,农杆菌侵染大豆子叶节的最佳侵染时间为30~60min,共培养时间为3~5 d,组培筛选体系选用草丁膦代替潮霉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辣椒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辣椒花药培养过程中影响雄性胚胎发生的诸多因素,包括供试材料、小孢子发育时期、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基添加物质和温度胁迫处理,总结了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再生株的倍性水平和单倍体基因组加倍研究,指出尽管人类已从细胞和分子方面对辣椒花药培养中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和形成胚状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尚未完全了解小孢子是如何被激发进入孢子体发育途径。当小孢子胚胎发生之谜完全揭开后,辣椒花药培养技术将会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油菜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育种和生物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影响小孢子成胚和成苗的因素较多,低诱导频率及成苗率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为了全面了解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及影响再生体系的各项因素,掌握该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影响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供体植株生长条件及生理状态、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及其在双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田辉  孙蒙祥 《作物学报》2003,29(1):49-53
油菜(Brassica napus L. Cv. Topas)小孢子经高温(32℃)预培养导致外壁开裂, 形成裂外壁小孢子. 微室饲养培养技术结合定位追踪观察证实裂外壁小孢子具有胚胎发生能力. 33.3%的裂外壁小孢子能启动细胞分裂, 其中13.3%的裂外壁小孢子能持续分裂, 并遵循胚胎发生途径. 与完整小孢子不同, 第一次分裂既有均等分裂, 亦有不均等分  相似文献   

11.
葡萄叶盘法基因转化中抗生素种类和浓度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优良无核葡萄品种莫利莎葡萄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卡那霉素(Kan)、潮霉素(Hyg)对葡萄继代苗生长和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以确定叶盘法基因转化的选择压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头孢霉素(Cef)和羧苄青霉素(Carb)对葡萄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以确定侵菌共培养后合适的抑菌抗生素种类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继代苗对Hyg的敏感性强于Kan,葡萄遗传转化更适合使用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Hyg 3.0mg/L即达到继代苗致死浓度,可作为转化后抗性苗的筛选浓度,Hyg 0.8mg/L完全抑制叶片不定芽的分化,可作为叶盘法转化时抗性芽的选择压。葡萄叶盘法基因转化中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可选用Cef 300mg/L或Carb 400mg/L,但对不定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苹果叶盘法基因转化中抗生素种类和浓度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苹果品种嘠拉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卡那霉素(Km)、潮霉素(Hm)对继代苗生长和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以确定叶盘法基因转化的选择压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以确定苹果叶盘法基因转化中的选择压和抗性芽的筛选浓度;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头孢霉素(Cef)和羧苄青霉素(Carb)对苹果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及对农杆菌EHA105和LBA4404的抑菌效果,以确定苹果叶盘法基因转化中合适的抑菌抗生素种类和浓度;以确定侵菌共培养后合适的抑菌抗生素种类和浓度。。结果证明表明:Km卡那霉素10mg/L、Hm4.0 mg/L完全抑制了叶片不定芽的分化,可作为苹果叶盘法转化时抗性芽的选择压; 在Km 50mg/L、Hm5.0 mg/L达到继代苗的半致死浓度,可作为基因转化后抗性芽苗的筛选浓度,10mg/L时完全抑制供试叶片不定芽的分化。;由于抗性芽再生的选择压与抗性苗筛选浓度相差较小,Hm相对于Km更适合作为苹果基因转化的选择标记;培养基中附加潮霉素的浓度为5mg/l继代苗不再分化生长,作为基因转化后抗性芽的筛选浓度,2.0mg/L时完全抑制供试叶片不定芽的再生,作为基因转化后抗性芽的筛选浓度。头孢青霉素在Cef 300mg/L时就能完全抑制农杆菌生长,对叶片不定芽的再生影响不大;而附加Carb羧苄青霉素则需400mg/L以上时才能抑制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同时严重抑制了叶片再生。因此,宜选用Cef作为苹果基因转化的抑菌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粳稻遗传转化体系,筛选抗性愈伤组织,提高转化植株再生能力,选用羧苄青霉素钠(carbenicillin sodium,Car)、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Cef)两种抑菌剂和一种标记选择剂潮霉素B(cygromycinB,HyB),分别设4个抗生素浓度处理侵染转化共培养后的粳稻盐稻8号成熟胚愈伤组织。结果表明:Car的抑菌作用强于Cef,Car浓度为500mg/L时抑菌率达到100.0%,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到42.2%;选择剂HyB浓度为30mg/L可获得86.1%较高质量的抗性愈伤组织,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到39.5%。结论在以盐稻8号为受体材料的粳稻遗传转化体系中,抗生素的最佳搭配是500mg/L Car+30mg/L HyB。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 of colchicine on induction of embryogenesis andchromosome doubling during microspore culture was evaluated in twoF1 hybrids of spring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 Immediatecolchicine treatment of isolated microspores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50 and500 mg/L for 15 h stimulated embryogenesis and produced largeamounts of healthy-looking embryos. These normal embryos germinatedwell at 24 °C after being transferred to solid regeneration mediumand an initial period of low temperature (2 °C) for 10 days, andcould directly and rapidly regenerate vigorous plants. A high doublingefficiency of 83–91% was obtained from 500 mg/L colchicinetreatment for 15 h with low frequency of polyploid and chimeric plants.The present experiment showed that a treatment duration of 30 h revealedless positive effects on embryogenesis and doubling efficiency, especially athigher colchicine concentration (1000 mg/L). Poor embryogenesis andembryo germination were observed from ordinary microspore culturewithout change of induction medium and colchicine treatment, and severalsubcultures were required for induction of secondary embryogenesis andplant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5.
低酚陆地棉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低酚陆地棉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进行全固体组织培养,直接诱导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为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激素是影响棉花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重要因素.MSB培养基中添加2,4-D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却不能直接诱导获得胚性愈伤组织.MSB培养基中添加IBA和BA也不能直接诱导获得胚性愈伤组织.MSB培养基附加适当浓度的IBA和KT能直接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最适激素组合(1.0 mg/L IBA,0.5 mg/L KT)能使诱导棉花下胚轴产生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并且在3个月内就可肉眼观察到不同发育时期的胚.MSB培养基中附加1.0 g/L谷氨酰胺和0.5 g/L天门冬酰胺有利于胚萌发成苗.本研究建立了简便高效的棉花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培养体系,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到植株再生约需5~6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16.
花生体细胞胚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建立花生体细胞胚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为花生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以花生品种‘桂花30’和‘桂花771’为材料,采用预培养3天的种子胚小叶、下胚轴、子叶节为外植体,在添加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中使体细胞脱分化形成体细胞胚,再分化成植株。结果表明,在所设定2,4-D浓度(3,5,10,15,20 mg/L)范围内,胚小叶最容易诱导形成体细胞胚,2,4-D的适宜浓度为10 mg/L,经过约30天培养,可产生大量体细胞胚,‘桂花30’和‘桂花771’的平均诱导率分别为55.37%和36.72%。平均每个外植体产胚量分别为5.68个和4.27个。将诱导形成的体细胞胚转接到6-BA浓度由5 mg/L逐渐降低到1.5 mg/L的MS培养基中,体细胞胚萌发再生成无根小苗,正常植株再生率‘桂花30’为32.6%,‘桂花771’为23.5%。将无根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可获得完整植株。花生是较难诱导体细胞胚形成的作物之一,筛选合适的基因型、外植体和激素浓度是获得较高体细胞胚发生率和植株再生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和次生代谢物质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茎尖、茎段、叶片、根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同时也对次生代谢物质的调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茎尖是最佳的外植体;培养基MS 6-BA1.0mg/L NAA0.1mg/L对大花蕙兰愈伤组织和原球茎的诱导最好;培养基MS 6-BA1.0mg/L NAA0.5mg/L对大花蕙兰原球茎的增殖较好;激素积累和温度都能增加次生代谢物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以不结球白菜小孢子胚为外植体,对胚发育成苗过程中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基因型及生根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适于小孢子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B5+GA30.1 mg/L+蔗糖3%+琼脂1.2%,在此培养基上6号、14号、31号的子叶型胚状体的出芽率分别为53.33%,85.24%,75.55%,平均出芽数分别为5.66,3.83,3.28个;为了诱导获得健壮新根,提高植株再生率,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1 mg/L+蔗糖3%+琼脂0.6%,生根率达100%,平均根数9.70条。对133株再生植株进行了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发现不结球白菜自然加倍率很高,且倍性变异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四倍体植株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6.39%,二倍体植株占39.10%,三倍体植株占3.01%,而单倍体植株仅占1.50%。  相似文献   

19.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夏枯草的叶片、茎节、顶芽为外植体在含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比较其增值率和分化率.发现以茎节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 3.0 mg/L 6-BA 0.1 mg/L NAA,分化率为100%,增殖倍数为6.8.以顶芽为外植体,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 3.0 mg/L 6-BA 0.05 mgm NAA或MS 3.0 mg/L 6-BA 0.1 mg/L NAA,分化率分别为88.2%和84.6%,增殖倍数分别为5.8和6.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 NAA 0.5 mg/L,生根率为100%.将生根的组培苗经过驯化移栽后,成活率为93%.表明,叶片难以分化;茎节的分化率效果最好;顶芽的分化能力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以CB037和中国春(CS) 2个春小麦品系的成熟胚为外植体,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DZ (Thidiazuron, N-苯基-N’-1,2,3-噻二唑-5-脲)。结果显示,CB037和CS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适TDZ浓度为0.5 mg/L,在培养14 d时分别为90.43%和87.88%,均高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CB037愈伤组织分化率和绿芽诱导率在0.5 mg/L TDZ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8.94%和60.64%,与对照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CS愈伤组织分化率和绿芽诱导率的最适TDZ浓度为1.0 mg/L,与对照相比,二者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TDZ最适响应浓度存在品种间差异,适量添加可提高成熟胚再生效率。本研究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提高成熟胚再生能力,为高频小麦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