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鼻喉部几种常见病(鳞状上皮及腺上皮发生的癌、乳头状瘤、息肉,炎性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测定组织中HPV6、111、6、18、31、33、42、51、52、56、58的表达。结果HPV表达率在鳞癌为41.4%,腺癌20.0%,鳞状上皮乳头状瘤47.6%,腺上皮乳头状瘤20.0%,鳞状上皮息肉7.1%,腺上皮息肉3.6%,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中无表达。相关分析显示,鳞癌和腺癌、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和腺上皮乳头状瘤、鳞状上皮息肉和腺上皮息肉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状上皮癌+鳞状上皮乳头状瘤HPV感染率之和与腺上皮癌+腺上皮乳头状瘤HPV感染率之和比较,鳞癌+腺癌+鳞状上皮乳头状瘤+腺上皮乳头状瘤HPV感染率之和与鳞状上皮息肉+腺上皮息肉HPV感染率之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喉部肿瘤性病变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有密切的关系,HPV感染鳞状上皮的概率可能高于腺上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喉部病变组织微淋巴管和微血管的密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喉鳞状细胞癌40例及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各20例病变标本,分别进行微淋巴管及微血管染色.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喉乳头状瘤组织中LVD及MVD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组织,TNMⅢ~Ⅳ期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Ⅰ~Ⅱ期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1),声门上型癌组织MVD显著高于声门型癌组织(P<0.05).LVD、MVD及TNM分期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喉癌的发展和转移与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的密度有关,两者都是喉癌预后的负性因子,定量测定可作为喉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其上游调控因子HSF1在喉乳头状瘤和声带白斑中的表达,阐明其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例声带白斑 (声带白斑组)、6例喉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组)和7例声带息肉(对照组)的组织标本中HSP70和HSF1蛋白的表达。结果: HSP70和HSF1蛋白在喉乳头状瘤、声带白斑中的表达高于声带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声带白斑在所有组织中表达最高。对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声带白斑中HSP70蛋白表达量与HSF1表达的关系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P70蛋白表达量与HSF1的变化呈现正的直线相关(r=0.867,P<0.01)。结论:HSP70和HSF1在声带白斑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HSP70和HSF1可能成为喉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85-88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在不同年龄宫颈腺癌患者中的感染率及感染亚型,并分析HPV感染与宫颈腺癌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颈腺癌患者57例,并将宫颈腺癌患者按年龄分为≤44岁、45~59岁、≥60岁三组,所有病例行HPV DNA分型检测,并对宫颈腺癌患者HPV感染率及HPV感染亚型种类进行分析。结果 57例宫颈腺癌患者中HPV感染阳性率为54.4%、且以HPV18亚型感染为主,可有HPV联合感染。不同年龄组HPV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单一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腺癌常伴发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结论 HPV的感染对宫颈腺癌的致病作用与年龄相关,对年轻患者的影响较大。对不同地区的HPV感染亚型分布情况的研究有助于特异HPV疫苗的研发,加强对年轻女性的HPV筛查可能降低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肾癌患者组织标本87例,其中透明细胞癌34例,乳头状癌30例,嫌色细胞癌13例,囊性肾细胞癌10例。观察比较不同肾细胞癌亚型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大小、侵犯及预后情况。结果不同肾细胞癌亚型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多发情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肾细胞患者肿瘤直径为(5.62±1.51)cm,高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患者(P0.05);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表现为出血比例分别为47.06%和56.67%,高于嫌色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患者(P0.05),囊性变比例分别为11.76%和6.67%,低于嫌色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患者(P0.05);不同肾细胞癌亚型侵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患者3、5、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0%、90.3%和80.1%,乳头状癌患者3、5、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2%、92.4%和82.2%,囊性肾细胞癌患者3、5、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和92.1%,均好于嫌色细胞癌患者(P0.05)。结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较好,其中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出血表现较普遍,囊性变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6.
喉癌组织中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6、E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喉癌组织中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6、E7蛋白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与喉癌组织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147例喉组织标本,其中喉鳞状细胞癌组织82例,非癌组织39例(声带息肉27例,距肿瘤>1.0 cm的癌周正常组织12例),癌前病变(声带白斑)26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标本中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6、E7蛋白的表达.分析喉鳞癌组织中3种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喉鳞癌组织中HPV16蛋白及E6、E7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或0.01),后者高于非癌组织 (P<0.05或0.01).非癌组织中HPV1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E6、E7蛋白的表达(P<0.05或0.01),而喉癌组织及癌前组织中三者间无显著差异.不同临床分期(Ⅰ~Ⅳ期)及不同病理分级(Ⅰ~Ⅲ级)喉癌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间HPV16 E6、E7蛋白表达率无显著差异.结论:HPV16感染后其早期区基因E6、E7的表达可能是诱发喉癌的因素之一,应用免疫学方法抑制E7蛋白的表达对于喉癌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但其预防和治疗作用不应过分夸大.  相似文献   

7.
16 320 例妇科门诊患者HPV 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 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湘雅三医院妇科门诊16 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HPV总体感染 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亚型HPV感染率,分析HPV持续性感染情况及宫颈细胞学结果。结果:16 320例患者中 共检出4 332例HPV感染者,HPV总感染率为26.54%。HPV总感染率和高危型感染率的低峰为30~39岁(P<0.05),高峰 为≥60岁(P<0.05);高危型感染率在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型感染率在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693)。HPV阳性间隔1年后的清除率为87.65%。非持续阳性组与持续阳性组高、低危型感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545),均以高危型为主;单一、混合感染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阳性组混合感染明显高 于非持续阳性组。持续阳性组中最常见的HPV亚型为16,52,58,CP8304,33。持续阳性组发生不能明确意义的非 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显著升高(P<0.05)。结论:HPV持续性感 染以高危型、混合感染为主,本地区应重视HPV 16,52和58型持续性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袁浩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9):1036-1037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亚型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异常、经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后病理检查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256例,检测其HPV感染亚型分布。结果 256例患者中HPV感染率为96.8%,共检出19种亚型,排在前五位为HPV16、52、58、33和31亚型。其中HPV16和52亚型的检出率,CINⅠ组和CINⅠ以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余亚型CINⅠ组和CINⅠ以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常见的HPV感染亚型为16、52、58、33和31亚型。对于伴有HPV感染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应定期复查HPV亚型,关注其是否持续感染,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早期喉癌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及P 16、P 53、nm 23基因表达、端粒酶启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杂交及TRAP法分别检测了62例早期喉癌手术标本、14例癌前病变标本及12例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标本的P 53、P 16、nm 23-H 1蛋白的表达,HPV 16/18 DNA、端粒酶活性的检出率,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1)早期喉癌中P 16表达检出率低于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P<0.01); 早期喉癌中P 53表达检出率高于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小结)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P<0.05), 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小结)检出率(P<0.05).nm 23H 1表达在上述不同标本中无显著性差异.癌前病变及癌组织标本中有70%有端粒酶激活,对照组为0%.(2)癌前病变及癌组织63%(48/76)有HPV16/18感染,对照组为0%.(3)与HPV阴性标本比较,HPV阳性标本中P 16表达检出率减少,P 53表达检出率及端粒酶启动增多.结论:喉癌的发生与喉粘膜P 16表达下调、P 53表达上调及端粒酶启动相关;P 53表达上调可能是癌变的早期事件;HPV感染可能介导并促进P 16、P 53的表达失调及端粒酶启动,在喉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胎盘型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 -π)在喉鳞状细胞癌、喉乳头状瘤、声带息肉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病理诊断确诊的喉鳞状细胞癌标本 3 4例 ,喉乳头状瘤 3 1例 ,声带息肉 3 8例 ,用免疫胶体金方法检测GST -π在喉肿瘤组织的表达。结果 :3 4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GST -π表达 10 0 %阳性 ,其中有 3例化疗后表达强度增强 ;3 1例喉乳头状瘤组织 12 9%弱阳性表达 ;3 8例声带息肉全部为阴性。结论 :GST -π对喉部良、恶性肿瘤的检测及化疗耐药性的产生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HPV联合细胞DNA定量检查及血清SCC在宫颈癌筛查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为A组,同时期的9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为B组,9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为C组,98例体检健康妇女为D组。比较四组HPV、细胞DNA定量检查及血清SCC阳性率,同时比较A组中不同分期与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的阳性率。结果:A组与B组HPV、细胞DNA定量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组和D组,A组血清SCC阳性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中不同分期与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HPV、细胞DNA定量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SC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HPV、细胞DNA定量检查及血清SCC结果明显异常,但对疾病分期与分化程度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9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检测患者宫颈组织中的HPV阳性率、HPV含量以及HPV阳性者DNA亚型构成情况。结果观察组HPV阳性率、含量以及亚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胶银染色技术,对7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25例喉乳头状瘤进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喉鳞状细胞癌的AgNORs计数高于对照组,喉乳头状瘤的AgNORs计数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分化较低者AgNORs计数高于分化较高者,声门上癌AgNORs计数高于声门癌,晚期者AgNORs计数高于早期者,有颈淋巴结转移者AgNORs计数高于无转移者,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AgNORs技术是喉肿瘤研究中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PI3K、p-Akt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 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喉鳞癌、20例声带息肉和20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I3K和p-Akt在声带息肉组织中均呈低表达;在喉乳头状瘤中,PI3K高表达,而p-Akt呈低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3K和p-Akt均呈高表达.喉鳞状细胞癌中PI3K和p-Akt的表达与喉癌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原发部位均无明显差异(P>0.05).PI3K和p-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喉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标本中PI3K和p-Akt的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r=0.687, P<0.01).结论 喉鳞癌存在PI3K和Akt蛋白的异常表达并与癌细胞的病理分级关系密切,PI3K/Akt途径的异常活化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PV16E7蛋白和Rb蛋白在人喉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喉鳞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喉鳞癌、26例喉癌前病变、24例声带息肉和10例癌周正常喉组织标本中HPV16E7蛋白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癌周正常喉组织、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和喉鳞癌组织中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4.1%(1/24)、27.0%(7/26)和43.6%(34/78),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8/10)、79.2%(19/24)、61.5%(16/26)和50.0%(39/78);HPV16E7蛋白和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癌周正常喉组织、声带息肉与喉鳞癌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E7蛋白表达呈明显升高趋势,而Rb蛋白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喉鳞癌病理Ⅲ级明显高于Ⅰ级或Ⅱ级(P<0.05),临床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而Rb蛋白的表达正相反,肿瘤病理Ⅲ级明显低于Ⅰ级或Ⅱ级(P<0.05),临床Ⅲ~Ⅳ期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HPV16E7蛋白的表达升高和Rb蛋白的表达下降可能会导致人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HPV16E7蛋白和Rb蛋白的表达可用于喉鳞癌恶性程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情况及宫颈锥切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 选取宫颈病变患者2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宫颈炎症组(3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组(58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180例)、宫颈浸润癌组(15例)。比较4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HPV单一感染情况与多重感染情况、HR-HPV感染亚型分布情况,统计HSIL组宫颈锥切术后12个月复发率,并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比较不同复发情况患者基线资料、HPV感染亚型,分析HSIL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 4组总HRV感染率、HRV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HRV 52、58、16、18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术后复发与未复发者术后切缘状态、绝经状态、多象限受累、术后HR-HPV持续感染、术后HR-HPV持续感染亚型、宫颈转化区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缘阳性状态、绝经状态、多象限受累、术后HR-HPV持续感染、术后HPV 52感染、HPV 58感染、宫颈转化区分型Ⅲ型是HSIL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 52、58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助于指导临床评估宫颈锥切术后疗效、预后,为防治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寻找更合理临床诊疗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280例宫颈病变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HPV6、11、16、18亚型的检测分析。结果:HPV16/18在CIN、CIN及CIN3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在CIN中的表达低于CIN和CIN(P<0.05),HPV16/18的阳性表达在鳞状细胞癌级、鳞状细胞癌级、鳞状细胞癌级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6/11感染随着CIN级别的升高而降低,HPV16/18随着CIN级别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女性HPV阳性感染率较高,具有年轻化的趋势,随着病变程度的不同,感染率及感染亚型不同;HPV16/18在CIN中的感染率随CIN的级别升高而升高,但在宫颈癌中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g)、人类乳头状病毒分型检测(HPV)、液基细胞学检查(LCT)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级(CIN Ⅲ)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CIN Ⅲ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宫颈锥切术后病理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的术前SCCAg、HPV分型检测、LCT检查结果.结果 宫颈锥切术后病理高危组血清SCCAg值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HPV感染率和LC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CAg值、LCT结果、HPV分型检测联合应用对确定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级别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癌基因STK1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STK15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及30例声带息肉中STK15的蛋白表达。结果:STK15在喉鳞状细胞癌和声带息肉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5%(27/40)、33.3%(10/3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K15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喉鳞状细胞癌病理学分级、原发部位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且STK15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喉鳞癌患者的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STK15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喉鳞状细胞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在宫颈病变筛查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PV16,18)DNA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病理检查结果为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104例和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病变的患者1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HPV16,18 DNA检测,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结果:HPV16,18 DNA检查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75.96%(79/104),液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59.62%(62/104),HPV16,18 DNA检查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比液基细胞学检查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 DNA检测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52%、83.22%,液基细胞学分别为99.31%、77.42%,HPV16,18 DNA检测特异性显著低于液基细胞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的感染率显著比CIN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高危型HPV16,18感染密切相关,在宫颈病变筛查中,HPV16,18 DNA检测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敏感性比液基细胞学明显更高,而特异性则明显更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